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6.docx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6.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6
寒假作业(6)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61年7月,袁隆平意外发现一株特殊的水稻。
这株水稻长得特别好:
鹤立鸡群,穗头很大,籽粒饱满,整整齐齐。
袁隆平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把它收了回来。
但第二年播种下去后,没有一株达到预想的结果。
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杂交稻才有的分离现象。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理论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
这次意外的发现,坚定了袁隆平培育杂交稻的信心。
灵感来得突然,而研究之路漫漫。
袁隆平在田里一株株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也就是雄蕊没有花粉的水稻,三年后,1964年,他从14万株稻穗中找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杂交水稻育种的攻关迈出关键性一步。
9年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研究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
“粮食始终是国计民生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袁隆平说。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1996年农业部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立项。
“5个阶段的目标,从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我们都达到了。
我们现在要向1200公斤攻关”。
袁隆平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方面的技术人才。
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
全球杂交水稻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
(摘编自《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新华网2020年2月2日)
材料二: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几十年如一日,一双胶鞋两腿泥,从田边到田里,从这块田到那块田。
一辈子当“庄稼汉”研究玉米,当年他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出于一个朴素的愿望:
多打粮,吃饱饭。
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华莱士实现了春玉米亩产2500斤的消息让他心里暗暗较上了劲儿。
那时,我国玉米亩产量只有两三百斤。
李登海说:
“他是美国的农民,我是中国的农民,他能开创美国的高产纪录,我要开创中国的高产玉米纪录。
”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震惊世界。
南方的口粮问题解决了,可北方呢?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登海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
老师刘恩训被他的勤奋打动,送给他20粒从国外带回来的杂交玉米种子,这在当时真是比黄金还要珍贵。
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于是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去海南,把一年一次育种变成三次。
他一次次从山东到海南,犹如大雁般迁徙。
一年又一年,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
太阳一出来就要下地,整天跟着玉米转。
几十年,他没回家过过一次春节。
立志增产增收的李登海,六次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但他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
(摘编自《李登海:
一粒种子寄家国》,央广网)
材料三: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递出限制出口的信息。
近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问:
部分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的话,对我国老百姓米袋子有影响吗?
答:
2016年我国实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大米进口数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进口25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进口大米占我国大米消费约1%,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如泰国香米,即使大米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连年获得丰收,口粮实现了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总体看,我国粮食供求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问:
我国粮食储备状况如何?
答:
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近年来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在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重新核定并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各地已全部落实到位,而且大中城市还建立了满足市场供应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
同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品种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
问:
我国稻谷、小麦情况怎样?
答:
2019年我国稻谷产量2.096亿吨,同比减少252万吨,食用消费1.58亿吨,同比减少50万吨,谷饲用和工业用粮有所增加,预计年度结余1430万吨。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主产区早稻面积将会增加。
疫情防控期间,有关部门合理安排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2月10日开始每周向湖北地区增加投放中晚稻80万吨,有效地满足了市场供应。
2019年我国小麦产量1.34亿吨,为历史第二高水平,已连续5年保持在1.3亿吨以上。
国内食用消费总体平稳,用和工业消费有所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小麦消费1.235亿吨,同比减少53万吨,年度结余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已连续7年产大于需。
(摘编自《口粮绝对安全,百姓米面无忧关于当前粮食市场供应问题的对话》,《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3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登海和袁隆平在探索之路上有许多共同点,如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都充满艰辛,都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己创造的纪录。
B.“科技支撑”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李登海研究杂交玉米,他们都是“科技支撑”的践行者。
C.材料三主要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部分粮食出口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D.高级经济师王辽卫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引用了详细、具体的数据,这增加了文章的信息量,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反映了袁隆平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决心。
B.在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的难题后,袁隆平及其团队积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杂交水稻,培养杂交水稻方面的技术人才。
C.我国能够实现口粮完全自给,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离不开农业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
D.我国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这不仅体现在粮食储量充足,还体现在储备品种结构合理,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的比例高。
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回答材料三中的记者提问的一项是( )
A.2019年我国进口越南大米48万吨,为2011—2019年最低水平;2020年1—2月我国进口越南大米仅3万吨。
B.2019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同比增加594万吨,增长0.9%。
C.2020年3月全国加工企业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进厂价格比春节前分别增长0.1%、下降0.2%、增长0.4%、增长1.3%。
D.2020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3.31亿亩,目前北方冬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同期,今年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人物通讯,两则材料在表现袁隆平、李登海的优秀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
请简要分析。
5.材料三中,有哪些证据能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粮食市场供应是安全的?
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橄榄油坛子
[意大利]皮兰德娄
唐·罗洛在首阳山的农庄的山坡上种了好大一圈油橄榄树。
他预计地窖里的那五只旧的彩陶坛子盛不下新梓的油,因此及时地预订了第六只容量更大的坛子。
人们为他造了一只齐人胸高的坛子,肚子威风凛凛地挺起来,好像是其他五只的统领。
已经开始打橄榄两天了。
唐·罗洛烦躁不安,因为农庄里既有打橄榄的农民,又有往山坡上准备种下一季蚕豆的地里送堆肥的赶骡人。
他苦于没有分身术,不知先监督谁好。
最后,他破口大骂,要他们都别想偷懒。
他戴着白帽子,挽起衣袖,挺着胸膛,涨红着脸,大汗淋漓,东奔西走,转动着一双狼似的眼睛,生气地搓自己刮过的脸颊,浓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刚过就钻了出来。
现在到了第三天收工的时候,三位打橄榄的农民走进磨房放木梯和棍子,看见那只漂亮的新坛子开裂成两半,好像有人在坛子的大肚子上拦腰砍了一刀,眼前的裂缝十分刺眼。
当唐·罗洛走上山来,看见裂缝时,简直要发疯了。
他把帽子摔到地上,打自己耳光,跺脚,像哭死去的亲人那样悲声号叫:
“新坛子呀!
四个银币的坛子!
还没有用过呀!
”
农民们劝他冷静一些,能干的修补匠会把它修好,像新的一样。
正好有一位迪马·里卡西大叔,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胶水,牢牢地保守着胶水的秘密:
用这种胶水粘好之后,斧头也砍不开。
第二天,迪马·里卡西大叔背着一筐工具准时来到首阳山。
他是一个跋腿老人。
关节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榄树桩。
傲气,或者说是悲哀扎根在他那变形的身躯里了。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这个未被正式承认的发明家的功劳。
迪马·里卡西大叔要让事实说话。
他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窃取他的秘密。
“让我看看那种胶水”。
唐·罗洛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阵之后才说出这笫一句话。
迪马大叔严正地摇头拒绝。
“补的时候看吧。
”
“能补好吗?
”
迪马大叔郑重其事地检查已经搬到打谷场上的坛子。
他说:
“能修好。
”
“可是光用胶水”,唐·罗洛开始讲条件,“我不放心。
我还要求用钉子补。
”
“那我走了!
”迪马大叔二话不说,站起身,背起筐。
唐·罗洛拉住他的一只胳臂。
“去哪儿呀?
就这么谈生意吗?
那么长的裂缝,只用胶水吗?
需要钉子。
胶水和钉子。
我做主。
”
迪马大叔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开始干活。
他用钻头沿着裂缝的边沿打眼,以便用铁丝穿过洞眼把坛子缝合起来,接着他用手指把胶水沿裂缝把裂开的边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钳子和准备好的碎铁丝,钻进坛子敞开的肚子里,吩咐农民把坛子的裂缝对齐。
他一边干活一边抱怨自己命苦。
“现在你帮我出来吧。
”最后迪马大叔说道。
可是这只坛子的腹部虽然很宽,颈口却很窄。
迪马大叔盛怒之下没有注意这一点。
现在,他试了又试,还是爬不出来。
那个农民站在那里笑弯了腰。
他被囚禁在由他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了,为了让他出来,就得重新砸破坛子,并且永远无法修补了。
唐·罗洛在嬉笑声和叫喊声中赶来。
“这只坛子新的时候,我花了四个银币买来的。
你认为它现在值多少钱?
“唐·罗洛问。
迪马大叔说:
“从前价值的三分之一。
”
“那好”,唐·罗洛说,“依你的话,你给我一又三分之一个银币。
”
“什么?
”迪马大叔问道,好像没有听懂。
“我打破坛子让你出来”,唐·罗洛回答,“你呢,赔给我你估计的那个数目。
”
“我,付钱?
”迪马大叔取笑道,"阁下您开玩笑呀!
我准备在这里面变成虫子。
”
而且,他费了些劲儿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镶嵌的小烟斗,点燃后抽起来,把烟雾从坛子的颈口里驱赶出来。
唐·罗洛气愤得冲动起来,抬起脚就要踢坛子,但是他缩回了脚,而是用双手抱住坛子,使劲提动它。
“您看多好的胶水!
”迪马大叔对他说。
“该死的东西!
”唐·罗洛怒吼起来,“谁干的坏事,是我还是你?
我应当赔钱吗?
你就饿死在里面吧!
看谁胜谁负!
”
他走了,迪马大叔却想到用工钱同农民们一起欢度这个夜晚。
一个农民去附近的小酒店里去买酒。
好像是特意安排好的,天上有一轮明月,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般。
已经去睡觉的唐·罗洛,突然被乱哄哄的喧闹声吵醒。
他从农舍的一个阳台上探出头来,看见谷场上,月光下有许多魔鬼:
原来是喝醉了的农民手拉着手,围着坛子跳舞呢。
迪马大叔在里面扯着嗓子唱歌。
唐·罗洛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把坛子推得沿山坡滚了下去。
坛子在醉汉们的笑声中往下滚动,撞在一棵橄榄树上,碎裂开来。
迪马大叔获胜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迪马大叔听从唐·罗洛的修补方法,这一举动看似妥协,实际上是他反抗的开始。
B.农民笑弯了腰,是因为迪马大叔被囚禁在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强化了故事的戏剧性。
C.“有许多魔鬼”既表现了唐·罗洛难抑的愤怒,也写出了农民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D.唐·罗洛的坛子“打造”—“破裂”—“复原”—“再破裂”的过程是故事的重要内容。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坛子的描绘,表明它承载着唐·罗洛对于财富的幻想,它作为审美意象,贯穿小说全文。
B.迪马大叔被困坛中,前文有伏笔铺垫,如坛子“肚子”很挺,他干活时“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等。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唐·罗洛对坛子改“踢”为“提”的行为,表现出他怕伤害到迪马大叔的心理。
D.小说在塑造唐·罗洛和迪马大叔形象的同时,还描绘了农民群体,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了小说内容。
3.迪马大叔说“您看多好的胶水”,怎样理解这句话?
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4.小说结尾设计得很精彩,请简要分析这个结尾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也。
祖系,吴大鸿胪。
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
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
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蒱齿名。
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
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
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
玄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
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
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玘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
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
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征镇檄命一无所就。
后还乡里,礼辟皆不赴。
元帝为丞相,辟为掾。
咸和初,司徒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
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
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洪乃止罗浮山炼丹。
岳表补东官太守,又辞不就。
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
其余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
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
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
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
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
时年八十一。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B.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C.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D.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史,古代国家史官,负责修纂本朝历史;后也指一国或一朝的历史。
B.碑诔是刻在碑上的文字,多用于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或赞颂。
C.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西为左,故江西又名江左。
D.班马一般指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文中借以说明葛洪的著述非常丰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洪勤学不倦,儒道兼修。
他从小刻苦好学,家境贫寒但勤学不辍;虽以儒学知名,但仍不畏路途遥远崎岖,到处寻书问义,充实学问。
B.葛洪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他为人木讷,不喜欢结交朋友,也没有下棋之类的爱好;身处乱世,多次推辞各级官府征召,不愿意去赴命。
C.葛洪潜心著述,思想精邃。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要急方》等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D.葛洪醉心炼丹,精研医学。
他努力学习前人的成果,为了专注炼丹、钻研医学,没有接受邓岳的挽留,执意前往罗浮山隐居,直至终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
(2)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
5.邓岳接到葛洪的书信后,为什么“狼狈往别”?
请简要说明。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松汀驿①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
②泽国:
形容水多的地方。
这里指太湖及吴中一带。
③旧遗逸:
旧日的隐逸之士。
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D.全诗描写了山、水、日、小径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概括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两句是“_____,_____。
”
(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刘裕住过的地方如今却变成了“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杜甫与李白很不一样:
李白常常意气扬扬地佩剑求仙,一路有人接济,而杜甫则只能为了妻小温饱辗转奔波,有的时候甚至不知夜宿何处。
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为苍生大地投注了极大的关爱和同情。
再小的村落,再穷的家庭,再苦的场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静静观看,细细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
他无钱无力,很难给予具体帮助,能给的就是这些眼泪和随之而来的笔墨。
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的存在,以及苦难承受者的无辜和无奈。
中国文化因为有了杜甫,增添了不少善的成分。
这是一件真正的大事。
与这件大事相关的另一件大事是,杜甫的善全部经由美来实现。
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
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
他中秋之夜在长安的俘虏营里写了一首思家诗。
他想象:
孩子太小不懂事,在这中秋之夜,只有妻子一人在抬头看月,思念自己。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为什么妻子的鬓发湿了?
因为夜雾很重,她站在外面看月的时间长了;既然站了那么久,___①___。
请看,他与李白是多么不同。
换了李白,绝不会那么细腻、那么静定、那么含蓄。
但是,这种风格远不是杜甫的全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样的诗句,连李白也要惊叹其浩大气魄了。
杜甫的诗歌天地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不仅在内容上是这样,在形式、风格上也是这样。
杜甫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既承接着他之前的一切,又开启着他之后的一切。
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___②___。
这就是杜甫。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引用B.拟人反问排比
C.设问引用排比D.设问拟人夸张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
“无论多小多穷多苦的村落、家庭和场面,他都能看到听到,并为之叹息和流泪。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7.下面是某市福利基金会草拟的“招标启事”中的内容,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为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市福利基金会春苗成长专项基金计划为农村留守儿童收集图书,捐建农村法治书屋。
有意主办此活动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请与我单位联系。
活动招标截止日期:
2019年12月3日—2019年12月23日。
8.下面这段文字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请用平易朴实的语言进行概括。
每句不超过20个字。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发展,忽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整治,形成了城市与农村亼居环境的“二元结构”,构成了农村村落发展空间无序、自然生态失衡、人文景观被破坏、公共基础设施落后、传统文化衰落甚至消亡等严重后果。
事实上,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
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决定了亿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也影响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成为制约我国整体人居环境、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关键环节。
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为了消除误会,我们往往需要作出解释。
解释有时候能够化解误会,有时候也会增添更多的烦恼。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1.C;2.B;3.C;4.①都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物取得成绩的艰难过程。
②都抓住典型事件,生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
③都引用了人物的语言,真实、直接地表现人物的形象。
5.①我国进口大米数量逐年下降,占大米消费比例低,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
②我国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充足。
③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年稳定,稻谷、小麦产量高,供给充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④政府在疫情期间出台相关政策,有效满足了市场供应。
解析:
1.材料三主要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中国的粮食市场供应问题,“部分粮食出口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只是材料三的部分内容。
2.“在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的难题后”错,根据材料一可知,袁隆平在世界范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当时中国并未解决粮食自给的问题。
3.C项说的是2020年3月全国加工企业粮食进厂价格波动的情况,材料三中的三个提问,并没有提到粮食价格的问题。
A项,能够证明去部分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对我国老百姓米袋子影响不大。
B项,介绍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状况,能够证明2019年粮食丰收,产量稳定,供给充裕。
D项,介绍2020年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及北方冬小麦苗情,预测夏粮丰收,能够证明我国小麦产量将继续保持稳定。
4.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干提示两则材料都是人物通讯,要求分析两则材料在表现袁隆平、李登海的优秀品质上的共同点。
作答时,先联想一般人物通讯在表现人物形象时运用的方法,然后与本题中的两则材料进行对比,找出两则材料中共同的方法。
这两则材料都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物取得成绩的艰难过程,都抓住了典型事件,都引用了人物自己的话。
2.答案:
1.A;2.C;3.①“多好的胶水”是迪马大叔在夸赞自己的胶水很有效,坛子经修复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