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3971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复习

绪论

一、单选题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

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

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

5.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B)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B)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7.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

8.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

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

10.黑格尔、费尔巴哈是(A)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BCD    )

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ACD)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BC)

A.相对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折衷主义

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BCD)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P16)

答: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P14-19)

答:

(1)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2-4)

答: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4、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P10)

答: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他们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B)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5.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C)

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

6.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9.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1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1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

1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 )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

A.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9.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

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2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

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

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B)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2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25.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27.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B)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D)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29.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C)

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

30.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3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

3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C)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3.“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D)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

34.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A)

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

35.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6.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

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

37.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

38.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D)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9.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4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一种(C)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41.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D)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4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3.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D)

A.坚持实践的观点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辩证的否定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D)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4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B)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7.“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C)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4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C)

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ACD)

A.机械性B.局部性C.不彻底性D.形而上学性

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ACD)

A.宿命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久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CD   )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BCD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6.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BCD)

A.因地制宜B.掌握火候C.注意分寸D.适可而止

7.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BCD)

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

8.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D)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

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

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10.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有(ABC)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1.下列各项正确揭示了意识本质的有(BCD)

A.意识是纯粹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ABD)

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C.辩证否定性D.社会历史性

13.规律具有(BC)

A.永恒性B.普遍性C.客观性D.实践性

1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ACD)

A.实践关系B.制约关系C.认识关系D.对立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P35)

答: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P40)

答: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简述意识的本质。

(P82-84)

答: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P44-46)

答: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性;第二,自觉能动性;第三,社会历史性。

(3)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第三,科学实验。

6、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P48-49)

答: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了古猿的身体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3)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科学实验的进行大大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56)

答: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岐。

8、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P57-58)

答:

(1)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

9、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P76-78)

答: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的。

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其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2)现象和本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3)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

其次,因为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表现着本质,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去凭空构想事物的本质。

二)论述题

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P68-69)

答:

(1)辨证否定观的内容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成果。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批判的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既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对于外国文化,既不要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而应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其有益的合理的内容,抵制其腐朽的、没落的东西。

2、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89-86)

答: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改造世界。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揭示出来。

利用客观规律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