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962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docx

6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

河北安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

选择题(共48道,每题1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⑤⑥D.②④⑤⑥

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D.血细胞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

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5.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可能会增加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6.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7.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

8.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代替草本植物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温度B.水分

C.阳光D.矿质营养

9.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

10.在群落演替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多B.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多

C.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D.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

11.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12.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有效降低竞争强度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

13.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研究人员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研究人员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14.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α=1.3且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1.3N0B.1.69N0

C.2.3N0D.5.29N0

15.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D.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16.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表,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

D.进行对照实验

17.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速率最大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18.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编号

生态系统

采收

对象

现有生物量

年增长率/%

年采收量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000m3

2

1000m3

淡水湖泊

鲫鱼

10000kg

35

3600kg

山地

甘草

1000kg

20

300kg

滩涂

沙蚕

10000kg

30

500kg

A.①B.②

C.③D.④

19.森林被砍伐殆尽,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B.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属于较低等的生物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20.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21.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ab之间有一点可能与bc之间一点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培养酵母菌过程中需定期加入培养液,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22.如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死亡率。

则(  )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d点对应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2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24.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率

0.66

1.24

2.81

3.67

2.94

1.65

0.03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25.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26.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27.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食物联系,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

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

 

28.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29.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

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更高

30.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31.在珠江三角洲某粮产区,近几年人们大量捕杀青蛙赚钱,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减产的原因是()

A.造成了环境污染B.食物链遭到破坏

C.植被受到了破坏D.造成了自然灾害.

32.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消费者不只以一种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D.能量在各营养级中逐级递减

33.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死亡率为10%

B.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35.如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

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组成也相同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

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

3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37.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分及其关系,图2为其中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有四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B.图1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C.图2中a、b、c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

a→b→c

D.图2中a、b、c三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38.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2mm×2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计数时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39.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

A.考察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

B.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没有生物种群分布

C.某树林中林冠生活着鹰,中层生活着山雀,下层生活着画眉

D.将驼鹿引进某孤岛多年跟踪发现其数量呈S型增长

40.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4~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原因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8~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16~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41.标志重捕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要相等

B.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适用于体型较大,活动范围广,运动能力弱的生物

D.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42.下列对竞争和捕食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最终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

B.两种生物竞争必然导致一个种群灭绝

C.鸡吃玉米粒,牛吃玉米的秸秆,因此鸡和牛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D.一个个体把另一个个体吃掉,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捕食

43.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

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敌害与鳄鱼之间可能属于捕食关系B.鳄鱼与小虫之间可能属于寄生关系

C.鳄鱼与小鸟之间可能属于种间互助关系D.小鸟与小虫属于竞争关系

44.调节是生物体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含有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B.由于敏感性不同,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会抑制根的生长

C.垂体既能分泌激素,又与下丘脑相联系,所以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植物生长素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需要能量

45.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46.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

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浓度时A具有最大值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47.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

B.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

D.顶芽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此现象称顶端优势

48.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右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

 

A.①图,b表示青霉菌B.②图,a表示青霉菌

C.③图,a表示青霉菌D.④图,b表示青霉菌

49.(12分)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本实验中,需用试剂处理月季插条的(填“形态学上端”或“形态学下端”);由图中数据初步显示,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生根表现出作用。

(2)该实验不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具有两重性的作用特点原因是。

(3)为了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也能发挥类似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即也可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应在μmol/L区间再设置系列浓度梯度重复试验。

其依据的原理是生长素在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时,存在_____不同而促进效果相同的情况。

(4)若探究激素类似物甲、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至少设计组实验。

50.(6分)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请回答:

 

(1)若甲、乙、丙三种生物均为动物,根据曲线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在图中________点(C?

D?

E?

F?

)时增长速率最快。

(3)在A、B、C、D四点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点。

51.(12分)用标志重捕法在右图A点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时,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B点时,该区域的种群密度为只/km2

(2)由于刺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

若所用标记物会使被标记个体不容易被天敌捕捉,则与实际情况相比,结果(偏大、偏小、不变)。

若对该区域中的蜗牛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应当用法。

(3)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52.(12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

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

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分群活动的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土壤中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填生态系统成分)。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

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

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_____(支持?

不支持?

)该假说。

(4)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_______。

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参考答案

1-5DABBB6-10CCCAD11-15BDBDA16-20DACDD21-25DCCCD

26-30CDDCD31-35BBCAB36-40BDCDC41-45CDDDB46-48CCC

49.(12分)

(1)形态学下端促进

(2)曲线图中看出,图中浓度为0的第一组属于对照组,根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证明激素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3)0〜1浓度(4)4组

50、(6分)

(1)植物→乙→丙→甲 

(2)D (3)A

51(12分)

(1)200只/hm2

(2)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偏小样方法

(3)出生率、死亡率(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51(12分)

(1)同一

(2)群落分解者

(3)支持 

(4)雌鹿或雄鹿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