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526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铜梁县少云步行街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铜梁县步行街、少云公园改造工程项目

(二)项目业主:

重庆市铜梁县建设委员会

(三)项目地址:

重庆市铜梁县步行街、少云公园

(四)项目性质:

改建

(五)项目建设工期:

5个月(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为铜梁县步行街、少云公园改造工程项目,拟对步行街、少云公园的环境景观进行改造。

步行街预计改造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是对地面铺装和行道树池改造,将配套合理的绿化设施,水、电、气管网埋于地下,铺装的水泥地板改为花岗石;包括广场水景,拉丝不锈钢条凳、水景花池的建造等;少云公园预计改造面积约66670平方米,新建市民活动广场,特色活动园区,改造现有建筑为休闲茶馆,并设置多处观景点、凉亭和风景园林雕塑,种植特色景观林和景观植物,完善公园相关配套设置(包括道路、登山便道、路灯、垃圾桶、休息座椅、景点石、雕塑、室外管网、电信设施等)。

少云公园改造重点是绿化补植、基础设施修缮和增加更多的红色文化元素,原则上要将两者风格统一。

(七)项目总投资:

589.96万元。

(八)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589.96万元全部由政府财政出资。

二、编制内容

研究范围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条件、规划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进度及招投标、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三、编制依据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铜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铜梁县“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铜梁县绿色空间建设规划》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全国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四、简要结论

步行街、少云公园改造项目的建设完全符合重庆市颁布的《重庆十一五旅游业规划》,同时也符合铜梁县区颁布的《铜梁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铜梁县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步行街、少云公园改造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当地市政建设,改善铜梁县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居住环境,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总投资589.96万元,建设工期5个月。

改造工程完工后,将增加市民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市民休闲娱乐的档次。

本项目实施后将向社会直接和间接带动新增一批就业岗位,提高本地区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本地城市形象,带动本地区生态旅游业,建设方案合理可行,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铜梁县简介

铜梁县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和蜚声中外的当代纸扎彩龙的故乡,介于北纬29度31分--30度05分,东经105度46分--106度16分之间,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北部,唐代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建县,以境内"小铜梁山"得名。

全县辖3个街道、22个镇、3个乡:

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土桥镇、旧县镇、二坪镇、水口镇、安居镇、白羊镇、平滩镇、虎峰镇、石鱼镇、福果镇、少云镇、维新镇、高楼镇、大庙镇、围龙镇、华兴镇、蒲吕镇、永嘉镇、安溪镇、西河镇、侣俸镇、太平镇、小林乡、双山乡、庆隆乡。

县政府驻巴川街道,距重庆市64千米。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境内河流众多,涪江、琼江、小安溪河流经境北部和南部。

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1074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7.9℃。

319国道贯境。

有煤、铁、锶、硅石等矿藏及使君子、白芍等药材。

国家农村综合能源试点县和优质柑橘基地县。

有巴岳山、西温泉、黄桷门等风景区。

铜梁龙彩扎工艺精湛、舞龙艺术闻名中外。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步行街、少云公园现状

县城“大什字”步行街和少云公园年久失修,不少设施老化或遭破坏,给市民的出行和休闲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整个城市形象。

步行街现状:

少云公园现状:

为改变上述局面,急需要对步行街、少云公园的环境景观进行改造,为城市居民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观光、休闲旅游地。

从而提供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三、铜梁县“十一五”期间关于城市化与生态保护的规划

铜梁县十一五期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和“六个必须”,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切实加大“三个力度”(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发达区、现代物流发展区、文化休闲功能区、生态和谐宜居区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铜梁县将树立城市建设百年大计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自然—城市的关系,突出山、水、林三大自然特色,落实规划、建设、管理三大基本任务,做好圈、线、园三篇文章,将地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入城市整体发展过程。

遵循节约用地、紧凑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组团规划、分块发展、强化中部、拓展两翼的构想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区域城市化。

正确处理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适度扩大人口规模与安居乐业的关系,实现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遵循市场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依托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以地增值,以房地产带动城建,以城建带动社会发展,从而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和环境的改善。

以巴川镇为中心、建制镇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县城巴川镇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和“重庆市卫生县城”称号,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期末的9平方公里发展到13平方公里。

建成了金龙大道、金龙体育馆、县城步行街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动工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实施了巴川河·淮远河综合整治工程;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宽带及有线电视网络等设施进一步完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

兴建了渝西第一蛋禽交易市场等一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成了玄天湖水库,结束了铜梁无中型水库的历史,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濑溪河灌区整治工程、蒲吕等17个场镇饮水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

渝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完成了各乡镇至县城的水泥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完成了“50分钟铜梁”通达工程,全县骨干公路网基本建成。

新建乡村公路56条410公里,98.6%的村、82.4%的社实现了通公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600公里,县城公共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邮政电信事业蓬勃发展。

加强了固定电话系统网络建设,完善了农村光纤通信电话网络,大力发展移动电话用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50%,实现村村社社通电话,60%的农户拥有通讯工具。

邮件处理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能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地方电网并入了国家大电网运行,城乡用电质量得到提高,建成了大庙、计都寺两个110千伏变电站、少云35千伏变电站,改造高低压电网线路5700公里,动工建设了220千伏变电站;天然气管道和配气站设施进一步完善。

金龙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骨干道路、水电气管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已处于重庆特色工业园区领先地位。

四、铜梁县“十一五”期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规划

铜梁县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人文、生态兼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背靠大集团、规划大气魄、开发大市场、投入大手笔”,把铜梁建设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会议等多功能复合型的区域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新格局。

努力完善指挥协调、产品开发、接待服务、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切实推进铜梁旅游的提档升级。

——高起点做好旅游规划。

把规划编制作为旅游发展的龙头。

全面完成《铜梁县旅游整体开发建设规划》等重大规划编制审批工作。

同时,高度重视项目策划工作,积极搞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项目储备,为新一轮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标准打造旅游景区。

坚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作用,完善景区功能,优化景点布局,全方位、高水平、高效益开发一批旅游景点。

科学确定旅游线路,完善旅游线路配套设施,逐步形成“大旅游、大环线”格局。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铜梁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高质量加强宣传促销。

加强与长江三峡、山城都市和重庆各大景区景点的互动合作;加强与周边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市联合,尽快形成一批跨地区、跨省市的旅游线路,联手构建跨区域旅游线路。

瞄准国内、国外市场,在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大国际市场促销力度。

在继续搞好对欧、美、日本市场促销的基础上,注重对东南亚佛教国家和大洋洲及其周边国家、地区的市场开发。

集合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促销力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合唱、各方支持的方式宣传铜梁旅游。

采取代理、代办、合作等方式,在周边城市、口岸城市和海外建立促销窗口和网络。

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开展与各大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经销商的联手促销,形成旅游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促销新格局。

——高水平搞好旅游服务。

坚持旅游服务标准化,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规范旅游景区导游解说词,加强景区导游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不断提高导游服务水平。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完善接待程序和服务制度,加强对饭店、宾馆、旅行社,商店、歌舞厅等服务场所的规范管理。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旅游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到各地学习培训,积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不断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

——高效益优化经营管理。

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机制,建立“统一领导、部门配合、责任明确、运转协调、权威高效”的旅游领导体制。

按照国家所有、部门监管的原则,确立旅游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旅游资源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开展旅游服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旅行社和旅游运输企业的等级资质审核,规范旅游业竞争服务市场和旅游景区秩序。

挖掘宗教文化,积极探索宗教文化的利用形式,力求在发展宗教旅游上有新突破。

五、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简介及趋势

(一)我国城市公园发展概况

按照我国标准的城市绿地系统分类,公园相当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公共绿地这一大类。

具体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游园等类型。

其中综合公园又可分为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和居住区级公园;专类公园又可分为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等。

城市公园是公益性的娱乐休闲场所,主要面向本地居民,但有些公园也接待外地游客,甚至成为城市旅游重要的吸引物。

城市公园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一直在发展当中。

按照《北京市公园条例》,公园的功能包括改善生态、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和防灾避险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强身健体、社交场所、教育启智、资源保护、旅游中心等功能。

我国城市公园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皇家园林,官宦、富商和士人的私家园林。

现代意义的公园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当时殖民者在我国开设租界,为了满足殖民者少数人的游乐活动,把欧洲式的公园传到了我国。

最早的就是1868年在上海建造的“公花园"(黄浦公园)。

辛亥革命后,我国广州、南京、昆明、汉口、北平、长沙、厦门等主要大城市出现了一批公园,进入自主建设公园的第一个较快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公园大多数是在原有风景名胜的基础上整理改建而成的,有的本来就是原有的古典园林。

少数是在空地或农地上,参照欧洲公园特点建造的。

这都为以后公园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除了以古代园林、古建筑或历史纪念地为基础建设了一批公园外,也建设了一批以绿化为主,辅以建筑,布置于城市或市郊的新型公园。

这些公园意味着广大人民第一次有了娱乐和游憩的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随着创建园林城市的活动在全国普遍开展以来,配合城市建设的大发展,我国城市公园也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从1997年到2002年,国家每年投入城市绿化的资金都在100亿元以上,约占城市建设资金的10%。

城市绿化覆盖率平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到“九五”最后一年,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8.1%,全国公园总数由20世纪80年代将近1000个发展到2002年的4000多个。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我国城市公园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公园加强了绿化美化工作,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增添了大量娱乐和服务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游玩内容;许多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古树名木通过公园的建设得到了较好保护,成为市民了解和欣赏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类型日趋多样化,除了历史园林以外,在城市中心、街道两旁、河道两旁、居民社区、新建小区甚至荒地、废弃地和垃圾填埋场上也建设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对于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闲暇生活需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当前影响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三大问题

1、体制:

欲说市场好艰难

目前,我国城市公园从总体上说实行的是政府生产并供给的事业体制。

和所有其他公用事业体制一样,这种体制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效率和公正。

第一,在人事制度上,公园机构臃肿,冗员众多,公园负担过重,并且人无所用、人浮于事的现象非常严重;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平均主义盛行,多干少干一个样,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三,在管理制度上,缺乏规范和透明度,造成公园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第四,在外部机制上,公园缺乏竞争,建设质量低下;第五,在资金来源上,投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财政拨款,经费紧张。

上述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公园经营管理的旧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公园的发展面临事业体制与市场经济机制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城市公园继续发展的前提,实践中出现的体制创新迹象则是在现有体制框架下为解决矛盾所做的努力。

很多公园尝试将公园内的部分项目、场所,如小卖部,游乐场等,承包或租赁给私人经营,这是在事业体制框架下发挥市场功能的一种做法。

公园通过出让经营权可以获得收入,并且可以借助私人筹资弥补公园建设经费的不足,利用私人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园服务质量。

但不管是承包还是租赁,都存在损害公益性的问题。

首先,受利益刺激,公园建设了很多不必要的经营项目,挤占了公共空间;其次,公园内部项目由私人经营,可能制定较高的垄断价格,对社会福利是一种损失;再次,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督管理机制,承包和租赁过程中出现了“暗箱”操作等不正当的行为,承包或租赁之后这些私人经营者行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约束;最后,这些项目或场所都是营利性质的,承包出去了,剩下的都是非营利性质的,公园还是要面临怎样提高效率的问题,毕竟非营利性质的项目和设施是公园的主体。


相比之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在市场化方面则走得更远。

珠海市于2002年开始改革公园管理体制。

改革后,珠海市属公园按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将公园的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管理层事业编制,作业层企业化运作,隶属市园林处管理。

精简后,5个市属公园的人员由原来的247人减为185人。

公园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市里不再按公园编制人数计拨经费,只按公园养护管理的种类、面积和标准计拨经费,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

改革后,各公园只需财政计拨养护管理经费980万元,较2002年减少开支约533万元,减幅达33%。

珠海市的经验是较为成功的,对于其他城市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很多城市的公园数量和公园从业人员数量大大超过了珠海,公园性质也不尽相同,改革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

比如,文物保护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都在影响着改革的进行和成效。

而且按照珠海的经验,虽然将作业层从管理层中分离出来,但公园作业还是独家垄断,隶属市园林处管理,并没有引入竞争机制,效率的提高较为有限。

从城市公园的发展实践来看,城市公园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对现有体制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已经意义不大,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必须对城市公园体制进行整体性的、根本性的变革。

建设部在2002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提出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

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应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对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通过招标或发包方式选择日常维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市政公用行业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设备生产和供应等必须从主业中剥离出来,纳入建设市场统一管理,实行公开招标和投标。

上述意见指出了城市公园改革的方向,但是在具体操作中间还存在很多困难。

首先,上述改革要求对目前公园管理机构做出根本性的调整,这个过程涉及各方面的利益纷争,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上述改革必然伴随人员的精简,公园人员已经习惯了伸手拿工资,现在要求走向市场,也必须有个适应过程;再次,政府供给和市场生产如何协调,也是体制改革的难题。

2、价格:

品尝免费午餐的滋味

多数带状公园、街旁游园本来就是开放空间,不存在价格问题,如北京市已经宣布将全部带状公园和街旁游园免费开放。

价格问题主要针对目前收费的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而言。

这几年全国各城市掀起了一股公园免费热潮。

自2000年5月1日起,长沙市对包括年门票收入500万元的烈士公园在内的10大公园实行了免费开放;自2001年起,沈阳市除少数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景点外,所有公园一律免费开放,而且拆除公园围墙,还绿于城,使公园真正同城市融为一体;自2002年4月起,珠海市将5个市属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成为全国首个将市属公园全部免费开放的城市;自2002年10月起,杭州西湖环湖两线的公园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其他如上海市计划在2~3年内,除个别专类公园、古园林、历史纪念性公园外,全市100多座综合性公园和住宅配套公园的大门都将免费向社会敞开,武汉、信阳、成都、西安等城市多数公园也都实行免费开放。

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公园被认为是“优效物品”,所有人都有到城市公园进行游憩活动的权利,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公园一般被作为公众基本福利提供,实行免费开放,只有实行免费开放,才能保障穷人的上述权利。

作为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我国城市公园长期实行较低的价格,但近年由于财政压力,以及需求扩张等因素导致的建设压力,公园价格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为什么又会出现免费开放热潮呢?

从公众方面看,一是对城市公园需求的增加使得人们更加关心城市公园的供给问题。

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另一方面城市建筑物密集,交通拥挤,生存环境恶化,人们更加认识到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二是在自利原则驱使下,人们希望到城市公园消费能够不用付费。

公园免费并不是真的就不要钱了,只不过是不直接交钱买票,改为纳税间接交钱罢了,因为公园的建设维护总是需要钱的。

公众呼吁免费开放,部分可归结为短视行为,看不到税收可能因此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认为税收不会增加,只是转移了财政的用途;还有一个原因是认为即使税收增加,也主要转嫁在富人头上,多数普通公众增加的税收低于购买费用。

三是发达国家城市公园模式的影响。

发达国家城市公园多数不收取费用,成为人们要求我国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一个理由。

从政府方面看,之所以热心于将公园免费开放,除了顺应民意以外,还有其他一些考虑,比如,提高城市形象,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吸引游客和投资商等。

甚至有的城市将公园是否免费开放作为衡量城市素质的一个标准。

公园免费开放主要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减少。

如,长沙十大公园免费开放,门票收入减少2000余万元,但增加的财政投入才1000万元,虽然可以采取增加娱乐项目,减轻公园负担等措施,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而且增加娱乐项目对公园功能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为节约开支,公园在免费开放的同时往往也对人员进行精简,这些人员的安置就成了免费开放的伴随问题。

二是管理难度增大。

随着公园的免费开放,这些公园的围墙往往也被推倒。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公园融入城市之中,增加城市的开放空间,方便市民和游客游玩。

但同时也加剧了免费开放的矛盾,加大了游客管理的难度。

免费开放造成游客数量剧增,人员复杂,带来游客管理的不便和公园设施环境的严重破坏。

本来公园免费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游憩的需要,但实行免费开放之后,很多人进入公园并不是为了进行游憩活动,而是为了其他目的,如,有研究者提到的两侧居民穿行、路人上厕所等。

有些公园甚至又不得不重新封闭售票,例如南京乌龙潭公园。

免费开放带来的上述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并不存在,或者说不如我国这样严重。

经济发达,资金方面的困难就少一些;具有市场经济传统,人员安置方面的困难就少一些;同时人口较少、公共意识水准较高,使得管理难度也小一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资金和人员安置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由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决定的管理难度问题,要想解决恐怕得采取新的措施。

就在多数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同时,也有部分城市公园,主要是历史名园和风景名胜公园,依然实行收费开放,甚至还提高了价格,或者正在酝酿提价。

这类公园的特点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或风景资源,维护费用更高,对容量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市场范围也更为广泛。

如果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导致公园人满为患,资源破坏严重。

当然,如果单纯考虑控制游客量的问题,也可以采取预约机制和排队机制。

但是由于免费开放带来收入的减少,在公园维护费用较高而财政约束严格的情况下,这类公园恐怕短时期内不宜免费开放。

3、建设:

公园不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公园是公益性设施,公园的建设应该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向公众负责,接受公众监督。

但是目前公园建设缺乏严格规范和科学决策机制,缺乏市场适应性和功能适应性,成了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①建设缺乏规范。

在事业经营机制下,城市公园不管是否免费开放,一般实行收支两条线,门票及其他收入上缴,建设资金主要由财政支出。

即使门票收入不上缴,管理者也不能据为己有。

这样,管理者的收益主要就是从公园支出特别是建设项目中获得。

如果管理者的行为缺乏约束,建设没有规范,无须对建设项目承担责任,则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就有建设过多项目的倾向。

由于上述原因,某种程度上导致公园兴建了很多不必要的、华而不实的、重复性的甚至破坏性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对公园的环境和功能也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②建设缺乏科学性。

建设的科学性和决策机制有关,在决策机制不健全的前提下,领导可能进行拍脑袋决策;另外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关,素质低可能好心办坏事。

如,近年城市公园,特别是和历史文化沾点边的公园,出现了所谓“重建”风,在没有只砖片瓦的情况下,通过建设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试图恢复了某朝某代的盛况。

因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物保护的幌子,“重建”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因而在公园建设中颇有市场。

但问题是这些“现代文物”,耗巨资修建的仿古建筑,有多大的价值呢?

重建文物符合文物保护法吗?

重建真正是广大人们的需要吗?

还是只是满足部分人好大喜功或者猎奇的心理?

这些问题恐怕都值得深思。

③建设缺乏市场适应性。

虽然城市公园是公益性设施,不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公众就是公园的消费者,公园建设也应该以消费者的需要为依据。

现实中很多建设项目是攀比和模仿的结果,根本谈不上对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真正了解。

如,很多公园都有雕塑,其中不乏精品,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