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选多篇.docx
《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选多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选多篇
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选多篇)
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
“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大作用。
什么是自学习惯呢?
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
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
根据我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七种自学习惯。
一、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是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文章。
从而获取各方面知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些都要求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才能领会。
那种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阅读是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以心到为核心,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悟,在此基础上五者协调,共同作用。
古人朱熹提到了读书要“三到”。
他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温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在这里加入“手到和耳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和充分运用耳朵的听力来学习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
1.读通。
一篇文章摆到面前,首先要做到字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
这朗读与理解两方面的要求是读书的初步要求。
2.读懂。
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
3.读熟。
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
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4.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
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
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
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参考书,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
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
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应该注意:
1.保证“三个一”。
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
上课置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2.掌握三种方法。
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3.提倡活学活用。
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
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不准学生使用参考书,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
它完全否定了参考书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问题的关键不在参考书,而在怎样使用参考书。
我们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三、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
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
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
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
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
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
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
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
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
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
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
”和在前面加“”等。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有疑”。
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开掘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
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
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
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
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 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
以审题为例,有的教师这样训练:
1.指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词语提问。
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燕子》这一课,就抓住“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等一系列词语来提问,逐步揭示课文内容。
2.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
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为什么遇难?
怎样遇难的?
3.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
如《白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些疑问,或能帮助理清文章思路,或明了写作特点,或紧扣课文重点,或直扑文章中心,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课堂教学不是更有质量和效率吗?
五、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
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
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
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
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
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但除此之外,当学生遇到困难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
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曾有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的著名论断。
它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否则,恢复已经遗忘了的知识,就要花费很大力气。
如生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
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
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请你当医生、开火车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七、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
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
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
2.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
3.以练为主。
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上路后,可少评不评。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这七种良好的自学习惯相互交融、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反复训练,形成新时期小学教育的新风尚。
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友好区第三小学高晶
前几天在上英语课下,一个叫姜一鸣的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他问我说:
?
我要是上大学老师就不管了都是自学,是么老师?
?
,当时他的这个问题对我触动很大,是的,在大学里的确大部分时间是自学,如果从小就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但现在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都深知,?
未来的文盲,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现代教学论也认为:
学校教育科学家的任务之一:
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就是要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一些要素:
自学态度的形式、自学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与自学习惯的形式等等。
简单地说: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战略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除学生学习的思想漳碍,启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不可缺少的。
一、消除心理障碍,调动学习能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我们现代化教育年代,同时也面向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重任。
可是,不少小学生却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现在可以不考试升学,
我们也不必那么辛苦地学习了,有的则认为:
学的东西、考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产生了各种思想负担和厌烦情绪。
由此可见,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自觉获得学习方法。
二.教育教学中,教师给予自学提示。
扫除了学生学习的思想障碍,启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并不是等于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仅仅是解决了自学能力的学习态度问题。
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导和带,教师的导和带的重要方式就是帮助学生设立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
三、学生自立自学,学会自我反馈信息。
独立自主学习,这是学生按照教师的?
自学提示?
主动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
独立自学要有三个保证:
一是时间保证。
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不仅知道?
是什么?
,还要探索?
为什么?
,多问几个?
为什么?
;二是参与保证。
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学,积极地参与在探索之中,从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辅导保证。
虽
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了,但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巡回检查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及时调整过来,这就是所谓的学生自我反馈。
其实学生具有自我反馈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学生自我运用信息反馈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来看,应加强学生的自我反馈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具有了自我反馈信息的能力,就能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标志自学能力的最终形成。
四、提供平台,争星加分,激发自学的兴趣。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自学中适当的采用竞赛‘大王’与‘自学之星’的形式,可以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
如,凡是在家每晚有听录音自学单词或课文,在课堂上老师或小组检查时能在小组长处读出新单词的奖励‘单词自学大王’;能读课文的奖励‘英语自学大王’;一个月都能自学好的评为‘第几月份英语自学之星’;凡是寒假或暑假在家认真听录音自学,在回校的第一周能读出二个单元的评为‘寒/暑假英语自学之星’,能读一半以上的评为‘寒/暑假英语超级自学之星’。
能评为‘月份英语自学之星’,‘寒/暑假英语自学之星’或‘超级之星’的学生们照一个照片,贴在教室门外,给同学们和家长们看看,使表扬学生们受到更多学生的认同、更多家长的赏识。
同时,我也会把照片打印出来,奖励每个得奖者一张,并发信息给家长表扬和鼓励孩子,以此激发自学热情。
学
生得到这张表扬、赏识的照片,往家里一贴,光荣感、自豪感更加促使他更积极、更自觉地自学。
在学校里,在老师教这一页之前,学生在课间或课堂上检查自学环节时,每位组员要到下一个小组的小组长处读出新单词或课文的分别能在小组里加1分;在老师教之前能背出单词或课文的能加2分。
这些分数是非常大的吸引力!
因为我们学校都是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非常注重小组的加分,每天或每周赢的小组班主任有奖励的,输的小组班主任要他们写简单说明书和下周的努力方向,或背一篇语文或别的。
所以每一天,总有几个小组为了争赢而在课前努力自学和在课堂上努力发言和表现,也总有几个小组为了争不输而更加注重辅导组里的后进同学自学好新单词和课文、在课堂上更加努力表现和课后努力背书。
长此以往,就这样,通过竞争‘大王’和‘星’,通过小组竞争、自学加分,培养了学生自学的兴趣,自学习惯随之逐步养成。
五、指导方法,提高能力,强化自学的有效性。
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上?
学?
与?
教?
的效率。
古语云: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提高。
六、增强信心,培养习惯,促进自学的持久性。
维护学生的自专心等于对他学习上的一种鼓舞。
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鼓舞和肯定,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又一手段。
学生的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而学生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即使取得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真诚的鼓舞和表扬,尤其是对中下生,要让他们的成功的信心日益增强,要让这种教学艺术既能鼓舞他们的学习,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
因此,教师一开始就要保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长久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丝毫也不能忘记和放松。
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
自学能力必须建立在对学习自学性、坚持性,注意的专一性,集中性,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智能素质的基础上。
所以,在教学中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谈小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几个做法
鸡公山管理区李家寨中心小学姜显勇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体现,由学生来完成教的目的。
所以,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观性,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以此来实现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我谈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愿望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得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对于教学而言,枯燥的数字计算,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作为数学老师需要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1.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的讲课方式、讲课设计决定着学生的接受知识程度。
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课堂设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后,我拿出一张相片问学生:
“这是一个长方形吗?
”学生说“是”。
我又问:
“这是一个长方体吗?
”有的学生说“不知道”,有的学生说不是。
我接着问:
“长方体应具备哪些要素?
”学生回答长方体应具备长、宽、高三个要素。
接下来我告诉学生,相片有长、有宽、也有高,一张相片的高量不出来,把一百张相片叠到一起就量出一百张相片的高,当然就能求出一张相片的高。
既然相片有长、有宽、有高,那么相片当然也是一个长方体。
这样一来,学生恍然大悟,对学习数学便产生浓厚的兴趣。
2.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好方法。
让学生搞一些简单的、有趣味的知识活动,使他们从中产生一种自己掌握知识后的舒畅感,从而激起全心全意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把剪刀和一些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纸板当作学具,启发学生怎样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掉一个角拼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们动手动脑后体验成功的乐趣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兴趣。
二、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犹如温室里的鲜花,稍有阴冷雨雪,就过早地凋谢了。
应经常告诉学生,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在自学时碰到困难和挫折应勇敢面对,顽强自信。
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认真总结,把困难、挫折看作一次磨炼意志的机会,把困难、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机。
1.学生要有对自学意义的深刻理解。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学意义——具备了自学能力,就会自己去辩析、自己去探索,独立地获取知识。
经过锻炼将来自己的工作能力一定会强。
工作成绩一定会突出。
另外,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帮助其确立长期的学习目标。
目标的确立,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否则会影响学生坚持自学信心。
2.教师要教育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坚忍不拨的毅力。
适当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感人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具备顽强的毅
力。
比如,华罗庚少年时期就树立崇高理想,刻苦自学数学,最终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3.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促取其形成坚强的自学能力。
激发、鼓励学生自学,既能调动他们的自学主动性,又能增强他们自学的信心、毅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我班里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差,平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那次他对一个问题想举手回答,但又不敢,最后还是偷偷地举了一下。
我不失时机地点了他的名,让他回答,虽然他没有回答正确,但我还是表扬他说:
“能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就是自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并且能勇敢地举手回答就是一种进步。
”这个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举手的数次多了,回答问题也准备确了,学习成绩上升到班级前十名,看来激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自学能力得到加强。
三、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对自学有了兴趣,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毅力,只能说明他们具备了自学的基础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学习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素质,必须教会他们有关的科学方法和自学方法。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教师就必须从小学一年级起,逐渐地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自觉地去自学,形成自学习惯。
例如,我教学“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摆学具,感知“9加几”的计算思路,再引导学生口述“凑十法”的计算过程,接着把知识汇编成顺口溜,“凑十法,算得快,只把小数来分开,见9借1凑成十,小数分成1和几,见8借2凑
成十,小数分成2和几?
?
最后得数是十几。
”后面几句引导学生顺着编出来。
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了自学的目的,掌握了学习方法。
在教学法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
古人说的好: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只有学生学会了打鱼的本领,才能保证自己永远有饭吃。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到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再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实现教育出人才的目的。
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531413广西平果县海城乡中心小学韦凤娇
: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
: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从小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学会自己去探取知识。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
叶圣陶先生曾今说过: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自学能力是不可能自发的、自然而然地形成起来的,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同时又获得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掌握学生认知规律,分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该循序渐进,不同的学段采取相应的自学指导方式。
第一种:
“扶着走”。
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
这时,要立足于“扶”。
教师要结合课程要求,事先设置好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指导学生按设置好的问题逐一解决,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学的成就感,了解自学的基本过程,激发自学的内在动力。
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
第二种:
“领着走”。
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作指导,看课本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学任务。
这个阶段中,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
第三种:
“自己走”。
经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分析,自己查阅资料,或者自由交流讨论;也可边看书,边尝试解决问题,也可从问题出发,一面思考,一面查找相差知识,把学生自学的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因此,刚开始引导学生自学时,应以自学书本内容为主,只要求学生能自学课本中一些容易自学的片段,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