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993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docx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1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

概述

公共建筑是人民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类型:

公共建筑的类型比较多,常见的有:

医疗建筑、文教建筑、文化娱乐休闲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设计工作:

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等技术问题。

另外有环境、生态、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如果恰当处理好功能、艺术(形式)、技术(结构等)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公共建设计的基础。

·关系: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造型(圆形、方形式其它),是和一定的功能与精神(艺术)要求以及一定的技术条件不可分开的。

也就是说,功能、艺术、技术是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的内因根据,不同的政治制度、民族传统、审美观念、自然条件、城市规划、经济水平等则是影响建筑空间组合的外因条件,因而一定的建筑空间组合形式的产生,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结果。

应当看到,在考虑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的问题是,技术条件是达到功能要求与精神要求的手段。

同时也应当看到,技术条件对实现功能要求和空间处理有着一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建筑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三者(另外环境)关系达到高度的统一。

即设计原则:

适用(功能)、经济(物质、技术条件)、美观(艺术形象),环境四者有机结合。

另外生态节能、持续发展、和谐问题、空间组合:

·内因:

功能、艺术(形式)、技术。

·外因:

政治制度、民族传统、审美、自然条件、城市规划、经济水平

·建筑空间组合产生:

外因通过内因

·技术是达到功能、艺术手段,最后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第一节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

一般地说,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活动场所,所以人流相对较多,因此它的人流集散性质、容量及活动方式以及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与其他建筑相比,有着很大差别。

这些差别能反映出公共建筑空间的某些特性,因此在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就要善于抓住这些特性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

如商场,人在其中逗留时间较长,人流较集中,同时又要进行进货以及顾客开车购物,因此就必须妥善处理人流、车流、货流、职工流线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人流的集中,必须注意商场里的购物环境,所以就出现了如休息处(凳子、茶室、咖啡屋、绿化),中庭即波特曼空间(庭院、天井之间的区别)等空间的形式,因商场人多集中,所以中庭应赋予相对较大的空间形式。

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也常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反映在功能关系及空间组合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体育馆与办公楼、空间组织就不同,体育馆,因为人多、运动范围大,故要求大空间,办公楼则不需。

因此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空间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以及人流疏散等,则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

其他功能问题,如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采光、通风等,都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功能:

空间组成由功能部分组成

功能分区

人流组织与疏散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在公共建筑中,尽管空间的性质与组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

·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无论是由一两个空间组成的小型公共建筑,还是成百上千个空间组成的大型公共建筑,一般均可概括为上述三种不同性质的空间类型。

1、主要使用空间(教室)

2、辅助空间

3、交通联系空间

有的公共建筑,其空间使用性质划分成比较明确,如图中中学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以及行政办公室等都是主要使用空间,而一些厕所、仓库、储藏室等空间,显然也属使用性质的空间,但与上述的主要使用空间相比,则属于次要的地位。

另外,走道、门厅、楼梯等空间,则属于交通联系空间,而现代设计的交流空间、中庭或共享空间则应属于次要使用空间。

又如,商场、营业部分、行政办公属于主要使用空间,而库房、车库、锅炉房等形成的杂物院和餐厅、厨房等形成的生活院属次要使用空间,而主、次使用空间通过交通空间联系。

又如某宾馆的首层平面:

主要使用空间休息厅、餐厅、宴会厅、及次要使用空间卫生间、厨房等及交通空间的门厅、楼梯间、过道等三部分是非常明确的。

其中门厅空间的位置能紧密联系楼梯和主要使用空间、使上述三大部分的空间之间有机联系,分区明确,关系紧凑。

又如国外某餐厅、主要包括入口部分、餐厅部分与厨房部分,其中餐厅部分是顾客使用的空间,厨房及备餐部分则是间接为顾客服务的辅助空间,入口部分是集散人流的枢纽,除此之外,餐厅与厨房之间还有交通活动的空间。

作为一个主要使用空间的餐厅,固然有用餐、小卖、服务台等分;次要使用空间的厨房中有主食、副食、库房、备餐等;入口部分有门廊、门厅等,但是在组合空间时,依然可以按住使用性质划分为主要使用、辅助、交通三大空间,并依照其所处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建筑空间的组合工作(副食:

油、盐酱、醋、糖、碱、腌、调料、腊、蛋、豆制品、南北干鲜货等,即指下饭的鱼、肉、蔬菜等)。

以次类推,那些规模较大,组成比较复杂的公共建筑,显然各种制约条件远比小型公共建筑要多一些,但是在进行建筑空间组合时,依然能够按照具体的条件和要求,运用三大空间的不同排列关系,组合出不同的方案来。

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并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客观条件和积极主动地解决各种设计中的矛盾。

所以,我们可以类推出其他各种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也可以概括为使用、辅助、交通三大部分。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首先要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

当然各部分中的小矛盾不是不需要解决,而是随着方案设计的深入再逐步展开,然后这种逐步运行分析的方法,以不失掉大的关系的完整性为准则。

综上述可以看出,空间的使用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辅助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等,都离不开交通联系部分。

通常地过道、过厅、门厅、出入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

更准确地说,一幢建筑是否合用,除需要充分考虑其使用空间的恰当位置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反映在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关系是否恰当,交通联系是否方便等问题。

交通联系空间的形成、大小和部位,主要取决于功能关系和建筑空间的处理的需要。

所以一般交通联系部分要求有适宜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简单明确而不曲折迂回,对人流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此外,交通联系空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并应重视安全防火问题。

概括起来,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以分为水平通道、垂直通道及枢纽交通三种基本形式。

二、交通组织

〈一〉水平交通空间:

公共建筑的水平交通空间,布局应直接了当,防止曲折多变,与整个建筑空间应密切联系,并具备较好的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水平交通空间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完全为交通联系的需要而设置的过道和通廊。

如旅馆、办公等建筑走道和电影院中的安全通道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的,一般不允许再安排其他功能要求的内容,以防止人流停滞而造成阻塞的不良后果。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的空间并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或通廊。

如医院门诊部的宽形过道,可并供候诊使用,小学校的过道和过厅可兼做儿童课间休息活动场所。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

如某些展览陈列性质建筑的过道,一般应用足观众在其中边走边看的要求如莱特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又如园林建筑中的廊子,应满足漫步休息与观赏景色的要求。

如上所述,过道的空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开放、半开放,封闭,曲折,曲直结合等。

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与长度,应根据功能的需要、防火的规定及空间的感受来确定。

但在考虑过道的宽度时,分析人流的性质是个关键,即:

是单纯的人流活动,还是兼有携带物品的人流,甚至在人流中混有运送物品的车流。

除次之外,还应考虑人流的方向、数量及门扇的开启方向等影响通道宽度和长度的因素。

一般按公共建筑中专供道行的过道,宽度常在1.5m以上。

因一般在每股人流宽度为0.55+(0~0.15)m即0.55~0.70m计算,公共建筑中通道应不少于2股人流。

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宽些,学校建筑一般考虑2~3m甚至4-6m,医院门诊部应为3~4m左右。

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防火规范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其中主要控制最远房间的门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并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具体设计应按国家颁布的有关规范确定。

过道的采光问题,除了某些公共建筑(如大型旅馆)可用人工照明外,一般应考虑直接的自然采光。

单面走廊采光一般无问题。

而中间走道的采光则容易出现光线黑暗或不足的现象。

解决办法,一般是依靠走道尽端开窗,利用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

此外,还可以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等措施进行间接采光。

在进行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时,应从全局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前提下,结合空间艺术构思的需要,力求减少走道的面积和长度,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组合紧凑,还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果。

诸如尽量缩小开间,加大进深;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可持续发展。

走道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都能达到布局紧凑,缩短走道的目的。

<二>垂直交通空间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作为垂直交通的联系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1.楼梯:

楼梯是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防火规定,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

公共建筑的楼梯,按不同的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直跑楼梯:

有的公建为解决集中人流的疏散人流的疏散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公建大厅的气氛,常利用直跑楼梯与门厅空间处理相结合,借以丰富室内空间的节奏与导向。

直跑楼梯是有方向单一、贯通空间的特色,因而它可以布置在门厅对称的中轴线上,以表达严肃性,如北京人民大会常门厅内的大楼梯,长沙火车站候车大厅大楼梯等。

当然直跑楼梯也可处于不对称的位置。

直跑楼梯超过18步必须设置休息平台。

故分单跑直楼梯与双跑直楼梯。

b.双跑楼梯:

在较宽敞的门厅中,可以把它做横向处理或置于门厅的一角,使门厅内部空间取得比较完整的效果。

c.三跑楼梯(东11楼两端疏散梯)

一般性公共建筑中的主要楼梯,采用双跑的居多。

除此之外,楼梯还有其它形式,如旋转楼梯可增加一定的轻松气氛,并起到装饰的效果。

又如有的公建、人流疏散量比较大,如采用剪刀楼梯的形式,不仅有利于人流疏散,而且还可以达到有效利用空间的效果。

(如武汉广场中主要楼梯)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一般至少需要设置两部楼梯。

楼梯具体形式:

作为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段净宽应根据楼梯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一般按每段人流为0.55+(0~0.15)m以计算(即0.55~0.70)m,并不应少于两段人流。

仅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必须满足单人携带物品通过的需要,其楼段净宽应不小于900mm,如下图。

 

·楼梯的宽度

·梯段净高及净宽:

梯段净高一般应大于人体上肢伸直向上,手指触到的顶棚的距离(2.15m),考虑行人肩扛物品的需要,防止行进中碰头产生压抑感,楼梯梯段净高应不小于2200mm,平台部分的净高应不小于2000mm。

梯段的起始、终了踏步的前缘与顶部凸出物内边缘线的水平距应不小于300mm,如下图

 

梯段踏步数:

为了运用和安全,每个梯段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步,也不应少于3步,休息平台净宽≥梯段净宽。

梯段净宽在两股人流以下的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中间扶手(如教学楼辅入口)

 

1.常用适宜踏步尺寸

名称

住宅

学校办公楼

剧院会堂

医院(病人用)

幼儿园

踏步高(mm)

踏步宽(mm)

156-175

250-300

140-160

280-340

120-150

300-350

150

300

120-150

260-300

2.坡道

在交通性公共建筑中,常常在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设置坡道,以利于安全和快速疏散的要求。

如武昌、汉口火车站出站部分,就是以坡道的形式,如有的公共建筑在主要入口前设置坡道,以便解决汽车上下停靠或残疾人通行,如宾馆、门诊部。

坡道坡度一般为8~15%,人流集中需平缓一些,常为10~12%,此外还应考虑防滑措施。

因坡道所占面积通常为楼梯四倍,出于经济考虑室内很少用。

3.电梯

客运、货运、消防电梯、病床、电梯、杂物电梯、观光电梯,7层及以上须设电梯(住宅)、8层以上电梯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三)交通枢纽空间

在公建设计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整个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公建的主要出入口部分,是整个建筑的咽喉要道,是人流出入汇集的场所,也常是建筑空间处理的重点。

如旅馆的门厅,做为接待客人、办理住宿、用膳、乘车、邮政、商务活动等服务事宜;又如医院是做为接待病人,办理挂号、收费、取药等手续的地方,甚至还有候诊的功用,等等。

因此,一些公共建筑中的门厅部分,除去需要考虑人流集散所需要的空间之外,还需要根据公建性质,设置一定的辅助空间,另外主要楼梯往往也需要组合在门厅空间之中。

公共建筑的门厅空间,除去应当满足通行能力的要求之外,还应体现一定的空间意境,如雄壮高大的宏伟感或曲折小巧的亲切感等。

·三、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在进行公建设计时,除需考虑空间的使用性质(组成)之外,还应深入研究功能分区的问题。

特别是当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就需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重视程度加以划分。

区段的划分,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

同时,还应对其中的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加以分析,使不同功能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

应把主要的使用空间,布置在主要的部位上,而把次要的使用空间,安排在次要的部位上,使空间的主次关系各得其所。

第二节公建的艺术处理(外形设计)

三维(立体)形态的创造除了轮廓线之外主要靠“量”。

量有两个方面:

物理量就是大小、多少、轻重。

心理量是心理感受,它与物理量是不同,因为相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心理量是心理判断的结果。

建筑设计(艺术品)的量感,赋予作品沉稳凝重或轻松、活泼的感觉。

同样空间可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所谓物理空间是实体包围的,可测量的空间。

心理空间是没有明确边界却可以感受到的空间,它来自形态对周围的扩张。

空间感是三维造型设计艺术重要的表达目的之一。

尤其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表现突出,并具功能和形式(空间)两方面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的空间感,成为评价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的重要元素,建筑设计的本质可以看成“空间的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也被称为“空间的艺术”。

建筑物在满足使用要求(功能要求)的同时,它还给人们在精神方面的某种感受(即人的审美要求)——建筑的美观问题。

建筑物的美观问题,在建筑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处理中表现出来,同时也涉及到建筑群体的总体布局。

外部形象除大关系外,与建筑细部的处理也有很大关系。

其中,建筑外部形象设计是建筑美观的主要内容。

举例说明:

①古建筑故宫、天坛的雄伟壮丽,色彩绚丽。

②江南园林建筑的轻巧幽雅,色彩清淡优雅,道教建筑风味(以清为雅、以淡为高)

建筑的体型和立面构成建筑的外部形象。

一、建筑外形的设计要点

一般来讲,建筑外形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建筑功能和建筑类型的特征(形式反映功能)举例说明:

学校教学楼与小学及幼儿园,洪山体育馆功能和外形表现特征。

2.反映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即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特征反映。

如香港汇丰银行,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艾菲尔铁塔。

3.应与城市规划和自然环境条件相结合

举例说明:

①自然环境条件对外形设计影响,滨湖建筑、山地建筑

②城市规划与外形设计的关系,如统一色彩,控制高度

4.应掌握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

应结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进行外形设计,如建筑禁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节能、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和谐问题)。

5.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

建筑的艺术造型是通过体型的变化,线条的粗细与组合,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的运用等手段而构成的综合艺术,并且运用一些构图规律加以表现。

在建筑外形设计的构图规律——形式美规律,具体来讲,形式美规律的具体内容:

(1)以简单的几何体求统一;

(2)主从与重点(主次、虚实);

(3)均衡与稳定;

(4)对比与微差;

(5)韵律与节奏;

(6)比例与尺度:

所谓尺度,是造型物及其局部的大小同本身用途以及与周围环境特点相适应的程度。

而尺寸是造型物的实际大小。

尺度可分为:

普通的尺度、超人的尺度和亲切的尺度。

设计者常根据不同的设计目的而采用不同的尺度。

造型的尺度是建筑设计的主要标准之一。

二、建筑体型的组合

1.建筑体型:

建筑物以屋顶、墙体构成各种不同大小的空间体量和外形轮廓。

它可分为单一体型和组合体型。

2.建筑体型的组合要求

a.完整均衡,比例恰当;

b.主次分明,交接明确;

c.体型简洁,环境协调;

3.建筑体型的组合形式

a.对称式:

该组合方式有明确的中轴线和主从关系。

主要出入口在中轴线上(一般),常给人以严谨、庄重、均衡和稳定之感。

b.不对称式:

该组合方式没有明确的中轴线,布局比较灵活自由,能适应复杂的功能关系或不规则的基地形状。

三、建筑立面设计

1.立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a.使构件的比例尺度和虚实关系恰当;

b.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协调;

c.建筑外形的细部与整体的统一;(远看体现大关系,近看有细部)

2.立面设计的知识要点

a.比例与尺度;

该尺度是指人与建筑的整体或局部之间的量的关系;尺度把握较好,比例协调,才能使建筑形象具有统一感;该比例是指建筑各组成部分之间量的关系,尺度把握较好,比例协调,才能使建筑形象具有统一感。

b.节奏韵律感和虚实对比;

c.材料的质感和色彩配置;

d.重点及细部的处理。

四、建筑设计的具体原则

①主要使用部分要重点处理,尤其在公共部分如入口、门厅、楼梯等人们都常活动的部位要活泼处理;

②辅助部分(后勤部分),不要用过多笔墨;

③建筑主要立面作文章;

④南面阳光部位可多作文章,北面次要。

当然北面为主要立面则应重点考虑。

⑤环境结合,如海、湖滨宾馆立面可为曲线形状,以增取更多的景观面。

⑥基本原则:

对比中求统一。

对比(比例、方向、大小、尺度、材料、虚实、主次等)统一,协调,如母体应尽量统一,平面到立面都统一,如流水别墅。

1.餐馆、饮食店家具

附设计中的问题。

2.顾客卫生间的位置应隐蔽,其前室的入口不应靠近餐厅或与餐厅相对。

工作人员卫生间的前室不应朝向各加工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