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488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docx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论文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

目录

摘要2

Abstract..2

一、前言3

二、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分析4

(一)青少年犯罪的界定及特点5

(二)家庭的概念及功能6

1.家庭6

2.家庭功能6

(三)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7

三、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8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8

1.环境的变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9

2.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9

(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9

1.结构的变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9

2.不良的家庭结构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0

(三)家庭功能对犯罪青少年的影响10

1.家庭经济功能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0

2.家庭情感陪伴功能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1

3.初级社会化功能(家庭教育功能)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1

四.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对策12

(一)增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观念,提高对家庭预防重要性的认识12

(二)改善家庭环境12

1.提高家长的素质12

2.提高青少年的素质13

(三)优化家庭结构14

1.提高家庭婚姻的质量14

2.改变自身的家庭、婚姻、道德、伦理等观念14

(四)强化家庭功能14

1.改善家庭经济功能14

2.健全家庭精神功能15

3.加强家庭教育功能15

(五)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15

结语16

参考文献16

课题任务书17

文献综述20

开题报告26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

学生:

郑银

指导老师:

邹强

教学单位: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着孩子的前途与未来,也关系着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兴衰。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各种类型家庭教育的缺陷来分析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对策,从而为家长与学校在交流与合作方面提供平台,为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因素;青少年犯罪

Analysisoffamilyfactorsinjuveniledelinquency

【Abstract】Thegoodhomeeducationisoneoftheimportantfactorsforallthesuccessofeduca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hild'sfuture,butalsotheriseandfallofacountryandanation'sprosperityTheabsenceoffamilyeduca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factorscausingjuveniledelinquency.Hisarticlefromtheimportanceoffamilyeducation,familyeducation,varioustypesofdefectsinthe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youngpeoplethemselvestoanalyzethedeficiencyoffamilyeducationimpactonjuveniledelinquency,juveniledelinquency,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soastoimprovetheparentsandschoolcommunicationplatformintheschooleducationandfamilyeducation,inordertoprovidecertainreferencetocompletetraininghighqualityanewgenerationtask..

【Keywords】familyeducation;familyfactory;juvenilecrime

 

一、前言

教育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家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本身就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处于起点位置的。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影响个体发展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肩负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应该是仅属于家庭的,同时也应该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卡连柯说:

“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国家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并纳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规划之中,其意义就在于都认识到了未来社会的竞争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于是人才竞争;人才来自于教育,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也有的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不够。

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有智力和学习好还是很不够的。

家庭教育除开发孩子智力外,还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孩子生活在家庭,父母的无意识教育,从各个方面都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有的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都是在婴幼儿时期起步的。

父母担负着育人的特殊职能,要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进行全面教育。

实践证明,人的成长和教育是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结果,其中,青少年犯罪是家庭教育失败的重要体现。

尽管诸多研究者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诸方面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但这分析虽然全面,却不够深入。

我认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行为模式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我们知道所谓犯罪人人格是指个体因所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反社会行动心理和行为倾向。

个体在形成了这种不健康的人格之后,在一定条件具备的时候,极易实施不良行为乃至犯罪,青少年也不例外。

健全的人格从小在家庭中得到培养,因而研究家庭因素就成为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笔者主张,在一个家庭因素发挥正常的家庭,其子女的各种正常需要能得到基本的满足,社会规则和行为模式的内化过程能遵循社会的主导方向,从而为走向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健全的人格也相应形成;反之,当家庭因素未能正常发挥时,生活于这种家庭中的子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障碍,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就可能难以完成,其不健全或扭曲的人格也因此而形成。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较多,有资料显示,我国近10年来的犯罪增长率已超过24%,14~25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10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65%左右。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许多因素有关,而不当家庭教育尤其突出,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

说明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上升的同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于以上的问题,前苏联学者A.H.多尔戈娃在长期对个性进行犯罪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家庭对少年犯将来的命运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少年犯罪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

“少年丧失家庭的积极影响,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佳,接近不良的伙伴等因素可能是相互作用的,但几乎在所有这种场合下都能见到这几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家庭、学校和同伴是所有儿童和少年共有的自然环境,对他们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

其中家庭有特殊的作用,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机构。

一般地说,它能在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1.缺陷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缺陷家庭是指长期不和、分居、离婚,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父母双亡、父母缺一、父母患有精神病,以及家庭成员中有违法犯罪而造成关系紧张,实体破裂,无法履行各种义务的家庭。

缺陷家庭不仅表现为家庭实体或家庭关系的缺陷,而且也表现为对青少年教育上的缺陷。

2.不和睦的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不和睦的家庭是指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间不能友好相处的家庭。

在以相互仇视、冷漠或不关心、缺乏内聚力的未破裂家庭中,少年违法的可能性,比具有内聚力、互相钟爱、互相支持的破裂家庭(通常只有母亲)还要高。

3.父母的行为不端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父母行为不端,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本身有劣迹,或道德观念低下、生活作风不正派、严重酗酒、赌博、严重以权谋私等。

作为父母,未必有意识地把自己扭曲的道德观念与行为暗示给子女,但在客观上对子女潜移默化的作用却不可避免。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个体思想道德的形成、素质的提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2、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分析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而犯罪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反社会的行为。

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固然很多,诸如个体的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同伴因素和学校因素等,但家庭因素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家庭因素是如何影响对青少年行为的呢?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行为有何相关性?

下面,就两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作简要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界定及特点

通常认为,青少年犯罪在中国大陆尚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统称。

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18-25周岁的青年虽然在法律上已经成年,需负完全刑事责任,具备完全刑事行为能力,但与成年人相比,他们与未成年人更为接近,具有更为相近的行为习惯,更为相似的心理、生理特征,即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不成熟”状态。

他们虽然在法律上已经成年,但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也需要社会的特别关心和照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年与其他成年人一样,面临着就学、就业、婚姻、生儿育女等方面的压力,如果其自身不能妥善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又得不到社会的帮助,极易走向违法犯罪。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种类相对集中、青少年违法犯罪主体呈多样化、青少年违法犯罪偶发因素多、违法犯罪团伙化趋势、犯罪后重新犯罪率增加等新特点,青少年犯罪已严重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当今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而家庭又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受家庭结构失调、夫妻感情破裂、家长不良言行的污染和教育方法不当等往往都可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1.违法犯罪团伙化趋势。

有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中团伙或结帮作案较多。

他们在一个自由结合的群体中,想法和行动会更多的得到认同和实现。

这类纠合起来的群体一旦被不法分子操纵,极易形成一个具有严密组织形式、分工明确的团伙,成为一种带黑社会性质的恶势力,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2.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

高智能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把自己学到或掌握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其犯罪活动中的一种犯罪。

这种犯罪与一般犯罪相比,其手法更隐蔽、更快捷、更狡猾,不大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得逞,影响更恶劣,后果更可怕,罪恶更深重。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青少年掌握的高科技手段也随之发展,由于他们的智商相对较高,各学科的知识较为全面,因此,在他们的犯罪中,高智能犯罪比率就比较高。

3.青少年在犯罪年龄上呈现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犯罪年龄的提前,向低龄化发展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比五六十年代提前了2—3岁,一般是10—12岁开始有劣迹,13—25岁是违法的高峰年龄期,15—18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期。

过了这个年龄期,就有所平缓。

4.因心理异常而犯罪的案件仍占一定比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场大变革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贫富差距拉大、家庭贫困、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以及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等等使有的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这些问题,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失衡,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不满情绪,这种心理失衡达到一定程度,便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5.因网络而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普遍工具和助手。

但网络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它在给青少年带来的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关青少年受不良信息、网络游戏的影响而犯罪的报道。

由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已呈逐年上升趋势,网络已成为现代毒害未成年人的新武器,是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毒瘤。

(二)家庭的概念及功能

1.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

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

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

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在家庭中包括家庭环境、家庭功能、家庭结构等因素。

2.家庭功能

家庭的经济功能:

包括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是家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

生产是消费的保障,而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没有保障的消费是不现实的,没有目的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一个家庭的存在必须有一定的生产,为子女的衣、食、住、行等消费行为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从而保证子女健康成长,促进子女正常的生长发育。

家庭的生产是为了家庭的消费行为,特别是子女的消费,如抚养、教育等行为。

家庭的情感陪伴功能:

包括家庭的情感交流、娱乐等,是家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子女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物质的需求还需要精神的需求。

子女在家庭里得到精神需求,一般是通过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家庭娱乐等方式。

青少年正处于成熟与未成熟的心理发展阶段,情绪很不稳定,要度过这个阶段,最需要得到父母及亲人的交流、理解、疏导和支持,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否则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悲观的个性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除学校外,家庭就是子女娱乐的重要场所,家庭娱乐能够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增加家庭生活的乐趣,提高家庭成员的智力和家庭的凝聚力。

家庭的初级社会化功能:

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中,就接受着家庭的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特点。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

而孩子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父母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孩子。

父母的行为端庄正派,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父母的行为或言语朝三暮四无常性或作风不正、行为不轨等,都会直接导致孩子不良品德和坏习惯的养成。

因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认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未成年犯罪有直接的联系。

容易促使未成年犯罪的管教态度有过严,如期望值过高、支配、敌对、溺爱、放任、保护过多等。

国外有学者把家长的教育方式划分为民主型、拒绝型、专制型、纵容或溺爱型。

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案例证明,溺爱纵容型和专制型的教育方式与未成年犯罪的关系极为密切。

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凡事迁就,有缺点不批评教育,纵容放任,往往使孩子意志消沉,不求上进,逐步形成好逸恶劳、自私任性、放荡不羁、蛮横霸道的性格。

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实施高压政策,动不动就付诸于暴力,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和憎恨的情绪。

(三)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情况十分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青少年身体、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原因。

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和重要原因。

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风家教对子女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人的思想情操和个性品格形成的摇篮。

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精神和物质的获得,主要依赖家庭,所以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与青少年的犯罪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一)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犯罪

生活在充满矛盾、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中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形成犯罪人格,走上犯罪道路。

西方古典学派论者指出:

凡是在父母不以身作则,经常斗殴,不告诫孩子违法犯罪会造成恶果的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都有很大的犯罪倾向。

犯罪生理学理论认为:

犯罪会受环境影响或受生理因素影响遗传给孩子们,父母本身好斗的,其孩子也会被赋予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有较大的犯罪可能性。

犯罪心理学理论认为:

家庭关系会决定孩子的犯罪人格、智力状况以及犯罪有关知识的获取。

社会结构论者认为:

孩子生活的地区与环境是由其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低层家庭由于较差的经济状况导致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在这种家庭出生的青少年犯罪率最高。

社会化过程理论认为:

孩子对家庭的依附会使之和父母的言行保持一致,孩子会从其父母处习得失范行为和犯罪模式。

社会冲突理论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经济条件控制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孩子的交往实践,这些又影响了孩子的行为模式。

即使生活在犯罪高发区的孩子,只要其受到了严格的管束、细心的关照以及父母榜样的作用,也会抵制犯罪的诱惑。

犯罪学者尹文雷尔在对少年犯的家庭进行研究后指出:

父母双方的冲突是比破碎家庭更为明显的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更为有意义的因素娜妮西格尔在其论著青少年犯罪中指出:

在一个有病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暴力和冲突、感情上的不和谐、以及社会冲突等,其犯罪的驱力比其他青少年要大得多。

父母冲突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普遍接受。

(二)破碎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破碎家庭是指因死亡或者父母感情破裂导致离异、分居、遗弃等原因使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存在,从而使原来的家庭的完整性、稳定性遭到了破坏的一种家庭状况。

破碎家庭历来被认为是促使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故一向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内容。

犯罪学者詹穆斯·布雷和雷克·布雷德对破碎家庭的孩子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后指出:

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破碎家庭中生活过的孩子们比在正常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行为失范问题,出现不恰当的行为。

家庭破裂常常又和不和谐、冲突、敌意以及攻击性行为联系在一起,这一切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起点,因为父母离异、分居、死亡而导致家庭破裂,使儿童过早失去父母之爱、家庭之乐,感情上受到创伤,经济上缺乏保障,造成了内心痛苦、精神忧郁之恶果,由于长期的心理失衡,渐渐地产生了心理偏差,有的甚至形成了变态人格,产生对社会、集体、他人的不信任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这些内心因素一旦遇到不良外因的引诱,便会产生犯罪意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与青少年犯罪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子女在道德品质、人格陶冶等方面所进行的教育和培养。

教育方法又是实现家庭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方法仍被社会所重视,科学的教育方法对青少年成长十分有益,不良的乃至粗暴的教育方法是有害的,它是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又一大诱因。

在深圳市妇联对深圳市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进行了抽样调查中,对14-18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进行了统计:

其中家长放任自流,养而不教或失去管教能力,放弃教育的占15%;对子女溺爱、娇宠、纵容的占20%;发现子女有问题,采取吊打、捆绑、禁闭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的占17%;对子女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包庇、赞许的占7%。

在另一项调查中,子女因做错事惧怕父母打骂而经常不回家的有30%;偶尔不回家的占54%。

这些数据说明,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都是与他们在儿童时代的恶劣家庭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的。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法,无论是溺爱还是虐待,都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偏差和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家庭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都有重要意义。

(四)家庭影响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影响,即家庭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产生的原发性影响。

既包括对健全人格形成所产生的良好影响,也包括对不良人格,甚至是犯罪人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家长的不良行为是诱发子女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

家庭成员中有犯罪行为或者有明显违法表现,是影响子女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所谓不道德的家庭才是主要的问题。

三、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正如美国犯罪社会学家戈夫指出:

“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

”针对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一些学者针对现代社会家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从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上进行分析,并认为这些家庭因素都与其成员的不良行为有关。

本文认为影响青少年行为的有如下几个最重要的家庭因素。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1.环境的变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方面,我国家庭的教养方式由介于权威型和专制型之间(倾向于专制型)逐渐转变为介于专制型与宽容型之间(倾向于宽容型)。

随着我国民主化的不断发展,等级制度动摇,平等意识加强,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家长对待子女变得更加理性、宽容;子女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父母在子女眼中不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了,家长权威大大削弱了;物质条件的改善,物质资料的丰富,使负担一个孩子的责任感觉较轻。

这些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倾向于放任,有求必应。

但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仍保留了专制的一面。

另一方面,核心家庭的独生子女将没有兄弟姐妹,家庭的情感支持系统作用减弱了。

在多子女家庭,孩子问题可以与父母或兄弟姐妹或祖辈、叔辈来解决;子女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爱,还能从兄弟姐妹处得到爱,还能给予兄弟姐妹关爱,这样就做到了爱与被爱的统一。

而独生子女必须较早年龄学会精神独立。

家庭环境的这些变化,必然会给青少年犯罪带来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需求减弱,近期的升学、就业和远期的独自承担赡养父母的压力增强;

(2)个人主义观念突出;(3)孤独感加重,自闭倾向加重。

这些容易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向着不良、畸形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违法犯罪心理。

2.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第一,家庭关系矛盾性的影响。

家庭关系的矛盾性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婚前或父母脾气暴躁、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

暴力家庭中丈夫殴打妻子;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使子女没有欢乐,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馨,有的只是恐惧、忧虑和失望。

这样的家庭极易使子女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或向攻击敌视方向发展,为逃避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