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875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docx

十二五规划汇编定稿

焉耆回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的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焉耆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焉耆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很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自治县“民营为主、三化联动、统筹协调、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扩红增白兴矿业”的发展思路及城区建设南扩西延的规划布局,努力克服金融危机、“7•5”事件、奶牛养殖和加工产业危机造成的影响及后续财源不足、经济总量不大、支撑强县的大项目和大企业缺乏的矛盾,沉着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治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

规划目标

预计完成

全县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15%,达到34亿元

年均增长13%,达到34.2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年均增长8.9%,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

年均增长22.3%,五年累计完成51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

年均增长15%,达到1.5亿元

年均增长17.2%,达到1.7亿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加320元,达到6326元

年均增加856元,达到9007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增长5%,达到1万元

年均增长11.6%,达到13000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年均增长8%,达到2.94亿元

年均增长16.6%,达到4.42亿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内

控制在3.9%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12‰以内

控制在12‰以内

三次产业比例

18.5:

61.8:

19.7

27.3:

35.2:

37.5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05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对全州“三县四分天”战略布局和加快实现自治县富民兴焉新跨越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特色农牧业发展迅速。

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加工番茄、辣椒、甜菜、小茴香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6万亩以上。

酿酒葡萄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倾全县之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成立天都葡萄公司,组建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提出葡萄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启动了葡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五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55亿元,葡萄种植基地由2.3万亩发展到8.5万亩。

800亩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成功承办2009年全国葡萄酒(果酒)行业年会。

坚定以奶牛养殖业为主的特色畜牧业发展方向不动摇,采取及时果断措施,成功应对了两次奶业危机,有效控制了两次重大动物疫情,全县奶牛存栏1.65万头,成为巴州唯一、全疆两个奶业发展重点县之一。

启动了百万蛋鸡养殖、肉鸭加工生产建设项目,禽类养殖初具规模。

完成退耕还林11.1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5万亩,林木黄斑星天牛疫情和红枣一号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森林覆盖率达7.6%。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五年转移5.48万人次,农民人均劳务创收1416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五年组建合作社93个,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自治区农业产业化优秀县称号。

预计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9.35亿元,年均增长10.7%。

---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优先发展酿酒葡萄、加工番茄、辣椒、甜菜、鲜奶加工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中粮屯河、乡都酒业、红帆生物、三宇乳业、晨曦椒业等为代表的14家重点企业产销两旺,企业技改和扩能提产步伐加快,非石油工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察汗乌苏水电站三台机组并网发电,柳树沟水电站、75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结束了焉耆县无发电工业的历史。

沙河、乡都、紫泥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园区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和提升。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顺利实现“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下降10%的目标,荣获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品牌创建工作卓有成效,红帆生物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乡都酒业、三宇乳业被评为自治区著名商标。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亿元。

预计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8.35亿元,年均增长12.6%。

---商贸流通产业蓬勃发展。

制定实施了《自治县鼓励和促进商贸流通业投资创业发展办法(试行)》,提出了商贸流通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启动了商贸流通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汽摩城建设顺利推进,光明市场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检测检疫及信息发布系统建成使用,市场资源整合工作加快推进,集贸市场两期改扩建顺利完成,光明七大专业市场、集贸市场繁荣兴旺,2010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6亿元、1.4亿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107.4%和112.7%,成为区域商品交易市场,光明七大专业市场被确定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

安达商厦第三期改扩建抓紧进行,营业面积由2005年的2.5万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4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程”,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和服务网络。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县注册私营企业312家,个体工商户3962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乡都酒业、红帆生物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相思湖景区和乡都酒堡分别创建为国家4A和3A级景区。

回民小吃一条街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举办了自治县首届旅游美食文化节。

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亿元,年均增长16.6%。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五年累计争取并落实各类项目530个,到位资金9.1亿元。

累计完成投资36.73亿元,以“水、电、路、气、房”等为主的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被列为自治区支农资金整合示范县。

完成高标准节水灌溉21.47万亩、渠道防渗238.6公里,分别被国家农业部、水利部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和全国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

建设防护林2.57万亩,解决农村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244.1公里,七个星镇霍拉山村通电,结束了全县无电村历史。

建成通乡、通村油路总里程370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完成农村抗震安居房15366户,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884座。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七个星镇小城镇建设和七个星镇及呼尔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被列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七个星镇被列为自治区首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和自治州重点发展的小城镇之一。

村容村貌整治成效显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抓紧进行,建成区面积达到9.01平方公里。

相继完成开都河焉耆段北岸5公里高标准应急防洪堤工程、南河路改扩建、给排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城市道路等一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县城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1%,天然气普及率达70%,天然气供应量由2005年的每日2万方增加至12万方,增加了5倍。

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和供热设施节能改造,完成了供热能力为50万平方米的热源站建设,集中供热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广大居民对供热满意度大幅提高。

城乡居住环境不断改善,325省道焉耆城区段7.8公里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南北岸干渠焉耆城区段景观带建设加快推进,解放西路、新城西路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和中粮屯河焉耆食品分公司污水处理项目建成使用,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

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城镇“四化”管理全面加强,完成了城区部分街道绿化风景带建设和路灯、路沿石更换及62条背街小巷治理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43%,荣获自治区城市建设天山杯竞赛规划管理杯、质量监督杯和精神文明杯等三个奖项。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富民安居工程加快推进,五年累计新建和改造城乡富民安居房14833套,完成房屋竣工面积62.2万平方米,新建和配建廉租房1223套6.12万平方米,完成教育卫生系统抗震加固1.9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保温改造10.2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9.2平方米,较2005年增长14.3%。

着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累计投入资金18.3亿元,用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2010年,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82.5%。

“科技兴县”战略成效明显,先后完成县级重点科技项目54个,完成了2003-2007年科技进步奖评审。

制定了《自治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向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等委派科技特派员22名。

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600余期,培训农牧民9.7万人次,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被评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面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补助资金3438万元,67434人次中小学生受益。

教育资源得到全面优化整合,全县39所中小学校合并为12所。

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和设备配套力度加大,投入1.15亿元,完成县一中、二中、三中、职业中学、一小、二小、七个星镇中学综合教学楼和其他乡镇中心学校等26个项目7.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1078.7万元,更新和完善了教学设备,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双语”教学深入开展,完成3所“双语”幼儿园建设,适龄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完成8个乡镇文化站、26个村篮球场和16个“农家书屋”建设。

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焉耆“花儿”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七个星佛寺遗址列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自治县在自治区、自治州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36金、27银、21铜。

荣获“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县”和“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称号。

“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东风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开展,农村和城镇有线电视覆盖率分别达50%和100%。

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投入1.2亿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外科楼、综合住院楼建设和门诊大厅改扩建,妇幼保健院、县疾病控制中心综合业务楼、8个乡镇卫生院、46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总建设面积2.3万平方米,进一步配备完善了医疗设备。

建立了120急救中心,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北四县危重症转诊定点医院,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地位得到确立。

加大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确保了各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立了以就业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及城乡低保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帮扶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严格做到动态清零。

统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五年累计实现各类人员就业2.18万人。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5%,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7.4%、96%。

5823人享受城镇低保,3021人享受农村低保,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解决了2388名大集体职工、五七工、家属工基本养老问题。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完成了自治县首部《焉耆年鉴》(创刊号)编印工作。

广泛开展扶贫帮困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在全州率先成立了慈善协会,积极开展各项救助活动,全县五年累计捐款捐物271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

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坚决贯彻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一系列决策部署,做到“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群众、打击暴力犯罪、领导勇于负责、发展还要更好”。

果断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确保了奥运会期间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

深刻认识“7.5”事件的性质、背景和实质及严重危害,召开3次干部大会,23次维稳指挥部会议和多次专题会议,向全县14个社区、20个重点村下派了34个维稳工作队,成立10个流动人口清查组,强化了维稳各项基础性工作和督促检查,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经受住了“7.5”事件的严峻考验,并涌现出了依明江·玉素甫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强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平安乡镇创建率达100%。

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工作基础更加牢固。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并通过自治州验收,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行政执法和纠风工作得到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广大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有了较大转变,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想事、干事、成事的氛围进一步浓厚,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人士谈话制度,零散朝觐连续五年保持零控制目标。

全面实行领导信访大接访和领导包案等制度,严格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土地、草场、林权、劳资等纠纷和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拆迁安置等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全县信访形势持续好转。

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全县经济总量不大,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境内石油和矿产资源相对匮乏。

全县企业主要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对财政贡献有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

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州八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入新时期,确立新目标,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阶段,是自治县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的重大历史机遇,适应经济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着力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体要求:

坚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酿酒葡萄和商贸流通两大强县支柱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奋力实现富民兴焉新跨越的宏伟目标。

目标任务: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即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103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7.7%。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7.3:

35.2:

37.5调整为21.4:

40:

38.6。

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酿酒葡萄产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取得新突破。

东、西戈壁葡萄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有机酿酒葡萄产区,葡萄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商贸流通业辐射南北疆,成为南疆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

酿酒葡萄产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强县支撑作用凸显,酿酒葡萄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1%。

---发展基础得到新加强。

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不断增强,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得到加强。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低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0%。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年均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年均增加1000元以上。

---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推进,“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团结稳定再谱新篇章。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平安焉耆建设卓有成效,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更加牢固。

社会建设管理不断加强,维稳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自治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指标类别

主要指标

“十二五”目标

经济总量

全县生产总值

70亿元,年均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五年累计完成103亿元,年均增长15%

地方财政收入

3.4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亿元,年均增长17.7%

经济结构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

21.4:

40:

38.6

酿酒葡萄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50%

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41%

城镇化率

60%

资源环境

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

0.56

森林覆盖率

9%

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1%

人民生活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000元,年均增加1000元以上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3000元,年均增长12%

民生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10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90%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3.9%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12.5‰以内

第三章建设两大园区,做大做强两大强县支柱产业

立足焉耆的区位、气候、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将酿酒葡萄产业和商贸流通产业作为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着力打造酿酒葡萄和商贸流通两大产业园区,做大做强酿酒葡萄和商贸流通两大强县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依托218、314国道,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相辅相成的“双子星座”经济发展新格局,奋力促进科学跨越。

第一节建设酿酒葡萄产业园区做大做强酿酒葡萄产业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焉耆县酿酒葡萄产业园区,整合七个星东、西戈壁葡萄基地、乡都工业园和紫泥泉工业园,结合七个星小城镇建设,在218国道七个星镇段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体现一、二、三产业的酿酒葡萄产业园区,形成酿酒葡萄十里生态长廊,建设成为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酿酒葡萄产业园区。

加大七个星东、西戈壁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2011年形成10万亩规模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有机栽培技术,推广规范化种植和管理模式,强化产业园区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完成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原产地及产区注册和葡萄种植基地与葡萄酒有机产品认证工作。

推进酿酒葡萄产业化发展,力促乡都酒业万吨酒厂尽快达产,加快丰裕公司万吨酒厂、海瑞盛生物科技葡萄酿酒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望中酒业2千吨葡萄酒堡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集团公司、基地种植公司和大户建设规模化葡萄酒厂和高标准葡萄酒庄(堡)。

结合园区周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培育葡萄生态旅游产业,推广葡萄和葡萄酒文化,促进葡萄特色旅游开发。

“十二五”末,产业园区形成5万吨葡萄酒、汁加工规模,实现产值30亿元,贡献地方财政1.5亿元,再造一个焉耆县域经济和财政收入总量。

第二节建设商贸流通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现代商贸流通产业

牢固树立商贸强县的发展理念,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强化措施全力整合市场,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构筑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现代商贸业发展格局。

在314国道焉耆县城段打造集市场交易、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商贸流通产业园区,形成巴州的区域商贸中心和南疆的商贸物流重要节点。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焉耆县商贸流通产业园区。

以焉耆镇为平台,以光明七大专业市场为核心,依托焉耆集贸市场、宏升商贸城、沙河工业园区、安达商业圈,对园区内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定位、超前规划。

将光明七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园区的孵化器,扩大现有市场规模,在粮油、农资、果蔬、牲畜、屠宰、建材、运力市场的基础上再新建汽车、农机、药材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管理先进、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群体,建设面向焉耆盆地的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焉耆商贸流通产业园区。

依托市场集群优势、巴州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焉耆火车站600万吨过货能力及周边机场、公路、铁路等便捷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加工配送、包装运输和仓储搬运等现代物流业,推动物流市场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

通过以水兴城,打造宜居环境,实施旧城改造和富民安居工程,加快回民小吃一条街和特色商品街的规划和建设,完善、提高商业圈、特色街服务功能,为商贸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农民和外来人口进城创业发展营造环境,围绕居住、餐饮、休闲、旅游、购物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促进消费,提升功能,扩大规模,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多样性需求。

促进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

到2015年使以商贸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8%以上,实现增加值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年均增长17.7%。

第四章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和特色畜牧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升级改造,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到“十二五”末,农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9.9%。

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

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

坚持“扩红增白”,调优种植业,调强林果业,调大畜牧业,提高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推动农业由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基地建设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性转变、产业层次由初级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建成巴州乃至全疆重要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加快提升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水平。

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自给有余。

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原料需求,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提高加工番茄、辣椒、甜菜、小茴香、打瓜、白葵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水平,积极开展绿色、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