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110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docx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一三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

(一)~(三)

文言文习题遴选培优

(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

宏少有隽才,号曰冀州神童。

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

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

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

辞以母疾,不就。

左迁著作佐郎。

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

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

郝轩叹曰:

“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

雀飞沈,岂不惜哉!

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

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独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

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

弃郡走海滨。

帝素闻其名,遣求。

及至,以为黄门侍郎。

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

及帝幸邺,历问故事。

宏应对若流,帝善之。

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迁吏部尚书。

时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

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

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

深被信任,势倾朝廷。

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

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

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

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

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

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

及道武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宏独无谴者,由于此也。

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

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

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

帝称其平当。

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泰常三年夏,宏病笃,帝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侍臣问疾,一夜数返。

卒,追赠司空,谥文贞公。

丧礼一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

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

子浩袭。

太和中,孝文追录先朝功臣,以宏配飨庙廷。

(选自《北史·列传第九》,有删节)

1.(关键能力:

理解文句文意,分析语句语法结构)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解析:

选C 解答此题先找出两处不同点的句子“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和“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然后分析“帝亲登山……牛米”一句,动词“抚慰”“遇”的主语是承前省略,为“帝”,排除A、D两项;再分析“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一句,“不能”为副词,不能放在句末,排除B项,故选C。

2.(学科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子舍人初设于秦朝,自汉始,会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此职,目的是让其陪伴太子,以其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

B.晡是古代计时法中的十二时之一,即申时,指午后三时至五时;《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的“黄昏”即与申时紧相连。

C.谥号一般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如文中的文贞公、孝文、道武、明元等都是美谥。

D.配飨是指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文中指将崔宏在太庙配祭。

《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指用酒食款待,与此处的“飨”含义不同。

解析:

选B “黄昏”指晚七时至九时。

3.(学科素养:

获取、梳理、整合信息,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宏富有才干,处事果断。

他从小就才智过人,苻融曾虚心向他请教,苻坚亦知其才干,郝轩赞其能佐助帝王。

他处置事务,毫不拖延。

B.崔宏立身正派,一心向学。

他后来出仕于慕容垂,先后历任要职,皆得好评。

他虽然身处兵荒马乱之时,但仍然坚定信念,踏实学习。

C.崔宏处事公平,裁决适当。

他总管裁定诸多事务;视察郡国,纠正不法行事,审定公允;刑罚狱讼,判决合理,深得武帝信任。

D.崔宏约俭自居,无意资产。

他家徒四壁,动乱年代,妻子儿女不免挨饿受冻;外出无车,步行上朝;母亲年事已高,奉养亦无多样食物。

解析:

选C “视察郡国,纠正不法行事”的是使者,崔宏负责审理;另外,此事以及判决狱讼是在道武帝去世后。

4.(关键能力:

准确锁定关键词语,判定得分点及翻译出隐含信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

弃郡走海滨。

帝素闻其名,遣求。

译文:

                                    

                                    

(2)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

译文:

                                    

                                    

参考答案:

(1)道武帝攻打慕容宝时,兵至常山。

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

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

(关键词“征、次、素”各1分,句意1分)

(2)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主帅们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让他们拜送。

(关键词“诏、渠、会”各1分,句意1分)

5.(学科素养:

获取、梳理、整合信息)崔宏深受道武帝器重,除了政治才能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

                                    

                                    

                                    

参考答案:

①崔宏回答道武帝询问的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等问题时,很符合皇帝的心意。

②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

③自我约束,生活俭朴。

(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

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

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他请教,十分尊敬他。

任命他为阳平公侍郎,兼任冀州从事。

对外总理日常事务,入内视为宾客密友,他对各种事务的处置,果断毫不拖延。

苻坚知道他的才干,征召为太子舍人。

他以母亲有病为由,不肯就任。

降为著作佐郎。

太原人郝轩是个以知人而闻名的人,他称赞崔宏有佐助帝王的才能,近代以来从未有过。

苻坚败亡之后,他避乱于齐鲁之间,被丁零的翟钊和晋朝叛将张愿所挽留。

郝轩叹息着说:

“这个人啊,遇到这样的时机,不趁此扶摇直上,却跟

雀一起升降,岂不可惜!

后出仕于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在所担任的职务上都得到好评。

他立身正派,虽处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仍坚定信念,一心学习,不把资产放在心上,妻子儿女也免不了受饥寒之苦。

道武帝攻打慕容宝时,兵至常山。

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

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

等到找来以后,任命他为黄门侍郎。

和张衮一起总管机要大事,起草创立制度。

当皇帝前往邺城时,一一询问有关过去的事情,崔宏应答如流,皇帝很赞赏他。

回军时到达恒岭,皇帝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新归附的人员,正遇上崔宏扶着老母亲爬上山顶,便赏赐给他耕牛和粟米。

于是下令凡是自己难以前行的迁徙的人,配给车辆和牛。

又迁任吏部尚书。

当时朝廷命令有关方面确定官员的爵级,撰写朝廷礼仪,协和音乐,制定法律条令,申明处罚有关禁令,由崔宏总管并最后裁定,作为永久的定式。

等到设置八部大夫,如同过去的八座之官。

崔宏通管三十六曹官员任命,如令、仆等统管。

深受信任,势倾朝廷。

但他自我约束,生活俭朴,不置产业,家里空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

母亲年已七十,奉养也没有多样的食物。

皇帝知道以后,更加敬重他,厚加赏赐。

当时有的人讥笑他过于节俭,而崔宏却更加自我约束。

他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帝王的制度,崔宏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符合皇帝的心意。

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

到道武帝晚年,大臣们大多触犯皇帝的威怒,也正是因为这点,崔宏从未受到谴责。

道武帝去世,明元帝未即位时,清河王绍因为人心不安定,便取出大量财物绢帛,赏赐朝臣们。

只有崔宏不肯接受王绍赐给的财物,长孙嵩以下官员们都感到惭愧。

皇帝派使者们出去视察各郡国情况,检查纠正那些不依法行事的地方守宰们,让崔宏和宜都公穆观等最后审定,皇帝称赞他们做得公平适当。

又下令让崔宏和长孙嵩在朝堂判决刑罚狱讼。

泰常三年夏天,崔宏病重,皇帝派侍中穆观前往接受遗言。

侍臣们前去问病探视的,一夜之间数次往返。

死后,追赠司空,谥为文贞公。

丧礼完全依照安城王叔孙俊的旧例。

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主帅们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让他们拜送。

他的儿子崔浩袭爵。

太和年间,孝文帝追记前朝的功臣,将崔宏在太庙配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

“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

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使齐,说晏平仲曰:

“子速纳邑与政。

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

”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去齐,使于郑。

见子产,如旧交。

谓子产曰:

“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子为政,慎以礼。

不然,郑国将败。

”去郑,适卫。

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

“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将舍于宿,闻钟声,曰:

“异哉!

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

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

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

君在殡而可以乐乎?

”遂去之。

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

“晋国其萃于三家乎!

”将去,谓叔向曰:

“吾子勉之!

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曰:

“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6.(关键能力:

理解文句文意,分析语句语法结构)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B.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C.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D.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解析:

选B “谁敢干君”中,“君”是“干”的宾语,意思是“冒犯您”,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札虽不材”意思是“我虽无能”,“不材”是“札”的谓语,“札虽不材”结构完整,在“不材”后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7.(学科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服阙”“除服”含义相同。

B.吾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表示亲近或敬爱的意思。

C.大夫,先秦时代职官分三级,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

D.上国,春秋时期称中原诸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解析:

选C C项,“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错误,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卿为最高等级。

故选C。

8.(学科素养:

获取、梳理、整合信息,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季札出身显贵,遵守礼制。

季札为吴王幼子,吴王生前想让他继位,他避让不答应,于是吴王让长子诸樊继位,执掌国政。

B.季札思慕圣贤,坚守节义。

吴国人坚持立季札为国君,季札学习子臧的节义,抛弃家室财产去耕种田地,吴国人只好放弃这个打算。

C.季札知人知事,富有远见。

他预言齐国的政权将要有变动,提醒晏子交出封邑和官职。

后齐国发生栾高之乱,晏子因听从建议得以幸免。

D.季札守诺重信,始终不渝。

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明白徐君心意,约定将宝剑赠给徐君。

徐君去世,季札把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

解析:

选D D项,“约定将宝剑赠给徐君”错误,原文是“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可见并未约定。

故选D。

9.(关键能力:

准确锁定关键词语,判定得分点及翻译出隐含信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

译文:

                                    

                                    

(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译文:

                                    

                                    

参考答案:

(1)(诸樊)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弟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传位,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

(关键词:

“授”传给;“欲传以次”按照次序传位;“致”交还,归还;“称”符合,满足)

(2)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关键词:

“始”当初,起初;“许”答应,同意;“岂”怎么,难道;“倍”通“背”,违背)

10.(学科素养:

获取、梳理、整合信息)季札对子产和叔向分别提出怎样的忠告?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

                                    

                                    

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需要考生认真阅读相关段落,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分点作答。

由“谓子产曰:

‘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子为政,慎以礼。

不然,郑国将败’”可知,季札告诫子产,要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由“谓叔向曰:

‘吾子勉之!

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可知,季札告诫性格刚直的叔向,要考虑如何避免祸患。

参考答案:

①季札告诫子产,要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

②季札告诫性格刚直的叔向,要考虑如何避免祸患。

参考译文:

二十五年,吴王寿梦死。

寿梦有四个儿子:

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眜,四子叫季札。

季札贤能,因而寿梦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寿梦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

季札推辞说:

“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

您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冒犯您呢!

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

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

”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就抛弃了家室财产去耕田,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十三年,吴王诸樊死去。

(诸樊)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弟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传位,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

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

季札在延陵受封,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出使到齐国,劝说晏平仲说:

“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

没有这两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

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

”因此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所以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得以幸免。

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

见到子产,如见故人。

对子产说:

“郑国掌握政权的人穷奢极侈,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

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

”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

非常欣赏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

“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

”从卫国到了晋国,季札要住在宿邑,听到鼓钟作乐之声,说:

“奇怪啊!

我听说有才无德,祸必加身。

这孙文子正是为此得罪国君,小心翼翼尚恐不够,还可以玩乐吗?

孙文子在这里,就如燕在帷幕之上筑巢那样危险。

而且国君尚在棺中停殡未葬,难道可以作乐吗?

”于是离开了。

孙文子听说后,一辈子不再听音乐。

季札到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

“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吧。

”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

“您要勉力而行啊!

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

您为人刚直,一定要慎思如何使自己免于祸患。

”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

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自己)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把宝剑献给徐君。

出使回来又经过徐国,徐君已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旁的树木之上才离开。

随从人员说:

“徐君已死,这把宝剑留给他又有什么用呢?

”季子说:

“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0分)

马绛,大名人。

景德元年,诏下贡举。

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

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

至则开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因勉之以义教,民辄听命罢去,无复词牒,案牍大治。

后十年,父老犹有称道绛者。

再调寿州录事参军。

还,赴铨部,引对御前,选补职事官,除莱州防御判官。

时蔡齐在诸生,未知名。

绛一见曰:

“海滨有此奇士!

”忘年定交,日与游甚欢。

是秋,主试贡士,首送蔡齐。

春榜至,齐冠天下士,绛得知人之名。

秩满,改著作佐郎。

丁艰。

既除,迁秘书丞、知梧州。

绛性刚直,不屈上官,耻焉苟合,以是滞留常调官不遂。

尝曰:

“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

”故于鄠、杜终南圭峰之下,就水竹营别墅,为栖逸之地。

及自岭外归,称疾罢官,慨然有丘壑志。

故枢相王曙在西府,雅知绛。

蔡齐亦在内署,数勉绛起还朝,相与称荐,遂以太常博士通判秦州。

时河阳相王钦若知州事,多回挠,绛持法不阿,河阳不悦。

僚佐为绛言,宜姑为和。

绛曰:

“守正之谓和。

朝廷置吏,岂使苟相顺适以为和哉?

吾知奉公而已。

”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

待还,知坊州,赐五品服章。

蔡齐拜御史中丞,被命举御史,而以绛名上。

时王钦若作相,三奏而三却之。

齐怀敕至中书曰:

“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

朝廷不用,请纳此敕。

”执政不得已,除绛殿中侍御史,寻改侍御史。

绛素厉风节,及在司察之职,危言无顾惮。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绛曰:

“良农能稼而不能穑。

士固有道,违道干誉,非鄙志者。

”其自守如此。

庆历八年六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张方平集》)

11.(关键能力:

理解文句文意,分析语句语法结构)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B.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C.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D.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解析:

选C “王曾吕蒙正当国”主谓宾都全,后面断开;“重”的宾语是“绛方介有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从容”是“谓”的修饰语,不能断开;“直而温”“宽而栗”是对仗结构,与前后断开,两句中间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2.(学科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引对,又称“赐对”,指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B.春榜,科举考试中,会试一般在春季举行,也称春闱。

考中者张榜公布,故名春榜。

C.丁艰,又称丁忧,指遭遇父母丧,一般情况下,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

D.服章,“服”指服饰;“章”指玉带。

用来表示官员的品阶身份。

解析:

选D D项,“‘章’指玉带”错,“章”是帽子。

“服章”,古代表示官阶身份的服饰。

故选D。

13.(学科素养:

获取、梳理、整合信息,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绛才干卓著,勤政爱民。

他担任义乌知县时,专门营造一庭院,替百姓明辨是非,并注重教化,深受百姓的爱戴。

B.马绛慧眼独具,荐举英才。

他发现莱州蔡齐是难得的奇才,不顾其年轻无名,与之定交,并荐举他赴京应试。

C.马绛性情刚直,守正不阿。

他因王钦若做事多苟且顺服、没有原则而拒绝与之同流合污。

后来马绛被举荐做御史时,遭王钦若再三阻挠。

D.马绛淡于名利,重于义节。

他在官场虽然屡屡受挫,但志向不改。

面对宰相的直言劝告,他却不为所动。

解析:

选A A项,“专门营造一庭院”错。

原文是“出知婺州义乌县。

至则开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意思是“出任婺州义乌知县。

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不是“专门营造一庭院”。

故选A。

14.(关键能力:

准确锁定关键词语,判定得分点及翻译出隐含信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

译文:

                                    

                                    

(2)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

朝廷不用,请纳此敕。

译文:

                                    

                                    

参考答案:

(1)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之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

(关键词:

“资”,性情;“不适时”,不合时宜;“求容”,乞求接纳;“道”,志节)

(2)奉令举荐御史,据我所知,没有能替代马绛的。

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

(关键词:

“举”,举荐;“易”,替代;“纳”,收回;“敕”,诏令)

15.(学科素养:

获取、梳理、整合信息)马绛被调往延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

                                    

                                    

解析:

本题注意是“直接原因”。

找到原句“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意思是“太监奉命出使回奏边境事务,为迎合王钦若旨意,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

据此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

参考译文:

马绛,是大名人。

景德元年,诏令举荐乡贡。

很多举子都推荐马绛参加考试,太守亲自动员他前往,于是考中进士第一名。

初入仕途,担任秘省校书郎,出任婺州义乌知县。

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并趁机用道义教化勉励他们,百姓都服从判决而离开,没有再告状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