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219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

《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ocx

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

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办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

实现“沙退”的目的。

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

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D)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

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

合理性在于(D)

①不同

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

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看到月亮一个小孩

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

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

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这体现了(A)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

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

性,是主观与客观的

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黑格尔说: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

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C)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

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在很多其它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

了混沌学。

从哲学上看,一种新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发展相关的旧的科学理论,

是由于它(A)

①能更广更深地反映客观规律

②能反映旧理论不能反映的客观规律

③创建了更普遍的客观规律

④推翻了关于客观规律的理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7、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

我国科学家研究了

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

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

27%~58%。

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

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D)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B.①⑨C.②④D.③④

8、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如果把它和某

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

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

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

死的案例。

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

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

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

认识,体现出认识(C)

①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②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④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兵者。

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B)

A.按客观规律办事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准备走曲折的路D.坚持从实际出发

10、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

“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

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

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

也就越多。

”这表明(D)

①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1、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

“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

的哲理是(B)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12、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D)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3、据专家估算,

如今每年大概有20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

物变成燃料粉尘和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由此导致全球出现酸雨、自然灾害等

异常气候。

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

此也应该是友好的。

这从哲学上来说(B)

①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

②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③违背规律客观性,就会受到规律惩罚

④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4、“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

无限复杂性决定了(D)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5、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A)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16、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

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D)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7、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

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

式。

这表明(A)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18、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

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

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B)

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19、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月

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

实验,体现了实践是(B)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

20、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

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

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形成了“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

这是因为(D)

①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

它视为真理。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这件事说明(B)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2、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

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

23、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24、“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

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

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这段话强调的是(C)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5、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

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D)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7、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态度的理论基础是(A)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2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D)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29、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正确的说法是(C)

A.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统治者的意志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以往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次飞跃的是

(C)

A.从感觉到知觉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B)

A.已被证明的理论相符合B.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C.大多数人的意见相符合D.原有的书本知识相符合

33、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B)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4、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D)

A.创造性B.主观性

C.摹写性D.抽象性

35、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

理。

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观点B.唯物辩证法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36、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

的是(B)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3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B)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3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

调(D)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9、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C)

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发展的

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D.有用的就是真理

4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

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

这体现了(CD)

A.从一般到个别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次序

B.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

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

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

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

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A.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AC)

B.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C.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D.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发了“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

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和道德方面

的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新的课题。

这表明(AD)

A.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认识的无限性表明人们无法正确认识终极真理

D.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

4、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就是说(AC)

A.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C.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

D.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5、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右图)讽刺了一

些人(ACD)

A.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B.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C.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D.时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分歧在于是否

承认(AB)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B)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8、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为(ACD)

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的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

基本内容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目的性、多样化原则

C.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既互为前提又互相使用

D.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

9、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BC)

A.信念和信仰B.情感和意志C.直觉与灵感D.概念和判断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C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五里岛和切尔若贝利核事故的伤痛,

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各国

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

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联系材料,从认识论角度,

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

答:

(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来制定安全标准等就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各国不仅制定了核电安全标准等,还在以后的使用中不断对其修正。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人们在认识世界,也在努力改造世界。

材料中,人们认识到核电带来的伤害,对其作出了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避免。

体现了人们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起来了。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

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

实现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

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

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

有人认为: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

试对此观

点加以评析。

答: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破除思想僵化,进行创造性思维,使理论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

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

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

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

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答: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确认识。

首先,从认识的广度上来说,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任何真理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的范围以及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反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

从认识的深度上来说,真理也是有待深化的。

材料中,‘‘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这种观点就体现出了人们对于认识的局限性。

(2)从认识的具体性原理出发,真理是发展的、具体的,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体现了二者的相对性;其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

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

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体现了这一观点。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

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

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家丁玲在未

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

“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

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是洋气,很潇洒,因

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

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

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

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

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

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

丁玲十分后悔:

“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

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

破旧

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

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

教员。

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

为什么“全错了”?

答:

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的观念出发进行推论。

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

(4分)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

“就一切可能看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

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

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

误的历史。

材料2:

波普尔认为:

“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检验

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