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302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的《地表雕刻师》。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地壳的表面和内部》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以寻找地表雕刻师为核心,采用主从式的结构,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为"主",即认识改变地表的力量。

首先通过视频展示地球表面的美丽形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表形态在亿万年的历史中一成不变吗?

继而汇总各种改变地表的力量,并通过这些力量的来源进行分类。

第二个部分为"从",即模拟这些力量对地表的作用。

它由三个活动构成,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交流水对地表的影响;第二个活动,利用石块、玉米粒等模拟风对地表的作用,第三个活动,用酒精灯灼烧页岩片,模拟温度的改变对岩石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前几课已经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例如火山、地震等,学生知道内部力量对地表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但却会忽视外部力量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学生在模拟外部力量对地表的雕刻作用时,也存在一些由于知识不足而导致的误解,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纠正。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乐于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

科学探究

通过模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阅读活动,能说明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

科学态度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能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作用方式,说明三类岩石的成因。

教学难点

说明自然力量作用方式和三类岩石的成因。

五、说教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

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理论性的知识:

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地表地形图,教师引导:

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之外,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他们就像一个个雕刻师一样,不停的雕刻着地表的形态。

2.这些地表雕刻师究竟是谁?

他们又是如何雕刻地表形态的?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表雕刻师,欣赏他们的雕刻技能和作品。

3.板书课题:

12.地表雕刻师

环节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了解地表雕刻师

1.教师引导:

地表雕刻师究竟是谁呢?

2.出示课本34页上面的5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了解地表雕刻师分别是谁?

预设:

地表雕刻师是温度、风、水。

3.温度、风、水这些地表雕刻师又是如何不断改变地表的形态的呢?

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活动二:

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出示课本34页下面的一幅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全班交流

2.实验材料:

坩埚钳夹、薄片页岩、酒精灯、火柴、冷水、水槽等等。

3.实验方法: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薄片页岩,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迅速浸入冷水中,接着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页岩薄片的变化。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页岩薄片的变化,思考温度变化对岩石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小心烫手。

全班交流

6.指生说一说,经过反复几次之后,页岩薄片有什么变化?

预设:

页岩薄片在冷和热的不断作用下逐渐碎裂。

7.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

自然界中的岩石在冷热的不断作用下会发生碎裂的现象。

活动三:

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1.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温度对岩石的影响,下面我们继续探究风对地表的影响。

2.出示课本35页风对地表的影响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以及方法。

全班交流

3.实验材料:

托盘、小石头、玉米碎粒、玉米粉、吸管、护目镜等等。

4.实验方法:

①在托盘里放几块小石头。

②铺上1-2厘米厚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③用吸管轻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

④观察托盘里的情况。

5.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风对地表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6.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预设:

当我们用吸管轻轻的吹托盘里的玉米碎粒和玉米粉、小石头的时候,首先被吹走的是玉米粉,然后力气大一点,被吹走的就是玉米碎粒,最后剩下来的是小石头。

7.这个实验说明风对地表有什么样的影响?

预设:

发现风具有搬运作用。

地表地形不同、疏松颗粒轻重不同,颗粒被搬运的距离、堆积效果也不同。

8.教师小结:

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极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活动四:

分析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1.教师引导:

温度、风、水等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下面这些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呢?

2.出示课本33页下面的6幅图片,学生观察这6幅图片,并说一说这些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

预设:

图1,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开裂。

图2,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

图3,海风搬运沙子堆积成沙丘。

图4,流水在河道中速度不同,且不断侵蚀河岸形成弯曲的河道。

图5,海浪不断冲刷侵蚀而成海蚀石。

图6,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

活动五:

岩石的生成

1.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岩石,大家这些岩石是如何形成的吗?

下面我们继续来探究。

岩石的生成方式

2.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岩石的分类以及岩石时的生成方式。

3.全班交流

(1)地壳主要由哪几种岩石构成?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2)什么是岩浆岩?

出示岩浆岩和玄武岩的图片,学生观察岩浆岩,初步了解岩浆岩的外形特点。

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种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3)什么是沉积岩?

出示沉积岩、石灰岩的图片,学生观察沉积岩以及石灰岩,初步了解沉积岩的外形特点。

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4)什么是变质岩?

出示变质岩以及大理岩的图片,学生观察,初步了解变质岩的样子。

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因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4.模拟变质岩的形成实验

(1)出示课本36页下面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全班交流

(2)实验材料: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塑料垫板两块等等。

(3)实验方法:

①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把它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一块塑料垫板上。

②用另一块塑料垫板放在橡皮泥上,不断加压。

③观察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

(4)学生分小组实验,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全班交流

(5)指生说一说橡皮泥在大小不同的压力作用下,变成了什么样子?

预设:

大小不等的橡皮泥圆球在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形状完全发生了改变,并且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完全混合在了一起。

(6)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预设:

因为压力,小块橡皮泥都融合在了一起,橡皮泥的形状、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实验体现了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性质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变质岩。

环节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主要是温度、风、水在不停的改变地表形态。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想一想地球地表形态的改变还有哪些因素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地表雕刻师

导致地表变迁的力量

①内部力量:

1.火山喷发。

2.地震。

3.造山。

②外部力量:

1.风。

2.流水。

3.冰川。

4.温度变化。

5.海浪。

地幔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玄武岩、花岗岩。

岩石的碎屑沉积下来,经过几百万年,逐渐加厚,在压力作用下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石灰岩、砂岩。

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很多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变成成了另一种岩石:

变质岩,如石灰岩变成了大理岩。

八、教学反思:

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地球外部自然力量——太阳、风、水、冰川、海浪也能改变地表形态,能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到困惑——没有固定的形状的光、空气、水为何会改变地表形态,为后续学习活动埋下了伏笔,激发了求知欲。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风对地貌的影响,然后借助研讨活动分析典型的地表缓慢变化象,将模拟实验现象在自然界中还原,识别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解释其工作过程,进一步理解它们改变地形地貌的过程和方式,提升概念水平、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等活动认识三类岩石的成因及常见种类,让学生以岩石为突破口综合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看待地表的变迁。

通过阅读、观察和模拟活动,让学生知晓岩石成因不同,进而联想到每一块岩石的未来。

每一块岩石形成之后都会在地表受到外部力量破坏而碎裂,碎屑被风或流水搬运、磨蚀、沉积,再次形成沉积岩;每一种岩石在板块交错的地方都会再次变成岩浆;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下都会变质形成新的变质岩。

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促进学生将本单元学习内容结构化,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