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178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docx

国际商务管理考试资料和笔记

1.中国学者张海东:

国际商务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活动,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国际转移。

2.中国学者梁能:

国际商务研究的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活动。

这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国际商务研究的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二是国际商务研究的是商业性的经济活动,而不包括非商业性的跨国经济活动。

3.国际商务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

国际商务的各种理论解释;管理学的一般原理

2)环境管理:

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

3)职能管理:

企业内部各种职能的管理

4)业务管理:

国际商务具体业务形式及其选择

5)战略管理:

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4.世界市场的趋势

1)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世界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加激烈

4)世界市场中的“自由市场”日益缩小,“封闭市场”逐渐扩大

5.从事国际商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管理学理论

3)财务管理知识

4)法律知识

5)心理学知识

6.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产生于15世纪、16世纪初的欧洲。

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富强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积累财富,获取财富的途径则是对外贸易顺差,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流入国内,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

2)绝对利益论

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

该理论主张自由贸易,并阐释了如下主要论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分工基础是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条件。

3)比较利益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对亚当·斯密的观点加以发展。

4)要素禀赋论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伊利·赫克歇尔和伯利蒂·俄林共同提出。

主张一个国家应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即比较优势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即比较劣势产品。

5)里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

6)李斯特贸易保护论

李斯特特别提出保护贸易的具体原则和措施:

①保护贸易目的在于促进和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②保护贸易手段是禁止进口和征收高额进口关税。

③保护对象主要是保护那些对国家经济有重要意义且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幼稚工业。

④保护限制条件是须对保护贸易的实施加以限制,即被保护者必须是既面临其他国家强有力的竞争而又无法相抗衡的新兴工业,保护时间也不宜太长,最长为30年,即保护贸易不是保护落后和低效率。

⑤保护程度应视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有些国内急需发展的产品,用高税率禁止或大量限制同类产品的进口,而对于那些比较贵重和精细、国内生产又比较困难的和比较易于引起走私的物品,税率应适当低一些。

7.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产业内贸易理论

就逐步形成产业间贸易理论(如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用“国际产品差异性”、“需求偏好相似性”和“规模经济”三个原理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

2)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1.需求是产生贸易的基础

2.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间贸易量越大

3.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不完全竞争理论

(一)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1979年,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在其论文《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中提出

(二)新张伯伦(Chamberlin)模型

模式主要内容:

本国是食品净进口国、制成品净出口国,外国是食品净出口国、制成品净进口国,但也要进口工业制成品,于是就发生产业内贸易。

此种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规模经济而不是各国间的差异,即国家越相似,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三)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采用古诺(Cournot)假定条件———不完全竞争企业间都互相把另一企业的产量看成是给定的———对产业内贸易加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贸易和市场支配力;2.市场割据与相互倾销

5)技术差距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创新国的国际企业应该注重研发的投入、技术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维护其所具有的技术垄断优势而获取超额利润;而模仿国的国际企业亦应注重研发的投入,以提高技术吸收、消化和创新水平,缩短模仿时滞。

6)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将人力资本、研发、技术、信息及管理等都纳入其中,即科技进步、创新、智力投资、职业培训都可形成生产、分工和出口上的优势。

7)新贸易保护主义

是20世纪70年代后形成的保护贸易理论思潮,其以凯恩斯一般就业理论为基础,核心是研究保持国内充分就业及维持与国内收支平衡的关系,政策目标是通过推行保护主义措施摆脱经济“滞胀”困境,促进经济繁荣。

(一)保护就业论;

(二)保护幼稚工业论;(三)改善国际收支论。

8.国际商务环境

环境: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技术环境

特点:

1)相关性;

2)强制性;

3)动态性;

4)差异性;

5)复杂多样性。

国际商务环境体系:

1.微观环境:

企业内部、顾客、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社会公众

(1)“营销链”:

供应商企业营销中介消费者

(2)竞争者、社会公众

2.宏观环境:

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物质自然环境、技术环境

研究宏观营销环境的最终目的在于:

分析市场:

1)判断市场规模;

2)了解市场特征。

SWOT分析:

是一种识别和分析组织成长机会的正式框架。

SWOT是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英文缩写。

1)优势是指组织擅长的工作或能给组织带来独特能力的特征;

2)劣势是指组织所缺乏的或表现糟糕的方面;

3)机会代表组织有利的外部发展或环境条件;

4)威胁是指对组织的财富和生存的危险;

经济环境:

1)经济体制: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

2)经济结构:

农业自给型、原料输出型、工业发展型、工业化国家

3)市场规模:

人口(增长趋势、结构状况);收入(GNP、GDP、NI)

4)经济基础结构:

运输、通讯、能源供应、金融机构、商业基础设施、配套相关产业基础。

如:

麦当劳在莫斯科开第一家餐厅

5)经济指标:

通胀率、汇率等波动。

如:

日本航空公司1985年购买10年共计36亿美元的远期外汇合同(1USD=185JPY),由于日圆不断升值,使其共损失15亿美元。

消费结构:

1)消费支出模式(恩格尔系数)

2)消费者储蓄:

(储蓄额、储蓄率和储蓄增长率-消费者的收入;储蓄偏好与动机)

3)消费者信贷

4)消费者债务

绿色营销:

是指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和服务,并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求。

绿色营销策略:

1)绿色标志

2)绿色文化

3)绿色产品——技术、材料、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环保与节约

4)绿色分销——交通工具的燃料与材料、资源的耗费

5)绿色促销

6)绿色价格

文化的分解:

1.核心文化是指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并且得到家庭、学校、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主要机构强化的信仰和价值观。

2.次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虽然是拥有相同的核心信仰和价值的人们组成,但由于人们不同的生活经验面对相同的问题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这些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等形成了次级文化。

次级文化构成亚文化群:

按照民族、宗教、国籍、职业、年龄和种族等区分为不同的文化群体。

1)民族亚文化;2)宗教亚文化;3)地理亚文化。

语言可分为:

1)言语语言:

(口头和书面);-信息沟通;翻译问题

2)非言语语言:

(面部表情、手势、行为举止、时间和空间取向);

3)语言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核心;

4)语言与社会,语言反映社会的的特征;

跨国公司关注员工的哪些文化因素:

1、工作态度

2、成就激励

3、时间与未来观念

政治环境包括一下方面:

1)社会性质和政治体制:

民主、中央集权、执政党、在野党情况。

2)政治稳定性:

罢工、游行、恐怖活动、暴力冲突、战争、政府更换、外债等

3)法律制度:

各种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如:

保护竞争、知识产权或专利、维护消费者利益、防止环境污染等)如:

美国药品专利权17年(R&D1亿USD);美国法律诉讼的花费是其他工业化国家的3倍。

4)外贸政策与措施:

外汇管制、贸易管制、减税。

5)公众利益集团的发展。

政治环境构成:

东道国环境;国际环境;母国环境。

特点:

1.有非经济手段进行干预;具有强制性;2.风险性;3.相互协调性和变化瞬时性;

法律环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则的总和。

法律环境是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最复杂的环境因素之一,它是由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各种国内法规、外国法规和国际法规所构成。

世界上比较常见的法律体系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普通法、大陆法、宗教法。

企业的社会责任:

1)慈善责任

2)伦理责任

3)法律责任

4)经济责任

9.国际商务经营方式

1.第一类为不享有国外管理权的经营活动,包括进出口贸易、证券投资、对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技术授权、合同安排、国际租赁、国际咨询。

2.第二类为享有直接国外管理权的国际企业经营活动,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国际性服务经营、工业合作。

10.技术授权的内容及类型

1)内容:

专利使用权;专有技术使用权;商标使用权

2)类型:

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可转售许可;交叉许可

11.合同安排主要包括:

1)“交钥匙”工程(Turn-keyProject)

2)制造合同

3)工程合同

4)管理合同

5)国际分包合同

12.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

1)独资经营(whollyownedsubsidiary)

2)分公司(Branch)

3)合资经营(JointVenture)

4)合作经营(ContractualJointVenture)

13.学习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1)培养职业经理人

2)培养优秀CEO

3)提高企业竞争力

4)企业多元化的需要

14.21世纪竞争格局:

1)竞争的基础正在改变,如技术的进步加快;技术的扩散加快;信息和通信技术发生巨变;知识密集度的增加。

2)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如人员、商品、服务、思想能够自由的跨国界流动;全球

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机会;市场和行业变的越来越国际化。

3)获得竞争优势的传统资源不再保证企业的成功

4)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柔性化、创新、快速、整合。

15.获取超额利润的两种模型

1、行业组织模型

主要分析方面在:

1)外部环境;2)有吸引力的行业;3)战略实施;4)资产和技能;

5)超额利润;6)战略设计

2、基于资源的模型

主要分析方面在:

1)资源;2)能力;3)竞争优势;4)有吸引力的行业;5)战略实施;

6)超额利润

3、资源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那部分,如设备、专利技术、员工技能、商标等。

4、能力是将众多资源结合运用来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的才能。

16.战略的定义:

明茨伯格(H.Mintzberg)的定义

他指出,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各种不同的战略定义。

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明茨伯格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4P)的提法,提出了企业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述的,即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构成了企业战略的5P。

这五个定义是从不同角度对战略这一概念加以阐述的。

17.战略是一种计划

战略是一种有意识的有预计的行动,一种处理某种局势的方针。

战略具有两个本质属性:

一是战略是在企业发生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以备人们使用;二是战略是作为一种计划写进企业正式文件中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不公开的,只为少数人了解的企业战略。

⑵战略是一种计策

⑶战略是一种模式

⑷战略是一种定位

⑸战略是一种观念

18.战略管理层次

1)公司层战略

2)业务层战略

3)职能层战略

19.战略管理者

包括:

企业的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各事业部的经理、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以及专职计划人员。

20.战略性思维

1)超前意识

2)全局意识

3)权变意识

4)创新意识

5)人本意识

21.国际商务战略的基本内容

1)确定国际化机会

2)寻求资源和能力

3)使用核心竞争力

4)战略竞争性成果

22.组织的概念

所谓组织,是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人与人、人与物质资料以及信息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社会系统。

1、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某一组织试图达到和期盼的状态,它反映了组织存在的原因和它所寻求的结果。

2、管理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的主体——管理人员

2)组织行为的准则——规章制度

3)管理组织的媒介——企业信息

3、组织结构设计

确定整个企业组织的框架和结构,确定企业中各职能部门、各层次及各个环节的联系方式。

企业主要是依据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科技发展、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和自身实际情况特别是企业发展战略来设计组织的。

4、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1)组织战略

2)组织环境

3)组织规模

4)科学技术

2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两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层次多势必幅度小,幅度大层次就会减少。

24.企业组织结构

1)直线型

v优点:

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

v缺点:

它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处理各种业务。

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2)职能型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是根据专业化分工的原则,代替直线型组织的全能型管理者。

特征是:

目标在于内部效率和技术的专业化,适合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技术相对成熟,跨职能部门间不需要太多依存的小型或中型企业。

这种结构比较适合于中小型企业。

v优点:

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比较精细的特点;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直线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

v缺点:

过分强调了本部门的作用而忽视了相互间的配合和组织总体目标;妨碍了组织中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多头领导;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太慢,不易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加大了高层主管监督和协调整个组织活动的难度。

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特点:

直线部门人员在自己权责范围内有决定权,有权指挥和命令从属人员,而职能部门人员只是上级直线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主要负责向下属提供建议和指导,但没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除非上级直线管理人员授予他们某种职能权力。

适合于大多数企业。

v优点:

既保证了企业管理体系的集中统一,又可以在各级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v缺点:

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职能部门的许多工作要直接向上层领导报告请示才能处理。

25.跨国企业组织结构

1)矩阵制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部门综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产品经理和职能经理在组织中拥有同样的职权。

v优点:

既能满足本土化的要求,又能带来全球化的效率,也就是兼顾全球产品结构和全球地区结构各自的优点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压力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结构弹性

v缺点:

接受双重主管的雇员容易感到沮丧和迷惑,即不符合常规的命令统一性的组织原则子公司经理人员会频繁地参加会议,时间消耗大产品经理和地区经理容易导致权力冲突,公司总部面临维持权力平衡的双重压力大部分矩阵组织是不稳定的。

2)混合组织结构

优点:

全球混合结构可兼顾全球地区、全球产品以及全球职能结构的优点,充分避免其弱点,所以越来越受到当今跨国公司的青睐。

据一项对跨国公司的调查显示,大约35.3%的公司已经采用了混合结构。

不足:

组织结构不规范,部门之间差异过大,当设置不当时,容易引起指挥失调、经营效率低等问题。

3)网络组织结构

特点:

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组织决策模式由单一决策中心向多决策中心发展,把决策权置于决策技术和决策质量最优的地方,而不考虑与总公司距离的远近。

优点:

减少协调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公司内部只保留能创造附加价值的岗位,尽量减少中间层次。

26.跨国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

1)分权联盟模式

2)协调联盟模式

3)集权中心模式

27.国际营销观念

(一)国内市场延伸

(二)国别市场观念

(三)全球营销观念

28.影响国际营销的影响因素

1、企业的可控因素:

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手段

2、国内不可控因素:

政治和法律力量、经济力量、技术力量、文化力量和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状况

3、国外不可控因素:

政治和法律力量、经济力量、竞争力量、技术水平、分销结构、地理和基础设施、文化力量

29.国际市场细分

微观细分:

在某一海外市场内部进行。

◆1、地理因素:

国家或地区、国内地区、城市大小、人口密度、气候

◆2、人口因素:

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3、心理因素:

年龄、性别、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年收入、职业教育、宗教、民族、国籍等。

◆4、行为因素:

使用场合、使用者状况、使用率、忠诚度、进入程度、态度

◆5、利益因素:

口味、眼福、保健、益智等

30.选择产品标准化策略的条件

1)产品的需求特点:

有共性需求

2)产品的生产特点:

有规模经济效益

3)竞争条件:

市场竞争不激烈

4)成本收入分析:

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35.经济全球化

法国人莱维最早在1980年提出全球化概念,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与融合。

1)平价条件

一价定理

购买力平价条件

利率平价条件

费雪尔开放条件

2)国际投资的特点

1.面对的风险更大,环境更恶劣

2.互补性更强

3.目标更具有多元化

4.投资资金来源多样性

3)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战略性动机:

1、获取原材料

2、寻求知识

3、降低成本

4、规模经济

5、稳定国内客户

行为性动机:

1、担心失去市场

2、追随竞争对手

3、回击国内市场的竞争

4)合作经营企业与合资经营企业的主要区别:

①性质不同。

合资经营企业是股权式合营企业,而合作企业是契约式合营企业,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②组织形式不同。

合资经营企业为法人实体,而合作企业可以是法人式,也可以是非法人式。

③投资收益分配不同。

合资经营企业的利润按出资比例分配,合作经营企业可以采用利润分成、产品分成或共同商定的其他方式。

④投资回收方式不同。

合资企业通过利润分成收回,合资期满,剩余财产按出资比例分配,而合作企业可通过折旧和产品分成收回投资,合作期满,不再参与剩余财产分配,而全部留归东道国所有。

许可贸易:

是指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来实现技术转让的一种手段。

5)国际技术转让:

是技术要素在国际间的组合与配置,主要在生产领域及相关服务领域里的合作。

是指技术拥有者将某一特定技术知识或经验,通过技术贸易或合作与交流等方式传授给对方使用。

1、国际技术转让可分为:

有偿和无偿。

2、国际技术转让的交易方式:

许可贸易、国际技术咨询服务、合资经营、合作生产、交钥匙工程和补偿贸易

3、国际技术转让的交易程序:

交易前准备阶段、商签合同阶段、合同履行阶段。

4、国际技术转让的特点

(1)国际技术转让是技术使用权的转让

(2)技术转让常常同资本输出和机械设备出口结合起来

(3)技术价格的确定难度比较大,技术的作价方式很特殊。

(4)技术转让经济受到限制

6)国际工程承包

就工程承包的具体内容来讲,有小到单项设备的安装,大到成套设备的安装调试,甚至到“交钥匙工程”的承包。

如果承包“交钥匙工程”,承包商要负责从工程设计、土建施工、原材料供应、提供机器设备安装调试、培训技术人员、直到工程试车投产等全过程所需要的全部工作和物资技术投入。

7)专利

通常是指专利权,是指有关当局根据发明人的申请,经核查认定其发明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在一定期限内授予发明人的一种法定权益。

8)商标

是企业为了将自己制造或销售的商品与他人制造或销售的商品区别开来,而为商品加上的文字、名称、图案、记号或综合标志。

商标的种类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制造商标、销售商标和服务商标三种。

9)专有技术同专利和商标有所不同,它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专利技术具有使用价值。

(2)专有技术具有保密性。

(3)专有技术具有可转让性。

(4)专有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

我国技术进口的交易程序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交易前准备阶段、商签合同阶段、合同履行阶段。

10)国际技术转让合同条款分为两大部分:

(1)合同的一般条款,它包括:

①序言。

②关键词语的定义。

③技术转让的范围和内容,这是合同的中心内容。

④价格与支付,许可合同的价格就是技术转让的价格,又称许可使用费。

⑤保证与索赔,该条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技术受方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⑥不可抗力。

⑦税费。

⑧适用法律与争端解决。

⑨合同的生效、期限、续展及终止。

⑩附件及其他。

11)一般来说,影响技术价格的指标主要有:

①技术直接费用多少

②技术的先进程度

③预期技术产生利润的大小

④技术转让交易方式的选择

⑤技术供方提供的技术协作的多少

⑥受方吸引技术的能力

⑦技术市场的供求情况

12)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一个跨国经营企业内获得、分配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对海外经理人员的国别选择、对海外派遣人员的选拔、培训、评估与薪酬管理,对东道国员工的招聘、培训以及报酬管理等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1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复杂性

(1)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差异

(2)不同国家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3)不同国家信息传递能力上的差异

(4)东道国关于劳工、就业等立法的限制

14)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国籍策略一般有四种模式:

1、民族中心策略

2、多中心策略

3、全球中心策略

4、混合策略。

考察人力资源管理在跨国企业中如何发挥作用,主要围绕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四个主要任务:

——人员安排

——管理培训和开发

——业绩评估

——报酬方案

人员安置策略:

人员安置策略是为公司内的各个职位配备合适雇员的原则和方法。

这项工作有两个功能:

挑选具有某项工作所要求的特定技能的人员,同时培养和促进公司文化发展。

15)国际性企业中存在着三种人员安置策略:

(1)民族中心方式

(2)多元中心方式

(3)地理中心方式

16)汇率:

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