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4034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ocx

1204考研政治冲刺精讲笔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考研笔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基本趋势 

1、    世界经济的构成: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体。

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际经济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

各国各地区经济是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但世界经济不是各国各地区经济的简单总和。

世界经济通过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协调等世界经济活动联结各国各地区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    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国家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但行为主体的多样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十分明显。

除国家外,跨国公司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行为主体。

 

b)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世界和区域性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些组织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c)   关贸总协定通过一系列多边谈判,在规范世界贸易竞争规则和加快贸易自由化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增长起了显著作用,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

通过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其基本原则:

第一,最惠国待遇原则。

第二,无歧视待遇原则。

第三,关税减让原则。

第四,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第五,透明度原则。

第六,互惠即对等原则。

 

d)   1995年1月1日正式运行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单一市场为自己的宗旨,将多边贸易体制管理的领域和范畴大大拓宽,其作用已日益明显。

 

e)   1945年正式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及金融风波的不时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

 

f)   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5年12月正式成立。

1946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银行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   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世界经济中,这些组织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突出表现在这些组织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因此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约束和限制。

3、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的实力消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三个阶段:

 

Ø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二战结束时,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

实力发生重大变化。

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废墟,战胜国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大膨胀起来。

美国正是凭借这种经济上的强大优势,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以贸易自由化(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并通过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从而一步一步地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援助”计划如下:

 

①    马歇尔计划:

向西欧国家提供130多亿美元援助,使大量美国资本和商品打入了西欧市场,加强了对西欧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控制; 

②    “第四点计划”:

1949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 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对外政策的第四点是:

“技术援助落后地区”,即“第四点计划”。

该计划的实质是在给亚非拉地区不发达国家以技术援助和投资的幌子下,加强对外经济扩张,控制不发达国家中的受援国。

 

③    提供“两个安全网”:

“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

 美国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共同军事安全条约体系,在向西欧和日本提供核保护伞的同时,还建立了“经济安全网”,那就是承担确保自由贸易制度、自由汇兑制度和廉价的石油供应制度的义务,向其他西方国家提供开放的市场。

 

Ø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①    进入70年代,美国政府两次正式宣布美元贬值,自此西方各主要国家的货币同美元的比价,由固定汇率制变为浮动汇率制,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它标志着战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

 

②    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

 

③    在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

 

④    伴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

1975年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

 

⑤    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Ø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80年代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以经济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

美、日、欧三大经济心的激烈竞争,直接推动着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新格局。

 

①    欧洲联盟。

相比较而言,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现有15个成员国,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

1991年12月,12个欧共体成员国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条约生效,欧洲联盟诞生。

在2002年,欧共体占全球贸易额的21%,外汇储备的32%。

2007年后可望增加到28个。

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②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7年10月美国与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起在美、加两国的基础上吸收了墨西哥参加,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根据澳大利亚的提议,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于1989年11月在堪培拉举行;1991年中国政府正式参加;1993年增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晤,并正式采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名称;1994年进入制度化合作阶段。

宗旨是广泛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和贸易政策,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技术交流。

目标是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与其他两个组织相比,亚太经合组织有许多特点。

从发展阶段来看,它仍然属于一个政府间合作的经济论坛;从组织原则看,它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组织方式,即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实行互利、协商一致、自愿、灵活的原则,多形式、多结构地推进本地区的经济合作,目前该组织成员有21个。

 

4、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与特点 

Ø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    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消减这样一种历史进程。

 

②    表现:

(1)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

(2)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

(3)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

(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愈来愈高。

(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③    影响:

(1)发达国家由于拥有全世界3/4以上的生产能力,在世界贸易中拥有3/4以上的份额,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有份额更大,并且掌握了绝大数高新技术。

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贸易、投资和科学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建立了有利于他们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

(2)世界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不断降低的优惠;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在一体化过程中享有比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更多的优惠;(3)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产业向全球梯度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的产业结构不断改善;(4)国际资本流动的迅速增加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以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④    风险:

(1)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

(2)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的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受其他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本国市场、使外货涌入,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受到了强烈冲击;(3)由于经济国际传递的加快、投机性游资增加,利率、汇率、股市、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会使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大大增加,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命脉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

 

⑤    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

(1)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2)从矛盾的一面看,区域经济集团和组织具有排他性,集团内外存在差别待遇。

这虽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但就整个世界而言,仍是带有浓厚集团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因此,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显现出矛盾与冲突的一面。

(3) 但另一方面,经济集团不仅具有排他性,更具有开放性。

各区域经济集团间事实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长远和总 体来看,集团化趋势所产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能阻止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相反,由于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水平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合作水平要高,区域经济合作的广泛开展必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阶梯或中间环节。

(4) 经济集团和跨区域合作,如欧盟与东盟与拉美南方市场的合作等,本身即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经济全球化。

 

Ø   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实力的总和,包括经济力、科技力,以及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等。

其中科技是先导,经济实力是中心。

过去,大国之间也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其中军事力量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当今,一个国家是否在21世纪多极化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也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占有经济与科技的优势。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的主要表现:

1.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

2.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各国对处战略的理点。

3.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努力扩大世界市场份额。

4.争夺科技人才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的焦点。

 

Ø   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1)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人类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

 

(2)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源于20世纪4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火箭技术为代表,到70年代掀起新高潮,成为推动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这次新科技革命中的“火车头”作 用,这次新科技革命也被称为“信息革命”。

目前,这种规范了的“高技术”正席卷世界、高科技产业化已成为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

 

(3)新科技革命迅速提高了某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从根本上 改变了传统的国际经济格局。

 

(4)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新科技革命使国际经济领域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科技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与焦点所在。

 

(5)新科技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真实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高科技发展的人才、资金等方面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6)在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化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它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它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它会产生的新的价值取向、新的市场观点和社会组织形式,它的灵魂是创新。

 

Ø   各国经济超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市场经济属于经济运行方式的范畴,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与社会制度没有直接的联系。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一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搞市场经济的国家由原来的西欧、北美、日本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扩展到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涉及50多亿人口。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和苏联、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Ø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

“不平衡”既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

 

 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从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其趋势是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减弱,西欧、日本的经济实力不断相对加强,而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总体实力转而加强,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更为复杂化。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它主要反映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和经济结构的现代化程度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的差距更大。

发展中国家文化教育事业落后。

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愈来愈大。

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的30倍,1990年,这一差距扩大到60倍。

南北不平衡的最新表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长,有七成是由发展中国家促成的,这是不平衡规律的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变化趋势 

 3.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历史和国情不同,奉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差别很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取得经济成功的同时,许多低收入国家的经济仍然停滞不前,亚洲特别是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在发展中国家中遥遥领先,非洲则发展缓慢。

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

 

Ø   全球性经济问题:

人口、粮食、能源、水、生态环境等 

(1)所谓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指世界人口增长、自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粮食匮乏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过程创造了大量财富,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了并仍在大规模地消耗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严重分歧,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先,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捍卫自己的发展权。

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发达国家不能正视其工业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愿意承担起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意在资金和技术上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治理环境的支持,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或排放污染物。

 

(4)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问题,目前还没有能够找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又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5)人口膨胀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恶化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负起责任,共同努力解决这些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重大问题。

 

Ø   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 

(1)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

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越来越紧密的配合,是现代各国经济调节体系发展的基本趋向。

 

(2)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与改革。

a:

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股份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个突出的趋向。

70年代以来,这种股份化的趋向又有了新的发展,法人资本逐渐取代自然人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

b:

在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艰难而又积极的探索,努力寻求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便既坚持公有制的本质,又能适合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3)国有经济的地位、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20世纪80年来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各国的国有经济比重都在下降 

(4)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规模的调整与改革。

 

(5)社会保障体系的大幅度调整和更新。

 

Ø   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跨国公司是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国际高额垄断利润。

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迎来黄金时代,发展更加迅速,作用日益突出。

 

 

(1)积极作用:

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消极作用:

在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它强化了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加深了南北矛盾。

一些跨国公司 甚至凭借强大的实力,操纵弱小国家的经济命脉,插手他国内政。

 

(二)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和基本趋势 

1、    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Ø   当代世界政治 

世界政治即国际政治,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及其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发展与变革等。

 

Ø   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 

(2)二战后,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秩序的重新确立与演变,世界政治变得越来越复杂。

国家仍然是世界政治的主要行为主体,但行为主体的多样化和多元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除了国家这一国际事务的主要参与者,还有众多非国家行为主体。

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女权运动、生态运动、宗教组织、种族集团、恐怖主义等超国家和跨国界的集团与势力。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国际组织。

 

Ø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①    国际组织是跨国界的联合机构,有其自身的宗旨、目标、行为规范和组织机构,是联系国家和国际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在当今世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

“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

“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

联合国的基本原则是:

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建立联合国是雅尔塔协议的一项内容。

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6月26日参加会议的51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后来10月24日被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的纽约。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现有189个成员国,第三世界国家占78%以上。

联合国安理会是负责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5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③    联合国成立后所起作用有一个变化过程。

在国际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现在:

a:

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和独立;b: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解国际冲突,防止紧张局势恶化;c:

推动世界裁军运动的发展;d:

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例如:

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d:

 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其“单边主义”倾向急剧膨胀,美国不断向联合国的权威提出挑战。

2003年,美国不顾联合国多数国家的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开战,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使联合国的命运面临严峻的考验。

 

④    欧洲联盟(不仅是欧洲的决定性力量,也会成为世界舞台上和多极格局中独立的一极)、非洲联盟(协调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加强经济、社会领域的团结合作。

在国际上,维护非洲各国主权和共同利益)、东南亚国家联盟(由经济联盟走向政治、外交的合作,日益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等区域性组织在当今世界政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概括的表现形式。

 

Ø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民主的原则,表明在战争期间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合作打败法西斯,在战后也可以和平共处。

但是,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各自的实力和利益划分了各自在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美国和西欧之外的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改变了,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Ø   两极政治格局 

战后,美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改变了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转而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峙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冷战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国家采用除直接的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①    1947年,美国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实现同西欧结盟,遏制苏联。

1949年,美国又提出“第四点计划”,实质是利用援助的方式来控制不发达国家,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

1949年4月,美国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的旗号,实际上是一个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

面对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政治上的孤立和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污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与威胁,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不得不奋起自卫。

1947年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纷纷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联成了一片。

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了北约,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至此,在欧洲就形成门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就出现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世界政治形成了两极格局。

 

②    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

 

③    这一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④    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和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