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205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俗称“老粗布、家织布、手织布”。

鲁锦的织造工具(下图所示)几乎全是木制的,结构都很简单。

织造原料均为纯棉材料和纯天然的印染色料。

清末时期,鲁西南地区手工织造的鲁锦和印染技术受到巨大的冲击而迅速衰落。

到目前为止,鲁锦从业者多为40~60岁的农村妇女,鲁锦织造技艺和印染技术正面临消失的困境。

近年来,山东省正在积极采取拯救措施恢复和发展尚存的鲁锦织技和原始印染术这一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清末以来鲁锦手工织造业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鲁锦织造技艺的失传和从业者减少

B.消费市场的萎缩

C.洋布进口及机器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D.劳动力价格上涨

2.近年来,鲁西南地区恢复和发展鲁锦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棉花产量大,资源丰富

B.劳动力丰富且文化水平高

C.现代化织造机器的发展

D.传统工艺和生态印染技术

3.为了鲁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鲁西南地区最应该

A.传承技艺,开发创意产品

B.树立品牌,扩大销售市场

C.扩大优质棉花的种植面积

D.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工艺

【答案】1.C2.D3.A

【解析】

【1题详解】

清朝末年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的逐渐失效,国外的织品大量进入我国,由于其机器生产,价格低廉,质量也较好,样式也相对新颖。

据题意:

鲁锦俗称“老粗布、家织布、手织布”,可知在当时其市场竞争力较弱,故外国的织品对我国的传统纺织业冲击较大,使其逐渐走向衰落,故答案选C。

注意本题问的是“主要原因”,ABD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2题详解】

据题意:

“制造工具几乎全是木制的,织造原料均为纯棉材料和纯天然的印染色料。

”鲁锦产品集纯天然的织造原料、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鲁锦艺术于一身,可知鲁西南地区恢复和发展鲁锦的优势条件主要是传统工艺和生态印染技术,D正确。

棉花的广泛种植是该地域纺织业得以发展的保障,但不是其“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故A错;据题意:

“鲁锦从业者多为40~60岁的农村妇女”可知劳动力不丰富且文化水平不高,B错;现代化织造机器的发展与其传统的生产工艺不符,故C错。

【3题详解】

注意本题的问题“为了鲁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鲁西南地区最应该”,随着时代趋势的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

由于经济发展,人们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文创产业从业者既要从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也要根据时代趋势有所创新。

故为了鲁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鲁西南地区最应该传承技艺,开发创意产品,A正确。

树立品牌,扩大销售市场,提升其知名度是其发展的方向,但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吸引力,故B错。

扩大优质棉花的种植面积,从原料上提升其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吸引力,故C错;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工艺,会使鲁锦失去特色,故D错。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6.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4.6℃。

下图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起伏

D.植被状况

5.图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A.ac

B.ab

C.bc

D.ca

6.造成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大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性质

D.地形起伏

【答案】4.A5.B6.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调用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距海洋较近,升温和降温速度慢,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乙地距海洋较远,升温和降温速度快,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故A正确。

其它选项可排除。

【5题详解】

根据图中海岸线轮廓和经纬度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其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7月份前后),对应a曲线。

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冬夏季分别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1月份前后),对应c曲线;故本题选A。

其它选项可排除。

【6题详解】

通过上题的分析,可知两地的降水差异与地形和洋流无关,故CD排除。

两地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甲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乙地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故B排除,答案选A。

【点睛】本题通过局部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考查气候分布、气候存在差异的原因,难度较大。

解答时学生首先进行区域定位,再结合课本知识来分析区域气候类型及差异性存在的原因。

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两侧均被低山束缚,海岸线向外海呈“喇叭”形状,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称之为冲越扇。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

A.潮汐涨落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台风

8.沉积砂层与下面的砂壤层相比

A.颗粒更细

B.层理明显

C.分选性更差

D.肥力更高

【答案】7.D8.B

【解析】

【7题详解】

冲越扇又叫“冲溢扇”、“越流扇”。

指在“暴风浪”时海水越过岛屿顶部或沙坝顶部时,把岛上的碎屑物或对沙坝顶部的平切(截顶)作用,横冲带向陆方的潟湖一侧,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据此分析可知应是台风,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会引起暴风浪,故选D。

潮汐涨落、西南季风、东北季风不是每一次都会带来大风,故可把ABC排除。

【8题详解】

由图知,沉积砂层是在没有沙脊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冲越扇是台风作用下形成。

台风作用下,海浪携带沙子翻越沙脊又高处抛落下来,分选作用更好,故C错;台风出现又是周年性的,所以层理明显,故B正确;沉积砂层比砂壤颗粒更粗故A错;砂土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养分易淋失,致使各种养分都较贫乏。

壤土的性质则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

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之间的矛盾不那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

故D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量”,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也提出,推动大宗物流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以下简称“公转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大宗物流“公转铁”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货物的运输量

B.突显铁路运输优势

C.减少汽车运输超载

D.改善沿线环境质量

10.我国为了促进大宗物流“公转铁”应

A.限制货运汽车上路

B.完善公路交通便捷度

C.提升铁路服务效率

D.大规模兴建货运铁路

11.下列货物运输中最适宜“公转铁”的是

A.大同煤炭运往天津港

B.东北小麦运往福建

C.上海港鲜鱼运往苏州

D.北京医药运往西藏

【答案】9.D10.C11.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最新的时政考查了交通运输的优缺点和适宜运输的货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9题详解】

守护住绿水青山需要铁路货运挑起大梁。

中国铁路早已步入电气化时代,相较公路货运而言,无需燃煤燃油、没有废气废料的优势是从环境保护大局出发的不二选择,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也提出,推动大宗物流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结构减排已经提升到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公转铁”作为铁路货运“接棒”的举措势在必行,同时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突破性新进展。

故本题选D。

其它选项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BC可排除。

【10题详解】

我国为了促进大宗物流“公转铁”应从根本上提升铁路的吸引力,故AB可以排除;大规模兴建货运铁路必成本不菲,尤其是负荷极重的中国铁路干线,根本不宜考虑,故D错,C正确。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且从大同到天津有铁路连通,故A正确。

水运的运量大,速度慢,运费低,适宜运输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东北大米量大,可从辽宁通过水运到福建,故B错。

公路运输比较适宜运输距离近的时货和鲜货,上海港鲜鱼运往苏州适宜公路运输,C错;贵重量小急需的货物适宜航空运输,故北京医药运往西藏,适宜航空运输,D错。

【点睛】现代五种交通运输的比较: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灵活性差。

公路:

发展快,应用广,地位日趋重要,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梯田是人类在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

世界各地的梯田农作物种植类型也不相同,欧洲著名梯田以种植葡萄和橄榄树为主,亚洲著名梯田以种植水稻为主。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世界著名梯田所在地区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A.气候湿热,降水丰富

B.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水田纵横

D.地形平坦,且土壤肥沃

13.修建梯田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A.防御滑坡灾害

B.防御泥石流灾害

C.加强水土保持

D.缓解人地矛盾

【答案】12.B13.C

【解析】

【12题详解】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

故B正确,D错误。

气候湿热,降水丰富应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图中显示世界著名梯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和季风气候区,故A错误。

河网密布,水田纵横应为地势较低的地区,故C错误。

【13题详解】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修筑梯田能改善立地条件,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减少地面冲刷,缓解土壤侵蚀,从而蓄水保土。

故C正确。

本题问的修建梯田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ABD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体现的地方。

且缓解人地矛盾不是生态效益。

由于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极富创造性和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方的口味千差万别。

如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市井小吃,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化;清中叶以前,东北人喜欢咸重、辛辣与生食口味,酸菜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冬季喜食炖菜以提取高热量动物脂肪。

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形成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独特层次性饮食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气候

B.土壤土质

C.政治经济

D.文化习俗

15.最能体现长江中游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特色的是

A.奶茶烈酒

B.麻辣辛香

C.羊肉泡馍

D.饭稻羹鱼

16.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

A.新鲜蔬菜丰富

B.冬季漫长寒冷

C.酸菜新鲜度差

D.蔬菜种类较少

【答案】14.C15.D16.B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口味咸香,兼容八方,从皇宫御膳、贵族府宴到市井小吃,形成了全国特有的层次性饮食文化”可知:

北京是元明清时期的古都,天津离北京近,汇聚八方来客,故饮食习俗受政治经济影响大,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

其余选项可排除。

【15题详解】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稻谷,离河流近,喜食鱼,故D正确。

奶茶烈酒多在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故A错;麻辣辛香多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如四川重庆等地,故B错;羊肉泡馍是陕西的名小吃,故C错。

【16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高。

漫长的寒冷冬季,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决定了特异的文化风格。

由于无霜期短,人们吃地产蔬菜的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南北跨度大,因此差异也很大),故A、D错。

为解决漫长冬季对蔬菜的需要,东北人,尤其是下层社会广大民众,都要在夏季里蔬菜品种多、数量多又价格低廉的时候大量晾制干菜(品种可多达10余种)。

入秋之时则要大量窑藏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越冬蔬菜。

同时要大量渍酸菜、腌制品种丰富的各种咸菜。

这是历史传统,也是直到今天仍在广大农村保留着的风俗。

酸菜的确不是时令蔬菜,新鲜度差,但不是形成其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C排除。

严冬的漫长必须要储存足够多的热量才能度过,故喜食肉食。

综上所述清中叶以前,形成东北人饮食习惯的根本原因是冬季漫长寒冷,故只有B正确。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

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了11千米;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十年向西迁移了15.4千米,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18.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A.年均温降低

B.蒸发量减少

C.自然灾害减少

D.土地开发利用

19.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

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

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

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

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

【答案】17.A18.D19.C

【解析】

本题结合最新时事,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7题详解】

裸子针叶植够耐寒,一般是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

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其生长环境。

热量增加会关闭气孔减少蒸发,但也会失去光合作用,故会导致其死亡,即使不死亡,其防御性也会降低,由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去寻找新的生长环境,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本题只有A符合条件,其余均可排除。

【18题详解】

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了,蒸发量更强,故AB错;美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害虫或者灯光都可能会对树木分布造成影响,故C错,D正确。

【19题详解】

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迁主要与人为因素影响有关,而北迁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因素引起,故ABD排除,C对。

2015年开始,国家农业部要求各地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继续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的基础上,2018年对稻谷、小麦播种面积作出调减要求。

调减华北水源短缺区小麦种植面积。

调减寒地低产粳稻生产面积和南方局部地区双季稻种植面积。

下图为2018年小麦和水稻主要调减地区图。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18年调减的寒地低产粳稻区位于图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1.2018年调减的寒地低产粳稻区水稻生长的劣势主要是

A.积温量小,生长期短

B.土地资源不足

C.地温低,光照时间少

D.机械化水平低

22.2018年寒地低产粳稻区水稻面积调减后,为增加农民收入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春小麦

B.词料作物

C.苹果和柑橘

D.杂粮和杂豆

【答案】20.D21.A22.D

【解析】

【20题详解】

注意题中条件“寒地”、“粳稻区”,甲乙丙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是我国的小麦主产区,可排除ABC;丁地纬度高,气温低,且是我国稻米的产区,故只有D符合条件。

【21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积温量小,冬天寒冷而漫长不能生长庄稼,生长期短,是其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故A正确。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机械化水平高,故BD错;东北地温低,但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时间较多,且冬季粳稻已经收获,冬季光照时间的长短对其无影响,故C错。

【22题详解】

具体改种什么,大家要结合当地地形、气候条件等来综合确定。

杂粮杂豆有独特的优势:

种类多;生长期短;多种植于无污染源、工业极不发达的地区。

生产中不施用农药、化肥,其产品是自然态,无有害物质,是颇受青睐的天然食品源。

而东北地区纬度高,生长期短,病虫害少,种植杂粮杂豆气候条件适合,且现在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其消费市场广,故D正确。

虽然该地适宜种植春小麦,但与杂粮杂豆相比,市场价值低,故A排除;种植饲料作物在牧区,而当地是农耕区,故B排除;柑橘是亚热带的水果,苹果是暖温带的水果,当地位于中温带,热量条件不满足,故C错。

通常,用L(d)值表示某类企业的集聚程度。

L(d)>0表示企业空间呈集聚分布趋势,L(d)=0表示企业空间呈随机分布趋势,L(d)<0表示企业空间呈扩散分布趋势。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四个时间段北京批发企业

A.集聚程度降低

B.正向郊区迁移

C.数量猛增

D.规模扩大

24.北京批发企业的L(d)值特点,主要是为了

A.增强企业间技术协作

B.降低企业间产品运费

C.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D.形成产业链

25.影响北京批发企业空间分布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交通建设

D.政策引导

【答案】23.B24.C2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调用知识的能力。

【23题详解】

图中四个时间段北京批发企业,除2000-2007年略有降低外,总体呈上升趋势,故A错;总体上,郊区的集聚程度高于市区,故B正确;数量猛增,在同一个地方其四个时间段的L(d)值差距应很大,但图中显示是差距较小,说明C错;图中只能反映其集聚程度,不能反映其规模的大小,故D错。

【24题详解】

增强企业间技术协作、降低企业间产品运费、形成产业链多是有生产联系的企业集聚的原因,批发企业间并不是生产关系,故其相互集聚的原因主要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故C正确,ABD错。

【25题详解】

批发产业属于商业活动,一般需要占据人流、物流较集中的地方,由于批发产业占地较大,离市区越远,地价越低,批发企业依靠的是薄利多销,向郊区转移,可以降低成本,故A正确。

其它因素也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故BCD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梨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

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

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

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4)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水大。

(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讯;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4)培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

【解析】

【详解】

(1)注入巴尔喀什湖的河流有伊犁河、卡拉塔尔河、阿克苏河、阿亚克兹河等,伊犁河成为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从水量大来分析。

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水大。

(2)河水清澈说明含沙量低,含沙量低的原因除与植被覆盖率高有关外,还与流域内的沼泽有关,上游水库的修建有关。

当河流流经沼泽地时,流速变慢,泥沙会沉积在沼泽地中,沼泽对泥沙起过滤的作用,这样河流的泥沙含量减少。

上游有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在库区。

影响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是沼泽和上游的水库。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讯;故汛期长,伊犁河流域除常年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等水域水汽常年补给,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故流量稳定。

(4)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降低温差,增加湿度,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多年冻土作为青藏高原特殊的下垫面,它的存在与变化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反馈、调节和指示作用。

位于多年冻土之上的活动层是多年冻土与大气的接触面,多年冻土对气候系统的影响首先通过活动层与大气间的能水交换来实现。

冻土的形成与地表面的辐射热量交换有关,辐射热量平衡的结构对冻土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有决定作用。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山区地表辐射收支年内变化和活动层土壤温度变化图。

(1)描述该山地地表能量收支的年内变化特征。

(2)判断在季节发生转换时土壤热通量与其它各因子数值变化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明该山地活动层土壤的冻融过程并简述其成因。

(4)推测活动层融化厚度的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1)季节变化明显;各收支项年内变化特点相似;总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及地面热源强度在6月~7月最大,在11月~12月最小。

(2)差异:

土壤热通量数值幅度远小于其它各因子,且收、支转换明显。

依据:

随着地表能量的季节转换,土壤热通量有明显的正负交替。

(3)冻融过程:

大致4月~10月为融化期,11月~次年3月为冻结期。

原因:

11月~次年3月活动层土壤温度在0℃以下,活动层土壤处于冻结期;土壤温度由4月中下旬开始升至0℃以上,土壤开始融化。

(4)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