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141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是教案

总课时第13课时

年3月日

课题

长城赞

共2课时第2课时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

方法

学导式

教具课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

因为:

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

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齐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

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高大坚固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补充资料《长城》

  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是人间的奇迹。

在遥远的二千多年以前,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谈何容易。

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完成练习册

总课时第14课时

年月日

课题

索桥的故事

共2课时第1课时

1.情感:

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2.能力: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知识:

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写出课文提纲,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弄清写索桥的故事与写都江堰的故事的内在联系。

教学

方法

分组自学合作学习

教具课件

课件、有关都江堰、二王庙、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安澜桥等的资料。

一、简介由来 导入新课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

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

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

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预习感知

1.自学本课重点的生字词语,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都(du)江堰 断折(she)缝隙(feng)头晕(yun)逮捕(bu)雪冤(xue)

2.自由读课文,读后能不能解决以下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

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3.作者简介:

巴金:

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

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展示“安澜桥”“都江堰”“二王庙”的图片,边出示边介绍。

5.按旅游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文章提纲。

介绍索桥(1):

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都江堰

走下索桥(4-5):

索桥来历

感悟(6):

主旨

三、检查预习理清内容

1.出示本课重点的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初步感知索桥的特点。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

有什么特点呢?

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引导学生从桥长、桥高、桥宽、桥的构成等方面来理解。

(3)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

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4)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3.了解索桥的由来。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安澜桥”的由来。

(3)教师介绍索桥的由来,名字的含义等资料。

4.了解索桥的有关故事。

(1)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

(2)师生共同梳理关于索桥的故事。

 “分水鱼嘴”“二王庙”“何公何母”“都江堰水电站”

(3)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生字四字两词

总课时第15课时

年月日

课题

索桥的故事

共2课时第2课时

1.情感:

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2.能力: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知识:

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写出课文提纲,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弄清写索桥的故事与写都江堰的故事的内在联系。

教学

方法

学导式

教具课件

课件、有关都江堰、二王庙、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安澜桥等的资料。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索桥有了大体的了解,找生谈谈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你不明白的地方。

二、     默读课文学写提纲

1.同学们按作者旅游的顺序再来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试着写出文章的提纲。

2.读后师生交流,概括出下面的本课提纲。

介绍索桥(1):

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看到都江堰

走下索桥(4-5):

想到由来

感悟(6):

最美好的东西

3.总结写提纲的要领。

 按顺序 抓特点 要精准

三、合作探究 重点感悟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读书、讨论。

 

(2)引入课外资料,介绍李冰父子的故事,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3)引入现在的都江堰工程的资料。

(4)解决问题(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

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

这里的“手”和“心”都比喻什么?

 

(1)自由读读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内容,这里的人们指的是谁?

(建设都江堰的人们)

 

(2)巴金说他看见了李冰父子,何氏夫妻,现在正在紫坪铺忙碌的年轻人,这些人的心,他们都有一颗怎样的心?

(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3)带着你的这份理解读读相关的内容。

3.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

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1)引入“鱼嘴石”的图片及资料,教师加以介绍。

(2)再读相关的内容。

(3)引导学生说出石头要说的话,其实就是巴金要说的话,也是我们了解了索桥的故事要说的话。

(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令人敬佩,他们造福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令人敬仰。

四、领悟感情升化情感

1.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

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出示中心句“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

3.背下这个句子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完成练习册

总课时第16课时

年月日

课题

我站在铁索桥上

共2课时第1课时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课件

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一、激趣导入:

师: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索桥的故事》,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是啊!

索桥是凶险的,今天,我们再来参观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二、预习探究:

预习提纲:

1.了解泸定桥的有关资料。

  

2. 俗话说:

“睹物思人”,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合作交流:

 1.铁索桥有关的资料

   2.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

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

1950年以后曾多次维修,并建立陈列馆,展出大渡河铁索桥战斗史料。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板书课题,结合预习提纲,质疑解疑。

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配乐范读全诗,整体感知。

   边听边思考:

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

   能读出体会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习诗歌第四节)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

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

  (3)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

   3.重点指导品味诗歌的2小节。

(1)思考:

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

(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

 4.品读第3节诗

   

(1)自由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

(1)      指导朗读。

   5.引导朗读全诗。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四、拓展延伸:

课后欣赏:

(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

总课时第17课时

年月日

课题

我站在铁索桥上

共2课时第2课时

1.使学生体会诗的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使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

方法

教具课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请学生欣赏。

这首歌曲中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

你听后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顾工的《我站在铁索桥上》。

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师: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

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

 1.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泸定桥的艰险与美丽。

  

2.过渡:

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有关的诗句。

  

  师: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了这次重要的战斗,其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是描述了这次事关红军命运的关键战斗。

 (3)作者为什么称红军战士为“英雄”?

(4)小结。

站在铁索桥上,作者想到了英勇的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5)练习有感情朗读。

  过渡:

今天,当年红军们战斗的地方变成了什么样子?

让我们学习第三小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这里很美丽?

  (对比的写法,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梨花开放,鲜花撒地上)

  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

  (革命先辈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受欺侮而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结:

想到这些,作者心潮汹涌激荡,“汹涌激荡”在这里什么意思?

三、朗读背诵:

  1.练习有感情朗读.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得快。

四、讨论写法:

 1.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

2.小练笔:

  学习了《我站在铁索桥上》和《飞渡大渡河》等,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然后写在练笔本上。

五、拓展欣赏:

再次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欣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有兴趣的同学,学唱《我站在铁索桥上》。

  3.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诗歌,读读。

总课时第18课时

年月日

课题

白鹤梁的沉浮

共1课时第1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

方法

教具课件

一、导入

1.课件出示,介绍白鹤梁的图片资料

⑴师简介:

同学们看到的画面,是涪陵白鹤梁的石鱼。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古时候,人们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

于是人们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

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就沉入几十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⑵生谈观后感受

⑶师述:

白鹤梁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

这节课,我们一去看看白鹤梁的沉浮。

2.板书:

白鹤梁的沉浮

3.解题:

"白鹤梁的沉浮"中的"沉浮"指什么?

二、初读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扫除文字障碍.

2.再次品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对白鹤梁的保护,因为白鹤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共同研究设计了三套方案,最终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实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

(2)本文写作的思路是什么呢(白鹤梁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为了保护白鹤梁专家们设计的三套方案.重点写了葛修润在推翻了前三个方案后所设计的新方案.)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白鹤梁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的保护单位

(让学生在课文中自找答案并标出来,指名分别朗读.)

(2)为了保护白鹤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A默读课文相关段落,做出批注。

B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优越性

 

 

 

 

 

弊端

 

 

 

 

 

C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

(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感受)

2.欣赏国家保护文物图片

完成语文练习册

总课时第19课时

年月日

课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

共2课时第课时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

方法

合作学习

教具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资料、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

“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

”这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

(板书课题)

  2.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文章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

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

尝试着自行解决。

  3.交流文章内容:

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5.交流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6.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

(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陵兵马俑吗?

(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陵兵马俑:

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

(奇在何处?

三、精读课文,品读体验

 

(一)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奇在何处?

”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逐一回答,板书。

(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二)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

(读、看、划、写……)

 (三)分组研读

(四)交流。

 1.建筑:

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

(补充:

一号坑230*62武士俑7000战车100战马100)

2.军阵:

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

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

概括说怎么说。

(威武雄壮、严整……)

具体说怎么说。

(前锋、侧翼、后卫……)

  

(2)读:

自读。

学生个别配乐读。

集体配乐读。

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

画军阵草图。

  (4)介绍:

看军阵图介绍。

完成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