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349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五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专题训练五含答案

专题训练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观念的演变是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

中国古代传统观念认为“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但鸦片战争后却出现了“商为四民之纲”的说法。

这反映了(  )

①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水平落后 ②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④近代中国“四民”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D 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故①错误;古代中国农为邦本,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在古代传统观念中,“农”的地位比“工”“商”高,故②正确;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工商业逐步发展,造成“商为四民之纲”的说法,故③正确;近代中国“四民”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与材料反映的“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到“商为四民之纲”变化不符,故④错误。

2.(2017·浙江温州期中)仔细研读下表,表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直接造成(  )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印花布与棉纱的税率

类别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

C.传统耕织结构开始解体

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解析:

C 印花布和棉纱税率的下降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从而使我国男耕女织的传统模式开始解体,故C项正确。

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故A项不是材料现象直接造成的结果。

税率下降不会直接造成列强控制经济命脉,也无法直接造成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故B、D两项错误。

3.梁启超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综其大纲,不出二端:

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

”该材料可为研究哪一历史事件提供素材(  )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

解析:

A 根据材料中“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得出主要侧重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发展经济,反映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特点,故A项正确。

4.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解析:

A 根据图片可看出,既包括洋务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汉阳铁厂等),又包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等),洋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两者均采用机器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A项正确;实现“富国强兵”,仅仅反映出洋务企业的兴办,不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属于封建性质的官办、官商合办,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5.“自1869年至1894年,商办企业只有50多个,资本共有500余万元。

虽然数量很少,实力甚微,但它却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

”属于这一“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的近代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B.发昌机器厂

C.江南制造总局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解析:

B 根据材料时间、企业数量和资本额度可以判断描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故A、C两项错误;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正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期间创办的企业,故D项错误。

6.(2017·浙江宁波选考)1902年,曾是清朝官僚的朱仲甫与    各出了一半股金,合伙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

划横线处应填的近代民族实业家是(  ) 

A.荣氏兄弟B.方举赞

C.张謇D.陈启源

解析:

A 荣氏兄弟是江苏无锡人,号称面粉大王,故A项正确;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故B项错误;张謇是江苏通州(今南通)人,以家乡为基地,创办大生纱厂等,故C项错误;陈启源为广东南海人,在家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故D项错误。

7.(2017·浙江11月选考)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

这说明(  )

A.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解析:

D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涉及自然经济的解体,B项错误;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是在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D项正确。

8.如图是近代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商标,该商标内容主要反映出(  )

A.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B.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成效明显

C.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D.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解析:

A 通过材料漫画中的“爱国”和“大爱国牌”等字眼,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中国民族企业家具有较高的爱国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漫画中并没有有关国民政府的任何信息,故B项错误;仅通过“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商标设计,我们并不能推断出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材料漫画中没有体现,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9.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这一现象出现的外因是(  )

A.晚清政府的推动B.民国政府的鼓励

C.世界性经济危机D.列强侵略的弱化

解析:

D 191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民国政府的鼓励属于内因,故B项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故C项错误;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弱化,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外因,故D项正确。

10.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解析:

C 国民政府滥发法币,导致“法币满地”,严重贬值,这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实际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此外,还加重了民族工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生产陷入绝境,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1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该服装样式是(  )

A.传统满族旗袍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D.干部服

解析:

B 传统满族旗袍在1929年已经不再流行,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政府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产物——旗袍,故B项正确;苏式连衣裙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

12.20世纪初,中国的结婚庆典仍保持着自明朝以来的传统风格。

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还崇尚红色,新人绝对禁止穿白色衣服。

从30年代起,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方文明传入影响婚姻礼仪

B.西式婚纱取代了传统婚礼服

C.清政府的改革推动婚纱流行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相对有限

解析:

A 穿着白色婚纱礼服是西方的婚礼习俗,上海等城市开始流行白色婚纱礼服说明西方文明传入影响婚姻礼仪,故A项正确;西式婚纱开始流行并不意味着取代了传统婚礼服,故B项错误;根据时间20世纪30年代清政府已经灭亡,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影响相对有限”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

13.天津的《北洋画报》1927年7月13日刊登广告(见下图),称某商行“莱纳托牌汽车充满津门”。

此广告反映出(  )

A.中国最早的报刊广告的出现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开端

D.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西化

解析:

D “中国最早”与材料中“1927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与材料中“1927年”不符,而且莱纳托牌汽车应是外国产品,故B项错误;1872年,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航运企业,与材料中“1927年”不符,故C项错误;汽车是舶来品,与材料中“充满津门”相符,故D项正确。

14.(2017·浙江11月选考)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

该广告反映出(  )

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解析:

C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电话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总起来看电话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C项正确;图片信息及文字材料无法反映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A项错误;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在材料中看不出,B项错误;近代中国轻工业发展迅速,又以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D项错误。

15.(2017·浙江11月选考)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

《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

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

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

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

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解析:

B 材料中“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不能代表白话文运动开始,最先在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是胡适,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项错误;由材料中《余兴》的内容及“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等信息可以看出以消遣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不能说明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也没有涉及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C、D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

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

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

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1913年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量及消费量统计表(单

位:

磅)

1913年

1930年

本国纱线产额

200000000

982070800

进口纱线额

358000000

22616000

出口纱线额

43987064

机器织机消费量

15000000

206913532

手工织机消费量

543000000

753786204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5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

(5分)

解析:

(1)问,注意材料一中省略号前的各句话的意思,从中归纳总结其特点和影响。

(2)问,对于表格材料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并综合所学知识,从中归纳发展状况。

“借鉴价值”,结合材料据题头提示分析作答。

答案:

(1)特点:

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并存。

(3分)

影响:

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2分)

(2)状况:

机器纺纱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自给;机器织布业和手工织布业共同发展;手工织布业的纱线消费量占主导地位。

(3分)

借鉴价值:

工业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工业化要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

(2分)

1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建立后,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

从19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

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

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627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6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一“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可知,官方代表身份经营的近代工业是洋务企业,即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可知,个人身份投资的近代工业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据材料一“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可得出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据材料一“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可得出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14~1918年(一战期间),1919~1923年(一战以后),商办面粉业的厂数与资本都有所增加,可得出民族面粉业继续发展;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在1914~1923年十年的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表现在促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提供了阶级基础,即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答案:

(1)原因:

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4分)

(2)态势:

民族面粉业继续发展。

(2分)

影响:

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使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