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783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县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承办单位

XX县XX镇人民政府

1.1.4项目建设地址

XX镇区

1.1.5项目主要内容

1.2研究工作范围依据

1.2.1研究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5)《 XX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2〕21号)

(6)《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2012年9月10日)

《XX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办法》

(7)《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8)《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0)《XX县市统计年鉴》2012年

(11)XX县XX镇有关资料。

1.2.2研究工作范围

(1)根据《 XX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2〕21号)及《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2012年9月10日)要求,结合XX镇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现状,论证XX县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根据《XX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办法》,并结合地方财力,合理确定垃圾收集中转系统及配套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3)对推荐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1、XX镇地处XX县的中部,东与马集乡接壤,南与双浮镇为邻,西与高庙镇、皮条孙镇、蔡庙镇相邻,北接赵庙镇。

镇政府驻地五星村,南距XX县城约17公里。

XX镇辖9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

全镇国土总面积51.6平方公里,人口4.6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07人,耕地面积4.1万亩。

XX镇的对外交通主要有1条国道:

105国道,境内长约4.5km;2条县道:

004县道(双李路)、012县道(五蔡路),其中双李路由南向北纵贯全镇,与105国道于镇区南侧相接,境内长约7.5km;012县道由西向东横贯全镇,与105国道、双李路相交,境内全长约11.9km。

另有多条乡道,纵横交错的道路网连接了XX镇与周边乡镇,交通较方便。

XX镇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为主线,突出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稳定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和谐发展”的总图思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2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9812万元,较上年增长7%;工业总产值28697万元,较上年增长55.6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5万元,较上年增长10.57%;招商引资完成1600万元,较上年增长45.19%。

农民人均收入6632元以上,年递增10%。

各项经济结构指标稳步增长。

2、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0〕1号)精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财政厅出台了《XX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办法》。

计划从2010到2014年,用5年的时间,按规划每年配套建设240个左右乡镇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开展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探索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在全省所有乡镇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随着XX省各县垃圾处理场的建成和投入运行,XX省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垃圾处理场建成为契机,XX省各地纷纷加紧垃圾转运站的建设。

生活垃圾转运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

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

垃圾经转运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

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转运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了应用,转运站已逐渐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镇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XX镇垃圾设施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及国家环保政策。

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对于改变XX镇垃圾处理现状、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XX镇环卫设施现状

(1)垃圾收运方式

镇区居民将垃圾散乱堆弃在路边墙角,部分单位和学校将垃圾集中投入垃圾池,由环卫工人通过人力垃圾车收集后运送到镇区简易垃圾转运站。

镇区生活垃圾产量约为2.3吨/天。

农村居民将垃圾散乱丢弃。

农村各行政村生活垃圾产量为21.1吨/天。

(2)环卫机构:

目前镇区设有环卫所,有环卫工人负责收运镇区垃圾,拥有人力垃圾车。

(3)环卫设施:

镇区目前没有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主要建在老镇区内。

农村各村庄目前均没有建设任何环卫设施。

(4)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卫机构不健全,环卫人员和设施严重不足;

缺乏环卫设施,尤其是垃圾转运站;

部分居民的环卫意识较差,乱扔垃圾现象较为严重;

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和严重;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宣传力度小。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XX镇的镇情

XX镇地处XX县的中部,目前全镇人口达到46793人,日产垃圾量达到23.4吨。

目前XX镇镇区大部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式为居民将垃圾散乱堆弃在路边墙角,部分单位和学校将垃圾集中投入垃圾池,由垃圾收运人员进行收集,然后通过运输车辆直接运至镇区简易垃圾转运站。

由于XX镇距离XX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距离较远,垃圾运输必须通过压缩转运,现有的垃圾转运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转运站的建设已成为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XX镇城市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工程是贯彻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XX镇地区发展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强环保治理,改善地区环境

目前XX镇镇区大部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式为居民将垃圾散乱堆弃在路边墙角,部分单位和学校将垃圾集中投入垃圾池,由垃圾收运人员进行收集,然后通过运输车辆直接运至镇区简易垃圾转运站。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垃圾的收运,效率低下,同时因运输过程中处理方式的简单化,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

新建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和处理过程完全按照《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所有垃圾采取压缩密封转运,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效率,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使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利于减轻对XX镇的环境污染,改善当地环境。

3、有利于增强地区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生活垃圾“三化”处理站是新农村的基础设施之一,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综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飞快发展,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随着生活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势在必行。

垃圾转运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立区域性的、适当规模的垃圾转运站是十分必要的。

XX镇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要求,运用现代化垃圾处理工艺,实施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将会大大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XX镇经济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物力保障。

总体上来说XX镇生活垃圾实施“三化”处理是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生活垃圾转运站,将有效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XX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5、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按照《XX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办法》要求, 重点建设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添置垃圾运输设备。

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按照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合理配置;垃圾中转站按照人口数量及《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的规定,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乡镇,应按日垃圾转运量小于10吨的要求,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套相应的运输设备;人口在1-3万人的乡镇,应按日垃圾转运量10至25吨的要求,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套相应的运输设备;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应按日垃圾转运量大于25吨的要求,建设1至2个垃圾中转站,配套相应的运输设备。

按规划要求,原则上距市县垃圾填埋场30公里以内的乡镇,生活垃圾送市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距市县垃圾填埋场30公里以外的乡镇,结合乡镇区位,合理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当地的总体发展规划,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

第3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构成

3.1项目建设规模

3.1.1项目建设规模

1、XX镇城镇垃圾产生量

XX镇地处XX县的中部,东与马集乡接壤,南与双浮镇为邻,西与高庙镇、皮条孙镇、蔡庙镇相邻,北接赵庙镇。

镇政府驻地五星村,南距XX县城约17公里。

XX镇辖9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

全镇国土总面积51.6平方公里,人口4.68万人,全镇垃圾产生量为23.4吨/日。

根据总体规划,2030年镇区人口规模将达到5.4万人,全镇垃圾产生量约为27吨/日。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城乡垃圾量将不断增加。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干电池及各种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垃圾成分日趋复杂,其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垃圾消纳的问题日益突出。

XX镇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包括家庭、商业单位以及城镇清扫生活垃圾。

2、城镇生活垃圾的组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XX镇的经济迅速发展,垃圾成分显著变化,突出表现在:

①垃圾热值呈上升趋势。

②垃圾容重迅速下降。

③有机物含量增加。

④可加收利用物迅速增长。

⑤粗大垃圾出现。

⑥有毒有害物逐渐增多。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消费类型的变化,垃圾有产量将随之变化,这些因素还会导致垃圾成分变化,如可回收物(纸、塑料、玻璃、金属)越来越多,由于燃煤减少导致垃圾中灰土成分减少等,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要考虑这些因素。

3、处理规模

2013年全镇垃圾产生量为23.4吨/日,近期计划建设垂直式垃圾中转站1座,规模为20吨/日。

3.1.2项目构成

XX镇近期环卫设施建设内容:

1、项目占地1000㎡;

2、垃圾设备站房140㎡;

3、公厕30㎡;

4、垃圾池40个;

5、变压器1台;

6、智能垃圾运转设备1套;

7、自卸机动三轮车7辆;

8、手推垃圾车15辆;

9、垃圾桶60个。

第4章项目建设方案

4.1环卫设施远期规划

1、废弃物处理方法:

镇驻地采用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的垃圾收集体系,运至镇驻地统一处理。

2、废物箱:

商业街道设置距离50m,一般道路及小区道路间距100m。

4、垃圾转运站:

按0.7-1.0平方公里设置一座,与周围建筑间距不小于5m,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占地不小于40平方米。

5、配备运输工具:

生活垃圾量采用人均指标法进行预测,远期按1.2kg/人.d标准计算。

4.2规划生活垃圾收运方式

1、镇区:

居民将生活垃圾送到垃圾收集点,由环卫工人通过人力垃圾车收集后运到垃圾转运站,由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到XX镇垃圾卫生处理场处理。

2、农村:

居民将垃圾集中运到垃圾收集点,由农村简易垃圾车将各自然村内的垃圾运到镇区垃圾转运站后,由垃圾运输车运到XX镇垃圾卫生处理场处理。

4.3垃圾转运方案的选择

4.3.1垃圾转运站工艺方式概述

1、集装箱压缩式垃圾转运方式

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车辆到达转运站内,将垃圾卸倒垃圾地坑里,地坑内装的推板均匀的将垃圾推到垃圾压缩机内,通过压缩机边压边进入垃圾处理场去,本身集装箱半挂车带有液村推板装置;由牵引车提供动力源,将垃圾自行卸于处理场。

2、预压块装箱式转运方式

即各种不同类型垃圾收集车辆到达转运站内,将垃圾卸到垃圾地抗里,地坑内装有推板或钢板带式输送机,将垃圾均匀地推到或输送到垃圾压缩机内,被压成一大整块后,再被整块推进集装箱内,最后由牵引车将集装箱拉到垃圾处理场去。

3、预压打包式转运方式

垃圾在转运站被压实打包,以铁丝捆扎码垛,最后由转运车运往处理场。

这种形式转运站要求垃圾含水量低,只能处理袋装垃圾。

4、传送带式转运方式

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车进站后,在抗道型地坑边将垃圾卸于坑底传送带上,垃圾被传送带送至垃圾转运车集装箱内,最后运至处理场,这种形式的最大不足是运行费用高,故障率高,而且垃圾露天存放,环境污染和蚊蝇,臭气问题较严重。

5、开顶直接装载式转运方式

该种形式是直接在集装箱上开顶,垃圾收集车直接在顶上卸料,在一些中,小型转运站有时应用;其主要缺点是垃圾几乎没有压实,运输效益低,不能容许数辆收集车同时卸料,而且装载过程不密封,环境污染和蚊蝇,臭气问题较为严重。

6、抓斗直接式转运方式

收集车从三层向二层倾倒下垃圾,由推土机推至转向抓斗附近,再由转向抓斗抓起装入转运车集装箱内。

该种形式的最大不足在于二层空间环境极为恶劣,效率也较低。

7、机碎式垃圾转运方式

垃圾送到转运站内,经过机械将垃圾搅碎,后运去处理场,这样的转运站投资昂贵,处理垃圾较慢,除特殊的要求外,目前较少地方采用。

从上面介绍的七种垃圾转运方式来看,前两种为压缩转运,采用高效、迅捷的垃圾处理设备是必然的选择,为提高垃圾转运的净载率,现代化的垃圾中转站均采用将垃圾压缩后转运的方式。

同时也节省了垃圾转运的运行费用,以及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通过考察分析,并结合本工程对象属于乡镇这一的特点,本工程推荐生活垃圾转运站也采用垃圾压缩后转运方式。

4.3.2垃圾转运站压缩工艺方式

目前,国内新建的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压缩工艺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垂直填压式和水平压装式。

1、垂直填压式

垂直镇压式垃圾压缩工艺采用垃圾镇压装置与垃圾集装箱垂直竖立布置形式,在进行垃圾镇压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垃圾收运车辆到达转运站后,将垃圾直接倒入垂直放置的垃圾集装箱顶部,待集装箱内垃圾到了一定高度后,由放置在集装箱上的液压填压装置对垃圾进行压襱,直至垃圾装满垃圾集装箱后,再由链式专用转运车将垃圾集装箱放倒在车辆底盘上,运至垃圾处理场卸空后送回(详见图一)。

2、水平压装式

水平压装式垃圾压缩工艺采用垃圾压缩装置与垃圾压缩集装箱水平卧式布置形式,在进行垃圾压缩过程中,由液压系统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不同类型的垃圾收运车辆到达转运站后,将垃圾卸入垃圾料斗里,料斗装有液压倾翻装置将垃圾翻人垃圾压缩机的压缩仓内,然后由压缩装置将垃圾直接压入垃圾压缩集装箱内。

装满后,垃圾压缩装置与垃圾压缩集装箱分离,由专用拉臂车将满载的垃圾压缩集装箱专用拉臂车本身有液压动力源,可独自完成集装箱的卸载和垃圾的卸空作业(详见图二)。

根据上述两种方案比选,本工程转运系统采用垂直填压式垃圾压缩装置。

4.3.3垃圾转运工艺流程

1、设备技术参数

垃圾转运站设备技术参数

型号

额定装载量(t)

压缩力(t)

设备尺寸(长×宽×高)

占地面积长×宽(m)

室内层高要求(m)

装机功率

地坑深度

备注

PYZⅢ80b

≥8

70

3.6×1.9×1.4

7.5×3.5

≥4.8

380V、15KW

1.75

旋开门,欧Ⅲ排放密封自卸车

2、垃圾中转工艺流程

垃圾中转站收集方式在我国采用非常广泛,70~80年代普遍采用非压缩式中转方式,近几年,随着垃圾成份的变化及收集(中转)技术的发展,开始全面转向压缩收集(中转)方式。

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国采用收集站收集的许多地区,其收集点尚未找到合适的垃圾接纳方式,严重影响了四周环境,本项目推荐采用容器定点或上门收集方式(袋装化对后续处理不利,应加以抵制)。

 

  

垃圾运往中转站,通过中转站内的压缩收集箱,将垃圾压入箱体。

满载后,由举升塔将箱体举升,专用底盘随之通过倒车限位导向装置倒车于箱体之下。

举升塔降下把箱体置于地盘之上,插上箱体与底盘的锁销轴将箱体锁紧。

离开转运站运往垃圾处理场,箱体内垃圾经推卸装置推出。

空箱返回转运站,经举升装置将空箱重置于站内,待装垃圾。

在一箱满箱离站后,另一箱位可继续压装垃圾,周而复始,循环作业。

3、设置要求

(1)每座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0.5-2平方公里,用地面积不宜小于600平方米;

(2)转运站外型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操作应实现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飘尘、噪声、臭气、排水等指标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

(3)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应根据日转运量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

规模

转运站量

(t/d)

用地面积

(m2)

附属建筑面积(m2)

与相邻建筑间距(m)

绿化隔离带宽度(m)

小型

≤50

200-1000

≥8

≥3

小型

≤150

≤3000

100

≥10

≥5

中型

150-450

2500-4500

100-200

≥15

≥8

大型

>450

>8000

>300

≥30

≥15

4.4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4.4.1中转站电气工程

1、转运站供配电系统

(1)垃圾转运站用电负荷不大,各自就近接入三相四线市电。

(2)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垃圾转运站内设配电箱和照明、空调开关箱。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均采用铜芯电缆。

线路的敷设采用穿镀锌管或阻燃塑料电线管暗敷。

2、照明

站内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具,其它房间采用日光灯具或吸顶灯具。

配电箱、开关、插座等采用暗装。

线路的敷设采用穿镀锌管或阻燃塑料电线管暗敷。

3、防雷、接地保护

根据防雷接地规范要求,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设置避雷接地装置。

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利用建筑物内钢筋作自然接地体,在室外杆上变电站空地加装埋地的角钢接地极,并与自然接地体焊接连成一整体。

考虑到保护测控、通讯等电子设备对接地要求较高,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各建构筑物屋面设避雷带作防雷保护;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所有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件及金属管道均作接地保护。

4.4.2中转站给排水

垃圾转运站用水自附近镇区自来水管道引入,以满足转运站冲洗地面、洗车用水、降尘、值班人员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等。

各基础设施基地均按雨污分流原则进行设计。

站内场地应平整,不滞留渍水;并设置污水导排沟(管),雨水直接就地排入附近镇区雨水管道。

4.4.3消防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置灭火器和室内外消防栓。

室外消火栓设置结合站区周边主干道路布置,每套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20米。

第5章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

5.1社会经济概况

XX县位于XX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腹地,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822平方公里,耕地172万亩,总人口171.2万。

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桔梗生产加工基地。

“十一五”以来,XX县委、县政府确立并不断赋予“主攻工业、繁荣三产、强农固本、和谐发展”总体思路新的内涵,大力实施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轮驱动”战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快,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站在了崛起的新起点。

XX镇地处XX县的中部,东与马集乡接壤,南与双浮镇为邻,西与高庙镇、皮条孙镇、蔡庙镇相邻,北接赵庙镇。

镇政府驻地五星村,南距XX县城约17公里。

XX镇辖9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

全镇国土总面积51.6平方公里,人口4.6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07人,耕地面积4.1万亩。

镇区交通较为便利

5.2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XX市西北部,北邻亳州市,南接颍泉区,东靠利辛、涡阳县,西接界首市、临泉县,西北与河南省郸城县相连。

地处东径115o25/--115o55/,北纬33o04/--33o35/之间。

南北长约53公里,东西宽约60公里。

县城位于县域的最南部颍河与漯阜铁路之间,南距XX市35公里,北距亳州市89公里,东距涡阳66公里,西距界首市27公里。

区域内地势平坦,自然坡降很小,地面标高在33.0—36.0之间(黄海高程),东北略高,西南略低。

2、地形

境内全是平原坡地,河间地貌较低洼,全县西北略高。

海拔最高处为36.5米,东南略低,海拔最低为30.5米,自然坡降1:

7千到1:

1万。

境内主要河流有颍河、谷河、黑茨河、界洪新河(人工河)、西肥河、均属淮河水系,其中茨河流域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54%。

3、气象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总量年均124.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年均2377.4小时,年均气温14.6℃,大于0℃的活动积温年均5363.9℃,大于10℃的活动各积温年均4801.1℃。

年无霜期平均215天,降雨年均823.7毫米,但时间分布不均。

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极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5.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

地质构成为第四纪近代冲积岩层,土质以粉砂土为主,部分粘土,地基承载力为8-20吨/平方米,大部分地区为12-15吨/平方米。

2、水文地质

该地区为松散岩系孔隙水分布区,含水层颗粒较细,厚度较大,坡度平缓,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

水资源每年可利用量6.2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3.6亿立方米,主要以大气降雨补充,地表水可利用量3.6亿立方米,主要有XX原墙闸调节库容,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化较小,一般每升0.4-0.6克,盐度每升小于10毫克当量,碱度每升小于4毫克当量,适于农灌、饮用。

城区地下水较丰富,水质良好。

最高水位3.5米,最低水位5.5米,静止水位1.4米。

地下水浅水层开采量为15-20立方米/平方公里•年。

地表水:

颍河自北向南绕城蜿蜒而过,河床最宽处550米,最窄处350米,河底标高22-23.5米,最高洪水位(郑渡口)34.77米,最低水位25.09米,正常水深15米,最大流量3240立方米/秒,水利部门规划在上游建耿楼闸,此闸距旧县镇4公里,调节库容为4810万立方米。

城区东北15公里处有茨河,流量为400立方米/秒,其上游张册店闸调节库容为530万立方米,下游原墙闸调节库容为1350万立方米。

3、地震

XX县位于术和——五河断裂、明龙大断裂、原墙断裂、亳州淮滨断裂、老人集断裂以及阜颍断裂的中间地带。

国土资源部划定该地区属于地震烈度6度,因此城市建设须按6度设防。

5.4场址选择

1、场址选择原则

本着“不污染周围环境,交通方便,运距适当,少占耕地,节约费用”的原则,参照集镇总体规划选择场址。

2、场址选择

生活垃圾中转站应选在靠近服务中心或垃圾产量最为集中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区域。

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既要方便居民使用、不影响城镇卫生和景观环境,又要便于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

其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

在道路两侧及各类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