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5505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X 页数:151 大小:9.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

《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ptx

第十二章禾谷类饲料作物,黑麦,玉米大麦高粱燕麦,粟,玉米,学名:

ZeamaysL.英名:

Maize别名:

玉蜀黍、苞谷、苞米、玉茭、玉麦、棒子、珍珠米。

原产于南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分布广,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

栽培最多是美国、中国、巴西,而单产最高的为奥地利、意大利、美国和加拿大。

除南方沿海等湿热地区外,全国各地均适宜,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约占第三位。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籽实是能量精料。

秸秆是良好的粗饲料。

玉米植株高大,生长迅速,产量高;茎含糖量高,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丰富,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适于作青贮饲料和青饲料。

玉米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须根系发达,60%70%分布在3060cm的土层中,最深可达150200cm,故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近地面的茎节上轮生有多层气生根,除具有吸收能力外,还可支持茎秆不致倒伏。

玉米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相适应,根系发育健壮,则可供给地上部良好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

植物学特征,茎扁圆形,粗壮直立,高14m,粗24cm,茎上有节,节间基部都有一腋芽,通常只有中部的腋芽能发育成雌穗,基部节间的腋芽有时萌发成为侧枝,侧枝一般不能正常结实,收籽粒用的应早期除去,以免消耗养分,影响主茎生长。

植物学特征,叶互生,叶片数一般与节数相等。

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组成。

叶鞘紧包着节间,其长度,在植株的下部分比节间长,而上部的比节间短,叶鞘紧抱茎秆,有保护茎秆和贮藏养分的作用;叶舌(也有无叶舌品种)着生于叶鞘与叶片交接处,薄而短,能防止雨水、害虫等侵入叶鞘;叶片外伸,一般长70100cm,宽610cm,叶缘呈波浪状,光滑或有绒毛。

植物学特征,玉米雌雄同株,雄花序(又称雄穗)着生在植株顶部,为圆锥花序;雌花序(又称雌穗)着生在植株中部的一侧,为肉穗花序。

雄花先开,借风力传粉,为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

因此,玉米自交系或单交种制种田,都必须进行隔离。

植物学特征,Maizetassels,Maizeears,玉米的籽粒有硬粒型、马齿型、中间型等。

硬粒型玉米籽粒近圆形,顶部平滑、光亮、质硬、富角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为早熟种;马齿型玉米籽粒扁平形、顶部凹陷、光亮度较差、质软、富淀粉质,含蛋白质较少,多为晚熟种;中间型玉米介于硬粒、马齿型之间。

籽粒大小差异很大,大粒种千粒重可达400g以上,最小的千粒重仅50g。

颜色主要为黄、白色,其中黄色玉米胡萝卜素含量丰富。

饲料玉米一般为黄玉米。

植物学特征,Variationingraincompositionandstructureinresponseto48cyclesofbreedingselectionforlevelsofproteinandlevelsofoil.,玉米为喜温作物。

中、早熟品种需有效积温为18003000,而晚熟品种则需32003300。

籽粒玉米要保证有130d生育期,青刈玉米也要有100d生育期。

玉米种子一般在67时开始发芽,但发芽缓慢,由于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容易受到土壤微生物的侵染而霉烂。

且苗期不耐霜冻,出现-2-3低温即受霜害,所以春玉米不能播种过早。

生产上通常把土壤表层510cm日均温稳定在1012时作为春玉米的适宜播期;夏玉米的播种越早越好。

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早播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玉米拔节期要求日温度为18以上,抽雄、开花期要求2627,灌浆成熟期保持在2024。

玉米生育期内适温的控制主要通过选择适宜播期进行,如河南中部地区春玉米在4月中旬播种,夏玉米在6月20日前播种。

生物学特性,玉米单株体积大,需水多,但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出苗至拔节期间,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拔节以后,土壤含水量宜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

抽穗开花期是“水分临界期”,土壤水分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

灌浆成熟期要保持土壤水分达田间持水量的70%80%。

生物学特性,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

对氮的需要量高,钾次之,对磷的需要量较少。

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吸收N3.43kg、P2O51.23kg、K2O3.26kg,氮、磷、钾的比例为312.8。

一般来说,拔节至开花期生长快,吸收养分多,是玉米需肥的关键时期,充足的营养有利于促使玉米穗大粒多。

春、夏玉米对肥料的吸收速度各异,夏玉米追肥的关键时期就是拔节至孕穗期;春玉米吸收氮较晚而平稳,到抽雄开花期达到高峰,所以春玉米除拔节、孕穗期施肥外,应适量多施粒肥,以满足后期对肥料的要求。

生物学特性,玉米为喜光作物,在间作时,应搭配株矮耐荫的豆类和马铃薯等阴性植物。

玉米又为短日照植物,在810h的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最快,不过长日照18h仍能开花结实。

因品种不同对光照反应差别很大,并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大多品种要求810h的光照和2025的温度。

生物学特性,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质地较好的疏松土壤保肥保水力强,能使玉米发育良好,有利于增产。

土壤酸碱性宜pH58,而以中性土壤为好,不适于在过酸、过碱的土壤中生长。

生物学特性,玉米的生育期一般为80140d。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单交种,生长期一般夏播8595d,春播105120d。

生物学特性,玉米对前作要求不严,在麦类、豆类、叶菜类等作物收获之后均宜种植。

它是良好的中耕作物,消耗地力较轻,杂草较少,故为多种作物如麦类、豆类、根茎瓜菜及牧草的良好前作。

玉米忌连作,连作时会使土壤中某些养分不足,而且易感染黑粉病、黑穗病等病害,降低籽粒产量。

青贮玉米连作,由于黑粉病多,也会降低青贮饲料的品质。

栽培技术,轮作,栽培技术,选地与整地玉米要选地势平坦、排灌水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

青刈、青贮玉米要种在圈舍附近或村庄周围的肥沃地块。

深耕细耙。

耕翻深度一般不能少于18cm,黑钙土地区应在22cm以上。

施入有机肥作基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堆、厩肥3045t。

夏玉米一般则不必施基肥。

栽培技术,播前准备-品种选择目前生产上普遍推广的玉米单交种,各地可根据利用目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等加以选用。

收籽用的高产玉米,以选用竖叶形、适于密植的单交种,每公顷密度67.5万株;中产田选用平展形或竖叶形单交种均可,但平展形单交种密度应控制在每公顷4.5万株左右,青刈、青贮的玉米,要选植株高大,分枝多、茎叶茂盛,青饲料产量高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并且要加大播种量。

市面上出售的F1代种子,经种植后产生的F2代种子不能作种用。

栽培技术,播前准备-种子处理试验证明:

晒种可提高出苗率,提早出苗,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

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快、齐。

为了防止病害,在浸种后用0.5%的硫酸铜拌种,可减少玉米黑粉病的发生;用20%萎锈灵,按种子用量的1%拌种,可防止玉米黑穗病。

出苗前常有蝼蛄、蛴螬等危害种子和幼芽,可用高效低毒的辛硫磷50%乳剂50ml,加水3kg,拌和玉米种子15kg,拌后马上播种,防治蝼蛄和蛴螬,保苗效果达100%。

栽培技术,播种-播种期玉米的播种期因地区不同差异很大。

黑龙江、吉林5月上、中旬;辽宁、内蒙古、华北北部及新疆北部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华北平原及西北各地4月中、下旬;长江流域以南则可适当提早。

播种夏玉米时,应抓紧时间抢时抢墒播种,愈早愈好。

青贮玉米在能保证籽粒正常成熟的生长期内播种愈早愈好。

青刈玉米可分34期播种,每隔20d播1次,并分批收获,以均衡供应青饲料,最晚一批青刈玉米的播种可比收籽玉米晚20d左右。

一般春玉米生育较缓慢,夏玉米生长较快,这主要是气温高低所致。

栽培技术,播种-播种方法-单播籽实玉米多采用宽窄行点播,宽行80cm左右,窄行50cm左右。

东北、华北、西北和内蒙古一带多采用垄作,行距6070cm,株距3040cm,每穴下种34粒。

青贮玉米的行距与籽料玉米相似,因播量较大,可适当缩小株距进行点播或条播。

青刈玉米要求密度大,应条播,行距40cm左右。

播种量一般收籽田每公顷22.537.5kg,青贮玉米田37.560kg,青刈玉米田75100kg。

栽培技术,播种-播种方法-间作玉米为高株喜阳植物,与耐荫株矮的或蔓生的豆科作物、马铃薯等间作,能有效利用空间和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常见的组合是玉米、大豆或秣食豆间作;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甜菜或南瓜间作。

以收玉米为主时,一般种2行玉米、间种2行豆类等间作作物;以收豆类等间作作物为主时,可种2行玉米间种4行大豆等作物。

玉米和豆类等其他作物间作,其产量高于单作。

wheat-maize-fababean,wheat-maize,栽培技术,播种-播种方法-套种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夏玉米适宜生育期短,用套种的方法可延长玉米生育期。

玉米可选用中、晚熟品种,以提高产量。

通常在冬小麦田套种玉米。

其方法是:

冬小麦按丰产要求的行距播种,一般每隔3行留出宽30cm左右的套种行,麦收前半个月左右套种玉米。

在高水肥条件下,为了保证小麦高产,可将套种行缩小至2025cm,玉米的套种时间缩短到麦收前710d。

在小麦和玉米共生期间,玉米因受遮荫和吸收水分、养分较少,生长较差,麦收后马上中耕及浇水施肥,加强管理,促其尽快生长。

栽培技术,播种-播种深度播种深度适宜,深浅一致,才能保证苗齐、苗全、苗壮。

适宜的播种深度由土质、墒情、气候条件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56cm为宜;土壤黏重、墒情好时,应适当浅些,多45cm;质地疏松、易干燥的沙质土壤或天气干旱时,应播深68cm,但最深不宜超过10cm。

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适时补苗、定苗播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凡是漏播的,在其他刚出苗时就要立即催芽补播或移苗补栽,力争全苗。

为合理密植提高产量,收籽和青贮玉米要适时定苗。

间苗在34片真叶出现时进行,间去过密的细弱苗,每穴留2株大苗、壮苗。

定苗在有56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1株。

间定苗最好在晴天进行,因为受病虫危害和生长不良的幼苗,在阳光下照射发生萎蔫,易于识别。

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不耐杂草,及时中耕除草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条件。

玉米在苗期一般中耕23次,苗高810cm以后每隔1015d都应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

春玉米和耕耙全套作业播种的夏玉米,苗期第12次中耕宜浅锄35cm,拔节前的1次中耕稍深;套种和硬茬播种的夏玉米第一次中耕结合灭茬宜深,第2、3次只宜浅锄35cm,拔节前1次中耕宜深,可切断一部分细根,促新根产生。

另外,可应用西玛津或莠去津进行化学除草,一般在玉米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35d进行。

栽培技术,田间管理-蹲苗促壮收籽玉米和青贮玉米的苗期在底墒充足和肥力较好的情况下,控制灌水,勤中耕,促下控上,虽幼苗生长速度有所降低,但苗生长健壮,称为蹲苗。

一般出苗后开始,拔节前结束。

春播玉米约1个月,夏播玉米20d左右。

蹲苗可促使根系下扎,扩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范围,并使节间粗壮,增强抗旱性和抗倒伏能力,有利于籽粒高产。

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玉米苗期常见的害虫为地老虎(土蚕或截虫)、蝼蛄和蛴螬,特别是地老虎最为猖獗。

我国中原地区第一代地老虎幼虫正好危害春播玉米、苦荬菜等作物。

幼龄幼虫危害嫩芽嫩叶,食叶肉形成孔洞,大龄幼虫常从近地面处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现象。

幼虫多生长在根际附近,昼伏夜出。

蝼蛄在地下活动危害时,常在地面形成不规则的隧道,使作物根部与土壤分离而干枯死亡,除咬食种子外并能取食或咬断作物地下根颈部分,被害处呈乱麻状。

为有效的防治地老虎等的危害,可采用如下措施。

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人工捕捉:

清晨天刚亮地老虎尚未钻入地下时进行;白天在玉米断苗处可扒出幼虫;中耕松土时发现幼虫要及时杀灭。

灌水:

灌水时,地老虎因怕淹而浮出水面,小面积玉米地可人工拣拾,此法非常有效。

施用农药:

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水溶液浇灌根际,15min内即有中毒的35龄幼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