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丁为群
摘要:
本课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联系生活的规定,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
探讨了生活化阅读课堂教学操作的策略性,初步构建了生活化阅读教学常式。
关键词:
生活化阅读操作策略结构常式
一、研究背景
1997年岁末,《北京文学》“忧思中国语文教学”专栏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全社会对语文教学改革大讨论,建国以来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拉开了帷幕。
语文教学确实存在高耗低效的严重问题,作为语文学科主角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探讨的焦点。
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归因很多,最根本的是与生活世界脱节,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问题在我国长期没有解决好。
张孝纯先生提出“大语文教育”,他最初把“大语文教育”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句便是“联系社会生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
新课标也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有许多关于联系生活的规定。
例如: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中有: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在“各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中,更有大量关于生活的规定。
“生活”一词在课标中反复出现了21次,它强调与生活的联系超过了历次教学大纲。
新课标中还有一些要求虽然并没有用“联系生活”的字眼,但实际上也是要联系生活。
例如它提出一个新观念叫做“体验”(“体验”一词共出现了19次)。
什么叫做“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据此我们可以说,“体验”是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要参加生活实践,然后是在此基础上感悟。
因而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体验,没有感悟。
生活的丰富与否,也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多少。
又例如,“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实践”其实也是生活;没有生活,在哪里实践呢?
此外,“活动”、“环境”、“资源”之类,其实也是生活或必须与生活联系。
可以说“标准”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阅读材料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阅读的天地和资源,阅读是生活的外延。
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须处理阅读与生活的关系。
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阅读背景拓展阅读量,以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说
我们对小学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界定:
小学阅读教学生活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紧密生活与阅读的联系,联系生活讲语文,把生活经验语文化,语文问题生活化,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阅读,享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学习中提高生活质量。
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师生关系生活化。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的课堂是儿童的,应让学生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应“还学生以儿童”,在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关系中开始课堂生活。
民主、平等的生活化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要达到师生关系生活化,首先,教师要“蹲下身来”。
在生活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蹲下身来,走进儿童的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大脑以及他们的发展方式。
例如,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梅兰芳学艺》一课时,几次蹲下身来,伏在学生身旁听他们朗读、述说,甚至在孩子们让他非站到椅子上表演“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不可时,于老师点点头,微笑着,一抬腿,迅速地站到椅子上,认认真真地开始表演,就这样往椅子上一站,站出的是坦诚地面对孩子,尊重孩子。
融洽和谐的生活化师生关系,使学生完全打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自由自在地探讨、议论,学习自然就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生命活动。
其次,师生关系生活化还包含“师生换位”。
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教师则坐在台下学习,或纠正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
如学习八册中《古诗三首》时,老师就在课前让学生回家预习,可以查任何工具书,也可以请教家长及身边有学问的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课堂中当小老师。
课始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补充并提出需要帮助的问题,然后指名一小组所有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及诗句意思教给大家,并接受同学的提问。
“师生换位”能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中,彼此心灵相通,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课堂也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生活场所。
第三,师生关系生活化还讲求“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主要指让学生从“局外人”转为“事中人”,从学生转为“作者”,转为“文本中的某个角色”,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自我所感、所思,所想象的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使教学内容渗入到个人经验中,学生与教材进入“物我互赠”,“物我同一”的境界。
完成角色转换是走进教材,走进生活的重要途径。
如学习《新型玻璃》时,请学生小组合作,依据文中的介绍,各小组自由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a、选择文中的任何一种新型玻璃作一番自我介绍;b、作为厂家推销员推销一种新型玻璃;c、作为一名科技人员,设计一种新型玻璃。
2、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
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功能才能发挥最佳。
他在上《全神贯注》一文时,正值中央电视台播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剧。
于老师先饱含深情地吟诵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告诉学生这段名言对自己的影响,然后请学生来背自己熟知的名言,继而展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的那段话,学生围绕这段名言质疑,从而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最后自己写名言。
于教师将课文内容有机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使“例子功能”发挥极至。
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
其实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进行生活化处理。
像8册《爸爸买来电饭锅》一文旨在让学生掌握读懂说明书的方法,并达到利用说明书进行实践操作。
其实这样的经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积累,教师完全可利用这点,让学生集日常生活中各类产品的说明书,在课堂上交流阅读所得,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往往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效果甚佳。
3、教学方式生活化。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对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真实开放。
对话、沟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也应体现生活性,有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有开放的生活交往空间。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走出“书本语文”这个中心,向“生活语文”回归,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
教学中,一方面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把游戏、演讲、辩论、设计、表演、当导游、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环境中展开“对话”,基于学生的经验解读课文;另一方面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与生活环境展开“对话”,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口。
如尝试运用语文知识策划社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就是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亲近自然,用心聆听那风声、泉声、鸟语,体察那蝴蝶翩飞、花蕾缩放、流云溢彩……
活动是生活意义的全部所在,人不仅是在自己的活动中生成的,而且人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不是源于别处,而是源于人的活动本身,是人自己的活动促成了自己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投入学习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寻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真正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阅读教学生活化强调教学形式活动化、多样化。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谈一谈、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学生唱一唱(与课文有关的歌)、画一画(为课文配图)、演一演(课堂即兴表演)、做一做(与课文有关的简单小制作)——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
(1)游戏是学生真实的生活。
在游戏中,儿童的身心是愉悦的,能表现出极大热情,应该说这是儿童生活的高质量。
我们的教育只有通过联系儿童真实的生活,才能促进儿童完整人格的完整发展,其中包括“儿童的动机、情感、立志”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田忌赛马》,让学生弄明白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依据是学习该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我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的两组纸牌:
红心10、7、5和黑桃9、6、3,同桌各持一组试着比大小,三局两胜,多比几次看看能比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个个兴奋异常,人人积极参与。
通过比比玩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抢占先机”、“以弱胜强”。
接着再让学生联系课文弄明白“反败为胜”的依据已是水到渠成。
玩的过程就是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2)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
在初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语文的素质。
(3)辩论会。
辩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信息传递,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有显著的效益。
(4)竞赛法。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竞赛项目,以竞赛的形式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和思考。
这些活动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自我需要,能唤起学生生命的全部热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开,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三、生活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操作的策略性
(一)教师要有“三真”:
真心、真诚、真爱
真心。
从宏观上讲,教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从微观上讲,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
教师要“真的用心”去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成长中的知己。
真诚。
真诚的具体内涵是:
体察第一位学生,洞察每一个行为,把每一位学生、每一个行为都纳入教师的视线。
这是一种真诚的关注。
课堂教学只有做到了真诚关注,才会真正体现生活化,学生生命的亮点才能得以发现。
真爱。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示以善意,对每一个行为都报以善待,始终都要有一个“爱”字在闪烁,善待学生的奇想,尊重他们的理解和思考,尤其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面对的是会思考、会生发的心灵世界。
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化。
(二)学生应实现“三动”:
主动、互动、全动
主动。
综观眼下的语文课,学生尚处在被动的学习之中,不能令人满意。
生活化阅读学习的语文课堂,学生必须在四个方面表现俱佳:
(1)勤于思考;
(2)善于发现;(3)敢于质疑;(4)勇于否定。
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伴随着“脑子”进行的。
互动。
提倡伙伴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
互动的形式有:
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和自由寻找伙伴互动。
全动。
其意思包括两方面:
一是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指的是面要广;二是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动起来,指的是质要高。
要使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三个有意识”:
有意识地控制发言对象和人次;有意识地关注中下生,尤其是后进生;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互交式的合作学习活动。
要使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动起来,教师要追求三个字:
新——设计新颖;活——方式灵活;放——身心开放。
(三)课堂活动要有“三和”:
和谐、和睦、和悦
和谐。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
和谐的课堂气氛来之于平等相处。
和睦。
生与生要和睦,师与生更要和睦。
和睦共处能提高生命的合力。
和睦的人际关系来之于坦诚相待。
和悦。
课堂活动要以和为贵,以悦取胜。
这里,教师自身的和悦至关重要。
课堂上的和悦来之于教师的喜脸相迎。
和悦的情绪能使生命更加健康、更加旺盛。
四、生活化阅读教学结构常式
1、课前预习生活化。
大多教师都很注重课前预习,但大多停顿在字词句的掌握理解上,如,抄写生字2遍,回答课后问题,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千篇一律,学生乏而无味。
阅读教学生活化提倡课前预习应根据课文结合生活实践来进行。
如八册语文《说茶》,我们可布置以下预习作业供学生选择:
(1)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录音。
(2)可上网查找你了解多少茶文化?
如:
中国古代是如何发现利用茶?
(3)谈谈“饮茶”与“品茶”有何不同?
中国有多少名茶?
(4)动手泡一杯茶,献给家人品?
(5)询问家长、亲朋好友,饮茶的好处?
(6)找一种茶具,说说它的样子。
2、课堂学习生活化。
在课堂学习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中,我们可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
即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
《藕断丝连》这个词的理解,可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藕掰断后是怎样的,再联系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
同时,我们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
即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活情境”,以景生情,体验领悟。
如:
学习《小镇的早晨》,引导学生当导演,以“小镇早晨的热闹”为题拍电影。
当然,让学生走进“生活天地”,应用语文是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更高境界,教师结合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如:
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可是晚上爸爸想看足球比赛,妈妈想看电视连续剧,女儿想看动画片。
请你根据人物的身份和兴趣特点,设想一下他们会怎么说,把他们的对话描写出来。
阅读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全程性,使学习内容在“生活天地”中得到拓展。
(1)朗读训练生活化。
如支玉恒老师的经典《第一场雪》中的朗读训练,鼓动性的话语、竞读、评读、帮读、陪读等多种形式,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而且将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境界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地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2)词义理解生活化。
有些字词必须运用工具书规范地掌握字义、词义,从而达到正确的运用。
大多数词语的理解,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应用,效果更好。
比如,八册的《可爱的小蜜蜂》中的“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一句中的“计较”,字典中的意思是“计算比较”,“争论”等,在学习时,我没有让学生查字典,而是让学生想想说说:
日常生活中,你碰见过或见到过哪些人,哪些事是在“计较”的?
学生略一思索后,举出了很多例子:
①家长单位发奖金,有人就在那儿发牢骚,说自己太少,不公平……②上常识课时,有同学计较教师没叫他发言。
③吃中饭时,有人插队,后面的人就吵。
④……,我又让学生思考,文中如果蜜蜂要“计较”的话,会怎么样?
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
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图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完全可以迁移旧知识,联系生活去内化新课文、新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的背景和例子,为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句段品析生活化。
如《威尼斯的小艇》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老师提出:
如果你是船夫,你怎样招揽顾客来坐你的船呢?
请大家在小组讨论时,把自己的主意说出来。
生1:
我家世代以驾驶小艇为生,我15岁就开始驾船载客,至今已快20年了。
我的船行得特别快,如果你坐我的船,能够到威尼斯更多的地方去看看,让你浏览威尼斯的更多风光。
生2:
来坐我的船吧,我的小艇设施一流。
船舱的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让您感到舒服惬意,小艇外形漂亮,色彩华丽,一定让您感到体面、风光。
生3:
我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我驾驶小艇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所以,坐我的小艇绝对安全。
另外,我对威尼斯的名胜古迹了如指掌,如果您坐我的船,我能为您免费导游,所以,您还是来坐我的船吧。
老师又引导:
船夫招揽顾客的方法都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以顾客的身份来向这三名船夫提问。
生:
请问第二位船夫,我患有心脏病,你如何保证我的安全?
生2:
我的皮垫有按摩功能,并且可以为您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您放松,忘了是坐在船上。
生:
请问第一位船夫,你的船行驶起来那么快,如何保证安全呢?
生1:
我驾船载客已有20年了,不但驾驶技术过硬,而且经验丰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从容应付。
另外,我对威尼斯的河道情况非常熟悉,哪里宽、哪里窄,哪里该拐弯都一清二楚,您坐我的船绝对安全。
生:
请问每三位船夫,我是一名医生,要急着赶往城外看一名病人,你能否保证我按时到达?
生3:
您可能是以为我只注意安全就没有速度了。
您放心,我驾驶的小艇不但安全,而且速度也很快,因为我的驾驶技术好,河道也熟,肯定不会耽误您的事。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并领悟这句话,便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着力点。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先让学生以威尼斯小艇船夫的身份讨论并汇报怎样招揽顾客来坐船,后让其他学生以顾客的身份向刚才汇报招揽顾客方法的“船夫”提问。
学生无论是汇报,还是提问、回答,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整个教学片断,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存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4)练习设计生活化。
即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来设计题目,选择小学生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题目。
把作业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在不经意间能情趣盎然地完成作业训练。
如教学《北京》一课,在初读课文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北京的游戏,请大家当游客,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按照课件中的方位图,进行讲解。
介绍时,“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问题,回答不出可以请有学问的“游客”来说……在复述课文时,教师又设计了一项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现在请全体“游客”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处,结合课文和课外资料,当一回“小小宣传员”,为首都,为祖国做一份小小的贡献……正是这种成功的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引导了学生去认真读书,通过大量读书,并吸收、应用课文语言,改造成为宣传词,有效地达到了语言训练目的。
3、课后拓展生活化。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扩展延伸,以达到语言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目的。
教师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知识结合起来,举一反三,“添枝加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所反映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课堂学习教师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如《田忌赛马》一课学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三种活动:
(1)以小组合作形式编排课本剧《田忌赛马》;
(2)采访“孙膑”、“齐威王”(当然是指扮演的同学)并写下采访记录;(3)任选一种角色:
齐威王的大臣、儿子、百姓、父亲,给齐威王写封信。
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课本以外的活生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懂得语文与社会,与生活,与时代密不可分。
五、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实验班的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阅读感受、理解、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1、激发了阅读兴趣,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阅读教学生活化,从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回归,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方法多样得当,课堂效率高,大大减少了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学生普遍具有想学习,会学习,能学习,能学会的素质,学习活动在自觉、主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2、学生个性特长得到较好发展。
阅读教学生活化十分重视在生活中实践,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语感较好。
生活化教学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多种爱好,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较好发展。
实验班学生参加各项竞赛面广,获奖人数多。
在校艺术节比赛中,黑板报、手编报、诗歌朗诵、超级变变变、课本剧等十五个项目的角逐中,实验班学生有十二人次获得一等奖(不包括诗朗诵),另有十多人次分别在区、市级报刊上发表了文章,另有2名学生的4篇习作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
3、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开展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除了抓课堂四十分,更应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
一年来,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阅读记录本,每天出声朗读课外文章半小时,记录阅读篇目,请家长督促。
至今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没阅读半小时睡不着觉,阅读已成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合作精神明显加强。
阅读教学生活化实质上讲究综合性学习,讲究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在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因为采用行动研究法,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所以本研究经验仅供参考。
另外,生活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自身语感能力要强,对教材、对生活的认识,对教学的处理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软设计”的能力。
另外,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少,有些内容不能联系生活去体验,还须采取新的措施。
浅谈生活化的阅读教学设计
椒江实验小学丁为群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但是语文教学不能等同于生活,即不能不联系生活实际,也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实际。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基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联系的内容和活动应当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
阅读教学生活化设计要注意:
一、设计要充分考虑凸现联系生活时的个性化
生活是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轨迹,是具体的人的生活。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情感和生活体验。
我们在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
语文课堂联系生活所指正是不同学生的生活显示,因而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特征。
教师只有在设计时关注这一点,才能在课堂上主动去满足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独特生活感受的要求,达到对课文语言充分的体验和感悟。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这是《月光曲》中贝多芬对盲姑娘说的。
一位学生质疑:
“贝多芬是大音乐家,他怎么称又穷又瞎的盲姑娘为您呢?
”有的学生则认为:
盲姑娘又穷又瞎,连一场音乐会的入场券都买不起,但还是这么热爱音乐,贝多芬认为她敬爱音乐的精神可贵,所以用“您”;有的学生觉得贝多芬是被兄妹俩互相关心体谅的感情感到了,觉得盲姑娘可亲可敬,所以就用了“您”;有的学生认为:
盲姑娘仅凭音乐就能判断出来者是贝多芬。
贝多芬非常敬佩盲姑娘的音乐鉴赏力:
……此时,老师进一步启发:
什么时候见到大人、长辈也称你为“您”?
你们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这一来就进一步触动了学生的生活回忆,纷纷争相发言,交流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二、设计要充分考虑强化联系生活时的针对性
生活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
语文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联系生活是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正因为生活的广阔,资源的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的“预测”,就更要加强联系生活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警惕可能发生的“东拉葫芦西扯瓢”的任意联系,造成高耗低能的课堂浪费。
针对性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