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上科学实验操作要点.docx
《小学六上科学实验操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上科学实验操作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上科学实验操作要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要点
实验名称:
研究杠杆的秘密(六上1-2)
实验目的:
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
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实验内容:
探究轮轴的作用(六上1-4)
实验器材:
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步骤:
一、测出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两个钩码;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二、测出用轮轴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演示组装轮轴:
把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轴上,让线沿轴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挂上钩码;把另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轮上,让线沿轮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向下挂上测力计;
2.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大轮、小轮做三次实验,求平均数;
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三、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轮轴省力的秘密。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内容:
探究滑轮的作用(六上1-5)
实验器材:
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步骤:
一、测出提升一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一个钩码;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二、测出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1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1.演示组装滑轮:
定滑轮:
把定滑轮用棉线(或螺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另一根棉线沿轴槽绕过滑轮,一头挂钩码,一头挂测力计;
动滑轮:
把棉线的一头系在铁架台上,将棉线的另一头沿动滑轮下方的沟槽绕过,在棉线的另一头挂上测力计,在动滑轮下方挂上一个钩码;
2.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做三次实验,记下平均数;拉动时保持动作轻缓、匀速;拉动时不要让线绳脱离滑轮沟槽;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三、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使用滑轮的秘密。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
滑轮组(六上1-6)
实验目标:
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
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3、分析获得的数据并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
1、注意在动滑轮上穿线的方法和定滑轮固定线的方法。
实验内容:
探究斜面能省力(六上1-7)
实验器材:
平板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
实验步骤:
一、测出垂直提升小车所需的力
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小车;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二、测出在不同坡度斜坡上拉动小车所需的力
1.利用同一块长方形木块,想办法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
(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长、宽、高)
2.提醒实验注意点:
提升小车时要匀速、缓慢向上运动;平板测力计要与木板保持平行;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读出读数;木板每次搭在木块上的位置应相同。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三、.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
四、整理实验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实验内容:
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六上1-8)
实验器材:
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
实验步骤:
一、组装链条传动装置
1.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用链条圈(或瓦楞纸条圈)套在两个齿轮的外围;
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向两边拉,使齿轮绷紧链条圈(或瓦楞圈)
二、观察链条传动的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三、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内容:
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六上1-8)
实验器材:
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记号笔。
实验步骤:
一、组装齿轮传动装置:
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注意两个齿轮的齿与齿咬合。
二、观察齿轮传动的特点
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三、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名称:
抵抗弯曲(六上2-1)
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实验材料: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尺子
实验步骤:
两个实验都要控制垫起纸板的高度不变,“弯曲了”的标准不变,纸板悬空部分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
所不同的是第一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宽度而厚度不变,第二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厚度而宽度不变。
注意事项:
纸梁架空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
实验名称:
拱形的力量(六上2-3)
实验要求:
1.掌握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实验材料:
纸、铁垫圈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纸拱放在桌上测试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的压力,这样的拱受一点点压力就伸展开了。
(2)用书抵住拱脚。
学生继续测试研究,会知道这样的拱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而且观察到随着压力的增大,拱开始慢慢变形。
(3)看它是怎样变形的,想怎样使它不变形。
在加大拱形的拱足。
注意事项:
测量纸拱承受重力时,压力应由轻到重,便于观察拱形的变化。
实验内容:
研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六上2-3)
实验器材:
A4纸1张、小纸盒1个、钩码若干、木块2个
实验步骤:
一、桥梁设计与制作
1.讨论:
用1张A4纸设计不同的桥梁。
2.演示:
平板桥、拱桥、槽形桥(斜拉桥操作难度大,建议制作槽形桥)
3.学生分组制作平板桥、拱桥、槽形桥。
三、探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
1.预测:
哪种桥梁的承受力最大?
2.讨论实验注意点:
桥墩间的距离要一致;
放钩码的纸盒子要放在桥梁的中间,放钩码时要轻;
计算桥梁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桥梁的钩码数减1;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三、实验总结,结合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四、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是不同的。
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厚度、栏杆的高度都有关系。
实验内容:
搭建支架(六上2-5)
实验器材:
吸管、透明胶带、剪刀、1块木块、若干盒钩码
实验步骤:
一、设计支架图
1.提出要求:
吸管限定20根、搭建时间限定10分钟,支架高度不低于15cm;
2.画出支架设计图,考虑如何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二、搭建支架
1.利用限定材料,根据设计图搭建支架;
2、提醒实验注意点:
用透明胶连接固定时,建议用透明胶带先在一根吸管上绕一圈,然后再绕到另一根需要连接的吸管上,这样连接较方便;吸管不能用剪刀剪断;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合作。
三、比较稳定性
1.小组上讲台展示作品,并用加钩码的方法检测作品的稳定性,在检测的时候,将木块放在支架上,然后将钩码放在木块上;
2.计算支架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支架的钩码数减1。
三、实验总结,对所观察到的不同支架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
三角形结构越多,支架越稳定。
实验名称:
电和磁(六上3-1)
实验目的:
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做一个通电线圈,方法用导线在手指上绕10圈左右,取下用胶带固定在指南针上。
(2)线圈通电看看指南针磁针是否发生偏转。
实验材料:
电池、导线、指南针
注意事项:
电池导线不能接触时间太长,以免电池过热,耗进电量。
实验名称:
电磁铁(六上3-2)
实验目的:
要求接通电流,断开电流做几次吸大头针的实验,是要学生感知电磁铁最重要的性质:
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实验材料:
铁钉、线圈、电池
实验步骤:
(1)用导线缠绕铁芯,铁芯选用厘米以上的,注意导线两边要留有一段。
(2)给缠绕后的导线能电。
注意事项:
线圈尽量缠绕50圈以上,导线两端用砂纸磨光。
实验内容: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六上3-3)
实验器材:
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以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
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
改变的因素:
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3.进行对比实验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或平均数),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4.实验总结,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实验名称:
谁选择了它们(六上4-7)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材料:
热水、温度计、堆形瓶、烧瓶、小堆形瓶、水槽。
实验步骤:
(1)先择2个大小不同的烧瓶,1个与大瓶体积相近的玻璃瓶,3支温度计。
(2)在3个容器内同时放入同样温度的热水。
(3)用温度计测量观察哪个容器的水温降的慢。
注意事项:
玻璃仪器轻拿轻放,使用热水注意安全。
放水的时候要同时到入。
实验内容:
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六上)
实验器材:
A4打印纸3张、双面胶、新华字典(可用科学书代替)、钩码
实验步骤:
一、折形状
取A4纸的宽为高,用3张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注意在折纸筒时要事先考虑留出连接部分,纸筒的连接部分用双面胶粘起来。
二、比较实验
1.把新华字典放到纸筒上面,然后在新华字典中心加钩码,记录各种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不被压垮。
2、提醒实验注意点:
加钩码时,要将钩码放在新华字典中心;
加钩码时要轻放;
计算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纸筒的钩码数减1。
三、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比较。
四、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形纸筒承受力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