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625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docx

JJF103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综述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温度二次仪表检定装置

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

填写日期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3)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3)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4)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5)

五、环境条件………………………………………………………………(5)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6)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试验………………………………………………(7)

八、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8)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9)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17)

十一、结论…………………………………………………………………(18)

十二、附加说明……………………………………………………………(18)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计量标准器

名称

型号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

或准确度等级

或最大允许误差

制造厂及

出厂编号

检定周期或复校间隔

检定或

校准机构

主要配套设备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环境条件

序号

项目

要求

实际情况

结论

1

温度

2

湿度

3

4

5

6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注:

应当提供《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八、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

注:

应当提供《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配热电偶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装置

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1.1测量依据:

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按其中“输入基准法”进行测量。

1.2测量环境:

温度(20±5)℃;相对湿度45%~75%RH。

1.3测量标准:

特稳携式检验仪,不确定度Urel=1×10-4,k=2。

1.4被测对象:

配热电阻数字温度指示调节调节仪(可简称“仪表”),型号:

SWP-D90,测量范围(-200~1300)℃,准确度等级为0.5级,仪表最小分辨率为1℃。

1.5测量过程

通过特稳携式检验仪输出温度值,采用直接比对法检定数字温度调节仪的示值误差,以配K型热电偶数字温度指示调节调节仪为例,以1300℃为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a)具有热电偶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的仪表检定按图1接线。

图1、具有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检定接线图

不具有热电偶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的仪表检定按图2接线。

图2、不具有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检定接线图

b)按JJG617-1996中“输入基准法”进行测试。

在测量范围内选择1个测量点,包括上限值和下限值在内的基本均等,测量点为1300℃。

c)从下限值开始进行两个循环的测量,以两个循环测量的平均值计算示值误差,作为测量结果。

1.6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仪表的分辨力、配用热电偶的类型和测量范围,采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给出相应的评定结果。

2数学模型

(1)

式中:

----被检定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在检定点的示值误差

----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在检定点的示值

----温度校准器的对应温度值

3灵敏系数

4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来源

根据数学模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应对测量系统各影响量进行评定,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本套测温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以下几个方面:

(1)、被检仪表测量重复性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2)、仪表分辨率引起的不确定度

(3)、标准数字多用表测量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4)、环境条件(如:

振动、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等)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在上述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中,各分量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现场环境条件符合规范要求,故可以忽略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5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1输入量

的标准不确定度

的评定

输入量

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两部分:

测量重复性和仪表指示值的分辨力。

5.1.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用“输入基准法”,将特稳携式检验仪的输出设定为52.410mV,对应的温度点为1300℃,待检定系统通电预热稳定后,读取仪表显示温度值,按A类方法评定,重复测量共得到10个观测值,见下表

重复测量得到的观测值

测量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显示值℃

1298

1298

1298

1297

1299

1299

1298

1298

1298

1299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

0.632℃

实际测量情况是重复测量过程中,取误差最大点,故是以单次测量结果为最后结果,则可以得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

/

=0.632℃

5.1.2仪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可以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由仪表分辨力b导致的示值误差区间半宽为a=b/2;包含因子

,因此

=0.5/k=0.29℃。

同理,在其余温度点重复测量,计算不确定度分量为:

(℃)

温度点

-200

0

100

200

500

1000

1800

1

-200

0

100

199

499

999

1797

2

-200

0

100

199

498

998

1797

3

-200

0

100

199

498

998

1797

4

-200

0

100

199

498

998

1798

5

-200

0

100

200

498

998

1796

6

-200

0

100

199

498

998

1798

7

-200

0

100

199

498

998

1797

8

-199

0

100

199

499

997

1798

9

-200

0

100

198

499

997

1797

10

-200

0

100

199

498

997

1797

平均值

-199.9

0

100

199

498.3

997.8

1797.2

标准偏差

0.316

0.000

0.000

0.472

0.483

0.632

0.632

不确定度

0.316

0.000

0.000

0.472

0.483

0.632

0.632

5.1.3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明显小于重复性引入的,故只取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5.2输入量

的标准不确定度

的评定

输入量

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标准器示值误差。

温、湿度影响和连接导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特稳携式检验仪作为标准器时标准不确定度

可以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特稳携式检验仪送上级部门校准,得出的不确定度为Urel=1×10-4,k=2,按B类评定其不确定度分量为:

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6.1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于表4。

表4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来源

测量点

-200

0

100

200

500

1000

1300

1800

/℃

被检仪表测量重复性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0.316

0.000

0.000

0.472

0.483

0.632

0.632

0.632

/℃

温度校准器测量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6.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

相互间彼此独立,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200℃:

0℃:

100℃:

200℃:

500℃:

1000℃:

1300℃:

1300℃:

7扩展不确定度及不确定度报告

取k=2,则

-200℃:

;0℃:

;100℃:

200℃:

;500℃:

;1000℃:

1300℃:

;1800℃:

不确定度报告如下:

(-200~0)℃:

U=0.7℃,k=2;

(0~200)℃:

U=0.2℃,k=2;

(200~1000)℃:

U=1.0℃,k=2;

(1000~1800)℃:

U=1.3℃,k=2。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十一、结论

 

十二、附加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