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269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7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docx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

一、世界体育:

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

(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

公元前1世纪:

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

17—18世纪:

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

1952-1704:

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1632-1704:

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

1712—1778:

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

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

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

1786:

古茨穆斯。

1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

2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

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一“八项运动”

4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

1805年:

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

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

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

德国下令规定:

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

1852年:

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

1913年:

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

20世纪初:

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

(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

1891美国人发明篮球

1895美国人发明排球

20世纪60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

20世纪60年代:

欧美------发展终身体育

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

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

“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重点:

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其中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又是希腊教育的典型代表。

2.斯巴达学校体育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不同之处

斯巴达的教育属于极端军事化体育教育,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训练的主要内容为“五项竞技”一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文化学习不重视;

雅典的教育思想“体育操练不仅要使学生身强力壮,更要求发育匀称,为个人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丰富、

充实,灵活,分四个等级一一文法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

3.奥地利-高尔霍费尔:

自然体育特征,提倡用人体测量的手段检验体育实践效果。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1.商代一-学校的内容是宗教和军事,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

2.西周御,射,(乐)

3.1840年鸦片战争后体操作为一门课程

4.1903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学堂设“体操科”。

内容为:

德国,日本普通体操和兵

式体操,以兵式体操为主。

小学每周3h,中学每周2h,高中每周3h

5.

1917,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悻代英发表《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3年,《新学制学科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进入新的发展

阶段

1940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1951国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1951:

学习苏联《劳卫制》制定实施了《体育锻炼标准》

1952: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规定从小学到大二,体育为必修课

1953毛泽东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

1953:

翻译前苏联教学大纲

1954:

在《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1956:

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1961年:

《劳卫制》改为《育锻炼标准》

1964:

《关于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报告》

1982:

《保证中小学每天运动一小时》

1990.3.1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0.6.4《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

1990《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1994《教师法》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草案》

2001教师资格认证

2007《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9《全民健身条例》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发展的阶段

初创阶段、曲折发展阶段、严重破坏阶段、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

四、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学校体育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1.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2.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3.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6.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五、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

1.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2.教学内容和手段多样化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六、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2.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3.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4.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思想

第二章学校体育功能,地位,目标

一、名解

1.学校体育:

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学校体育学:

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本理论课程。

是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

3.体育教育:

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具体身体练习和其他辅助性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的教育过程

4.体育教学:

是指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5.学校体育的目标:

在学校体育的整体中,在一定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6.体育教材化的概念:

根据学校体育的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不同学校自身的条件将竞技体育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使之成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适合群体参与、适合教学组织、场地器材设备和季节气候的学校体育活动内容。

7.智力:

一个人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遗传因素影响因素,和学校体育也有密切关系,心理学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统称为智力

8.自学能力:

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9.自练和自评能力: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条件对锻炼内容选择,计划,组织,以及生理负荷调控和效果评定能力

10.创造能力:

指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自己己经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本领

11.身体素质:

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

12.基本活动能力:

是指维持人体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活动能力。

奔跑和跳跃是最基本的活动能力

13.终身体育思想:

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旨,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终身体育思想与“健康第一”思想一起成为当前指导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流思想。

14.终身体育:

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体育培养的总和

15.社会适应:

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16.社会适应能力:

指个体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二、选择填空

1.学校体育的任务:

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体育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对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

健身功能

3.外界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

奔跑,跳跃

5.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6.学校体育的目标:

1促进身心健全发展2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7.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工作的方向),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8.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

a)社会需要,必须把促进身心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的目标;

b)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c)学校体育的功能

d)(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9.学校体育工作是指:

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

10.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11.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

社会需要、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学校体育的功能

12.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指:

增强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

13.培养终身体育能力是指:

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14.学生身生体形态具有波浪式和阶段性特点

15.体育教学目标是由:

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增强体质构成的整体

16.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

以身体练习为主,多种感官参加。

17.体育课组织教学阶段划分的依据:

1课堂组织教学的需要2学生机体工作变化能力

18.学校体育经历了由(促进身体发展)(促进身心健全发展)(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变化

19.竞技体育教材化遵循的原则:

简化性原则、普及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0.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体质发晨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1.学生心理发展包含:

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

三、简答论述

1.学校体育与德育

(1)关系:

有密切联系;学校体育可以较好的培养德育

(2)对养成德育作用的具体表现:

1培养学生道德认知和信念

2有效的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

3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

4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感和荣誉感

(3)操作方法:

1制定严格的课堂规范

2不同项目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3通过果断处理突发事件培养学生果敢自信的品质

4具体方法可以采用:

制度要求,榜样示范,奖惩制度等

2.学校体育与智育

1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学校体育是增强智力的一种手段

3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创造良好生理条件

4学校体育能使智力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学校体育与美育:

骨骼肌肉得到发展,培养形体美

4.学校体育的功能:

健身、教育、文化、经济、娱乐、竞技、辐射

(1)健身功能(最本质的功能)

A.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技能水平

B.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基本活动能力是指维持人体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活动机能,奔跑和跳跃是最基本的活动能力。

C.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2)教育功能

A.促进个体社会化,了解和掌握社会角色的义务,权利和行为规范。

B.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C.美育功能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

a)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

b)培养学生具有竞争精神和勇敢面挫折的能力

c)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文化功能(4)经济功能(5)娱乐功能(6)竞技功能(7)辐射功能

5.学校体育在体育中的地位(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关系)

A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有密切联系,他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制约

B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

C学校体育的发展变革体现社会体育的需求和方向

D学校体育要通过竞技体育精神内涵体现其文化价值和品味

6.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

(1)从本质上说,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都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体。

(2)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主要表现:

A.学校体育培养了学生社会体育的基础

B.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C.社会体育既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指挥棒

(3)社会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活动

A.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

B.为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容上的保证

C.为学校体育拓宽了的空间

7.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1)竞技体育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才有持续的发展空间

(2)学校体育需要竞技运动的内容和形式

(3)竞技运动是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

(4)我国一直试图解决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也就是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处理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必须立足一下认识:

A.学校体育是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基础和保障

B.竞技运动水平想达到高峰,要从儿童抓起

C.(正确看待竞技体育的积极作用、正确人事学校休育的文化使命、要结合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引进和利用竞技体育,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服务)

8.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可发挥的重要作用

(1)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可以有效地增进学生的体质和健康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

(4)巩固体育课所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5)锻炼学生意志和陶冶情操

因此,现代学校体育不能缺少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也只有在学校体育中普及开展,才能充分发挥本身的文化功能,才能通过广大青少年向社会传播,扩大影响。

9.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特征及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A.全面性:

面向全体学生;目标、内容、方法、考核标准应考虑全体学生实际;课外活动应满足全体学生需要

B.全面性:

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C,主体性:

以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D,基础性:

打好体质基础、身心健康发展基础、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

A.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B.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C.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D.注意体育能力的培养

10.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关系

(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2)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好思想、习惯、体质、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是终身体育的重要关节,

(3)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最终追求的目标

11.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1)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2)确立大、中、小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

(3)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质评价

1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型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13.在学体有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学校体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渠道之一,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满足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动机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①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氛围。

②学校体育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趣味性、娱乐性体育运动项目。

③学习和锻炼的手段和方法要丰富多样,忌单一死板。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用高尚、有效的社会影响因素为个性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②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帮助、引导学生建立与实现共同目标与个人目标,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不同的技术风格。

③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技能,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进取心。

14.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5.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

(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16.学校体育的目标(或者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的两部分:

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3)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

(4)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17.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体育与健康课程

(2)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锻炼2课外运动训练3课外体育竞赛4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

1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以系统论为指导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与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相结合。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一方面要提高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质量,

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业务培训。

(4)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要重视也要节制

(5)(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总结)

19.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组织的血液循环、骨密质增厚,提高抗折性,肌肉收缩力,关节的灵活牢固性,并对青少年身高的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与方法要有针对性、全面性和多样性,提高趣味性,调动积极性,保证体能水平的提高。

(3)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通过在严寒、酷暑、风雨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能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疾病的抵抗力。

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

一、名解

(1)体育教学:

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2)体育教学过程:

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认识和把握体育教学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学中最核心的因素

(3)体育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过程性要素):

是指组成体育教学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

包括: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体育教学反馈

(4)体育教学内容:

是指在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各种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的总称。

(特点:

1教育性2健身性3综合性4实践性)

(5)体育课教学组织与管理:

是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教学因素,组织学生,管理纪律,设计教学环境,引导学习,从而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6)体育教学方法: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7)体育教学手段: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媒体等。

(8)教学环境:

是指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体育设施,体育传统和班风等

(9)体育教学目标: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10)体育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11)体育教学原则:

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有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应,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12)学生主体原则:

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身心发展而展开

(13)循序渐进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使学生系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技能的科学锻炼方法

(14)区别对待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15)直观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启发学生思维,为体育知识技能奠定基础

(16)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体育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

(17)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承受适当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使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18)安全性原则:

是指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安全为前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减少和避免体育教学中学生受伤事故的发生。

二、选择填空

1.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课教学的本质特征:

身体练习

2.体育教学三要素:

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3.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4.体育教学目标可以分为:

国家目标,个人目标

5.围绕体育教学目标展开的活动: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学生的学习生活

6.较低层次的目标是较高:

层次目标的分解或具体化

7.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原则:

1尊重性原则2合作性原则3平等性原则4互动性原则

8.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体育教学目标由什么构成):

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增强体质目标

9.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体育教学目标的学习领域/维度)(可4可5)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

10.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

导向性、系统性、层次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可测性

11.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激励功能、定向功能、评价功能

12.确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2体育教学内容3学生的条件4教学条件

13.循序渐进原则的依据: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有机体的适应规律

1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体育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反馈

15.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特殊教学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16.体育教学过程:

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认识和把握体育教学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学中最核心的因素

17.适宜负荷原则的依据:

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负荷

18.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依据:

人体统一性要求、实现体育多种功能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9.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