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248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docx

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3

2013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复习

◆2013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问题举隅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83年,马克思逝世

1903年,列宁主义诞生,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上天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7月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1973年,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车成功返回地面

◆2014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问题举隅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

1884年,清朝设立新疆行省

1894年,兴中会成立,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924年)

1934-1936年,中国红军长征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举行,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中央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宣布十四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考点例析】

一、上海“世博会”与《南京条约》热点知识链接和同步练习

1.知识链接

(1)近代史实:

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

鸦片战争期间,1842年6月,江南总督陈化成率兵在上海吴淞抗英,为国捐躯。

《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款,在中国变相攫取并建立了最早的租界。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防御战中,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和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洋务派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洋务派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方举赞在上海创办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最终被英商开办的上海耶松船厂吞并。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1898年4月,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维新派救亡团体保国会成立,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1911年底,南方革命军(湖北军政府)代表伍廷芳和北京政府(清政府)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正式举行和平谈判(“南北议和”)。

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以后,一度放弃政治而专注实业,他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的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

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一战期间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从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1925年,五卅惨案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在中共领导下,在上海市成立了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1927年春,北伐军进驻上海。

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⑤国共对峙时期: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及《淞沪停战协定》(不作高考要求)。

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任主席,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

1933年初,在上海的临时党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左”倾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

⑥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谢晋元率部孤军奋战四昼夜,成为中国军队抗战的英雄典范;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上海沦陷后,日本三年间配给上海居民的粮食,还不够一年食用;日伪还在上海设立“特工总部”,专门杀害抗日爱国人士。

上海邮电、自来水厂工人和电车司机相继罢工,打击和动摇了日伪的残暴统治。

⑦解放战争时期:

蒋介石依靠美国的帮助,将远在西南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南京、上海等地。

1945年1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成立(不作高考要求)。

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国共第二次合作彻底破裂(不作高考要求)。

1947年5月,上海学生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学生运动(不作高考要求)。

1948年初,上海申新九厂工人为生活所迫举行罢工,国民党进行镇压,制造了“申九血案”(不作高考要求)。

(2)现代史实:

⑧过渡时期:

1949年下半年,从上海开始进行了“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使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1956年,以荣毅仁等知名企业家为代表的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⑨探索和“文革”时期:

1962年,现代意义的上海港建成。

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在上海成功合成(世界上首次成功合作人工蛋白质)。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各级领导权,即所谓“一月革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面夺权风暴很快掀起,造成了全国大动乱局面。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是新时期代表性的工程项目。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行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zation,简称SCO)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

2001年10月15日至21日,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举办了包括领导人会议、外交和贸易双部长会议等21场会议和活动,中外宾客达1.3万余人。

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国际活动。

(3)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版本一:

首先,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

其次,大大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再者,她将极大地促进上海城市的发展,拉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

版本二:

它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是对中国文明进步的认可。

它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大盛会。

它是一曲以“创新”和“交融”为主旋律的交响曲。

它是人类文明的精彩展示和全世界人民的大聚会。

总之,我国透过上海世博会的平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是对当代社会文明、智慧的记录和对未来的前瞻。

【试题演练】

1.《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英国人选择上海作为“五口”之一的理由是“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

C.便于英国掠夺原料,打开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2.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

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这说明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B.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C.振兴了中国的航运业D.起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作用

3.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4.据统计:

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

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共同的殖民机构,投资力度加大

5.世界博览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平台。

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下列表格中对应的正确内容是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K^S*5U.C#

1851年

英国伦敦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①蒸汽机、电报设备;②电话机、纺织机械

B.①内燃机、飞机模型;②电灯、纺织机械

C.①蒸汽机、汽船模型;②汽车、电话设备

D.①电气设备、纺织机械;②电影放映机、电报设备

6.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7.(32分)世界博览会(WorldExposition)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享有“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至今,已有159年历史,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博会的主人。

材料一首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有25国参加,630万人次参观。

……举办这次世博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

……世博会的召开不仅为英国开拓了广大的贸易新市场,而且大大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发展。

……对当时等级森严的英国来说,世博会也创造了一次让所有阶层都在同一屋檐下欣赏展品的交流机会。

——据《走进世博会》(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举办对促进英国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材料二部分世博会推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一览

年份

举办国与名称

推出的创新产品与创新技术

1851年

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等

1876年

美国·费城世博会

电缆、火车头、印刷机、打字机、多路传输电报机等

1878年

法国·巴黎世博会

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

1889年

法国·巴黎世博会

连续显示照片装置和新型感光胶片等

1893年

美国·芝加哥世博会

交流发电系统,照明用电设备,霓虹灯等

(2)材料二中所列,19世纪后半期世博会举办城市有何共同特点?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二展示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什么变化?

(4分)

材料三泰西以商立国,其振兴商务有三要焉:

以赛会(即世界博览会)开其始……此会角九州万国之珍奇,备海澨(水边)山陬(角落)之物产,非此不足以扩识见,励才能,振兴工商,兴利赖。

故各国当赛会之后,其民之灵明日辟,工艺日精,物产日增,商务日盛,此利国利民之见于后日者也。

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还,声闻不隔。

——郑观应《盛世危言•赛会》

(3)郑观应被称为中国主张“办博”的第一人。

根据材料三,归纳他对世博会的认识,并说出他建议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理由。

(5分)

材料四中国自行举办博览会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09年8月28日清政府正式批准举办南洋劝业会。

1910年9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成功召开。

南洋劝业会除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等8个专业性展馆外,还设有直隶、四川等十多个区域性展馆。

……参展的产品计420类,约100万件。

……各地绅商大贾、政学首脑纷纷前来参观,南洋华侨和日本、美国也派来庞大代表团,参观人数达20万。

……南洋劝业会是中国晚清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商品赛会,从其规模上看略具世博会性质……芬德林所编的《世界博览会历史辞典》一书将此会亦列入历届世博会之中。

——摘编自乔兆红《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政府批准举办南洋劝业会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据材料四概括,芬德林将南洋劝业会列入历届世博会之中的主要理由。

(5分)

材料五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中国政府对世博会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展品仍为中国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

……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此次参展,除了获得国际声誉以外,也使中国学习到一些先进的商贸知识,成为中国打开对外贸易通道的一个良好契机……当时中国民众对参加巴拿马世博会所取得的影响力非常自豪,有诗为证:

“赛会巴拿马,中国实业家,山川兴地宝,云汉绚天葩,霹雳开河面,平和祝海牙,锦标夺归得,宏我大中华。

——据《历史的回眸——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故事》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为什么能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此次博览会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0分)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10年中国能够成为“世博会主人”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分)

 

【答案要点及简析】

1.C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五口通商”的本质意图思考。

2.A从轮船招商局让英国航运公司亏损的史实中判断。

3.B从1919年5月底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逐步转到上海的时代背景中思考。

4.B从1931—1937年日本侵华的深入和欧美列强在上海投资的日益集中综合判断。

5.C从表格中1851、1904分别判断它们只能对应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6.DA项始于工业革命;B、C项始于20世纪90年代;D项强调二战的影响和教训。

7.答案要点:

(1)作用:

推动了英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开拓了广大的贸易新市场,促进了铁路交通的发展;推进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2分)

(2)特点:

都是经济迅速发展(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的首都或重要城市。

(2分)

变化:

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酌情给分)

(3)认识:

西方国家以工商业立国,而举办世博会是其振兴工商业的第一步;举办世博会可以开阔视野,促进科技进步,使工商业迅速发展,利国利民;中国要富强,必须发展工商业,要发展工商业,必须举办世博会。

(3分)理由:

上海是中西文明交融之地,交通便利。

(2分)

(4)背景:

举办劝业会与清末新政中的奖励实业政策相吻合。

(2分)列入的理由:

南洋劝业会初步具备了世博会的性质;展览规模大,展品丰富,参观人数众多,是中国晚清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商品赛会;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3分)

(5)原因:

中国的传统农业、手工业以及工艺品技艺高超,有独到之处;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当时的中国国政府比较重视参与国际交流,开辟国际市场。

(6分)影响:

中国获得了国际声誉,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学到了一些先进的商贸知识,获得了打开对外贸易通道的良好契机。

(4分)

(6)主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上海经济发达,交通方便;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各国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国需要世博会,世博会也需要中国;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从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每点2分,言之有理,任答三点给6分)

二、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知识链接】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献,还是日本的官方文件都明确记载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国际法理上看,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也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1972年中关系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就同当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就就这一点达成共识:

将钓鱼岛挂起来。

可以联系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外交及成就。

【创新训练】

(一)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先民探察东海,已经确知“列姑射(yè)在海河州中”所谓“列姑射”,即指台湾岛附属岛屿东北海上诸海山岛屿,其状似龟形,或俯或仰,故以“姑射”名之。

......与此同时,中国先民还探明并记载:

“姑射国在海中,属[燕],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彼时,已属于燕国的藩属之“国”。

(《山海经·海内北经》)

(1)据以上解读分析,可以确实证明,中国先民早在公元前------世纪以前就已经在钓鱼台列屿海域和琉球列岛海域留下了海山探险者的身影与历史足迹。

A.公元前7---公元前3世纪B.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11-----公元前9世纪D.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

(2)该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思想上出现什么局面?

(3)这一时期统治者是如何加强地方管理的?

(4)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一)答案:

(1)B

(2)大变革、大动荡时期;百家争鸣。

(3)主要是分封制,郡县制开始出现;(4)铁器牛耕的出现

材料二:

汉代,东鳀人(台湾人)和东鳀壑(即中琉海沟,古称沧溟,东溟(溟,为大海,溟又为暮色,夜色;明清俗称“黑水沟”)周边“二十馀国”以时向汉朝廷进献贡品,表示臣服。

当包括姑米山“国”、宫古八重山之“岛国”及台湾岛东鳀人所建之“国”。

(《汉书·地理志》及《初学记》)直至魏晋之际,仍然继续履行臣属进献的制度,即“於时东鳀即序,西倾顺轨”。

(晋左思《魏都赋》)

(1)概括该材料的主要观点。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从汉至魏晋之际东鳀人(台湾人)和东鳀壑周边“二十馀国”一直履行臣属进献的制度,这说明什么?

(3)中国汉代至魏晋又是如何进行地方管理的?

 

答案:

(1)表明中国汉至魏晋时代,自中国沿海至台湾岛及中琉海沟水道交通已经为中国沿海官、商、民等所熟知和掌控。

(2)从汉至魏晋之际国家已经向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征收赋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3)汉初是郡国并行制,之后是郡县制;

材料三:

三国时代,吴大帝黄龙二年(公元230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等,卒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即古琉球).......但得夷州数千人还。

(《三国志·吴志》)

隋朝,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羽骑尉朱宽和海师何蛮率水军自建安郡(福州)入海访流求。

.......大业四年(608年),炀帝复令朱宽招谕流求。

.....大业五年(609年)炀帝派武贲郎将陈稜与朝请大夫张镇州,......泛海招谕流求......每次皆有数千人乃至万人水军航行于台湾岛附属岛屿东北诸岛的海域和水道之上......

南宋与元朝商人常往琉球经商,贩卖白磁玉缘碗、白磁端反碗等中国商品。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冬十月,命杨祥充宣抚使,给金符,吴志斗礼部员外郎、阮监兵部员外郎,并给银符,往使琉求。

成宗元贞三年(1297年),遣福建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赴瑠求(琉球)国。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派遣杨载传告洪武帝诏书,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等进表文,贡方物,表示臣服。

洪武十六年(1383年)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帕尼芝亦相继臣服明朝,进表贡方物。

清顺治三年(1647年)琉球王遣使随大将军贝勒入北京投诚,清政府立即决定派遣招抚通事谢必振前往琉球,向该国王传宣清帝敕书,直至顺治六年(1649年)才到达琉球,琉球国王遣使随谢必振入京,正式奉表投诚。

顺治十年(1653年)琉球缴还明朝敕书和国王之印。

(1).综合材料一、二、三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从地理发现的机缘关系上可以证明,纵观自春秋战国时代,历两汉、三国吴、魏晋,经隋、唐、两宋,直至明清两代,是中国人最先开辟了通往夷洲(即琉球)的航路,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屿。

 

(二)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镇守福建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岛上建立了军营,......澎湖列岛、台湾和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在军事上都隶属汪大猷驻扎在澎湖军事机构的统辖,在行政上则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

材料二:

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至1295年),朝廷在澎湖设立巡寨,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钓鱼岛则属澎湖巡寨所辖。

  

材料三:

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抗倭名将福建总督胡宗宪幕僚郑若曾著《筹海图编》,其中《沿海山沙图》中不但记录了台湾、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属于福建海防范围以内的情况,而且标明了这些岛屿的位置与统管区域。

材料四:

清朝监察御史黄叔璥巡视台湾后于1722年撰写的《台海使槎录》,详细地记载了中国清朝水师营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情况。

材料五:

琉球海沟位于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等岛屿之间,东北端与日本海沟相接,西南与马里亚纳海沟相连,从地理上把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而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却与台湾岛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百米的大陆架上。

按照《大陆架公约》确立的“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钓鱼列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

材料六: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的《对日宣战布告》宣布:

“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同时发表《开罗宣言》:

......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的美、英、中《波茨坦公告》,第八项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

”;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中所列的全部条款,无条件地将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掠夺的领土全部交出。

材料七:

2004年6月,日本学者、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在《尖阁列岛(钓鱼岛)争议》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明代以来各种各样的中国地图和文献都把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标注在中国的版图内。

材料八:

日本明治十八年,即1885年的9月26日的文件中关于钓鱼岛的表述,“该岛......恐与......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等属同一岛屿,不仅也已为清国册封原中山王使船所知悉,且各自命名,并作了航标”。

日本政府1885年10月21号的另一份文件中说,“近来报纸盛载我政府占据台湾附近的清国属岛的传言,......若此时匆忙公然建立国标,恐怕反易招清国猜忌,......至于建立国标之事,须待他日机会。

”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都属于中国。

(1)近来日本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强化日本窃据钓鱼岛的法理依据,日本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窃取中国钓鱼岛的?

台湾及全国人民掀起了什么斗争?

(2)依据材料一至四概括宋、元、明、清四朝是如何管理钓鱼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