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201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docx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论文

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探析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就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私营企业会计核算规范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力量也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当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诸如现金交易、多头开户、白条入账、内外两套账、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等,在这情况下私营企业偷漏税的现象也更是频繁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壮大,而且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巨大的损失,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宏观方面的影响

1、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关私营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备。

我国现在的私营企业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之后新产生的,法制建设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甚至不规范。

如公司法、税法等有关私营企业部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而在执行中能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则更少,这样不便于依法规范管理。

2、国家行政机关存在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严的现象。

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有些国家机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会计舞弊的打击的情况;有些地方部门为了达到政绩上的目标,如希望多开办一些企业,盈利企业多一些,对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作假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甚至推行地方保护主义。

所有这些更是使私营企业老板不重视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进而也助长部分违法行为,这其实也阻碍了私营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包括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做强做大。

二、私营企业自身会计核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私营企业主不重视会计核算,或受利益驱使使有意阻碍会计规范核算。

我国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采取带有血缘关系或家族关系的亲友独办或合办的形式,实践证明这类私营企业往往管理滞后,私营企业主大部分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们会认为企业是某个人的企业,自己可以说了算,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于不顾,使企业会计核算流于形式或会计核算混乱。

另外有些私营企业老板为达到偷漏税等不法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编制虚假财务报告,任意调整增减账面利润,而且想方设法为这些步伐的行为披上合法外衣,这种行为对规范会计核算最具有破坏性。

2、私营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操作水准不高,独立性差。

私营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企业中有些做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根本不是会计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更没有系统的会计知识,实务操作能力差,这也决定了他们即使想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很难做到。

另一方面,在私营企业会计人员中独立地位差,会计监督功能很难起到作用,有的会计人员甚至老板的示意下任意造假帐、隐瞒收入、减少利润,这也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损失。

三、解决措施

1、政府要高度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和宣传教育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执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

为私营企业贵发经营包括会计核算规范化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目前,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及健全针对私营企业整体规范经营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设计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要增加对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处理的具体内容,要做到定性准确、标准量化、可操作性强,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宏观上管理、监督和约束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

政府有关部门应着力营造一种适合私营企业发展的比较宽松的以及有法可依的客观环境。

改革对私营企业种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平等对对待私营企业,是私营业主愿意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此项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私营企业的会计核算,而且有利于形成一种让私营企业不得不严格规范本企业会计核算的宏观氛围,进而也有利于我国私营企业的良性发展。

2、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特别要对会计作假舞弊的私营企业老板严厉处罚。

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按会计法的规定进行,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已成为单位会计执法的第一责任人,而在私营企业中老板就是企业的负责人,也就是会计责任第一人,因此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是私营企业老板的责任。

在这里我想首先强调执法部门必须冲破种种阻力,从会计舞弊作假的这种引起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主要根源处抓起,特别严肃追究私营企业老板的造假法律责任,只要单位出现违法会计行为,不论是何人所为,即使是会计人员的问题,也要首先追究企业老板的法律责任。

对严重违法的行为,特别是针对私营业主违法乱纪,授意会计人员篡改数据、编造假账、披露假信息,给国家以及社会其他方面造成损害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督促私营企业老板建立起规范本企业会计核算的法律意识。

3、认真贯彻企业会计制度特别是小企业会计制度。

我国的私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这个制度简便易行,通用易懂,是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便于行业监督,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很有助于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在这一方面特别是我国财政部门一定要做好制度实施的监督工作,才能促使会计制度的执行落实到位。

4、切实推行会计持证上岗,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按我国会计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单位会计岗位的会计必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私营企业必须严格要求,所有会计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把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排除在私营企业会计岗位之外。

还要针对我国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加大现行会计制度特别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全面推进私营会计核算规范的重要环节。

培训可以多种形式,如各级地方会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等等。

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和教育,以达到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切实做到“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确保私营会计核算规范化的顺利进行。

5、政府的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部门加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社会监督作用。

国家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会计法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各企业单位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严格追究企业主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使其重视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国家税务机关则必须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指导,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按国家税法及相关法规建账,履行纳税义务,对企业偷漏税的行为严惩不贷,从国家税收管理的角度为私营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进行引导和管理。

同时,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咨询中介机构的行为,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功能和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社会监督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审计机关的作用其实有很多局限性,一方面监督范围有限,力量有限;另一方面也易受政府其他部门的干扰。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备受重视,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市场经济正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必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全面推行私营企业财务报表会计师审签制度,将使不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及时得到发现和纠正。

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将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历史的发展总是向前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规范制度,重视私营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严厉打击会计作假行为,切实推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其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为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创造条件,那么私营企业会计核算就一定能真正做到“有效地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人力和物质资源”。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已不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所能带来的利润也越来越小。

各商业银行都力求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渠道扩大业务、增加收入,弥补日益萎缩的传统业务,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为此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

所谓中间业务主要包括:

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业务。

一、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除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它是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的产物,是银行信用提高和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空前发展,已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在经济日益开放和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一)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不仅可以服务客户、联系客户、吸引客户、稳定客户,与企业和社会各界建立起更为牢固和多层次的信用协作关系,从而稳定银行业务的经营基础,而且通过服务社会,可以塑造银行自身的市场形象,体现银行的综合实力。

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比较小的特点,可以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是优化收入结构,增加利润来源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必然要努力发挥中间服务的功能,实现从管理货币为主到管理信息为主,从赚取利差为主到赚取手续费为主的转变。

(二)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缓解资本市场对传统存贷业务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

一方面,虽然间接融资仍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途径,但随着各种融资形式的纷纷出现,企业的资金不再仅仅依赖于银行供给,还可以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日趋扩大,对银行的贷款需求相对缩小;另一方面,直接融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银行贷款的增长,在社会储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虽然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较小,但从直接融资的发展势头来看,它正在快速地取代一部分间接融资,融资证券化导致存款结构发生变化,银行筹资成本提高。

另外,资本市场上投资基金的发展可能削弱银行的存款基础,保险业及保险基金的发展也会分流一部分银行存款,而我国金融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这意味着银行的资产多元化受到限制。

企业和投资者摆脱银行中介、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将使银行存贷款业务量下降,同时,十次利率调整使得存贷利差日益缩小,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突破传统业务的局限,利用中间业务开拓新的活动领域。

(三)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迎接WTO的挑战,与国际接轨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可向我国境内外客户办理所有外汇业务,此后一年,它们就可获准向我国客户办理外汇业务,两年内将获准经营公司的人民币批发业务,五年内将获准对居民个人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将与国内商业银行一样享受同等待遇。

从我国目前金融发展状况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资产负债业务较为困难。

一方面,大部分市场已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占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银行体系总资产、总贷款、总存款方面的占有率分别高达66%、69%和66%。

面对这一局面,外资银行如欲在资产负债业务方面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一争高低,显然是不明智的,他们一定会利用自己业务品种多、经验丰富的优势,将中间业务作为在我国争夺市场份额的理想切入点。

外资银行将充分利用其信息、技术、产品、服务等优势,尤其是利用其在代客理财等投资银行业务、担保承诺及金融衍生产品等表外业务方面的丰富管理经验,抢占我国的中间业务市场。

为此,中间业务领域将成为长期的竞争焦点。

从目前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情况看,虽然其总资产只占我国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5%,但其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到我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现实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有企业要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众多非公有制企业、“三资”企业充满活力、成长迅速;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基本的存贷款业务,而且要求提供咨询、代理、中介等五类中间业务。

尤其是那些资金充裕、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产销正常的企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比单纯的贷款需求强烈得多。

商业银行积极发挥自身潜能,开办中间业务,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面临的金融服务“瓶颈”,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周全的金融服务环境。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随着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有了一定的起步,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和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主要表现在:

⑴结算类中间业务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形成以人民币结算为基础,外币结算和储蓄结算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⑵银行卡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居民持卡量、卡交易、结算量逐年上升;⑶以卡为载体的代理类中间业务品种增多,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代理公共事业收费为主的代收代付系列;⑷信息咨询及评估类中间业务有所涉及。

不过,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还比较落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⑴中间业务还远未形成市场。

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无论从规模、品种以及相关法规的制定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基本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未形成市场。

⑵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少。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代发代收代保管、信用评估、信息咨询等;凡是有信用活动的基本上都通过银行来办理中间业务。

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少、范围窄,仅局限于结算和一般性代理业务,而咨询业务、信托业务等只是刚刚起步。

⑶业务规模小且收入水平低。

国外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总业务中的比重,一般都在40%—50%之间,利润比重则更高。

但是我国银行业务90%还是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很少。

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之比一直在2.42%一5.4%之间徘徊,只有美、英、日的10%左右。

⑷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设置方便、灵活,而又便于管理。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

我国银行业的基础设施薄弱,计算器硬件装备率低、软件开发不够,使得大部分中间业务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工作效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经营观念落后制约中间业务发展

传统观念认为银行只要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两者之间的利差就足以为银行带来效益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增加了市场竞争主体,金融市场的完善增加了投资渠道,完全竞争的市场加大了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

同时,银行商业化的进程基本完成,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主体,自担贷款风险。

企业效益下滑也加大了这种风险,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资金运用无法产生效益。

(二)专业机构的不健全制约中间业务发展

目前,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是关系到银行各部门和各项业务的,而在我国各商业银行内部没有真正建立起对中间业务进行统一的、日常的归口管理与协调的专门机构,缺乏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缺乏专业的业务协调,这就造成了银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的滞后。

(三)经营模式造成中间业务差距巨大

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银、证、保、信托的严格分业经营,使银行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和档次。

而在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放松了金融管制,金融业业务彼此交叉和渗透越来越广泛,混业经营逐渐成为全球趋势,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

当代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迅速扩张,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四)电子化建设落后制约中间业务发展

银行开展许多中间业务都必须依托强大、高效、快捷、实用的资金清算系统和电子化网络系统。

资金结算、信用卡、代收代付、代理业务等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资金清算系统和电子化网络,通过这种网络可以在银行和客户之间、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之间进行信息传送。

我国银行业在这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中的咨询业务等还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技术手段落后,其他中间业务尚未研制出软件系统,工作效率低,给客户带来极大不便,不利于中间业务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资金清算速度和网络建设还需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上看,我国银行业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器应用软件配套能力较差。

(五)法律法规的滞后制约中间业务发展

从总体上看,中间业务的风险一般要小于银行的表内业务风险,但并非全无风险,有些隐含风险还很大,如衍生金融工具,一旦隐含的风险转化成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造成损失,甚至有可能导致银行的破产。

近几年我国已陆续出台了关于商业中间业务的若干法规,但是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间业务法规。

(六)专业人才的短缺制约中间业务发展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加上管理层对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原因,使得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短缺,管理和经办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

而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是集人才、技术、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高技术产业。

拓展中间业务,是以较高的人员素质为后盾的,必须具有一批业务素质精的骨干力量。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

(一)端正经营思想,切实将中间业务放到与存贷款并重的位置上去思考和拓展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普遍存在着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大多数商业银行把开展中间业务作为拓展银行传统业务的辅助手段,没有充分重视其发展前景因此,各级银行领导应提高重视,正确对待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关系,改变中间业务是“副业”的看法和做法,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思路,将中间业务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立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思想,即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建立和健全专门机构,形成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

目前可以考虑建立以行长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中间业务管理委员会,实施统一领导、决策、指挥、协调。

在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日常工作由中间业务部门专职办理。

中间业务部门主要负责牵头协调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银行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组织市场调查,开发、评估新产品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中间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检查中间业务开展情况,并协调会计、财务、技术等部门落实中间业务发展计划、实施方案、措施。

委员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银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另外,中间业务稳健、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作保证。

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健全的计划、指导和管理协调体制;二是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完善的营销体系;四是强劲的市场和产品开发体系;五是快速、畅通的中间业务信息反馈体系。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和运用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应适应资本市场和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基金市场的发展,开展相关的代理业务。

比如:

为券商或股民提供证券资金转账、清算服务;作为基金托管人,代表基金受益人保管基金财产,并具体办理证券账户管理、基金账户管理以及派发红利等;积极争取代办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发行、交易业务等等。

要适应信用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承诺、担保类业务,打破我国银行信用业务单一的格局,考虑如何对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开办担保鉴证、借款保函、备用信用证业务,为信誉卓著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短期票据提供票据发行便利,对客户提供信用贷款额度和透支、循环贷款额度服务等等。

同时,要大力开展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重点应针对公司和个人开展代客理财业务。

比如:

协调国有企业改革,设计公司上市、资产重组、企业并购新业务;可担任民营企业的项目融资和投资顾问,充当企业产权交易并购的中介,协助企业制定并购战略和财务方案;可适时地根据个人顾客的财力状况和具体要求,将证券投资咨询、外汇买卖、投资组合设计与存款、融资、信用卡、保管箱、结算等业务相结合,为个人提供“一揽子”服务等。

(四)加大中间业务发展的科技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高科技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竞争的核心。

知识经济时代的明显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知识经济时代的“电子空间”创新各种中间业务。

如借助于网络、ATM、电话银行等高科技手段,使客户所需的所有金融服务在一张IC卡上得以实现,从而实现电子汇兑、电子货币、电子中介、电子商务等多功能、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尽快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加快业务创新步伐,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提高中间业务的竞争实力,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中间业务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规模经营,这些方面将是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的战略选择。

(五)加强风险防范和业务监管,提高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其风险防范的力度和业务监管的力度,国家应对有关金融法规进行修订和出台新的法规,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增强基层央行监管的可操作性,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完善金融监管政策,保证金融业稳健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六)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中间业务人员的素质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根本。

目前,商业银行现阶段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中间业务管理人才:

一方面要建立全行中间业务人才培养交流中心,面向社会专门培训中间业务人才并建立人才备选库;另一方面可由总行选择部分重点财经院校委托设立中间业务专业,为所需的单位提供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

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人员到国外中间业务比较发达的商业银行学习、考察交流,以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整体水平,可以有针对性地引进专门人才,来专门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理论、策略及机制,并关注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动态,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提供决策支持。

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及互补性决定了我国加入WTO的必然性,中国加入了WTO意味着我国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还有国际强手的挑战。

外资银行将会以更大的规模、更多的业务、更快的速度加入我国金融领域,从而对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开发新产品,拓展新渠道,在依托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带动中间业务发展,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增加值的金融服务,通过中间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不断完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