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的社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docx
《新形式下的社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式下的社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形式下的社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改下初中社会课堂
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去年下半年开始,杭州中小学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在这种新形势下,初中社会课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说,应积极探索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倡网络教学,鼓励分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社会课课堂教学模式
杭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一年多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社会课堂教学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今已积累了许多社会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对于初中社会课来说,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都遇到了一些问题。
有些教师教得很累,很多学生兴趣也不是很浓厚。
问题主要在哪里呢?
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
一、新课改下初中社会课教学现状:
如今的社会课教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根据一年多社会课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一)、新课改下的教师
初中社会课前几年实行会考的时候,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积极性也很高。
可如今社会课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成绩不记入总分,学校的重视程度就明显不够了。
现在初中学校备受冷落的社会课教学,已经面临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有很多学校认为社会课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无足轻重,教和学的好坏都无所谓。
很多学校社会学科教师奇缺,甚至出现了很多主课教师兼课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课教师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长久下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社会课教师不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那么对社会课就更加缺乏热情,学生也会感到更没劲,渐渐地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
还有,社会课教师只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刚刚起步,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而现在的教师以前所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老教师对新教材还不是很适应,在教学中难免用以前陈旧的教学方法去教新课改下的学生,而又很少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对刚刚从大学中走出来的新教师来说,他们所接受的师范教育与新课程也有不小的距离。
因此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深入广大教师内心,还需要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
(二)、新课改下的学生
最近几年,由于初中社会升学考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对社会课的兴趣就不是很浓厚了。
新课程改革一年多来,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很多学生在社会课上很不认真,包括有很多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因为他们知道,社会课升学考试是开卷考,考个及格不成问题,社会课考试成绩是不记入总分的。
而且只要及格,上重点高中就不会受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初一和初二随便应付,在初三总复习中听得认真一点,把教师划的重点全部记下,升学考肯定不成问题。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对社会课的学习就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上课不认真,作业拖三拉四。
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社会课学得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而且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对他们一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益处的。
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学生当中出现的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
(三)、新课改下的教材
去年杭州地区的很多学校都开始使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进行教学。
新教材使用一年多来,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新教材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更加地贴近社会和生活,很好地衔接了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等相关课程,有助于学生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
新教材突破以往按领域划分的学科群,而是把相关学科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重新整合起来。
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课程内容的整合、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
最突出的理念有如下三点:
(1)提倡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综合;(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我认为新教材有一个特点:
就是删减大量记忆知识,增加学生能力的培养。
老教材社会第一册介绍中国地理,包括地球和地图等大量内容;第二册介绍世界地理,包括40多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等内容。
而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就已经包括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全部内容,但真正与地理有关的内容不到100页。
新教材删减大量纯记忆的知识,而代之以许多图片和阅读卡,增加了很多动手和动脑的内容。
老教材繁杂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沉重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而新教材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大胆、巧妙设问和提供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新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问题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拓展和视野的扩大。
我认为新教材,乐了学生,却难了教师,教师必须重新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应该肯定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张“以多制胜”。
他们的逻辑是:
“讲授的知识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多学一点总比少学一点好”。
很多老教师传统教学中这种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教材了。
新课改下初中社会课的主旋律,应该是“让学生们都动起来”。
新课改下的教师不能“穿旧鞋”走老路,要彻底摒弃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使学生的观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新课改下初中社会课堂教学模式
BruceJoyce、MarshaWeil、EmilyCalhoun等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等译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定义:
“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
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
我们评价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劣,不仅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具体的目标(例如:
自尊、社会技能、信息、思想及创造力的获得),而且要看它是否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后者才是主要目的。
”“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够互相影响,学会如何学习。
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多种用途,从如何安排学科、课程、单元、课题到设计教学资料,如:
教材、多媒体程序、计算机辅助学习程序等等。
”
社会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在课外几乎不花时间。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社会课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我觉得社会教师应该抛弃原来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索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形成不论采用何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学实践,但是教学模式不是被动地反映教学实践,而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哲学思想和教学原理,创造性地提出教学活动的新模式,以此积极地指导教学实践。
本人根据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和实践,总结以下几点,供同行指导和参考。
(一)、积极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社会课的兴趣,是如今社会课教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条:
“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本人认为网络教学是很好的一种教学形式。
以前上课都是教师进行“满堂灌”教学,学生在下面认真听课和记笔记。
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因此这样的教学手段,往往收效甚微。
而网络教学则弥补了这一缺点,使教和学变得相对轻松。
而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规定每个教室都需要有多媒体设备,这也为网络教学的实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案例一〉:
去年,我上了一节关于“亚洲”的网络教学课。
第一步: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世界上最大的是哪个洲。
学生回答亚洲,引入新课。
第二步:
打开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欣赏亚洲各国美丽的风景。
(从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到朝鲜的金刚山,到韩国汉城的夜景,到印度新德里和孟买的迷人风光等等,并配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
)学生静静地看和听,如痴如醉。
第三步:
请同学们把前一天收集的关于亚洲的资料和图片拿出来,各个小组交流,讨论和评选。
小组长把本组最美丽的图片和最有价值的资料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说明最美丽和最有价值的原因。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整个评选中有个细节我觉得很受启发。
有一位同学拿出U盘,把前一天晚上做成的简单课件展示给全班同学。
)
第四步:
教师总结,并播放歌曲《亚洲雄风》,结束本课。
从以上这节课中,我觉得网络教学和网络欣赏课能极大地引起学生对学习社会课的兴趣。
通过这节网络欣赏课,学生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而且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操作,学会了上网查询资料的技能,熟悉了多媒体课件的简单制作。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这样的社会课中学到了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在条件允许和设备具备的学校,担任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可以多开设一些这样的网络教学课。
(二)、课堂上倡导分组合作学习,开展历史活动课。
很多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希望学校能参照国外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便于新课程教学更好地开展。
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小班化成本太高及其他一些原因,这个措施现在还不可能实行。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分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课堂上五十多个学生,五到六个人一组,统分结合。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很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之间的教学民主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性,大大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课堂效率也有所提高。
这种教学形式在国外实践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比较成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公开课和展示课上,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很多问题。
但是在平时的上课中,很少用或几乎不用这种形式。
既然这是一种好的教学形式,我们应该要用起来。
〈案例二〉:
我上“秦朝一统”这课时,当讲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我出示一个问题:
角色扮演:
如果你是秦始皇,建国后面临这么多问题,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
第一步:
学生看书,了解秦朝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面临哪些问题。
第二步:
小组讨论,各组员发表自己的意见,记录员记录和整理,组长发言;很多同学自告奋勇,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大量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三步:
教师补充,总结。
通过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对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制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从上面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分组合作学习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的最佳形式,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既活跃又有序的最佳形式,寓教于乐。
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提倡小组内分工。
能否吸引小组的全部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来是小组活动成败的关键,所以,小组内各自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至关重要的。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在小组内指定组长、主持人等职务,这样可使一些同学的领导才能得以发挥,他们会成为小组的核心人物,而其他同学将自发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行配合。
在分组讨论的时候,为监督各组成员更好地完成讨论的内容,我每次分组讨论都发给各组一张表格:
分工记录表
组员
角色分工
资料来源
资料内容
组长
主持人
记录员
中心发言人
检查员
我们知道,以前每个学校的教室的学生课桌椅都是笔直地排成四个小组,学生不能随意调动位置。
教师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讲得很多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体制在时间和空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自己个性的发扬。
最近某个初中提倡教室中课桌椅的排列由学生做主,学生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
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在教室里把课桌椅搬来搬去,随意地摆成他们喜欢的形式,比如圆形、扇形、正方形等。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限制学生搬动课桌椅的次数。
这种特殊的教室布置使学生感到学习很轻松,整节课都保持一种新鲜的感觉,可以及时地跟同学交流,也可以更好地请教教师。
对教师来说,这种课堂布置有利于跟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所需要的快乐的学习环境。
本人觉得这种方法社会课可以借鉴,可以更加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在这种环境下教和学,教师讲授的成分少了,学生的交流多了,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三)、树立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倡探究性学习。
以前的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是重视知识的传输,而轻视学生的参与。
我认为新课程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主体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人觉得探究的内容应该是有要求的,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探究的。
教师提出的探究内容是否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问题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深刻的思考,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开放性思维。
〈案例三〉:
还是在上“秦朝一统”这一节时,讲到秦朝统一货币时,我设计以下内容:
第一步:
我提问,战国时,使用的货币有齐国的刀币,中原地区(包括秦国)的环钱,楚国的蚁鼻钱和黄金铸币,魏国和赵国的铲币。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选择哪种货币作为全国的货币?
为什么你这样选择?
学生纷纷选了自己喜欢的货币,并从外观、使用方便等方面讲述其好处。
第二步:
我出示实物——秦朝之后一些朝代使用的货币,又提出一个问题:
秦朝统一货币后,长达两千年各个朝代都一直使用这种形状的货币,为什么?
学生纷纷谈论圆形方孔钱的好处,比如外形美观,携带方便,不易磨损等。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这堂课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完成。
如果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又没有准备,怎么办呢?
〈案例四〉:
去年下半年,我上一节课“西亚”。
在讲到西亚石油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突然在下面叫道: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现在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跟石油有关吗?
”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我备课时没有准备。
我想:
这个内容如果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学任务就完不成。
如果不让学生思考讨论,就会打击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结果出乎我意料,学生讨论非常激烈。
他们把平时从电视、报纸等获得的关于美伊战争的见闻,都作为对自己的观点的充分依据,最后他们得出美国打伊拉克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石油。
虽然这节课原来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学生会发现、探究和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效果吗?
虽然没有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收获还是挺大的。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
使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又都能够发挥各自的能力和特长;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既强调参与“操作”的活动和机会,更强调体验“思考”的过程和方法。
所以社会课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联系实际,重新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新教材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通过教学实践,针对新教材中设置的探究活动,我总结了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的方法。
探究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是首先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然后才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作出正确结论,解决问题。
(四)、发挥各地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展社会实践。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鼓励学生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更自觉地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问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社会课教师可以多带学生走出课堂,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
我们如果只是在课堂里上课,学生思考和讨论出来的东西,大都还是理论上的东西。
所以时间和条件允许,社会学科的教师可以多带学生走出课堂,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
〈案例五〉:
新学期的第一节社会课。
第一步:
提出问题。
我一走进教室,就对学生说:
“我们社会课初一年级的主题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学校也是同学们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参观校园,今天的问题是:
‘我看学校不文明的现象’”。
第二步:
发现、讨论和分析问题。
同学们一阵欢呼走出了教室。
有的小组来到了田径场,有的来到了实验楼,有的来到了学生停车棚,有的来到了食堂……半节课过去了,按事先约定,同学们来到了校园的亭子里。
同学们分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看见校园的跑道上有一张废纸。
”
“我看见食堂的剩饭缸中有很多米饭。
”
“我们看见车棚里有很多同学自行车乱停乱放。
”
“我看见有同学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不遵守秩序,影响了其他同学做实验。
”
…………
第三步: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我又乘机提问:
“对这些问题,你能向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吗?
”
接下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学校和教师如何采取措施来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很多同学还谈了以后在学校里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结束的时候,我要求每一组的组长把自己组内的意见整理一下,教给自己的班主任去监督实施。
学生们一条条合理的建议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肯定。
室外教学可以提供给我们教师广阔的教学空间,而离学生最近和学生最熟悉的地方是校园。
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感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树立了主人翁的责任感。
但是课堂教学只有短暂的四十五分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现在杭州地区开始实行四个假期制度,这是一个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很好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假期中带领学生出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农村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农村的果园和山林,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城市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名人故居和博物馆等。
杭州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旅游景点非常丰富,特别是博物馆众多,如浙江历史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历史名人博物馆等,而且很多已经是免费开放。
通过参观这些博物馆,增加学生对学习社会课的兴趣,同时增长见识,了解杭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参考文献:
1、(美)大卫.W.约翰逊等著《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
2、(浙江平阳县云祥中学)池长仙《试谈农村初中社会课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3、(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4、(《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8期)石欧、侯静敏《在过程中体验》
5、BruceJoyce、MarshaWeil、EmilyCalhoun等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等译《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