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146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docx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

会计从业基础知识: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部分)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讲述了下列内容:

(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基本结构和记账规则;(3)试算平衡的应用;(4)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5)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以及平行登记。

这五部分内容都是要求必须掌握的。

  本章的主要题型和分值:

  本章的内容在考试中各种题型都可能涉及,尤其是账务处理题完全属于本章的内容。

本章的分值较高,在20分左右。

  具体内容讲解: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的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例如:

对于用现金支付工资的业务,只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而不在“应付工资”账户中登记应付工资的减少。

  特点:

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简单,但是由于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如:

上述用现金支付工资的业务,在复式记账法下,一方面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另一方面在“应付工资”账户中登记应付工资减少。

  特点(易考简答题):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例1〕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 )

  

  答案:

×

  解析: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2〕复式记账法可以保持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

( )

  

  答案:

  解析:

由于运用复式记账法,当每笔经济业务发生时,要用相等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多个以上的账户中同时加以记录,所以,复式记账法可以保持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基本结构和记账规则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

  

(二)账户基本结构

  1.对于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其中:

  

(1)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额)注意:

个别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

例如:

预提费用、本年利润。

  “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贷方登记预先提取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如果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支付大于预先提取的数额,应视为待摊费用。

  “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由收入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的全部收入数额,借方登记由费用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数额,如果余额在贷方,反映的是利润数额;如果余额在借方,反映的是亏损数额。

  

(2)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取得的经营业绩,不应留存到下一会计期间,应当在当期予以结转,以便下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账户金额能够反映下一会计期间的实际收入情况,期末要将收入类账户的全部余额计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以便结算本期利润,收入类账户结转之后没有余额(注意教材34页的表述“收入类账户一般期末无余额”不妥,应该去掉“一般”二字)。

  2.对于资产类和费用(包括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资产、费用增加数,贷方登记资产、费用减少数。

  

(1)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借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注意:

  ①个别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贷方,例如:

累计折旧、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等。

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②有些资产类账户的余额既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例如:

对于“应收账款”账户,如果本期收回的款项大于应收款项(即存在预收款项),则期末“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在贷方,表示预收的款项,此时“应收账款”账户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

  

(2)费用(包括成本)类账户在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应为借方余额。

具体而言:

  ①生产成本、劳务成本账户在期末一般有余额,其余额在借方,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②制造费用账户在期末结转(计入生产成本)之后一般没有余额。

  ③属于损益类的费用账户期末(结转计入本年利润)没有余额。

  总结:

  

(1)借方登记:

资产的增加额、负债的减少额、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收入的减少额、费用的增加额;

  贷方登记:

资产的减少额、负债的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收入的增加额、费用的减少额。

  注意:

教材35页图4-7内容有误,应该把借方和贷方的“资产类账户”改为“资产”。

  

(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有期初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

  (3)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的性质未变;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例如上述提到的“应收账款”账户。

除此以外,还有“应付账款”账户、“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等。

  (4)对于收入类账户以及属于损益类的费用账户,本期发生额在期末结账时都要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初、期末没有余额。

(注意教材36页的相关表述不正确,以讲义的表述为准)

  〔例3〕下列计入借方的是( )

  A.资产的增加额  

  B.负债的增加额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D.费用的增加额

  

  〔答案〕AD

  〔解析〕借方登记:

资产的增加额、负债的减少额、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收入的减少额、费用的增加额;

  贷方登记:

资产的减少额、负债的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收入的增加额、费用的减少额。

会计从业基础知识: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二部分)

(三)记账规则

  1.内容: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含义:

对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同时在相互联系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登记,并且借方登记的数额等于贷方登记的数额。

(稍后结合会计分录举例说明)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一)会计分录

  1.会计分录的概念:

  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的方法就是编制会计分录。

所谓的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又称为记账公式或简称分录。

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2.会计分录的分类:

  根据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的多少,可以把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1)简单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仅涉及两个账户的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

  例如:

把现金存入银行的分录:

  借:

银行存款 

    贷:

现金

  

(2)复合会计分录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分录。

例如:

  

(1)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的分录:

  借:

应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一般纳税人赊购原材料的分录:

  借:

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应付账款

  (3)采取赊销方式(另外一部分货款通过银行收到)销售商品的分录:

  借:

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

不能把几项业务合并编制复合会计分录。

  例如:

不能把“现金存入银行”和“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业务合并编制如下分录:

  借: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现金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1)确认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性质;

  

(2)分析涉及的资金是增还是减,数额是多少;

  (3)根据账户的基本结构确定每个账户的借贷方向;

  (4)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分录,具体规定如下:

  ①先写借方科目,后写贷方科目;

  ②贷方的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

  ③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要对齐。

  (5)检查借方和贷方合计是否相等。

  举例:

  〔例4〕4月5日甲公司获得乙公司追加投资80 000元,存入开户银行。

  

  分析:

  

(1)该业务涉及资产类的“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账户;

  

(2)“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均增加80 000元;

  (3)因为资产增加计入借方,而所有者权益增加计入贷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银行存款  80 000

    贷:

实收资本   80 000

  〔例5〕4月10日甲公司向供应单位购入原材料一批,价值40 000元,货款暂欠,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分析:

  

(1)该业务涉及资产类的“原材料”和负债类的“应付账款”账户;

  

(2)“原材料”和“应付账款”均增加40 000元;

  (3)因为资产增加计入借方,而负债增加计入贷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原材料   40 000

    贷:

应付账款  40 000

  〔例6〕4月2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所欠购原材料款40 000元。

    分析:

  

(1)该业务涉及资产类的“银行存款”和负债类的“应付账款”账户;

  

(2)“银行存款”和“应付账款”均减少40 000元;

  (3)因为资产减少计入贷方,而负债减少计入借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应付账款   40 000

     贷:

银行存款   40 000

  〔例7〕甲公司按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100 000元,用银行存款向所有者支付。

  

  分析:

  

(1)该业务涉及资产类的“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账户;

  

(2)“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均减少100 000元;

  (3)因为资产减少计入贷方,而所有者权益减少计入借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实收资本   100 000

    贷:

银行存款   100 000

  (注意:

教材48页该业务分录的借贷方向搞反了。

  〔例8〕4月25日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90 000元,购入生产用设备一台。

  

  分析:

  

(1)该业务涉及资产类的“银行存款”和“固定资产”账户;

  

(2)“银行存款”减少90 000元,“固定资产”增加90 000元;

  (3)因为资产减少计入贷方,资产增加计入借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固定资产   90 000

    贷:

银行存款   90 000

〔例9〕甲公司4月27日以前购货所欠的应付账款60 000元到期,但公司暂无款支付,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60 000元用于归还前欠货款。

  

  分析:

  

(1)该业务涉及负债类的“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账户;

  

(2)“应付账款”减少60 000元,“短期借款”增加60 000元;

  (3)因为负债减少计入借方,而负债增加计入贷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应付账款    60 000

    贷:

短期借款    60 000

  〔例10〕甲公司以盈余公积100 000元向所有者分配现金股利。

  

  分析:

  

(1)该业务涉及的是负债类的“应付股利”和所有者权益类的“盈余公积”账户;

  

(2)“应付股利”增加100 000元,“盈余公积”减少100 000元;

  (3)因为负债增加计入贷方,而所有者权益减少计入借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盈余公积   100 000

    贷:

应付股利   100 000

  〔例11〕经批准将企业原发行的20 000元应付债券转为实收资本。

  

  分析:

  

(1)该业务涉及的是负债类的“应付债券”和所有者权益类的“实收资本”账户;

  

(2)“应付债券”减少20 000元,“实收资本”增加20 000元;

  (3)因为负债减少计入借方,而所有者权益增加计入贷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应付债券   20 000

    贷:

实收资本   20 000

  〔例12〕经批准企业用盈余公积70 000元转增资本。

  

  分析:

  

(1)该业务涉及的是所有者权益类的两个账户“盈余公积”和“实收资本”;

  

(2)“盈余公积”减少70 000元,“实收资本”增加70 000元;

  (3)因为所有者权益增加计入贷方,而所有者权益减少计入借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盈余公积   70 000

    贷:

实收资本   70 000

  〔例13〕甲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格5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30 000元,余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分析:

  

(1)该业务涉及三个账户,资产类的“银行存款”、“原材料”和负债类的“应付账款”账户;

  

(2)银行存款减少30 000元,原材料增加50 000元,应付账款增加20 000元;

  (3)因为资产增加计入借方,负债增加计入贷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原材料   50 000

    贷:

银行存款   30 000

      应付账款   20 000

  〔例14〕甲公司以银行存款偿还到期的短期借款4000元,同时支付借款利息150元。

  

  

           

  分析:

  

(1)该业务涉及三个账户资产类的“银行存款”;负债类的“短期借款”和费用类的“财务费用”;

  

(2)“银行存款”减少4150元,“短期借款”减少4000元,“财务费用”增加150元。

  (3)由于资产、费用的增加计入借方,减少计入贷方;而负债的减少计入借方,因此结果如下:

  借:

短期借款   4000

    财务费用   150

    贷:

银行存款   4150 

  

          

  〔例15〕M公司2005年6月份实现的各项收入为:

主营业务收入10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2000元、营业外收入6000元。

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为:

主营业务成本80000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000元、其它业务支出1000元、管理费用10000元、财务费用1000元、营业费用5000元、营业外支出200元、所得税2000元,则结转计入“本年利润”分录为:

  

  

(1)借:

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其他业务收入   2000

       营业外收入    6000

       贷:

本年利润     108000

  

(2)借:

本年利润       102000

       贷:

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

         其它业务支出      1000

         管理费用        10000

         财务费用        1000

         营业费用        5000

         营业外支出       2000

         所得税         2000

   通过上述分录可知,M公司本月实现的净利润为108000-102000=6000(元)

 

四、试算平衡及其应用

  

(一)试算平衡的含义

  所谓的试算平衡指的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和验证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的平衡原理基础上,并采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在有关账户中作复式记录,这就确定了每一项经济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借方与贷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的关系。

由此,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会计分录登记有关账户之后,则所有登记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所有登记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因此,就有了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运用会计等式,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等于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的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由于所有账户的期末余额又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计算的结果,所以,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也必然和所有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相等,因此就有了余额试算平衡法。

  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其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借方期初余额合计=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借方期末余额合计=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会计从业基础知识: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三部分)

(二)试算平衡表

  在实际会计核算中,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方法来完成的,样式如下:

        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试算平衡

        年  月          单位:

科目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合 计

  

  

  

  

  

  

  举例如下:

  假设本期发生的10笔相关业务对应的账户的资料如下:

  借方       现金       贷方

  期初余额    1000

  ⑤      20000

  

  本期发生额  20000

  

  期末余额   21000

  

  借方       银行存款     贷方

  期初余额  1999000

  ①     1000000

  ②      100000

  ⑩      10000

  ③    500000

  ④    100000

  ⑤    20000

  本期发生额 1110000

       620000

  期末余额  2489000

  

  借方       应收账款     贷方

  期初余额     0

  ⑩      20000

  

  本期发生额   20000

  

  期末余额    20000

  

  借方       短期借款     贷方

  ④     100000

  ⑧     50000

  期初余额 300000

  ②    100000

  ⑥    50000

  ⑨    30000

  本期发生额  150000

       180000

  期末余额

       330000

  借方       应付账款     贷方

  ⑥    50000

  期初余额  500000

  本期发生额 50000

  

  期末余额

        450000

  借方       盈余公积     贷方

  ⑦     12000

  期初余额 200000

  本期发生额  12000

  

  期末余额

       188000

  借方       实收资本     贷方

  ③      500000

  ⑨      30000

  期初余额 1000000

  ①    1000000

  ⑦     12000

  ⑧     50000

  本期发生额  530000

       1062000

  期末余额

       1532000

  借方       主营业务收入   贷方

  

  期初余额    0

  ⑩     30000

  本期发生额

        30000

  期末余额

        30000

  编制的试算平衡表如下:

       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试算平衡

       2002年12月          单位:

科目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现  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盈余公积

实收资本

主营业务收入

1000

1999000

300000

500000

200000

1000000

20000

1110000

20000

150000

50000

12000

530000

 

620000

  

180000

  

  

1062000

30000

21000

2489000

20000

330000

450000

188000

1532000

30000

合  计

2000000

2000000

1892000

1892000

25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