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355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重庆八中2021—2022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星堆文化早期的文物极具地域特点,但晚期的青铜器、玉石器却融入了周边多种文化因素,有长江中游的、长江下游的、甘青地区的,其中占比最大的是中原地区夏商文化,即便是三星堆最具特色的神像和面具,仍然可以在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中溯源。

材料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的特点是

A.历史悠久B.分布广泛

C.多元一体D.神权浓厚

2.古史相传,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

舜年老时,也用同样的办法将权力传给禹。

这种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方式

A.盛行于新石器时代B.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带来了阶级的分化D.导致家天下现象出现3.右图是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

这些出土文物对

第1页共15页

于历史研究的价值在于A.替代文献记载

B.展示历史全貌C.还原历史真相D.提供原始史料

4.《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表明西周时期

A.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B.形成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周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D.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5.西汉刘向曾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五伯之起,尊事周室。

五伯

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

这种现象出现在

A.五帝时期B.夏商时期

C.西周时期D.东周时期

6.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涌现了如下表所示代表性工程。

时间

名称

所在国

所在地域

春秋

芍陂

楚国

江淮地区

春秋

邗沟

吴国

长江三角洲

战国

都江堰

秦国

成都平原

战国

邺渠

魏国

华北平原

战国

郑国渠

秦国

关中地区

材料在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井田制不断得到加强B.农业生产工具有进步

C.社会经济有长足发展D.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7.“封疆”是指各级贵族所占有的井田界限,用土堆、沟渠、树木等连接

而成;“阡陌”是井田中间的纵横道路。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这一举措表明秦国

A.废除了旧土地所有制B.强化了专制主义皇权

C.控制了民众思想意识D.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8.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仁”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人不

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其他人。

孔子仁爱的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他还进而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

孔子提出上述思想是基于

A.内外服制度带来了内乱B.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C.土地私有制发展的要求D.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9.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采用楚国民歌方言进行创作,以神游天地、上下

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

C.《庄子》D.《离骚》

10.西汉贾谊描述了这样一段历史,“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废先王之道,焚百家

之言,以愚黔首”。

上述历史的开创者是

A.周武王B.周平王

C.秦始皇D.汉武帝

1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群臣争议实行何种地方管理制度时,秦始皇表态: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因此推行的制度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③开创了地方设县先例④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秦曾经“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

但仅仅过了十余年,秦朝却遭遇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坏)”的命运。

造成秦朝国运变化的根源是

A.专制主义的加强B.焚书坑儒的刺激

C.农民起义的打击D.社会矛盾的激化

1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推行了一项新举措,规定: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这一举措

A.加强了边疆治理B.强化了中央集权

C.融洽了民族关系D.优化了选官制度

14.西汉前期,丞相全部由功臣宿将出任,他们功勋卓著,位高权重。

汉武帝亲政后,任用一些出身低微,但有才干的文人、近臣等,组成居于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以此制衡丞相。

汉武帝这一做法

A.弱化了丞相的决策权B.提升了刺史的监察权

C.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D.完善了官吏选拔制度15.汉武帝即位后,在经济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如改革币值,将铸

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插手商业贸易,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

上述举措本质上反映了

A.汉初经济凋敝的现实B.儒家仁政思想的要求

C.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D.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16.西汉时,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

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开始丰富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的“坎儿井”技术在当地逐渐推广;内地养蚕缫丝、铁器铸造等技术也相继传入西域。

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张骞凿空西域B.匈奴战败西迁

C.设立河西四郡D.设置西域都护

17.东汉光武帝于尚书台设尚书令、尚书仆射、六曹尚书各一人,分掌各项政务,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

(公)府”的政治格局。

这一变化说明光武帝

A.沿袭西汉中朝制度B.吸取王莽改制教训

C.加紧对地方的掌控D.强化专制主义皇权18.西汉某部巨著“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

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部巨著是

A.《诗经》B.《论语》

C.《史记》D.《汉书》

19.《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此可知,蔡侯纸

A.发轫中国造纸历史B.原料来源得以扩大

C.制造工艺更加复杂D.生产遍布全国各地20.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

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B.江南地区经济潜力得到完全开发

C.南方经济的发展源于统治者重视

D.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

21.东晋初期,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子弟王导在朝中为相,执掌东晋内政;王敦出外掌军,控制着东晋的长江中上游,形成了“王与马、

共天下”的局面。

这一现象表明东晋时期

A.西周的分封制度得以恢复B.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支

C.统治者内斗导致社会动荡D.士族垄断管理地方的权

22.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颁布了系列改革法令,如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亲自主持“定姓族”的工作;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禁止人们说鲜卑语等。

上述举措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①改变了鲜卑族旧有风俗习惯②缓解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统治

③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④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公元605年至610年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

修建了如右图所示的人工运河。

这条运河A.是江南地区出现的第一条人工运河B.为隋朝灭陈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帮助

C.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

D.联通了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水系

24.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兴亡,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并调整统治政策,以民为本,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还时时以“民,水也;君,舟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诫。

唐太宗此举

A.消除了既有社会矛盾B.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

C.践行了道家无为主张D.推行了法家治国学说25.贞观四年,唐朝灭东突厥汗国后,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之策,尊

重和保留突厥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妥善安置突厥降户;在突厥原居地设置了定襄、云中两都督府对突厥留居民众实施管理。

这些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职位可以世袭。

唐太宗这一做法

A.维系了与突厥的友好关系B.加强了中央对西域的管理

C.沿用了郡县制的管理方式D.化解了中国与外国的矛盾

25.杜甫在《忆昔》一诗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该诗所述历史情境对应的君主是

A.唐太宗B.唐高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26.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

极个别藩镇即使割据,也“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

唐末黄巢之乱爆发,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据材料可知藩镇割据

A.始终伴随唐王朝演进过程B.严重削弱唐王朝统治力量C.直接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D.完全无视唐中央政府权威

27.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写下了《登科后》一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描述了他登科后骑马巡游京城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

孟郊得以“登科”的制度保障是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8.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据该图可知三省六部制

A.因袭了自秦汉以来的三公制度B.三省彼此间相互牵制效率低下C.通过三省分权制衡来集中皇权

D.尚书省居于权力结构中心地位

30.780年,唐王朝实行新税制,规定: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制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这一变化表明新税制

A.财产税地位上升B.仍以人丁为主征税

C.以均田制为基础D.农民人身控制加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材料一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认为君臣之间“利害有反”,必然要争权夺利,“上下一日百战”,因而君主必须对臣下用“术”来“探其怀,夺之威”。

韩非主张从基层逐步提拔有实际经验而又经过考验的人,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官职越大,政事治理得越好,这就是“王之道也”。

韩非主张: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

”还主张:

“能趋力于地者富,能趋力于敌者强,强不塞(闭塞)者王。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

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

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

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

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主要观点。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

(10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

封国有王、侯两级。

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侯国是列侯的封地,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而不受所在郡的管辖。

在高祖晚年,“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

九个同姓王国占据地35郡,与异姓王长沙国在地域上连成一片,总封域

占汉朝疆域一半以上。

朝廷直接管辖为15郡,比高祖初年更形缩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者掌控地方的具体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举措的弊端,并归纳汉武帝解

决弊端的措施。

(9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

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冬,平定于763年。

在此8年间,战火燃遍黄河中下游的主要地区。

河北为首难之地,“农桑井邑,靡获安居,骨肉室家,不能相保”。

东都洛阳附近“东至汴、郑,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其时“两京蹂躏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

„„875年,王仙芝和黄巢分别在今山东西部和河南东部发动起义,中原大震。

黄河流域的人民不得不又一次向南方迁徙。

今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市吸收了大量的移民。

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南方的九国中,只有吴越和吴两国的统治者是南方人,南汉是早期移民的后裔,其他六国的统治者都是唐末五代迁入的北方移民。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时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人口迁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分)

重庆八中2021—2022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23

456

789

10

答案

CBD

ADC

ABD

C

题号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答案

BDB

ACA

DCB

A

题号

2122

2324

2526

2728

2930

答案

BDC

BAD

BD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31.(22分)

(1)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君主应设法制约下属;从基层提拔有实际经验而又经过考验的人才;厉行法治;赏罚分明;奖励耕战。

(12分)

(2)私学兴起,聚徒讲学之风盛行;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各学派重视表达自身的诉求;社会阶层分化,出现新的政治群体;社会大变革,学术相对自由。

(10分)

32.(15分)

(1)举措:

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分封王国巩固政权;直接掌控侯国。

(6分)

(2)弊端:

中央直接管辖的区域少于王国封域(1分);王国割据地方,威胁中央集权。

(2分)措施: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改革财政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6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得分。

)33.(18分)

(1)因避战乱迁移;由北向南迁移;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迁移;持续时间长;流向地域广。

(10分)

(2)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民族交融进程加快;南方文化水平提高。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