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302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docx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构建五个平台努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南溪县属比较典型的农业县,农村人才资源较为丰富,搞农村人才开发潜力巨大,意义深远。

从2000年起,县委、县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开发计划,出台配套文件,确立了“试点引路,步步推进,健全网络,分级育才”的开发思路,探索出一条“选拔—培养—激励—流动—创业”的农村人才开发路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全县经济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构建人才选拔平台,发挥人才的优势效应   创新人才观念,大力挖掘农村人才,变“隐性”人才为“显性”人才,变人才“奇缺”为人才“凸现”。

我们把懂管理、会经营、有一技之长的“田秀才”、“土专家”,以及带领群众依靠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致富带头人都称作乡土人才。

   一是建立了农村人才开发服务体系。

以县农村人才市场为龙头,乡镇人事劳动服务中心为主干,网络延伸到村(社)。

全县农村人才开发由县人事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

要求县乡两级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现硬件规范化、功能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管理制度化。

我县农村人才开发服务机构还把全县11个协会,129户业主,853户种养大户列入了管理的范围。

我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按财政收入的0.5‰拔出经费,用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二是统一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

为加大农村人才的储备工作,县上统一安排各乡镇人才劳动服务中心,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乡土人才分类标准、统一印制的表格和卡片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

一人一卡、一村一社一统计。

农村人才个人持一联卡,当情况发生变化后及时到服务中心调整另一联上的信息内容。

同时,各中心村农村人才实行微机管理,逐步实现人才信息库联网运行。

通过调查摸底、组织和群众推荐、登记造册等农村人才普查,我县现有农村人才共两大类:

一类是乡镇在职的科技人员800余人;二类是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1万余人,其中,列入乡镇人事劳动服务中心管理的3400余人,其中种植业874人、养殖业694人、工程技术类820人、运输业163人、经济管理类152人、财会335人、其他91人。

   二、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人才的示范效应   我们在抓农村人才“量”的扩张的同时,还注重农村人才“质”的提升。

   一是选送农村优秀青年到大中专院校深造。

县乡土人才培训基地挂靠农广校,首批40名乡土人才正接受学历培训;利用一所全国、一所全省重点职业高中教育资源培训中专学历层次农村人才;各乡镇农校兴办中、短期班培训农村人才。

今年县培训中心办班期,乡镇培训站办班32期,村培训员办班250期,培训人数达4万人。

   二是组织县上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培训。

围绕三大农业产业支柱,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和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举办了蔬菜种植、白鹅养殖、雪梨生产、麻竹培育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20期,10多万人次;同时,组织院坝会、鼓励乡土人才之间互动培训。

今年精心组织了靠技术、靠勤劳致富的9名优秀乡土人才到全县16个乡镇巡回宣讲。

   三是组织农村人才外出参观学习。

2003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农村人才到江苏、浙江、成都、绵阳、洪雅等省内外参观学习共280人次。

这些农村人才掌握技术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品牌意识、生态意识、质量意识增强,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形成了优质蔬菜、优质水果、种草养畜三大农业产业支柱,蔬菜村、雪梨村、白鹅村、西瓜村等40多个,年纯收入达2万元的种养殖户500多户,养殖业、水果业年增长率超过10%以上,江南甜橙、金竹西瓜比同类水果高出0.5—1.0元,有效地发挥了“选拔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人才示范效应。

   三、构建人才激励平台,发挥人才的带动效应   为激发广大农村人才的创业热情,发挥农村人才的带动效应,我们完善了农村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职称评定实际一点。

出台了《南溪县农民技术职称评定暂行办法》,立足农村实际,以评定对象的生产经营业绩、技术水平、解决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为主要依据,淡化学历、资历要求。

通过为农村人才发放“绿色证书”,有效地激发了农村人才学科学、学技术和创业的热情。

目前,全县共评定农民技术职称2132名,其中高级1名、中级650名、初级3800名。

   二是政治上高看一眼。

县政府每三年动态表彰一批优秀乡土人才,并制定出了具体的选拔和管理办法。

目前,全县有受市政府表彰的优秀乡土人才5名,县级乡土人才34名,乡级优秀乡土人才261人。

同时,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可纳入地方专家评选范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坚持县领导联系优秀农村人才工作制度,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别联系优秀乡土人才10名。

   三是使用上提升一点。

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对有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村人才,致富能力强的培养成村干部,综合能力强的再培养成乡干部。

全县现有172名农民技术员走上了村干部岗位,1人走上乡干部岗位。

我们还结合“三村建设”,为全县214个村配备了“科技专干”,享受副主任待遇。

   四是服务上多给一块。

我县规定,乡土人才在申报科研项目、技术开发、承接课题、申请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享有与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并优先签订农业技术承包和技术推广合同,优先优惠享受各类技术辅导和服务。

由于激励机制的作用,南溪乡土人正发挥着典型带动作用,如江南从事柑橘品种选育和栽培的王平德科学育就了江南橙;罗龙郭忠首创“股田制”,被誉为“宜宾小岗”,在全国引起轰动,目前县内已有3个乡镇由此而产生了规模不等的股份合作组织;还有石鼓让黄土变金山的刘全;大观星火科技带头人唐光华等,充分发挥了农村人才资本效益。

   四、构建人才流动平台,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  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大力培育农村人才市场。

   一是抓人才引进。

采取切实措施,提供优惠条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来南溪安家乐业,有效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我县共引进外地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约535名。

全县业主开发经营土地116户,面积1.93万亩,其中,公司租赁土地从事养殖业和生态农业开发单位14个,面积4100余亩。

石鼓乡引进人才建成500亩生态农业锦绣园;长兴镇引进重庆、成都、云南等地技术、管理人才100多名,建成了长江建司、长兴酒厂、长兴纸厂,乡镇企业产值年增长25%以上,引进人才发展麻竹生产5000亩;大观镇到重庆请畜牧师指导波尔多山羊养殖,其繁殖的波尔多山羊F1、F2代,远销浙江、福建一带,创造经济价值达500多万元。

   二是抓人才输出。

2004年向全国各地共输出各类农村人才853名。

其中罗龙镇输出乡土人才200余名到屏山、珙县、兴文和县内大观、裴石指导蔬菜种植,人均月收入达1000余元。

我们还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走“空手出门,抱财归家”之路。

2004年全县劳务输出6.82万人,劳务收入2.71亿元。

在广州万邦鞋业有限公司,南溪籍务工人员有上千人,在当地形成了“南溪村”;宜宾“五粮液”招收的工人中,南溪籍人员占20%。

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学习到技术,积攒资金后纷纷回乡创业,如大观民强5社孙泽高外地打工学到养鸡技术回乡后,办起家庭养鸡场,饲养蛋鸡4000只,年产商品蛋20吨,产值10万元。

   三是抓协会组建。

全县建立蔬菜协会,水果协会、白鹅协会等27个,会员1577人,带动农户31364户。

协会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交流和培训,筹划、组织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品营销,县果协每年组织500吨水果外销,县蔬菜协会营集全县蔬菜营销大户百余户,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特色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抓对子联接。

由乡镇人才劳动服务中心牵线,搭建沟通的桥梁;通过协议形式,乡土人才与需要帮助的农户结成帮扶对子,进行有偿合作,使农户达到了致富的目的。

这种有效形式在全县推开,共签订协议1600份。

   五、构建人才创业平台,发挥人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推动效应   我县农村人才开发,以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为平台,实现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使现有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让乡土人才登上了市场经济的大舞台,给农村人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县充分利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四川白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长江上游甜橙水果带、南溪五十里水果长廊建设等一系列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基地建设,以人为本,发挥农村人才作用,发展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技术协会,形成“农技协会+公司+农户”的生产格局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生产,推动了全县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人才资本的增值。

2004年全县优质蔬菜种植面积15.03万亩,南溪“四川白鹅”出栏达600万只,优质水果面积6.5万亩,三大农业支柱实现产值7.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4%,农业总产值增幅居宜宾市第一。

南溪蔬菜已远销到香港、澳门等地,南溪“四川白鹅”远销省内外。

2004年全县农民纯收入2483元,比2003年增长350元。

   实施“两基”攻坚,抓好基础教育,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措施。

对提高我县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江县基础教育现状   三江县现有人口34.71万人,有16个乡(镇),166个行政村。

全县有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20所,完全小学186所,教学点111个。

全县小学校舍总面积150347.67平方米,生均面积为4.4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54149.52平方米,生均面积为3.9平方米。

2003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5%,距“普九”规定标准差0.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1.6%,距“普九”规定标准多0.6个百分点,15周岁小学完成率为94.8%,距“普九”规定标准差1.2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为77.5%,距“普九”规定标准差17.7个百分点,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4.4%,距”普九”规定标准高了1.4个百分点,17周岁初中完成率为63.4%,距“普九”规定标准差21.6个百分点。

全县只有12个乡镇“普九”工作通过县级验收,“普九”人口覆盖率为62.8%。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一是经济发展落后,县级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教育发展水平低,基础薄弱;三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思想观念落后,对教育认识程度低,送孩子上学积极性不高;四是教师队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整体素质不高。

五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初中辍学率高,加大了实现“两基”攻坚的难度。

   三、发展基础教育思路和措施   实施“两基”攻坚,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何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历史机遇,克服实际困难,发展我县基础教育,是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自治县政府要把本县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教师和校长人事等方面管理工作抓好,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投入保障机制。

成立机构,严密组织,强化责任,建立形成一个县委决策、政府落实、人大政协监督、乡镇学校实施、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

   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工作。

县委要把“普九”工作列为常委会必须讨论决策的重要议题,县政府把“普九”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出台《三江侗族自治县“普九”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并实施把“普九”工作与干部的调转任用提拔、与年终考核和评优树模、与奖金和浮动工资挂钩的“三挂钩”制度,把抓“普九”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检测干部是否称职、是否成熟、是否有远见的一条重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县人大、政协把“普九”工作列为重点督查视察内容,提议案、出点子、想办法;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为“普九”大开绿灯,打破常规,特事特办。

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及时划拨专项资金;国土部门及时解决用地问题;城建部门和质监部门抓住设计和质量重要环节;林业部门及时提供苗木、花草和园林技术支持;审计部门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阶段审计和终结审计;文化、工商部门加强文化、网络、媒体市场的监督,净化了育人环境;纪监部门加大对不正之风监察力度,避免“普九”建设中挪用、挤占和浪费资金现象的发生;交通部门保证公路畅通,使建材及时运送到位;电力部门保证“普九”工地的电力供应;公安部门加强治安管理,查堵不稳定因素,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当好第一责任人,打好“两基”攻坚战   为保证“两基”工作顺利实施,要强化政府行为,把“两基”列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即一条线是“县政府――乡政府――村”;一条线是“县教育局――乡中心校(中学)――各村校”,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责任和指标。

县政府成立“普九”攻坚指挥部,指挥长由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四家班子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教育、财政等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学校了相应成立“普九”攻坚领导小组。

明确规定县、乡、村三级党政“一把手”是“普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干部包抓村组、部门包抓学校的包点联校责任制,上下联动,营造领导身体力行、部门密切协作、群众积极参与、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两基”攻坚环境。

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聚八方之财,打好“两基”攻坚战。

   (三)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我县要完成“两基”达标需投入资金约4346万元。

这个数字是全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根据我县目前的财力状况,每年只能筹措到300万元左右。

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县委、县政府要本着“立足县情,多源汇集”的主导思想,通过“财、税、费、社、产、捐”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确保基层教育经费。

一是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机遇,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争取资金改善全县办学条件;二是县财政努力贯彻中央、省、市“三个增长”和转移支付资金的65%用于教育的政策,要克服一切困难,保证投入教育的财政资金逐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加大农村综合扶贫开发资金在教育方面的倾斜投入,将扶贫开发示范村建设资金的较大比例用于“两基”和校舍排危;四是学校从杂费收入中、机关单位从办公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学校建设;五是动员城建、国土、税务等部门为校建工程减免设计费、监理费、土地征用补偿费以及相关税费;六是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政策,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学校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合理安排群众投工投料,开展师生义务建校活动,节约建设资金;七是通过开展“光彩事业”把社会资金吸引到“两基”建设上来;八是充分发动干部群众和社会贤达,通过大规模、多形式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筹集资金。

   为保证教育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专款专用,我们通过制订《三江“普九”资金管理办法》,县设立“普九”基建专户,专项管理,专户专存,专款专用。

严把资金审批关,所有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金的使用计划,一律要由县“普九”领导小组审批,实行行政首长、教育局长、财政局长“三长签字”制,严防资金流失。

抽调财政、审计、纪监、督导室等部门人员和“普九”办经费筹措管理组人员组建一个“普九”资金监察小组,不定期地、突击地对各乡镇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投资效益。

   (四)狠抓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有鉴于此,应该始终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从“择、培、激、留”四个字上作文章。

   “择”即择优。

坚持择优聘任,竞争上岗的原则,宁缺毋滥,优化教师队伍。

按照自治区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指标,通过人才交流市场向社会招聘优秀人员来校任教,实行优者重用末位淘汰制,逐渐清退一些低素质的教师,逐步实现配足、配优师资,保持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培”即培育。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老师,在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对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实施“换脑工程”尤为重要。

我们要采取“引进导师指导、外送教师培训”和“全面培养,典型带动”的培训方法,优化教师队伍。

   “激”即激励。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鼓励,满足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求。

在物质鼓励方面,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设立少数高工资标准的岗位,拉开工资档次。

在精神鼓励方面,积极创设条件,引导教师高层次的追求,通过评优评先、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评选“学科带头人”、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多种方法和途径,特别是要通过改革职称评定办法,加大职评中考评的力度,坚持职评标准,提高职称的“含金量”,使职称真正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创造积极上进的竞争环境,使更多的拔尖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留”即留人。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有才华有水平的教师“跳槽”现象时有发生,为减少师源流失,稳定师资队伍,我们建立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实行政策倾斜,制定相关待遇政策。

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对有技术有事业心有管理才能的专业教师我们予以提拔重用,这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同时要结合本县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提高教师的考核奖励。

通过激励机制和待遇政策,把教师向高工资地区流动引导到在县内竞争上岗上来,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

   (五)加强教育管理,坚持依法治教   随着依法治国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管理也日趋迫切和重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我们切实重视和加强对教育法制建设的领导,围绕“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净化行为”的工作思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逐步规范办学行为。

从“转、育、立、督、保、扶”六个方面加强对教育的管理,促进依法治教。

   “转”即转变管理职能。

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明确职责,依法按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维护学校办学自主权,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育”即道德法律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行政领导干部、校长、教师及学生的素质,增强道德和法律观念。

制定考核机制,把师德表现和普法情况与校长、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不合格的实行 “一票否决”制。

   “立”即建章立制。

在遵循上级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外,制定《三江县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三江县中小学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办法》、《三江县教育局廉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加强对教育的管理。

   “督”即民主监督。

通过制定监督机制和成立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检查。

同时通过完善教职工大会、落实校务公开、建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对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民主监督。

   “保”即保护权益。

严格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的规定,认定教师资格、聘任教师、保障教师待遇;依照《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保护学生受教育权、人身财产安全,保障和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扶”即扶助贫困。

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实施扶贫关爱项目,对家庭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帮扶,扶持贫困学生按时完成学业。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和完善金融监督体制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金融工作的内在要求。

结合我州实际,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必须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改善服务,金融要努力成为湘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经济工作是党的工作中心。

当地政府拓展经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重点支持的是什么,大力发展的是什么,这是我们金融部门必须要明确的。

如果我们不清楚,与政府的立场不吻合,就谈不上支持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围绕政府经济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和工作基本目标,积极调整金融工作思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实现金融服务与支持的重心转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一)人民银行要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助推我州经济发展  第一,在制定货币信贷政策指导意见时,要强化四个支持。

以支持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支持支柱企业为重点,推动工业化;以支持交通、电力、通信建设为重点,解决经济发展瓶颈,促进城镇化;以支持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不断完善小额农贷,进一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努力实现信贷品种和数量增加;积极推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支持扩大再就业。

  第二,在加强金融服务时,要立足三个投入。

一是建“窗口”,指导投入。

结合我州实际制定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指导意见,指导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大筹资、项目资金争取和国债项目贷款配套、金融新产品开发、信贷营销力度,切实加大信贷投放。

灵活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管好用活央行资金,加强宏观调控。

积极运用再贷款手段支持银行和信用社扩大信贷投放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在地区、产业间合理投放信贷资金,加大对朝阳产业和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资金供给。

积极推广票据业务,多渠道融资。

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票据业务,鼓励中小企业在商品交易中广泛使用票据,探索发展企业利用票据融资的途径,改变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方式。

二是抓沟通,促进投入。

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金融机构做好上下沟通、银企沟通、银政沟通工作,增进政银企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利用银企恳谈、项目洽谈、行长联系会等形式,促进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入。

三是树典型,引导投入。

积极推广和宣传银行、信用社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信贷营销、改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企业诚实守信等方面好的作法和经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