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127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9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打印广东省广州市卓越教育培训中心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B.铁生锈

C.工业制氧气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  )

A.木炭B.硫C.红磷D.铁丝

4.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如图表示的是金属原子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化学性质相似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药品时要先预热,再对准药品底部加热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等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再将燃烧匙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等到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

6.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中子数为(  )

A.70B.26C.48D.22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汽水C.液态氧D.人呼出的气体

8.下列对分子、原子与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10.小红同学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mLB.大于6mLC.等于6mLD.无法确定

11.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13.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4.如图所示,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15.自动灭火陶瓷砖在发生火灾时砖会裂开,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所有杂质

B.沉淀可以使硬水软化为软水

C.蒸馏可以使自来水转化为纯净水

D.吸附是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17.为了从空气中得到较纯净的氮气,若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适宜的是(  )

A.铁粉B.碳粉C.硫粉D.氧化铜粉

18.航天探测发现:

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C2O3和CO的元素种类相同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20.小文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l0g样品与足量CO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馨提示:

杂质不参加反应)

A.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B.实验中通入CO的质量为4.2g

C.生成CO2的质量为2.4g

D.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

2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如图所示,实验Ⅰ是水的沸腾装置,实验Ⅱ是水的蒸馏装置,实验Ⅲ是水的电解装置.

(1)实验Ⅰ中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Ⅱ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

(3)实验Ⅲ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实验Ⅲ发生了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4)实验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可用______来检验.

22.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三大化石燃料指的是煤、______和天然气.

(2)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其过程如图I所示.合成气中的(H2、H2O)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C和D,其微观过程如图II所示

①气化炉中主要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③物质C不仅是一种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物质C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④在反应A+B→C+D中,B和C的质量比为______.

23.Cu可以形成化合价为+2和+1的化合物,其中+1价化合物称为亚铜化合物.已知Cu的两种氧化物,氧化铜是黑色的,氧化亚铜是暗红色的.其化学式分别是:

氧化铜______,氧化亚铜______.

(1)高温时,暗红色氧化亚铜可被木炭还原为亮红色的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150℃时,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得到暗红色粉末状固体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有氧气存在,200℃时,暗红色粉末状固体又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4.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张林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料:

①NaOH和Ca(OH)2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质量

NaOH和Ca(OH)2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质量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NaOHCa(OH)2

31

91

111

129

313

336

温度/℃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②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B中玻璃管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______.

(3)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稀硫酸B.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

(4)尾气的处理方法可以是______.为了证明A中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Na2CO3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测是______(填物质的名称)的干扰.

25.碳元素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图1碳单质的结构图示中,表示石墨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2)煤燃烧时上方所出现的蓝色火焰(如图2)是CO燃烧产生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______;

若在煤火上洒些氧化铜,会有铜生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

______.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下是固定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

CO2+2NH3

CO(NH2)2+H2O,若有88gCO2参加反应,则有______gNH3参加了反应.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26.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_____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_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27.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中属于加热仪器的是______(填名称).从A﹣F装置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若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块状固体药品为______;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在其中装入适量的______,出现______现象时,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4)若要制取氢气,可以使用D或E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

28.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______.

29.某实验室有两包标签已磨损的白色粉末,分别是石灰石粉末和生石灰粉末.请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把这两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B.铁生锈

C.工业制氧气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工业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解答】解:

A、氮气约占78%,故A错误;

B、氧气约占21%,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约占0.03%,故C错误;

D、稀有气体约占0.94%,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  )

A.木炭B.硫C.红磷D.铁丝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根据木炭、硫、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要重点注意火焰的颜色是否一致,生成气体与否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如何.

【解答】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如图表示的是金属原子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化学性质相似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

A、由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属于金属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题干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药品时要先预热,再对准药品底部加热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等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再将燃烧匙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等到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

【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给固体加热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氧气含量实验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D、根据火柴燃烧会消耗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给固体加热时,先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地方固定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将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防止空气逸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做铁丝燃烧试验时,要等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氧气瓶中,防止火柴消耗过多的氧气,影响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中子数为(  )

A.70B.26C.48D.22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

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钛原子的中子数为48﹣22=26.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明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即可顺利解答.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汽水C.液态氧D.人呼出的气体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液态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8.下列对分子、原子与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A错;

B、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错;

C、“花香四溢”是因为花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中的缘故,故C正确;

D、空气是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故D错.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B、根据防止损毁电器及触电的情况判断.

C、根据灭火器和种类和适用范围判断.

D、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

【解答】解: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法正确.

B、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所以说法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所以说法正确.

D、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解题时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事故的防护措施等.

 

10.小红同学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mLB.大于6mLC.等于6mLD.无法确定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小红同学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实际体积等于15mL;该学生倾倒液体后俯视液面,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9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6mL.

故选B.

【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1.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

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分析】根据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判断,其依据是气体的性质,主要是溶解性、密度、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四项.

【解答】解:

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任何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要明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或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性质.

 

13.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实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