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862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docx

研讨会中考历史资料

《历史复习一本通》

(方法篇)

目录

一、中考题型分析

(一)选择题

(二)简答题

(三)材料题

(四)分析说明题

(五)探究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线索

(二)基本结论

(三)重要概念

(四)重要事件

三、提升训练题(附)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历史复习一本通》

(方法篇)

一、中考题型分析

(一)选择题(30分)

特征:

设置情境。

特点:

选最适合题意项。

注意:

理解情境材料。

例1山西简称“晋”。

下列选项与“晋”的来历有关的是(B)

A、大禹治水B、西周分封C、晋楚争霸D、商鞅变法

解析本题考查“晋”与西周分封制的关系。

据记载,周初分封了71国,比较大的有卫、晋、宋、鲁、齐、楚、吴、燕等。

为加强河东地区的防御力量,周封成王母弟叔虞于唐国的故地,建立晋国,这就是“晋”国的来历。

关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我们对其目的、形式和作用都已非常熟悉了。

但对于封国的内容,可能注意不够。

而考查地方史却往往会从这个地方切入。

因此,在古之卫、晋、宋、鲁、齐、楚、吴、燕之地的今省份,复习西周分封制时,应该补充封国的内容。

这道题对于如何复习地方史极有启发。

例2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A)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广州十三行

解析本题考点为宋朝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是“宋朝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中的内重要内容,属于主干知识。

其他三个选项:

“澎湖巡检司”为元政府设立的管辖澎湖和琉球的官员。

“宣政院”为元政府设立的掌管佛教事务和吐蕃事务的机构。

“广州十三行”为清朝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

复习时可通过归类(职官)来加强记忆。

例3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生在中美谋求改善关系之际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④

解析本题考点为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事件,属于“新中国外交成就”,是主干知识。

图文结合,考查了对该事件的确认以及事件的背景和作用。

复习时,应充分利用图片材料来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8分)

特征:

图文并茂,有提示语。

特点:

回答“是什么”。

注意:

看清提示,回答时意思相符即可。

例4请根据提示填空。

(4分)

提示:

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1)东方文明发源于。

(2分)

(2)西方文明发源于。

(2分)

答案

(1)大河流域。

(2)沿海地区。

解析试题用一句提示性的语句揭示了东西方文明差异的原因——“自然地理环境”。

答题时,一定要根据提示来回答。

凡与提示无关的答案,一定不会是正确的。

复习世界古代史,要区分“人类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发源”这两个概念。

“人类的起源”指人的形成,包括南方古猿、猿人、智人等。

“人类文明的发源”指早期国家的产生,包括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例5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4分)

(2)请分别写出这四个事件的历史作用。

(4分)

答案

(1)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一五成就,改革开放。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近代民族工业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五成就标志着新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解析图片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一般不再作提示。

(三)材料题(10分)

特征:

有大段非结论性材料。

特点:

依据材料回答。

注意:

须考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即可“读”出问题的答案。

例6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胡汉融合”的目标迈进。

材料二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640年,唐太宗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遂使唐蕃“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

原先进入黄河流城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四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

依据材料回答: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1分)

(2)分别写出唐朝和元朝民族融合的一则事例。

(2分)

(3)与北魏、唐朝和元朝相比,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l分)

(4)材料所述四朝的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5)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

(1分)

答案

(1)向“胡汉融合”的目标迈进。

(2)唐朝:

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元朝:

①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②形成新民族——回族。

(唐朝和元朝的事例各一个,一个1分,共2分)(3)政府设机构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4)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

(意思相符即可。

只答“国家统一”者不得分)(5)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融入,历经磨和,融为一体,这是一个总的结论。

然而,民族关系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清等主要时期,其发展却又是不尽相同的。

试题要求考生读懂它们的不同。

比如第(3)问:

与北魏、唐朝和元朝相比,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这就要求考生通过“读”材料,发现其不同是清朝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又如第(4)问:

材料所述四朝的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考生会有“国家的统一是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的既有观念,但材料并未涉及这个原因,涉及的是“统治者的作为”这个原因。

所以,考生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否则就会丢分。

例7材料一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

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宋史》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十一二世纪,西欧城市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起初,琅城市民用巨款向城主赎买了自治权,但城主挥霍掉赎金后,背信弃义地取消了城市自治权。

被激怒的市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后来,从市民阶级中分化出富裕商人和银行家,这些人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商业的发达?

(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

(1分)

(3)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4)如何解释“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分)

(5)说出材料二叙述的事件。

(1分)

(6)早期资产阶级出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2)城内店铺林立,商贸兴盛。

(3)政府重视。

(4)宋朝,国家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或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

(5)琅城起义。

(6)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解析本题为共时性下中外历史的比较。

比较点为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同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后社会的新发展。

材料一中出现了古文,如“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等,考生需先解其意,才能作答。

第(6)小问中“早期资产阶级出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考生需掌握基本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阶段),才能回答。

(四)分析说明题(12分)

特征:

有稍许引导性材料引入。

特点:

考查重大历史事件,表述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意:

材料只需浏览,回答问题时既要考虑整体,又要考虑细节。

例8材料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经历了社会的巨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是什么?

(1分)

(2)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1分)

(3)简述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

(6分)

(4)归纳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成果。

(2分)

(5)启示:

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答案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各国、特别是英国得到很大发展。

(1分)

(2)文艺复兴。

(1分)新航路开辟(1分)。

(3)原因:

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1分)第三等级与专国王矛盾激化。

(1分)过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

(1分)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分)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罗伯斯庇尔执政,1794年大革命高潮结束。

1799年拿破仑上台,建立帝国。

(1分)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

(1分)③意义:

深刻影响了欧洲各国反封建斗争。

(1分)(4)成果:

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1分)建立资产阶级政体。

颁布资产阶级法律文献。

(1分)(5)发展资本主义(2分。

其他相符答案得1分)。

解析本题第

(1)

(2)(3)问是关于是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的,属于记忆层次,是比较容易的。

难点是第(4)问和第(5)问。

何为“成果”?

成果是具有进步性的、比较稳定的结果。

历史的倒退不能称为“成果”,如“袁世凯称帝”;进步的结果未能保持,也不能称为“成果”,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叫“成功”。

何为“启示”?

启示就是从该事件中懂得的最深刻、最重要的道理。

17—18世纪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何而起?

为的是本阶级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的发展。

复习时要重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把握。

把握历史事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有唯物史观去认识它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举例来讲:

对“岳家军”抗金,要体会“岳家军”在遭受外来侵害时所表现出来的气节和反抗精神,这是正义的;而不要纠结于应给岳飞冠以什么“名份”。

对“郑和下西洋”,要认识它是古老中国迈向世界、主动与外界交流的第一步;不要纠结于它主观上是为了“逞国威”还是“逞英雄”。

对“闭关锁国”,要认识它阻断了中外交流,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伍;不要一味强调它曾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的侵扰。

对“新航路开辟”,要认识到它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不要把它与罪恶的“三角贸易”结为因果。

对“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要认识殖民扩张的野蛮性的非正义性,殖民地人民反抗的正义性;不能以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为理由,否定正义与非正义的信念。

对于“两次世界大战”,要认识它是由帝国主义争霸引起的,霸权主义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威胁;而不能够津津乐道于武器的应用对科学发展的推动,更不能得出战争解决了矛盾,开始了新一轮和平的观点。

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向,要认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只有参与竞争,相互合作,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不要认为可以找到借口来回避全球化的竞争。

等等。

(五)探究题

特征:

主题和任务。

特点:

强调知识的综合性,观点的鲜明性,叙述的逻辑性。

注意:

主题来源于热点,是对热点作历史溯源。

列出与主题有关历史事实,表述基本的历史结论。

不要忽视“思考与感悟”。

例9主题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希望。

然而,历史上战争总是与人类的演进相伴随。

人类能够避免战争吗?

任务一收集资料(6分)

(1)列举古代、近代和现代的重大战争事件。

任务二解决问题(6分)

(2)谈谈你对古代征服战争、近代殖民侵略和当代霸权主义的认识。

任务三思考感悟(3分)

(3)如何才能达到世界人们的和睦相处呢?

答案

(1)罗马征服地中海等;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鸦片战争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美人民反抗斗争;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等,一战、二战、冷战等;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等。

(古代、近代和现代事例各两个,共6分)

(2)①古代的征服战争,突破了各文明间的相互孤立与隔绝,客观上起到了推广文明的作用。

(1分)但是征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痛,是人们所不愿意接受(1分);②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掠夺和扩张,不管有什么借口,都逃脱不了它反人性的性质。

(1分)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虽然结果大多悲惨,但却是正义的,是值得称颂的;(1分)③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阻碍。

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阻力,是世界和平的威胁,(1分)如科索沃战争。

(1分)(3)①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希望。

②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都应该得到尊重。

③发达国家对世界的发展应负有义务。

④欠发达国家保持发展也是自己的义务。

⑤协商、有诚意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⑥民众中蕴藏着巨大能量,不可轻视。

(一点1分,共3分)

(六)评分说明

评分说明是试题的一部分。

评分说明应对非选择题答案的采分点做出明确的规定。

“简述”:

说出“是什么”即可。

如:

此图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意思相符即可)

“加以说明”:

用事例来说明问题。

如:

“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衣服少,式样单,色彩一;改革开放后,人们衣物多,款式新,色彩亮”。

(事例恰当即可)

“阐明”:

用多条史实说明观点,并附以事例。

如:

“结合利比亚问题,阐明‘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大国必须停止霸权行径’”:

“①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如英国)。

②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了非洲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倒退(如三角贸易)。

③霸权主义给20世纪的世界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如美苏“冷战”)。

④和平与发展已在为当今世界主题(如多极化趋势)。

⑤大国必须停止霸权行为(结论)。

(所有的点必须点到。

事例则不做严格要求)

“陈述”:

叙述加简评。

如:

英国近现代简史。

叙述:

①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②17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

③18世纪后期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④1840年前后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主宰世界的大国之一。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是二战全面爆发的重要原因。

⑦二战中为了本国和反法西斯事业,做出贡献。

⑧二战后,没有加入欧盟,奉行一贯的“光荣孤立”政策。

(答出若干点即可,不要求全面)简评:

⑨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17、18、19和20世纪前期,引领世界潮流三个半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后起的德国和美国赶超。

(缺少简评要扣分)

“开放性”:

是在基本知识基础上的“开放”。

如: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在理解其“结束了两千年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一意义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多的说明材料。

但与这一观点相悖的说法,则不得分。

(基本点分值大,开放点分值小)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线索

1、中国古代史

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约17O万年前),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要知道我国境内原始人类的代表,知道中华原始农耕文化的表现,这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奴隶社会,要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和西周的分封制,这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封建社会,要理解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含义,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

(各个时期的特征)

2、中国近代史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

理解一个基本概念——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回答四个重要问题:

中国近代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社会的深刻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和胜利、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第一个问题包括: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俄国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二个问题包括: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三个问题包括: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长征、全民族的抗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四个问题包括:

近代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教育、习俗等方面的新事物、新气象。

3、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探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认识到青年人应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核心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探索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我国向现代化迈进。

建设成就:

国防、外交、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

4、世界古代史

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

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文明形态演进的大致过程和基本规律,加深对古代各文明的冲撞与融合这一问题的认识,欣赏古典文化的魅力。

原始社会(史前时期的人类):

人类的形成、氏族公社。

蒙昧时代的社会组织。

奴隶社会(上古人类文明):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初入文明时代的辉煌。

封建社会(中古亚欧文明):

大化改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琅城起义、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它们是中古亚欧文明发展的路标,每一个路标都有着丰富的含义。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认识古代的征服战争各文明发展的影响。

古典文化—古希腊等的科学、文学艺术作品。

5、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

通过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以下概念形成解释:

资产阶级革命、“自由”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知道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成果,认识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三角贸易”,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巨人、启蒙思想和文学艺术大师。

6、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两个部分。

二战前(包括二战)要把握好知识的纵向因果关系;二战后要侧重于对重要问题的探讨。

世界格局是贯穿于全部知识的一条主线。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果关系)

两极格局: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冷战结束。

(问题探讨)

多极化世界格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问题探讨)

科技和现代生活:

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影响。

(二)基本结论

1、中国史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夏、商、西周三代奴隶制国家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中华文明进入以个体农耕为基础的文明时代。

·秦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西汉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达到了空前的巩固,推进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格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后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

北方和西北方各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奠定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隋唐时期(6—10世纪)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代。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原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碰撞与交融时期。

这一时期,商贸兴盛,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关系有了新发展。

·明朝到清朝中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

清政府实行错误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家陷入全面的危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家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进行的一系社会变革,目的是救亡图存,实质是向近代化迈进。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民主”和独裁的大抉择。

中国近代出现的诸多新事物、新气象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对独立、自由、民主、科学的追求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经过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制定宪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等运动,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动乱和灾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我国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世界史

·人类起源于猿。

·东方大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和地中海东岸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亚洲的日本国和阿拉伯世界对中古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法兰克王国的历史是西欧中古文明的典型说明。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暴力冲突在古代各文明的整合占据了主要地位。

·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

通过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跨入资本主义门槛。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飞跃。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早期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

“三角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血腥的发家史。

17世纪以后,英国成为殖民掠夺最疯狂的国家。

印度和拉美人民的抗争,是近代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压迫正义斗争。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使各国克服了危机,加快了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

·《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武器。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世人留下了诸多启示。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西方世界出现了快速的繁荣,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国家挑起、后来转变为反法西战争的一场世界大战。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变化是:

美国成为最富强国家、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快速崛起。

·当代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改革的艰巨任务。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和振兴。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经济一体化趋向不断推进,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