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172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突破 板块二 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第二部分专题训练突破板块二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考点

常考题型

分值

备考建议

1.词语解释

2.句子翻译

3.断句停顿

4.思想内容

5.写作手法

6.感悟启示

1.解释和辨析文言实词和虚词。

2.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给文言语句断句;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

4.概括或比较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把握或比较文章的思想内涵、表现手法。

5.谈读后的感悟、启发。

8~18分

  课外文言文将是中考考查的重点,根据考情可知,“题在课外,答在课内”是课外文言文的设题原则。

所以,熟练掌握课内文言文的知识点,是备考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个虚词,也是复习的重点。

句子翻译应注意特殊句式、中心句、主旨句、包含特殊用法的词语的句子。

不管考题怎样考,只要紧紧抓住基础,便会立于不败之地。

还要注意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两篇有某些共同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相近主题或相同题材的文章,从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以提高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能力。

[典例1]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

又曰:

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

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

麻炬

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闻有异书,必往祈

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

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

“此鸟名商羊。

儿童有谣曰:

‘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是为大雨之兆

”后果然。

(有改动)

【注】①屈原:

战国楚诗人。

②以:

在。

③舟楫:

泛指船只。

④拯:

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

⑤角黍:

粽子。

⑥黄琬:

人名。

⑦琼:

人名,即黄琼。

⑧太尉:

官职名。

⑨诏:

召见。

⑩况:

比方。

初:

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燎:

燃烧。

炬:

火把。

祈:

乞求。

鼓舞:

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兆:

预兆,征兆。

文言实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谓之竞渡(      )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

(3)从夕达旦(      )

(4)是为大雨之兆(      )

解释文言词语的三种方法

1.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即根据上下文,借助句子的大意进行推断。

2.组词代入推断词义。

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组成若干个词语或把它的常用义列举出来,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从而推断词语的含义。

3.迁移联想。

初中阶段,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很浅显,需要考查的重点词一般都在课内见过。

我们只要能够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就能顺利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文言虚词

2.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明确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方法

1.准确掌握中考易考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之、其、而、以、于、为、且、与、乃、虽、者、则、乎、然、焉。

(见附录)

2.牢记每个虚词的典型例句,特别是重点课文中的例句更要识记得熟练、准确,这样便于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或答题时迁移联想。

3.根据语境推断。

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因为词语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确定其准确的含义。

4.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断句停顿

3.(原创题)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给文言语句断句的一般方法

1.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给提取出来的文言句子确定朗读停顿节奏,一定要先理解此文言句子的意思,理解时,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

2.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情况下,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有这样的停顿规律:

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做停顿,主语与宾语之间要做停顿,宾语与补语之间要做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

如: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主谓之间停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动宾之间停顿;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

3.根据句首的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句首发语词,往往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

“盖、夫、若夫、至若、然则、其、且、故、而”等,可在其后做适当停顿。

如: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4.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后往往要稍做停顿,这样朗读使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

吾妻/之美我者。

5.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6.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常常是两个单音节词,它们中间要停顿。

如: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译文: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译文:

 

文言语句翻译六法

六法

内容解说

直译法

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语序进行直接翻译。

意译法

根据原文词句的意思来翻译,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

增补法

此法适用于省略句式,翻译这种句式,只有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使语句通顺,意思明了。

续表

语序移

位法

由于文言文倒装句的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译时务必把倒装词语的位置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原词

保留法

像古汉语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年号、帝王名、朝代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删除法

有些文言虚词只有某种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思,译时可删除。

思想内容

5.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6.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解答概括内容类试题的方法

解答理解、概括内容类试题的前提是:

整体感知,把所给的文言语段真正理解准确、透彻。

1.筛选提炼信息类:

根据题意,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或重要词语,提取相关语句,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概括、提炼、整合。

2.概括内容或事件类:

按照六要素法、叠加法来概括。

[典例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

“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译文:

 

 

写作手法

3.(原创题)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有什么作用?

 

揣摩写作手法的步骤

感悟启示

4.上文第二段中作者推测王君的用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谈感悟、启示的方法

  解答此类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二要立足于文本;三要由文本拓展开来,展开联想,有时需要联系实际谈理解和看法。

答题套路:

亮明观点+联系实际+小结(或如何去做)。

注意:

“联系实际”最好写具体的事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避免笼统阐述。

一、(2019武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

“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

必杀魏绛,无失也!

”对曰: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

”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

“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

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

“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

【注】①魏绛:

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

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

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

指晋侯。

⑤礼食:

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无失也(      )

(2)其将来辞(      )

(3)吾子之讨(      )

(4)与之礼食,使佐新军(      )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将来辞

其真不知马也

B.公跣而出

潭西南而望

C.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

何陋之有

D.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

必以分人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译文:

 

 

(2)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译文: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6.读了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①任,为分宁②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③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⑤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⑥。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⑦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⑧,陋于希世⑨而尚友千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八》)

【注】①郑向:

和后文的王逵都是人名。

②分宁:

地名。

③讯:

审讯。

④手版:

笏板,古代官员朝会时拿着它,有事则记在上面。

⑤媚:

讨好。

⑥霁月:

雨后新晴的明月。

⑦徼(yāo)福:

“徼”通“邀”。

福,求福。

⑧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qiónglí):

留给自己的东西很微薄,而让孤寡的人得到安乐。

茕嫠:

孤寡。

⑨陋于希世:

鄙视那些迎合世俗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狱久不决(      )

(2)将弃官去(      )

2.下列句中的“以”与“杀人以媚人”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译文:

 

4.本文选取了周敦颐哪两件事?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5.文中黄庭坚评价周敦颐“陋于希世”,而周敦颐也在《爱莲说》中反复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陋于希世”的评价?

说说理由。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选(  ),理由是: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1分)

一、(2019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2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

“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吏白:

“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德秀曰:

“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族弟结哭之恸,或曰:

“子哭过哀,礼欤?

”结曰:

“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

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①擢第:

科举考试得中。

②湩(dòng):

乳汁,这里指汤汁。

③爨(cuàn):

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庐墓侧(      )

(2)人以为不可绝嗣(      )

(3)德秀自乳之(      )

(4)会虎为暴(      )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2分)

译文: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2分)

译文: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分)

 

二、(2019资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14分)

(甲)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听而斫之(      )

(2)臣之质死久矣(      )

(3)是鱼之乐也(      )

(4)汝安知鱼乐(      )

2.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尽垩而鼻不伤

人不知而不愠

B.游于濠梁之上

苛政猛于虎也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宋何罪之有

D.请循其本

其真无马邪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2分)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译文: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

 

5.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3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苦其心志     (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3)至于鄙(      )

(4)卒得反国(      )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喟然叹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3.请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译文: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3分)

 

四、(原创预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王氏门风

王中书①子明,大名莘人。

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甚笃。

家人未尝见其怒,饮食不精洁②,但不食而已。

尝试以少埃墨③投羹中,子明惟啖饭。

问何不啜④羹,则曰:

“我偶⑤不喜肉。

”后又墨其饭,则曰:

“吾今日不喜饭,可别具粥。

”子明不置田宅,曰:

“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

”子明疾甚,戒子弟曰:

“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⑥,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中书:

中书舍人,官名。

②精洁:

干净。

③埃墨:

尘土,灰尘。

④啜:

食,饮。

⑤偶:

偶然,恰巧。

⑥泰侈:

奢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事寡嫂有礼(        )

(2)家人未尝见其怒(        )

(3)子明疾甚(        )

(4)戒子弟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置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尔。

A.子孙应当各自考虑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置办田产宅院,(那样做)只是白白地让子孙们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罢了。

B.子孙应当各自想到自立,为什么要放置着田产宅院不用,白白地让子孙们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

C.子孙应当各自想到自立,为什么一定要置办田产宅院,白白地让别人争夺了不义之财。

D.子孙应当各自自立,何必放置着田产宅院不用,只是白白地让别人因争夺财产而做出不义之事。

3.子明“偶不喜肉”的原因是:

          。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4.对子明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持家宽容。

即使别人将饮食弄得不干净,也不责怪。

B.教子严格,为子孙置办田产,以免子孙受苦。

C.持家节俭,病重时告诫子弟不厚葬自己。

D.懂礼数,事寡嫂有礼,与弟友爱。

五、(原创预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2分)

千里结言

[南北朝]范晔

范式①,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

“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②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③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

”对曰: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

”母曰:

“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注】①范式:

与下文的“元伯”均为后汉时期人物姓名。

下文中的“汝南”为地名。

②克:

约定。

③白:

告诉。

④乖违:

做事不合情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与汝南元伯为友(        )

(2)二人并游太学(        )

(3)式谓元伯曰(        )

(4)将过拜尊亲(        )

2.下面的选项中加点的“以”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

元伯具以白母

A.请设馔以候之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

译文:

 

 

4.元伯要母亲“设馔”的原因是 

 。

(2分) 

5.范式是一个         的人。

(2分) 

附录十 15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汇总

  结合初中教材中的例句,对中考常考的15个虚词加以总结。

所选例子选自中考文言文篇目。

一、【之】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她(她们)”。

格式:

动词+之。

如:

①先帝称之曰能。

代词,“他”,指向宠。

(《出师表》)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代词,他们,指齐军。

(《曹刿论战》)

(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如:

①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②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3)代物,可译为:

“它(它们)”,用作宾语。

如:

①学而时习之。

代词,“它”,指学过的知识。

(《论语》十二章)

②渔人甚异之。

代词,“它”,指奇异的景象。

(《桃花源记》)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此”。

如: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②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

定语+之+名词/名词性短语。

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

名词+之+动词(形容词)。

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②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3.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格式:

名词+之+谓语动词。

如:

何陋之有?

(《陋室铭》)

4.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

名词+之+形容词。

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②马之千里者。

(《马说》)

5.语气助词。

凑足音节,无义,不译。

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③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④久之,目似瞑。

(《狼》)

(三)动词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

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

(1)代人。

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

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