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语文模拟联考试题.docx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语文模拟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语文模拟联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语文模拟联考试题
江西省吉安市2011届高三语文模拟联考试题
试题精粹
05-091437
江西省吉安市2011届高三语文模拟联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股肱(gōng) 差(chāi)强人意 敕(chì)造 殒身不恤(xù)
B.镶嵌(qiàn) 省(xǐng)思体悟 漫溯(sù) 涸辙(zhé)之鲋
C.铁杵(chǔ) 少不更(gēng)事 愆(qiān)期 血脉贲(pèn)张
D.蟊(máo)贼 踯躅(chú)不前 圭臬(niè) 霓(ní)裳羽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落寞 戮力同心 橘红 锱铢必较
B.风致 稍纵即逝 幅射 残羹冷炙
C.援例 峥嵘岁月 寥落 日冕渐移
D.发轫 义愤填膺 杀青 暗然无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这件事上,你要 他的难处,不要苛求于他。
② 听得见窗外的雨点声,估计雨下得不是很大。
③对于不同的孩子,最好是 引导,不能笼统对待。
A.体念 约略 各别 B.体味 约略 个别
C.体味 约莫 各别 D.体念 约莫 个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奥赛罗悲剧的直接起因是小人的挑唆而致,但细细品味又会发现,他本人轻信、嫉妒而冲动的弱点是灾祸更主要的根源。
B.这些令很多消费者深感权益受损的新型竞争方式是否正当合法,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C.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沿江地带,湖北、云南、湖南西北部等地域,占整个汉语地区的四分之三。
D.我认为,即使个税改革不在今年进行,也必然会在近两年内推出,我国的税收管理也将朝着更科学、更公平的方向不断完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没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是难以奏效的。
广泛地阅读丰富多彩的各类作品,更有助于我们受到人文素养的感染和熏陶,不断 。
①完善自我人格 ②提高生活质量 ③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 ④充实精神空间 ⑤提升人生境界
A.①③⑤④② B.④②①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⑤①③④②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等到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只后,孔明令船上军士齐声高叫“谢丞相箭”,待曹操明白事情的原委,已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B.《家》描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揭露了封建家族统治者对青春美好感情的迫害,表现了年青一代的叛逆和反抗精神。
C.《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其性格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平儿等人;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其八面玲珑、谈笑风生在贾府颇得人心。
D.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少内容都取材于亲历的生活,小说自始自终采用第一人称,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日记,顾名思义,“逐日所行之事,巨细不遗,以纪实也”。
关于日记文体的渊源,清代学者有源于西汉说、源于东汉说、源于唐代说。
不过,从文体的角度看,日记体可视为先秦时代编年史的衍生物,从按年记载到逐日笔录,思路相同,只是内容更为细化了。
今人以为,最早成型的日记当推唐时李翱的《来南录》,李翱按日记载自己前往岭南征程中所见所历之事,被公认为日记的成型。
宋代,日记非常流行,很多士大夫都撰写日记,宋人周煇笔记体著作《清波杂志》记载“元佑诸公,皆有日记。
凡榻前奏对话,及朝廷政事,所历官簿,一时人材贤否,书之惟详。
虽私家交际,及婴孩疾病,治疗医药,纤悉毋遗”。
此后日记的写作越来越兴盛,时至今日还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日记的内容庞杂,大至朝廷政事,细至日常起居饮食,皆可记载,写作日记可以“随意命笔”,“正以琐屑毕备为妙”。
由于日记是随意命笔所作,是高度个人化的生活记录,因此,理论上它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特色:
私密性与真实性。
因此日记中的内容真实可靠,加上 事无巨细都有记载,由此日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越是详细、完备的日记,其史料价值也越高。
当然,我们所见的古代日记,其写作目的大多数不是藏诸名山,而是传诸其人。
志不在秘藏,而是传播。
既然是写给人家看的,古代日记的真实性(尤其涉及本人部分)也是相对而言的、有限度的“真实”:
是一种经过严格选择后不全面的“真实”。
所以古代许多日记是“私”而不“密”、“真”而不“实”的。
日记为应用文体,其最突出的文体特征是逐日记叙每一天发生的事情。
大多数日记为流水账式的记载。
但是,如果本人颇具才情,学识修养很高,那么这样的日记亦具有深厚的内容。
如宋代的《吴船录》是范成大于淳熙丁酉年间,从四川取水程赴临安,随日记载其所见所感而成,书中有对旅途中名胜古迹的记载,更有对古迹遗事、古诗古画的考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又如宋代陆游的《入蜀记》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日记。
明代萧士玮《南归日录》盛赞曰:
“欧公《于役记》、陆放翁《入蜀记》,随笔所到,如空中之雨,小大萧散,出于自然。
”萧士玮的《南归日录》也是日记中的上乘之作,贺复徵称其所记“玄心远韵,大似晋人”。
明清两代,日记体兴盛,其内容包罗万象,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宝贵文献。
其中明清之际文人的一些日记,尤其动人心魄。
如叶绍袁的《甲行日记》,逐日记载在亡国之后人生最后三年的痛苦生活。
清室的残酷与遗民的反抗都有记录。
正如周作人所说:
“《甲行日记》里所记的是明遗民的生活,所以第一显著的当然是黍离麦秀的感慨,而这里又特别加上种族问题,更觉得痛彻了。
”
从文体的角度看,日记之体,明显异于其他杂记体。
其他杂记体都是以篇为单位的独立文章,而日记则是连贯而成的书籍。
所以在古代,总集与选本往往不收日记篇章,而是任其独立成书。
(选自《中国古代文体史话》,有删改)
7.下列关于“日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日记是成型于唐、流行于宋、时至今日还被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体裁。
B.日记是高度个人化的生活记录,因而都具有“私密性”和“真实性”的特色。
C.日记属于应用文体,逐日记载每天发生的事情是其最突出的文体特征。
D.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朝廷政事、日常起居饮食等都是可以记载的内容。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虽然对于日记的渊源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认为唐时期李翱的《来南录》是日记的成型之作。
B.相比较而言,明清之际的一些日记比宋代的日记更动人心魄,更具感染力,史料价值也更高。
C.是连贯而成的书籍,还是以篇为单位的独立文章,是日记和其他杂记体在文体上的明显不同之处。
D.宋代的《清波杂志》、《吴船录》、《入蜀记》,明代的《南归日录》,清代的《甲行日记》都是日记中的上乘之作。
9.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记和先秦时代的编年体史书既有思路方面的“同”,也有内容方面的“异”。
B.古代一些写作日记的目的是传诸其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真实性。
C.《吴船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范成大的才情、学识修养密不可分。
D.《入蜀记》是历史上著名的日记,古人若编选陆游作品集,一定会将其选入集子。
三、(9分,每小题3分)
(一)10.下列文言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A.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B.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C.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D.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6分,每小题3分)
诸葛亮论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
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
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
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
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
夫天下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
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
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
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
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
何者?
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
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
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
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
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
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
”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
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
呜呼!
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据许、兖,南牧荆、豫 牧:
统治
B.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 逆:
迎接
C.不过捐数十万金 捐:
捐献
D.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
竦动:
震动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D.乃始治兵振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4分)
译文:
(2)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4分)
译文:
(3)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注]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匡衡抗疏:
匡衡,字雅圭,汉朝人。
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作简要说明。
(4分)
答:
(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
(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 ,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凭谁问: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子曰:
“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森 林
陈世旭
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森林有诗。
要摆脱无名的羁绊,我最想走向森林;要拯救疲惫的灵魂,我最想走向森林;要吟唱隐秘的心曲,我最想走向森林。
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
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
森林是诗的宠儿。
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
季节更替,森林里到处荡漾着的,是人的自由意志。
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
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随自己长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
城市也是森林。
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眷恋的狗尾巴草的清香。
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
这是化工森林。
在这里,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
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
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
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
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我见识过世界的不只一处森林。
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
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
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那些树林是没有猎人也没有伐木者的。
那里的鸟是不害怕被人惊扰的。
树桠上,站着不知名的鸟。
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懒洋洋地一跳。
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
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
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
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
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树梢,振起翅膀,依恋地、默默地飞进树林深处。
雾在林中飘荡。
雾是半透明的,并不妨碍仰望树缝中的天空。
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让我想起南方家乡闪烁的星光,被星光照亮的丰沛的河流、绿树中的城市和织锦般的田地。
莱蒙托夫说得不错:
“当我们远离尘世而跟大森林接近时,大家都不由得变成孩子了,心灵摆脱了种种负担,恢复了本来面目。
”托尔斯泰则给森林赋予了道德意义:
“置身于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心中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
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
”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森林之外的地方,梦想曾经的家园,你便会知道,失去绿荫,灵魂就失去了庇护。
混浊的噪声从耳边掠过,你将嫉妒并且哀怨,谁曾拥有过那片森林?
我多么愿意住在这样的树林:
在森林幽静的小径徘徊,鼻翼里全是青涩的气味,看或枯或荣的草在夕阳下泛着柔柔的光,像长发飘逸;在绿叶沙沙的伴奏下唱歌,唱消失的爱情和不可知的未来;听或深或浅的水在林子的深处汩汩流动,像精灵呢喃。
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我就溶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颤栗。
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
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
(选自2011年第1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6.在文中,写了城市中的“化工森林”,用意是什么?
(6分)
答:
17.文章联想丰富,但始终围绕的感情而展开,而且感情的发展层层深入,请梳理的感情发展脉络。
(5分)
答:
18.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一句中“生命的原始法则”的意蕴。
(6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认为,森林会消除人们的困惑和感伤,会使人们空洞的内心得到充实,会让人们变得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等。
B.“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的意思是,在喧嚣的城市,人们的心灵将受到世俗的冲击,但走进森林,将可能获得重生。
C.文中引用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的话,写出了森林的巨大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D.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密不可分,如“湖泊像美人的镜子”“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等。
E.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有时插入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运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使文章显得亲切。
六、(15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5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
请你从中选择熟悉的一种,写一则短文,描绘它的形象,揭示它的象征意义。
要求:
(1)设置恰当的背景,来表现主体形象(或松、或竹、或梅)。
(2)象征意义必须与景物特点相吻合。
(3)能贴切、自然地引用古诗(或古文)。
(4)能恰当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5)不少于200字。
【此处在答题卷上留250—300字空格】
七、(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近日,众所瞩目的“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杨红樱、敦敬明、郑渊洁分别以2500万元、2300万元、1950万元的年收入跻身三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作品的阅读对象都是青少年。
此外,“当年明月”“南派三叔”“天下霸唱”等网络作家也名列其中。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纯文学作家似乎备受读者冷落,只有麦家、周国平、王蒙、贾平凹四人入围榜单,而且,他们四人的稿酬相加,总数不到1000万元,还敌不过一个“当年明月”。
对这种文化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自己的见解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2)自拟题目。
(3)观点要明确,分析要有理有据。
(4)不少于700字。
(5)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此处在答题卷上留700—1000字空格】
2011年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A差chā;C贲bēn;D躅zhú)
2.A(B幅射—辐射;C日冕渐移—日晷渐移;D暗然无光—黯然无光)
3.A(“体念”,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体味”,仔细体会。
“约略”和“约莫”作副词时都有“大概”的意思,但“约略”还有“依稀、仿佛”之意,“约莫”则没有这一意思。
“各别”和“个别”均为形容词,都有与总体相对的个体情况的意思,“各别”着重于“各不相同、区别对待”,强调“差异性”;“个别”则着重于“单一、极少数”的情况,强调“单独性”)
4.B(A“奥赛罗悲剧的直接起因是……而致”犯了“结构混乱”中“句式杂糅”的毛病,可把“而致”删去。
C“北方方言包括……等地域”犯了“搭配不当”中“主宾搭配”不当的毛病,可把“北方方言”改为“北方方言区”。
D“即使个税改革……”犯了“语序不当”中“关联词位置不当”的毛病,应改为“个税改革即使……”)
5.B(先考虑句式的一致性,①②④⑤句式相同,应连续排列;同时考虑内容的逻辑性,由“充实精神空间”到“提高生活质量”,再到“完善自我人格”,最后是“提升人生境界”“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层次是不断提升的。
)
6.C(平儿并没有被王熙凤逼死;被王熙凤逼死的是尤二姐、鲍二家的等人)
二、(9分,每小题3分)
7.B(因果倒置)
8.C(“唐时期李翱的《来南录》是日记的成型之作”是现在人们的看法,故A错;文中没有比较宋代的日记和明清之际的日记的史料价值,故B中“史料价值也更高”错;《清波杂志》不是日记,故D错)
9.D(不会选入该作品集中,因为“在古代,总集与选本往往不收日记篇章,而是任其独立成书”)
三、(9分,每小题3分)
10. D
11. C(“捐”的含义是“舍弃”)
12. B(A项,因:
前一个是介词,趁着;后一个是动词,接着。
B项,均为介词,替、给。
C项,与:
前一个是介词,和、跟;后一个是动词,赞同。
D项,乃,均为副词,前一个解作“才”,后一个解作“于是、就”。
)
四、(28分)
13.(12分)
(1)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这就是孔明失败的原因。
(4分,“诈”
“杂用”“此”“所以失”译对各得1分。
)
(2)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是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
(4分,“特”“威劫”“臣之”译对各得1分,后两小句大意对再得1分。
)
(3)又不能竭尽他的智谋,来使曹氏兄弟间断绝手足之情,他们屡次出战而屡次败退是理所当然的啊!
(4分,“奋”“绝”“手足”“宜”译对各得1分。
)
15.(8分)
(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2)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3)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4)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5)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本题任选4题作答,每空1分,若5题全答,只按前四题评分)
六、(15分)
20.[评分方法]
①短文符合第
(1)、
(2)两条要求,且语言较为形象、准确的,方可进入一类文(10—15分),否则在10分以下给分。
如未能以松、竹、梅之一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