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197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经济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经济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经济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经济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经济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经济学2.docx

《教育经济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济学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经济学2.docx

教育经济学2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投资:

指一个国家、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贷“货币表现。

2.教育费附加:

①是扩大地方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措施;②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③是财政拨款之外的第二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主要用于义务教育。

3.教育成本分担:

①是指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分别承担教育费用;②刺激了多主体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增加了教育投资总量。

4.教育供给:

①指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受教育的机会②教育供给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教育供给的形成,是指教育机会的现实构成。

5.学生资助:

学生资助就是社会各方用财物来帮助学生,它表现为一种经济上的支持而非道义上的帮助,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和贷学金等。

6.人力资本:

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7.教育纯收益:

①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②具体计算方法是用一定时期内的教育收益总额减去该时期教育成本总额。

8.教育需求:

①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②教育需求的主体分为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有支付能力的需要③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无限的。

9.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①是西方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理论②认为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会受到不同的待遇③教育具有把劳动者分配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10.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①教育经济学学科的主要概念和研究的核心课题②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③教育投资经济效益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

11.教育经济学:

 ①是20世纪60年代所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的科学③数量统计与计算是其主要方法之一。

12.筛选假设理论:

①西方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经济理论②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筛选装置或教育信号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

13.教育社会需求:

①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②一定时期内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简答题

1.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答:

(1)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

(2)学校规模适度;

(3)教育布局合理;

(4)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

(5)实现教育产权社会化。

2.影响国家对教育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1)社会人口总量;

(2)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的实施;

(4)政策导向

3.简要说明教育经济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

(1)教育经济学是战后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2)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是导致教育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因素;

(3)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4)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直接导致了教育经济学的产生

4.简答确定教育投资外部比例的必要性

答:

①教育投资外部比例是指一国、一地区教育投资占国民经济有关指标的比例;

②确定合理的教育投资外部比例,是防止和解决教育投资短缺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是保证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可靠保证;

④是保证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5.简答影响个人教育需求的主要因素

答:

①个人智慧程度;

②职业的需要;

③家庭及个人的经济条件;

④家长对子女的影响;

⑤教育的预期报酬率。

6.简答教育在解决一般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答:

①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

②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保证,是解决劳动力一般性就业问题的前提;

③ 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和基础,并使劳动力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④ 教育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发展和一般性就业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简答影响教育供给的主要因素

答:

(1)分配给教育的资源总量;

(2)劳动力需求结构;

(3)教育的单位成本;

(4)师资状况。

8.教育在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答:

(1)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称而产生的就业问题;

(2)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

(3)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

(4)教育的发展影响劳动者的劳动适应能力;

(5)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的结构性就业问题。

9.我国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是什么

答:

(1)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3)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10.简答决定和影响教育投资外部比例的因素

答:

(1)人为因素:

即根据个人态度及投资决策者的个人偏好来决定教育投资的比例;

(2)人口因素:

指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3)科学技术因素:

特别是教育技术水平对投资比例的影响;

(4)经济发展因素:

即一国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速度对教育投资需要量的决定影响

(5)文化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11.简答教育在解决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答:

(1)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个人出于对职业态度与选择不能就业,而出现的就业问题;

(2)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一样,都表现为:

“人找事”和“事找人”之间的矛盾,但又不完全相同;

(3)通过教育,有助于建立正确的职业社会评价;

(4)通过教育,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5)通过教育,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空闲时间,缓解矛盾。

12.简答我国企业教育投资的主要类型

答:

(1)对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包括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

(2)对教育机构的无偿捐赠;

(3)对教育机构的研究合同与培训合同支付的费用;

(4)对企业办中小学的教育投资;

(5)企业负担教育投资的基本途径是通过纳税形成财政收入。

论述题

1.说明研究教育成本的经济价值

答:

(1)运用教育成本理论,对于考察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的意义;

(2)教育成本是衡量教育培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消耗的尺度,对核算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数量指标有重要意义;

(3)教育成本是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4)教育成本也是计量和测算未来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一个重要依据

(5)教育成本还是确定非义务教育学费标准的重要依据

(6)教育成本研究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人力资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路

答:

问题:

(1)人口数量多,质量低;

(2)人均教育水平低;

(3)敬业精神的失落;

(4)选才、育才、用才缺乏有机联系;

(5)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对策: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2)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3)倡导敬业精神;

(4)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

(5)加强育才、用才一体化工程建设。

3.试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答: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教育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个人、家庭、企业与政府储蓄水平,来促进一国资本的形成;

(2)教育可以通过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变人口结构,来减少社会人口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教育通过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来推动经济发展;

(4)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来推动经济发展。

4.试论学校规模过大的缺陷

答:

(1)学校规模扩大是有限度的,如果规模过大,就会产生各种不经济的缺陷:

(2)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人数过多,生师比过大,会影响师生情感交流和信息反馈;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参与集体决策与管理的机会减少;参加课外活动的比例下降;仪器设备短缺,资源紧张,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从管理角度来说,规模过大,组织层次多,沟通和协调困难,增加管理成本;人际关系冷漠,影响工作效率。

5.试分析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的现实可行性

答:

(1)教育成本分担是指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及个人分别承担教育费用。

(2)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为实行成本分担提供了物质保证;

(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为实现成本分担提供了经济条件;

(4)我国少年抚养指数逐步下降,为实行成本分担与补偿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5)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程度期望值的升高,为实行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提供了现实动力。

6.综合分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答:

(1)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教育产出与教育投入之比,或教育成果与教育资源消耗之比;

(2)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3)建立适度的学校规模,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和恰当的利用;

(4)建立合理的教育布局结构,保证人、财、物的合理、充分利用;

(5)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减少资源浪费。

7.试分析教育经济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

(1)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2)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3)教育经济学是战后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结果;

(4)计量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直接促进了教育经济学的产生。

8.为什么说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答:

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主要是因为:

(1)人力资本既是技术进步的发动者,又是新技术的载体与传媒,通过它的作用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的效率全面改善;

(2)一国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即人口与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能力越高,劳动力质量便越高;

(3)人力资本的提高还会导致物质资本生产效率的改善;

(4)人力资本在生产诸要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替代作用;

(5)人力资本本身还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

(6)人力资本还有助于重塑人的道德品格与精神素质,为经济发展创造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经济学形成时期,对教育经济学进行进一步数量化、定量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舒尔茨

B.丹尼森

C.汉森

D.韦锥

2.马克思“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时代传授和积累”这一科学论断概括说明了(  )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C.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D.教育具有生产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3.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它的自身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的关系是(  )

A.决定性关系

B.包含关系

C.反比例关系

D.正比例关系

4.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  )

A.教育成本

B.人力资本

C.知识经济

D.教育收益

5.西方称为教育经济学第二代理论的三派理论不包括(  )

A.筛选假设理论

B.社会化理论

C.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D.人力资本理论

6.揭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阐释(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B.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

C,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

D.教育与国民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7.“经合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正式使用“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三个标志不包括(  )

A.有了初步计量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

B.“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均占50%以上

C.是对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概括

D.“经合组织”是国际权威机构

8.★目前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

B.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A.市场经济配置方式

C.政府分配方式

D.市场经济配置方式和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9.扩大地方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措施是通过(  )

A.教育的社会税收

B.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单位的减免税

10.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与国民收入固定资产累计额的比例,反映了(  )

A.基础教育的进步程度

B.国家对教育的进步程度

C.国家对教育支持和优先程度

D.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

11.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1986年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主要是指(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12.教育规模经济是指(  )

A.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成本增加的比例来源:

考试大

B.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

C.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

D.单位平均经常成本因学生人数增加而上升的情况

13.教育经济效益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直接表现形式,另一种为(  )

A.教育成果表现形式

B.教育结果表现形式

C.最终表现形式

D.间接表现形式

14.教育经济效益的特有特点不包括(  )

A.直接性

B.长效性

C.多效性

D.条件性

15.教育对国民收入贡献指标中的绝对值公式为(  )

A.国民收入增长额×平均教育收益率

B.国民收入增长额/平均教育收益率

C.教育收益/教育成本

D.教育收益总额一教育成本总额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育经济条件

17.教育直接成本

18.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

19.教育适度规模

20.教育收益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1.概述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22.★简述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2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如何配置教育资源?

24.简述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

25.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

26.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及调节。

27.论述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的特点和困难

-

参考答案:

教育经济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科形成阶段的代表任务。

丹尼森提出“经济增长多因素分析法”,在具体计算方法上,更加细致和确切,对教育经济学进一步数量化、定量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A【解析】马克思这一论断,阐述的是工人阶级再生产中所包括的技能的传授,说明的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其他选项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目要求。

3.D【解析】劳动复杂程度是由具体劳动性质决定的,与它的教育费用、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自身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等,都是成正比例关系。

4.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5.D【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出现了三种思潮和理论,即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这些理论从观点、方法到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含义都与人力资本理论有关,因此被称为教育经济学第二代理论。

答案D不属于,是正确答案。

6.D【解析】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

解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阐释教育与国民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即教育与国民收入增长率、教育与社会总产值增长率的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是D。

7.D【解析】“知识经济”的三个标志包括:

有了初步计量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经合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均占50%以上;是对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的概括,也是对未来的概括。

选项D具有一定迷惑性,说明的只是以“经合组织”为标志的一个客观原因,并不是标志之一。

8.★D【解析】教育资源配置受制于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不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则不同。

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即计划经济配置方式和市场经济配置方式。

9.B【解析】选项D是教育投资的社会间接来源。

选项A、B、C都是教育投资的来源,但教育费附加是扩大地方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措施。

10.C【解析】教育投资量的分配,反映了一国教育经费使用方向。

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与国民收入固定资产累计额的比例反映了国家对教育支持和优先程度。

选项D是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比例所反映的。

正确答案是C。

11.C【解析】单一国家承担教育成本,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

约翰·斯通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他主张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学生、父母、纳税人和学校四方面分担。

12.C【解析】选项A、B、D指的都是教育规模不经济。

选项C是指教育规模经济。

13.C(【解析】最终表现形式是指教育投资增长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额,在整个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直接表现形式和间接表现形式是教育经济效益的两种表现形式。

14.A【解析】教育经济效益不具有直接性,相反,具有的是间接性,因为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15.A【解析】教育对国民收入贡献指标分为绝对值和相对值。

此题考查的是识记,正确答案是A。

二、名词解释题

16.教育经济条件即教育投资、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资源等。

其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17.教育直接成本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包括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18.义务教育投资外部结构是指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

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各级教育占教育总投资的比例,教育投资分配结构中,义务教育投资比例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义务教育投资影响着总的教育投资分配结构的变化。

19.教育适度规模是指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疏远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人数。

20.教育收益率是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公式:

教育收益率=教育收益/教育成本×100%。

三、简答题

21.概述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区别与联系。

答:

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有相似性,又有区别性。

(1)其相似性表现在:

第一,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作用的结果,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第二,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都是通过投资形式实现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第三,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均具有资本的性质,均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均可带来剩余产品。

(2)其区别性表现在:

第一,物力资本的所有权可以被转让或被集成,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一般是不能被转让和集成的;第二,人力资本比起物力资本来说,本身还具有许多特征,如间接性、高效性、延效性、多效性和易流性等。

22.★简述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有这样几点:

(1)真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意义。

(2)必须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包括网络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在职培训体系。

(3)改革教育结构,使教育结构与生产结构相适应。

(4)改革教育内容使之适应经济建设和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5)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如何配置教育资源?

答: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依然是政府。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经济主体都可成为教育资源的配置者。

(3)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优点是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自由竞争,协调供求,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24.简述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

答:

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法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统计计算企业中职工接受教育数量,即职工受教育面。

(2)统计计算企业受教育职工生产定额的增长指数。

(3)统计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利润的增长额。

(4)统计计算企业相应时期职工教育投资额。

(5)计算企业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

(6)计算职工教育的效益。

25.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意义是什么?

答:

规定教师工作量是组织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

(1)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加强教师管理。

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尺度,学校管理着可以依据这个尺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规定了教师完成一定工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这样就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使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

(3)实施教师工作量制度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教师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教师的工作量与其劳动报酬挂钩,可以促进教师从切身的物质利益的角度去关心自己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推动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论述题

26.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及调节。

答:

市场经济的发展派生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而劳动力供需矛盾必然派生出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目前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主要矛盾,矛盾的呈现和调节具体阐述如下:

(1)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

教育需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人口绝对数的增加和公民个人要求接受教育的范围和程度扩大。

个人教育需求膨胀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为社会就业压力,社会经济收益的诱惑,自我发展目标的实现等。

教育要满足这一膨胀的需求必须加大教育供给。

从目前中国经济示例来看,很难在短时期内解决这一矛盾。

(2)教育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

这种结构性矛盾,一则表现为社会教育需求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则还表现在教育供给与教育结构需求之间的矛盾。

因此,教育供给也就很难准确调整好教育级别结构和专业结构,使其完全适应教育结构的需求。

调节这一矛盾,应该改善教育供给匮缺的状态,加大教育供给力度,逐步使教育供给满足或适应教育需求;积极引导教育需求,使教育需求符合教育供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领域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节与市场调节双重调节机制。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

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的新的矛盾;二是如何调节这一矛盾。

可以把两个方面相结合,针对矛盾所在,阐述调节矛盾的主要方法。

如能有自己的想法,言之成理,可酌情加分。

27.论述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的特点和困难。

答:

由于教育经济效益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汁量方法的特点,也给教育经济效益计算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计量教育经济效益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其一,必须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各种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其二,必须保证所培养的各种劳动力能够择业与就业,参加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其三,尽可能做到分配上人尽其才,学有专用,专业对口。

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进一步考虑具体的计算模式和计算方法。

(2)教育经济效益在计算上只能求得近似值,计算不会十分精确。

主要原因是:

①教育经济效益并非独立存在,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它的收益是与劳动者的报酬混杂在一起的,因而难以准确计量;②人的劳动能力是与人的工龄、年龄、性别以及思想和身体紧紧相关联的,很难准确计算教育单独的经济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