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课时安排:
8、《匆匆》..........................................................2课时
9、《那个星期天》....................................................2课时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2课时
习作................................................................2课时
8 匆 匆教案设计
文本简析: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惋惜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
教学时,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真情;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环境,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与教师对话。
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字;会写“确乎、空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体验引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课件出示谜面: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
】猜猜看。
【课件出示谜底:
时间】
同学们,时间就在我们身边,又常常被我们忽视。
请拿出纸笔,一组同学写“大”字,一组同学画五角星,看看一分钟的时间,你能写多少个字、画多少颗星?
同学们,请数数并汇报?
提示:
结合“回想刚才的经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汇报。
同学们,刚才我们写字、画星、数数、汇报,时间就在我们身边悄悄溜过去了,在我们不经意间无影无踪地消失了。
上课已经几分钟了,我们还没有开始学习,我们还能回到上课铃响起的那刻吗?
时光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
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质疑的吗?
预设:
【课件出示:
“匆匆”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什么?
】
设计意图:
以真实的情境感受时光的匆匆流逝,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时间在每个人身旁悄悄逝去,让时间的钟敲击着学生的心灵,带着一份不平静走进文本的学习中,学生会有更加殷实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朱自清图片】同学们,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同学们,朱自清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感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匆匆岁月。
同学们,请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
朱自清在课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画出相关语句。
】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
老师来检查检查。
【课件出示词语:
确乎 空虚 不禁 挪移 徘徊 游丝 赤裸裸】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
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齐读词语。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轮读课文,有自告奋勇的同学吗?
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朱自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
【课件出示: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同学们,这两句话分别在课文的哪个位置?
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作者分别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提出同一个问题,只是写法上的一种呼应吗?
想想:
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同学们,请再次读课文,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写了什么?
同桌合作朗读每个自然段,然后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同学们,作者在开头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他是怎样提
出来的?
给出答案了吗?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自己读读。
同学们,你能把这个自然段改成一首小诗?
预设:
【课件出示: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
同学们,自己读读,感受作者的心境。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吗,“燕子、杨柳、桃花”这三种自然界里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为什么这样写?
同学们,连续几个问句,突出了日子的什么特点?
预设:
开头采用排比句式,描绘了大自然的春景之中,燕子、杨柳、桃花有再来、再青、再开的时候,而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然后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设计意图:
阅读文本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通过行文线索,展开对文章的阅读,以这样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对学生独立阅读其他文章提供了帮助。
三、回顾小结,引发悬念
同学们,朱自清是个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愫的作家。
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作者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生命,默算着八千多日子,思索着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感叹,这是为什呢?
其中的原因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
阅读文章不会因课程的结束戛然而止,要有“回声”,让学生回味和思考,这样会更好地延续学生的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仿写课文第一句话。
同学们,课下请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设计意图:
拓展阅读,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激发情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请与老师合作,以诵读的方式回顾课文的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教师)燕子去了,(学生)有再来的时候;(教师)杨柳枯了,(学生)有再青的时候;(教师)桃花谢了,(学生)有再开的时候。
(教师)但是,聪明的,(学生)……】
设计意图:
师生回读课文,感悟情境,激发阅读的兴趣,为深入学习课文,品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二、深入品读,体会情感
同学们,燕子去了能再来,杨柳枯了可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唯独时间不会再来,所以作者在课文的开头就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引人深思的问题,作者到底要用这个问题表达什么?
请细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想想:
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
小组交流交流。
预设一:
【课件出示: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同学们,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多大年龄?
猜猜看。
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同学们,“八千多日子”,那可是二十多年哪,朱自清50岁去世,这可是他的半生啊,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
作者是怎么认为的?
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看来,他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度过的?
从一个“溜”字,你读出了什么?
同学们,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预设:
这里作者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心绪。
同学们,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心绪?
请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资料袋: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朱自清24岁。
五四运动时,他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被摧垮,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苦闷之中,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朱自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读出惋惜、留恋之情。
同学们,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把这个空灵而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而具体,那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
预设二:
【课件出示: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同学们,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中具体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时间的脚步匆匆?
(跨过、飞走、溜走、闪过)作者此时是什么心情?
同学们,时间的脚步匆匆,那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
请回忆你的生活细节,模仿课文诗一样的语言创作一首诗!
提示:
【课件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结:
同学们,日子从“手边过去”“身上跨过”“脚边飞走”“叹息里闪过”,真是挽不住,也留不得啊!
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影无踪的,但“太阳他有脚”,作者将时光这一空灵的对象写得如此新鲜活泼,使无情之物充满了人情味。
透过作者的灵动之笔,我们感受到了那人格化的太阳,直接沟通作者心灵深处的动人形象。
让我们把心放进课文中,随着作者一同感受时光飞逝的愁绪和无奈。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笔下匆匆流逝的时光,感受到了作者的声声叹息和无奈的愁绪,那作者是不是真的让日子从自己的身边任意溜走、无所事事?
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说的“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提示:
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作者的感受和写作目的。
同学们,你们了解作者的生平吗?
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朱自清,生于1898年,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一生勤奋写作,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等著作。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1948年因拒绝美国的救济粮,不久在北平逝世。
】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认为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朱自清先生在他短短的生命旅程中,成果卓著,那他为什么还要说“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他真的是赤裸裸地来,又赤裸裸地去吗?
请快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
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一连进行了几次发问?
透过这些问题,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
在这一连串的六个问题中,有作者的追问,有作者的反问,更有触景生情,抒发对时代感受的深深责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深地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
【课件出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同学们,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悔”和“恨”吗?
有感情读读。
同学们,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一样吗?
“平”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的?
同学们,朱自清是白白地走了这一遭吗?
【课件出示:
朱自清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
同学们,你能尝试回答吗?
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
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虚度、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可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你认为这句话用怎样的感情朗读最能表达此时作者的心情?
和第1自然段中的那句话相比,在朗读上有什么区别?
请你试着读读。
设计意图:
生本课堂,以生为本,通过多层次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个性化解读,生成独立的、有个性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体会感情。
三、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文。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
请你带着作者的情绪朗读这个自然段。
同学们,请读背课文。
设计意图:
升华情感,深入体会,教给学生读背课文的方法,丰富积累。
四、拓展练笔,提升认识
同学们,学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
请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同学们,时光逝去,永不复返,让我们齐声朗读这首《明日歌》,做一个珍惜时间、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课件出示: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
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并延展文本主题,升华文本内涵,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启迪。
五、布置作业,丰富积累
1、课内作业:
背诵课文。
2、课外作业:
阅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小组合作制作一期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小空间,设计拓展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语文的空间,学习更多知识。
板书设计:
匆 匆
来 去
无影无踪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9 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
文本简析: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去世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此,本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的基础上,采取“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情节,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
1、会写“媚、砖”等字;会写“明媚、拨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理解其中的情感。
3、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课文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及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
【播放歌曲《那个星期天》】同学们,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一个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他的心情经历了几次起伏?
这个男孩儿究竟经历了什么?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那个星期天》。
【课件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
【课件出示:
主人公是谁?
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
设计意图:
听歌曲,讲内容,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自由猜想,设置疑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找答案。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把口味王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
老师来检查检查。
【课件出示生字:
媚 砖 蚁 叨 绊 绞 耽 揉 绽 搓 惶 吻 偎】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
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认读生字?
【课件圈出认读有困难的生字】交流讨论。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小组交流交流。
预设:
①形声字理解识记:
“媚”从女,眉声。
“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示现、展示)人。
“蚁”从虫,义声。
一种昆虫,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
②形近字理解识记:
“绊”与“伴”、“绞”与“较”、“耽”与“忱”、“绽”与“淀”、“偎”与“喂”区分记忆。
③做动作理解识记:
“揉、搓”与“手”有关。
④根据偏旁推测理解识记:
“叨”与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惶”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同学们,生字你们会认了,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明媚 方砖
蚁穴 念念叨叨 绊倒 绞缠 耽搁 揉动 绽开 搓衣服 惊惶 亲吻 依偎】自己读读,读准字音。
同学们,谁来认读词语?
其他同学正音。
同学们,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你们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通顺,请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刚才学习的字词。
边读边思考:
针对课前质疑产生的问题,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识字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阅读的基础。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采用学生自主识字、教师强调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重点在理解字义上下功夫指导,使学生既会认字,又会用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同学们,请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课件出示:
课文讲述了一个男孩儿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事。
】
同学们,课文是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写的,请再次读文,想想:
与时间变化而一起变化的是什么?
预设:
男孩儿的心情。
由开始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委屈。
设计意图:
在读中理解、感悟。
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读懂故事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为下节课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
【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
“媚”,女字旁最后一笔右侧不出头;“蚁”,“虫”作偏旁时,第五笔横变提,右部的撇要伸至左下方,注意避让;“偎”,注意右下部只有一个小撇。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媚、蚁、偎”,你们跟着书空。
【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哪个地方写得好?
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
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课下请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同学们,课下请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
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兴奋、焦急、落寞,这些情绪在“我”的那个星期天里出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同学们,“我”为什么对“那个星期天”记忆犹新?
预设:
(1)那是“我”的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2)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
(3)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4)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同学们,在这一天中,“我”有哪些行动?
表明了什么?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动作的词句,想想:
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
【课件出示:
①“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②“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兴奋。
③“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表现的是“我”等待时的落寞、孤寂。
④“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⑤“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执着。
】
同学们,课文中有语言描写吗?
请找出文中“我”和妈妈的话。
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语言反映了当时“我”和妈妈怎样的心理?
预设:
【课件出示:
“走吗”“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
走吧”等,这些俨然就是“我”等待时的心理轨迹图。
“我”由兴奋到焦急、无聊、无助,再到失望,这些情绪变化紧紧抓住我们的心。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洗完衣服”“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等,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惊惶地、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
同学们,课文中有环境描写吗?
衬托了我的什么心情?
预设:
【课件出示: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衬托出“我”的兴奋。
“周围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