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989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docx

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2020届高考语文考前百日专题强化训练:

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典型示例

2019高考作文试题

    1.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有的说:

“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也有的说: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

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7国卷1)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

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

“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其写作基本模式

(一)特点与审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给考生创设出一个情境(或提供关键词、名句),呈现相关或相对的问题,通过增 加任务型指令,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这类作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 内容、思维、对象等,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绝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第一、“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组合延伸”,就是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句),要求从中选取两三个(或两三句)进行搭配组合,进而构思立意,写出一篇文章。

对于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读懂任务必不可少,在精读材料和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区分显性任务和隐性任务,从文体、内容、思维和对象等方面锁定各类任务。

同时,读懂关键词(或名句)之间的关联是关键,这是因为选取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与立意高低。

关于这类题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

第二、“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

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就“三名候选人”进行“思考、权衡与选择”,回答“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问题,这显然属于该类型作文。

任务指令往往要求考生从中进行权衡和选择。

只有在衡量、考虑、斟酌之后,考生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然后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类型1 选择无限制

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主题的不同现象或看法,这些现象或看法没有正误或优劣之分。

在权衡与选择时要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所论议题必须符合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切入口要小,越小越能发挥写作水平。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

类型2 选择有限制

材料呈现出针对一个主题的不同现象或看法,这些现象或看法有正误或优劣之分。

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通过认真比对,分出孰正孰误或孰优孰劣,找出正误或优劣的原因,然后再找出切入的角度,选择出要写的话题。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

第三、“看法与评价启示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所谓“看法与评价”,就是命题者在题目中直接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物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类作文题通常不是简单地让考生进行是或非的判断,或者对某个现象进行褒贬,而是要求考生统筹材料的整体内容,写出自己的看法。

该题型的立意方向较多,考生只要抓住其中一点进行深入论证即可。

如2015年、2018年、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都属于“看法与评价启示类”。

一般而言,考生可根据“你怎么看”“你如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等任务指令语判断其是否属于此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看法与评价类”驱动型作文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以争议事件为材料,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考题的写作角度较多,考生言之成理即可,但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二是以社会现象为材料,让考生就现象发表看法。

这类考题是多角度择一写作,考生只要选准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即可;材料中也可能暗示了写作角度,考生需概括语义进行判断,否则可能会出现偏题。

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流程: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思路大致的框架为

引----引材料,对材料简单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略写)

议----展开议论,先对材料中的几种人或事物或观点比较一下,强化自己更认可的那一个。

或指原因,自己认可的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等等。

或者列表现,表现一,表现二,表现三等等。

(主体部分,详写)

联----联系相类似事例,古今中外,主要是当前社会现实事例。

(较详)

结----总结全文,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

(略写)

三、如何区分任务驱动型与新材料作文

下面两题哪个是新材料作文,哪个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说明理由及其写作上的不同要求。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

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

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

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

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

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几位摄影师去一个偏僻的山村采风。

那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牛耕马拉,肩挑背扛,人们生活贫困。

采风结束后,大家都完成了摄影作品,有的取题曰“苦难岁月”,有的命名为“世外桃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能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第1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理由:

①材料本身含有多向、多元性,②写作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第2题是新材料作文题。

理由:

材料虽有对立之意,但要求很笼统,只是“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无第1题那样的具体要求。

两题写作上有明显不同。

第1题可以选择四方中的任一方,但写作时必须兼及其他三方;第2题可以就“苦难岁月”写,也可以就“世外桃源”写,写时可以兼顾一方,可以不兼顾。

第1题写作要求就料议料,就事论事,议不离事;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后可以脱离材料。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范文

佳作1: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17国卷1)

中国,华夏民族的家园。

上承炎黄子孙的山脉,薪火相传;走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立足国内,由向世界,追求万物共荣之境。

和谐,首先是城市与乡村的和谐。

英国诗人库伯曾说: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而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与生态机制日渐脆弱。

于是,“美丽乡村”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人发起了一场寻根之旅。

上至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口号,下至青年返乡潮的出现,“美丽乡村”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有人评价,青年返乡建设“美丽乡村”,是青年再造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北上广”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之地。

城市,意味这机遇,也意味着成功;乡村,则意味着贫穷与落后。

一位湖南扶贫青年曾惭愧地回应起自己回到农村老家后放出的狂言:

“这里简直比上海落后一百年。

”的确,现在的乡村景象是今非昔比,再也不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景,再也不见“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之景。

但正因如此,乡村所蕴藏的无穷潜力吸引着现代青年返乡造梦,大展鸿图。

“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的不仅仅是城乡和谐,更是青年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乡村发展自己,在乡村创造价值,实现乡村人与城市人的和谐共生。

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

老子有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为(几于)道。

”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亲诚惠容,和谐万邦”的理念打造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

有人扬言这是“中国威胁”,其实达何尝不是在现今保守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出来的、具有当代意义的治世理念呢?

往西,接通哈萨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上北,接蒙古、俄罗斯;向南,开老挝,经越南,至泰国。

中国努力延伸橄榄枝,通“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

中国,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内在机(肌)理的对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命脉的衔接。

21世纪,请看中国和谐建设之路。

佳作2:

便利中国,高效中国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如今美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一路走来,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历久弥新,愈加繁荣,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又有了新的代名词——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

换言之,便是一个便利的中国,一个高效率的中国。

  身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可谓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

幸运的是,我们不畏难题,化压力为动力,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是高铁,高铁总的来说是一种安全、便捷又舒适的交通工具。

它分为城际轻轨与省际高铁。

城际高铁极大缩减了人们出行所费时间。

比方说A城到B城驾车需要两个小时,轻轨只需半小时即可轻松到达。

省际高铁时速可高达350千米每小时,在各个省份之间畅行无阻,所到之地更为精确,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相比,更精确、更快速,有过之而不及。

如今大量出口到各个国家,可谓是中国人“别样的骄傲”。

  其次,移动支付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

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XX钱包等第三方支付软件俯拾皆是。

把外出付费称作“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简直一点也不夸张,就连最不起眼的街边小吃摊,都无需携带现金。

来自英国的来华留学生拂菻坊,也是现在的网络红人,在视频网站上发表的第一个视频,便是称赞移动支付的便利与高效。

他所说的:

“在所有发达国家都以为中国将陷入人口的泥潭时,中国却以她特有的方式,达到了他国望尘莫及的高效率”,完美诠释了中国的特色成就。

  最后,共享单车也是不得不提的重头戏,它发端于校园,由中国大学生一手创办,如今上至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下至小城镇,共享单车的身影随处可见。

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随处可骑,无处不到,可谓是穿梭于城市各处的美好使者。

这种建立在信任与素质上的特色交通工具,不再是西方国家独占的卖点。

中国,也能做好属于自己的“共享服务”。

  坐高铁周游神州大地,骑共享单车穿越美丽校园,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一键支付”,如此轻快便捷的生活,岂不美哉?

中国不只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还有如今便利、高效的新面貌。

  中国随时打开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点评:

  本文能够紧紧围绕“高效和便利”这个中心,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三个方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

作者能抓住高速和便利这个特点把高铁和移动支付及共享单车等三个新生事物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表现当今中国的特点。

文中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使整个文章的结构严谨,语言逻辑性强。

多种论述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文章句式丰富,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字里行间充满自豪之情。

佳作3:

开放共享,成就大美中国

  过去,提起中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京剧、功夫和大熊猫……仿佛泱泱中国只和传统与继承有关,而无关乎创新与发展。

放眼今日中国,“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共享经济乘着时代的快车向未来飞速前进,微信支付宝强势登陆美国。

如今的中国,于坚守中嬗变,于传承中突破。

中国,正以开放共享之姿,拥抱世界。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遥想丝路神奇,今朝砥砺前行。

  丝绸之路,唯美的名字背后承载了一部辉煌的世界文明交流史。

2100多年前,中国的张骞率先走出了一条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是由中国发起倡议,“一带一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强音,进而转化为国际共识。

今日的中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积极思索,“一带一路”无疑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势回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秉承平等交融,实现开放共赢。

  中国的对外关系准则是无论国家大小、贫富,一律平等相待。

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在谱写的《怀念中国》歌曲中唱到:

“您是一个大国,毫无自私傲慢,待人谦虚有礼,不论大小,平等相待……”中国,以平等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友好交融,以开放的姿态与兄弟联邦实现共赢。

当前世界依然处处存在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和资源共享密不可分,各国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中国以水之包容,在兼收并蓄的同时,也为他人做活水之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倡导共享经济,收获时代强音。

  2017年,“共享单车”突然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这些单车聚焦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让公共自行车从“两点一线”中解放出来,深得广大民众赞誉。

“共享单车”的待遇是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的缩影,如今,共享经济作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推崇。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能够盘活市场资源,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定会收获21世纪中国发展的时代强音。

  王湾有诗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告诉我们,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并不断发展,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中国,以开放共享之姿,于传统中孕育出发展,于继承中孕育出希望,成就新世纪的大美中国!

佳作4:

一碗一筷诠中华

  白落梅曾写道:

“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

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

“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

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

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

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

“食色,性也。

”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

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酸甜苦辣咸,五味全。

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

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

“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

”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

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

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

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

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本文作者选择了“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这两个关键词,向读者介绍自己对当代中国的认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在文中多次点明“从胃开始,读懂中华”“中国人”“中华传统”“中国特色中国味”等,符合题意。

  该文中心鲜明,寓意深刻,层次感强。

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写中华美食,赞美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接着叙写各地的美食,称赞美食样式丰富多彩,并提到人的“多元”;然后进一步挖掘美食及食具(瓷碗和木筷)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提出了美食背后的隐患一一食品安全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得到了控制及整治。

文章内容丰富,论证层次严谨,逻辑性强,分析辩证。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结尾三段归结全篇,并进一步扣题,使主题得以升华。

文章结构严谨。

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句式变化较多,并时而引用或化用名言名句,书写也十分漂亮。

  当然,文中也有不足。

如开头引用白落梅的话,查无出处;“元旦吃饺子”提法不当等。

有的语言表述欠妥,如“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等。

但瑕不掩瑜,此文仍然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优秀作文。

佳作5

何处消得泼茶香(16国卷2)

不同于公式的堆砌,语文更像是一块茶饼,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固然能教会我们沏泡品味它的方法,但唯有生活实践才是那一瓢沸腾的汤水——语文唯有与生活相遇,才能涤荡出其中清茗的滋味。

(作文开头提出论点很有特色:

综合了材料中的三种“途径”,在比较、权衡中亮出自己的观点。

亦如茶不离水,语文也离不开现实生活。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论证造物之境与写物之境,终于觉得诗中三昧:

唯有意境与情感均来自于现实者,方能于诗词中写出大境界。

无论是太白梦中四万八千丈的云里天台,抑或是朱淑真笔下躲闪在海棠亭畔的婉转莺声,此般如梦似幻的照影惊鸿,也尽是从生活点滴中窥得。

(展开论证一:

语文离不开现实。

亦如茶中淡雅甘甜,语文最不能离的便是那真挚的情感。

而生活正是栽培真情的一块温厚土壤。

若没有那江南杏花春雨的滋润,我们又怎能听到那坎坎伐檀声中的情思惆怅?

走过那零雨其濛的东山,千年之前征夫离乡时落下的热泪,正滴落在我们的心上。

儿时熟稔了“低头思故乡”,可唯有我们漂泊无依时才会明了,那月色下的捣衣声,是声声打在自己思乡的心上。

(展开论证二:

现实生活是栽培语文真挚情感的土壤。

诚然,课堂与书本就如细腻的瓷釉,能将语文这碗茶装点得赏心悦目,但唯有生活中的甘与苦,才是蕴含在茶中的菁华。

不然,为何辞章精美的官场应词频频遭人诟病,而一首语言固陋的《公无渡河》,却以其最真实而又痛忱的呐喊感动了无数过往世人。

(以上两段谈的是“生活”途径,这里用“诚然”一顿,开始将其他两种途径与“生活”途径相比较,更加肯定了“生活”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