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604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1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七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七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七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七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册教案.docx

《七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册教案.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册教案.docx

七册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自然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摘录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4、掌握本课两类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知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重点指导点拨,了解学生初步课文后的感受和疑难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1、理解“观”“观潮”“天下奇观”

2、简要介绍有关资料。

充分利用书后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着地图理解文字说明,之后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讲给小伙伴听。

(二)学生试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

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检查反馈。

1、出示认读字及词语,指明学生认读。

出示文中易读错的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如:

闷雷薄雾风号浪吼涨起

堤踮

(四)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想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可以问问学生:

哪些段落分别写出了这些景象呀?

2、听后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五)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适时予以指导。

内容:

(1)自主识记字形

(2)自主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体会重点词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

感受文章生动地描写,积累精彩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复习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认读字的指名读、会写字的听写;除此以外,还可以出示一些描写潮水的词语,如“词语盘点”中罗列的“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也可以让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说一说文中描写的景象。

进而激发学生深入读课文,感受大潮奇观的愿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帮助学生理清内容。

学生自读基础上,老师问问:

在读中,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学生的发言可能会是一盘散沙,说什么的都有,但老师要在倾听中给与指导和提升,最终使学生把握住,这段介绍了观潮的最好时间、最好地点、潮来前的平静景象以及周围的主要景物、人物。

交流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重点感受江面平静的景象。

比如可以打出文字片,请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整体感知潮来时的景象。

(1)录像引入,感受潮的声音和形象。

(2)自读3、4两段,思考:

按什么顺序写的?

(3)师生呼应着接读,理清大潮由远及近的层次。

其中老师穿插读的内容如下:

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

2、品读第三段。

读中想想自己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从文字中感受,人们为什么称大潮为奇观?

综合学生的感受:

体会到大潮现在还离人们很远,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视线看到的极限,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我们极目瞭望还是看到潮头--那条白线。

由此可见,大潮虽远,但我们已感受到了它所寓含着的壮观气势。

在对比中我们又会发现,远处大潮已蓄势待发,近处的江面却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这景象真是奇观。

当然,学生不可能谈得这么顺畅,只要有所感悟,在老师精当点拨下,读出感情就可以了。

3、品读第四段。

重点是读中想象画面,练习感情朗读。

操作的方法呢?

可以让学生观看书上的两幅画面,听老师范读这段文字。

之后谈出自己的感受。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学生用上书中的词句说:

1、大潮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大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

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以前积累的语言描述大潮给自己的感受。

1、浪潮气势磅礴,响声震天动地。

2、大潮宽阔无边

3、潮水气势汹涌。

之后训练学生想象情景读出感情。

如;想象着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继而把自己的惊叹读出来。

再如:

想象“战马”奔跑时的样子,感受速度之快,再想像“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的场面,读出大潮浩浩荡荡的气势。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回放一段录像,再安排学生激情朗读。

4、回顾整体,积累语言。

再把三、四两段连起来读一读,试者记一记你喜欢的词句。

小练习:

(1)老师说词义,学生说词语。

如:

师:

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

生:

人声鼎沸

师:

水面与天边相接的地方。

生:

水天相接

师:

山体倒塌,地面裂缝。

形容巨大的声响。

生:

山崩地裂

......

(2)修改导游词。

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会从远处传来响声。

过了一会儿,大潮就会出现。

很快,离我们近了,浪头宽了。

再近些,浪更高了。

浪潮越来越近,浪会更急,声音会更响。

要求:

把画线部分说具体。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生自读,老师启发;潮头过去了,你又发现了哪些奇妙的景象?

(五)整体读课文并总结。

潮来时景象壮观,潮过后景象依然壮观。

难怪北宋诗人苏东坡感叹道:

“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

”通览全文,哪句话正抒发了人们这种赞叹之情?

齐读课文的一句话。

板书设计

潮来前

观潮潮来时天下奇观

潮过后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奇观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奇观

3、通过学习课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风光片录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相关资料片,直观地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二、学生感叹大峡谷的壮观奇景时:

同学没能否介绍一下你对大峡谷的了解。

(联系课后资料袋和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默读课文,结合自读提示划出表现大峡谷壮观的句子,轻声读一读。

(此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四、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描述一下你头脑中的景象。

自读提示:

1、描写大峡谷的过程中有哪些数字令你惊讶?

2、称大峡谷为自然奇观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其中哪些景物最让你惊叹?

3、雅鲁长布大峡谷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作业:

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奇观讲给家人听,并且收集他们听后的意见。

 

3、鸟的天堂

一、会写字的删减与增补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重点:

了解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简要介绍作者巴金。

2、询问学生预习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先默读课文,默读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和需要认读的生字,然后再放声读课文,要把带有认读生字的句子多读一读。

2、检查认读字字音

出示认读字词---白茫茫、桨、竹竿、规律、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

随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含义:

如:

规律--读这个词,联系生活想想:

什么叫规律?

我们每天早上按时上学,下午再按时放学,这叫什么?

读书上的句子:

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面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缝隙--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问:

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觉?

点拨:

叶子一簇堆在一簇上面,相互重叠,细密无缝,这棵树简直是太茂盛了。

再读读!

3、指名学生按顺序读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听听同学的字音读的是否正确,再边听边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师:

我们先来正音,听读中发现同学哪里没读对,错在什么地方?

如:

不禁--应该怎么读?

不可计数--怎么读?

什么意思?

文中指的是什么没办法计算?

谁来再读读文中的句子--“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干太多了,多的数都数不清,真是不可计数。

小结:

读书要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还要记住字形。

刚才老师还提了一个问题,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那快速读读课文,找找从哪开始到哪结束是第一次?

从哪开始到哪结束是第二次?

在书上作个记号。

三、请同桌两个同学分别读读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边读边想,听了同学读书和自己读书,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初步的感受?

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

读完了,同桌的两个同学再交流交流。

1、你对鸟的天堂有了哪些初步的感受?

(板书:

树大鸟多)

2、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

四、指导书写生字。

课文中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掌握字形的生字--自己先读读,再读读他们在文中词语。

接下来,我们要写这些字,关于字形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和自己注意的地方?

如指导“耀”时,学生会提到笔画避让的问题,那么老师可以作补充说明:

“的确,中国汉字的书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相谦让,为了给右半部分让出空间,光字的竖弯钩收起来,成了竖提。

在这些字中,左边让右边,上边让下边的情况还有吗?

找一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朗读与思考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问题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三、学习7、8自然段

1、先自己读读课文中写大榕树的段落,边读边想像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了?

一会儿说给大家听。

2、学生描述后,教师可以追问: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想象出这样的画面的?

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下面的语句,并作必要的指导。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大多数学生会力求读出榕树的“大”,教师启发学生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想想,真是一株大树,除了强调大还可以怎么读?

这时候,爱动脑筋的学生也许会这样读,重音落在“一株”上,教师肯定:

“对!

不是几株,而是一株!

应该强调的是一株大树!

(2)“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学生交流到这句话时,教师补充小知识;多年生的榕树,它的树枝可以长出黑色的根须垂到地上,根须扎入土中之后,就又成为树干!

就这样榕树不断的生根,不断的长出新的枝干……

放课件:

你们看,这就是大榕树的根!

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把感受读出来吧!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教师:

读到句中的这个“堆”,你感受到什么了?

(多、密)还有自己的感受吗?

(茂盛、茂密、生机勃勃……)

(4)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教师语言渲染:

树叶的颜色绿的发亮,绿的耀眼,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树。

在学生的赞叹声中出示:

(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请全班带着感情读。

师生交流完阅读感受后,分工合作朗读本段。

四、学习12、13自然段

师:

找到描写鸟的部分自己读读,边读边想像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师:

鸟的天堂里起初是怎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

起初是静寂的后来是热闹的。

这么大的变化能通过读读出来吗?

(2人小组合作试试)

师:

还看到怎样的画面了,从那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群鸟纷飞……

师:

那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又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生:

生机勃勃。

师:

这里的生机勃勃与刚才描写的大榕树的生机勃勃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是啊!

两幅画面,一幅大榕树是静,一幅鸟儿纷飞是动,这一静一动,构成了鸟的天堂的全景。

教师:

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生机勃勃的景象?

放课件:

师:

看了以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用一句话说说这个地方怎么样?

作者跟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他赞叹道: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

读读这句话,上节课有同学提出问题,还记得吗?

师:

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作者把引号丢掉了?

五、前后回应,回归整体。

两幅画面在我们脑海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请你把描写大榕树的的部分和描写鸟的部分联起来再读读,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

讨论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里的鸟这么多?

六、学习14自然段,读出感情即可。

七、结课。

师问:

就要乘船离开这如诗如画的鸟的天堂了,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

为什么?

带着这份留恋和喜爱,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一背,争取背下来!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幸福

 

4*火烧云

学习目标:

1、了解火烧云这一自然奇观。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试着叙述自己生活中看到的火烧云的景象。

3、通过学习课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根据生活经历描述自然景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的词义,你体会出了什么?

(火烧云变化快)

二、火烧云刚上来的时候,给你怎样的感受?

(热情的,喜气洋洋——金色,红色,紫檀色)

三、请你默读课文的2——7段,想一想火烧云的变化有哪些特点?

(颜色多,形状多)

四、根据你的想象给大家讲一个你头脑中火烧云的样子。

五、你还见过有什么样的火烧云吗?

六、还听说过哪些自然现象,愿意介绍给大家吗?

 

第二组

观察与发现

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部分生字。

2学习《题西林壁》,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是我国文化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我知道同学们也会背不少古诗。

谁来试试?

师生共同会回忆古诗的特点。

(有韵律、节奏感强,内容丰富等)

二、学习《题西林壁》。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读正确。

2生字指导——“缘”。

●字形:

●比一比,再组词:

原、缘。

●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

3回顾:

理解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

(看注释、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等)

4默读古诗,用这些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将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

5小组交流。

提示:

组内分工,人人参与,每人负责一句,先读句子,再说说意思。

注意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问。

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记录下来。

6全班交流。

(1)解决小组中的遗留问题。

(2)检查学习的效果,交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前两句是作者游山所见,这两句是说理体会,告诉我们要全面观察事物,超越狭小范围。

三、深入体会诗意。

观景尚且如此,为人处世更应这样。

我们应怎样看待同学、朋友呢?

四、指导背诵全诗。

五、师生补充介绍苏轼资料。

作业: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查找苏轼创作的其他诗词,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惠崇春江晚景》、《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苏轼岭峰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部分生字。

2学习《游山西村》,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注意将字音读正确。

2检查自读效果。

●读一读:

莫笑、腊酒浑、豚

●了解词义:

腊酒、浑、豚

(浑:

浑浊。

酒以清为贵。

●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指名朗读全诗,纠正字音。

二、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每句诗是什么意思,可以和同位子交流一下。

三、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师引导解决:

1这“又一村”指的是什么?

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现这座村庄的?

此时的心情怎样?

有感情朗读3、4句。

3这座村庄美不美?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有感情朗读1、2句。

(柳暗花明——景色美;

丰衣足食——生活美;

热情好客——人美。

四、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描绘了山西村美好的景象,之后回忆了来村时的经历。

指导朗读全诗,试背诵。

五、将诗歌补充完整。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作业:

背诵《游山西村》;

查找苏轼或陆游创作的其他诗词,出一期手抄报。

(自选)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丰衣足食

腊酒浑柳暗花明

热情好客

7蟋蟀的住宅

教学要求: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感受这是一“伟大的工程”。

2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感受这是一“伟大的工程”。

教学难点:

了解为何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预习成果。

2全班交流,师注意引导:

1)读准字音:

巢穴、扒土、倾斜、挖掘

2)比一比,再组词:

毫遇倾扒止

豪寓顷趴址

3)这些字的哪部分容易写错,互相提醒。

师指导书写。

蔽搜抛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二、自由朗读课文,将字音读准确。

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各段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师生共同梳理,分类处理。

作业:

掌握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

查找有关蟋蟀或其住宅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感受这是一“伟大的工程”。

2朗读课文。

3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问题设想:

蟋蟀的住宅什么样?

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师重点板书。

二、自由朗读课文,你对蟋蟀的住宅有了哪些了解?

重点讨论问题:

1“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2从哪些地方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始的质疑。

(一)蟋蟀的住宅什么样?

1自由朗读课文相关的内容,将重点语句画下来。

2全班交流:

先读句子,再谈体会。

(倾斜的隧道,弯弯曲曲,不过九寸深,一指宽,出口有一丛草掩着,门口平坦┄)

师生合作画出蟋蟀住宅图,并通过读文修改图示。

3对比读,哪句更好,为什么?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洞口鸣叫。

4住宅里面是什么样子?

能不能用一个词告诉我。

(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5自由朗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蟋蟀住宅的样子。

(二)蟋蟀的住宅是怎样一点一点挖掘成的?

1自由朗读相关内容,将重点语句画下来。

2出示蟋蟀图,指出各部位的名称(前足、钳子、后腿、后足等)。

结合图说一说蟋蟀是怎样工作的。

3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绘出蟋蟀工作时的情景,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师生合作朗读)

四、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者是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的?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朗读。

六、此时,你想对蟋蟀说什么?

七、作家法布尔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

法布尔()观察

作业:

朗读课文;

课文中许多地方将蟋蟀当作人来写,将这些语句找出来,读一读,抄下来。

(自选)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什么样?

怎样挖掘?

伟大的工程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要求:

了解魏格纳的奇妙想法,以及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又做了什么;感受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读正确。

2全班交流生字、新词。

重点词语:

静谧、考证、假说、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等。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将重点语句画下来。

三、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每人负责一个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四、全班交流:

通过自学,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先读有关句子,再谈感受。

重点问题:

1魏格纳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可提供世界地图,使学生直观了解巴西、非洲及其他大陆地形的特点。

2他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3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

(请教柯彭教授;查找大量资料,做了许多考证工作。

五、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

六、补充介绍魏格纳的其他资料。

作业:

朗读课文;

搜集其他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小故事,准备讲给大家。

(选做)

语文园地二

教学要求:

1与同学交流观察图片后的感受。

2习作《观察日记》。

3通过“我的发现”感受观察的重要性和要求。

4积累语言《四季花》。

5阅读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我看到了”。

1仔细观察三副图片,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2与周围的同学交流:

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谈谈看图后的感受。

(观察要仔细,全面,多角度┄┄)

二、我的发现。

1自由朗读这3句话,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指名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

3谈感受,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和要求。

三、习作《观察日记》。

1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

哪次观察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用1、2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2回忆:

这次你是怎样观察的?

有什么发现?

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准备好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补充、评议。

4同位子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5将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要求:

写清观察的过程,详实描写观察中的发现,也可以写一写观察中的趣事;

题目自拟;

若是连续观察一个事物,可写成系列性的观察日记,如《观察日记X则》。

6自己阅读习作,修改。

7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8小组内互读互评。

9自己修改习作。

四、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四季花歌》,将字音读准确。

2指名朗读。

3师生共同介绍有关花的特点,提供部分图片。

4试背诵——男女合作背诵。

五、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1指名朗读短文,思考:

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要正确。

边读边想:

这个成语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3全班交流,谈谈读后的感受。

4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将成语的名字写到黑板上。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