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5317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doc

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

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

黑龙江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

共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

所辖哈尔滨为副省级市,齐齐哈尔为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

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

农产品:

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

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出口贸易:

又称输出贸易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一)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简介

1.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粮食比重、面积、农产品贸易对农民增收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作用。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广袤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大面积的耕种提供了可能,肥沃的黑土地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基础条件。

在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均有较大优势,大米、玉米和植物油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

并且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或地区相临,交通便利,地缘优势突出,因而,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裕,农业资源十分充足。

辽阔的黑土地适合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相当迅速;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一些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些都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优势。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各种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交易会或展销会,积极宣传,树立了农业大省的形象,正积极地向农业强省迈进。

3.黑龙江省出口农业产品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以大宗农产品出口为主,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近一半左右,其中罐头等占16.5%,畜产品、蜂蜜、水果占38.5%左右。

出口额同比翻番的农产品有谷物及谷物粉、辣椒干、鲜冻牛肉、活鱼和天然蜂蜜等。

出口额下降的品种有大豆、食用菌和药材等。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出口农产品质量

黑龙江省农产品抓质量工作起步比较晚,基础也比较弱。

特别是现在又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生产经营还比较分散,生产方式也比较落后,出口的农产品屡遭“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指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设置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对国外产品农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2.主要出口国家

黑龙江农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其中以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最多。

从出口创汇上看,2007年出口到亚洲地区金额占总出口额的51%左右,其中销往日本和韩国的农产品总额占亚洲市场份额的60%左右;出口到欧洲地区的金额占总出口额的46%左右,其中俄罗斯占43%左右

3.面临技术性的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俄罗斯、韩国和日本一直是黑龙江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国。

其中,俄罗斯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占比最大的国家,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可以占到黑龙江总体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其次是韩国;从2006年开始,由于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的技术限制提高,导致黑龙江省对日农产品出口的额度有所下降。

而出口目标国的集中决定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也导致近年来技术性壁垒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增大。

二、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

(一)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农产品出口贸易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产业,其出口规模直接关系出口创汇的规模。

而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是黑龙江省出口的骨干产品,但黑龙江省现有的出口基地很多都没有加工项目,出口的大多是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较少。

因此,现阶段黑龙江省对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仍有待发展。

不合理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不仅制约着绿色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也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提高。

(二)主要粮食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弱

由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再加上投入不足,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以致出口的农产品有的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质量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国外生产的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与此同时,由于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出口的商品成本相对较高,这样也就失去了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三)黑龙江省的科学发展水平较差

黑龙江农业科学展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较,差距还较大。

虽然近年农产品出口绝对量有所增加,但其主要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却逐年下降。

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层次较低,仅依靠初级产品。

高档次、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过少;大宗产品多,特色农产品少;普通农产品多,高质量农产品少的特点使其在市场竞争力上有所欠缺,难以处在有利地位。

以玉米出口为例,黑龙江省玉米含蛋白质油脂量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黑龙江省的粮食只能作为饲料出口。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已达80%以上,而黑龙江省只有50%左右,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只占20%出口的农产品加工层次低,使得出口的品种单一。

这对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黑龙江省的出口农产品品质差

出口农产品品质差,标准化程度低由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科研投入较少,现代化设备利用率较低,出口的大宗农产品品种混杂,杂质含量高,科技含量低,其品种无法满足国际市场多样性的要求。

加上近年来各国不断发生的食品污染事件,使食品安全成为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的问题,不断出台有关农产品的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

一些企业所生产的农产品,表里不一,产品成分与说明书不符,或将国家禁用的农药品种以增效剂的成分隐形加入产品中,导致某些农药残留超标,达不到进口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五)黑龙江省的出口农产品出口国家过于集中

农产品出口国家过于集中,依赖性强从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来看,主要面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较为单一和狭窄,这就决定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容量有限,难以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渠道,同时,也不利于规避贸易摩擦和争端,易遭受进口国国内经济波动和农产品贸易保护措施的冲击。

过度依赖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进口大国,一旦其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结构发生变化,黑龙江省很难对这种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因此适应市场的能力也显得脆弱。

三、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重点扶植龙头企业

发展农产品贸易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创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出口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首先,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特色绿色农产品市场。

在进一步巩固完达山系列豆奶粉、哈高科、日月星大豆蛋白、九三系列豆油及黑龙江米面产品等这些现有品牌优势的同时,不断开发和培育新的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其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标准化建设,规避贸易壁垒。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适应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钥匙,是培育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农产品只有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生态、卫生标准,才能顺利进入其市场,获得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可以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及发展目标科学规划生产加工农产品,引导和扶持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加大品牌农产品的投入,比如加强农民素质的教育与培训、对有品牌价值的重点龙头企业以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商贸型的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和税收优惠,并适度放宽贷款条件

(二)发展食品产业,加强对俄出口

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原产地农产品资源,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重点发展乳制品、大豆制品和玉米、水稻、薯类等粮食加工以及肉类制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健全以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三)加强对俄罗斯的边境贸易

应该进一步开发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的边境贸易及非洲国家的市场。

中俄有着超过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地域优势非常突出。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日趋活跃,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对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水果蔬菜产量丰富,品种齐全,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价格有竞争优势,在俄远东地区有较为固定的消费者群体。

而近几年不少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一批农产品名牌,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开发俄罗斯市场。

日本、韩国、非洲是农产品主要进口国,由于产品结构互补,运输保鲜便利,日本又成为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

我国出口的大豆73%是黑龙江产地,其中66%出口到日本,20%出口到韩国,而非洲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四)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研究,搞好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

要全面推动普通农产品生产向安全、优质的绿色品牌方向发展,将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纳入绿色农产品开发、技术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保证体系,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大省、绿色农产品强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

提高技术水平加大黑龙江省农业科研投入,完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改变目前主要出口大米、玉米和植物油等初级大宗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发展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开发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2011年7月8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

黑龙江省拥有全国1/9的耕地面积、1/10的粮食产量和1/3的商品粮供应量,但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则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食品加工研究所刚刚起步,能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对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都有着极大的助力,将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大粮仓”变成“大厨房”,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开拓新市场

加强与主要出口国贸易的同时,开拓新市场俄罗斯、日本、韩国是黑龙江的传统贸易伙伴,也一直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尤其是俄罗斯,与中国有超过4399km的共同边界,交通运输便捷,地缘优势突出。

而且目前俄罗斯也已经成为世界名牌产品竞技的大舞台,对农产品的各种要求不逊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黑龙江省在出口大宗的普通产品时,如果在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和包装等方面提高质量,一定能够进一步拓宽市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日本和韩国耕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