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785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docx

高考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

2014年高考(278)扬州中学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

高考模拟

2014-03-011619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年第二学期高三开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矫健/佼佼    饯别/明修栈道    收敛/水光潋滟

B.麦秸/拮据    赝品/义愤填膺    纸篓/捅娄子

C.树梢/艄公    篆书/不容置喙    乖戾/风声鹤唳

D.憔悴/暗礁    瓦砾/众口铄金    眼眶/条条框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尽管,抱怨赵本山的某些小品超越道德底线、歪曲对常态生活的理解,让人们的精神难以承受,但是要将本山的暂别硬做成永别,也不太公平。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药医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不抛弃,不放弃!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D.意大利科学家对1921年从墓穴中挖出的但丁头骨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制作了一个模型,然后根据头骨模型复原了但丁头像。

 

3.下面对“利息”的定义是以债权人为主体的。

请根据这一定义,以债务人为主体给“利息”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0个字。

)(4分)

利息是在借贷活动中货币持有者(债权人)除收回到期货款外另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取得的收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材料,紧接文意,用排比句式对“异想天开”表达议论观点。

(5分)

长春光机学院职工的三个孩子私下带了六元钱,从长春偷偷出发前往大连,打算去蛇岛捉蛇,然后去西沙捉龟,最后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进行动物考察。

有人说,这三个孩子是“异想天开”。

然而我们知道,爱迪生十二岁就开始做各种试验,瓦特小时候常望着蒸汽出神,袁隆平年轻时,梦想稻谷能像花生那么大。

令人感动的正是这种“异想天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

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

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

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厉精治蜀,风化肃然。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

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

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

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

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

而不知其言皆谲也。

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

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

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

“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

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

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

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

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

“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

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

”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

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

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

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

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

“天下奇才也!

”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

可以观其真情矣。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

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

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

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

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

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

匹敌

B.此易与耳                       易:

容易

C.仲达按行其营垒                 按:

查办

D.未有能谅其心者                 谅:

推想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  ②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③孔明粮乏已退                      ④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

⑤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          ⑥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

A.③⑤⑥    B.①②⑥   C. ②④⑤   D.①③④

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B.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C.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关于仲达诋毁诸葛亮、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D.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

(3分)

(2)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

(3分)

(3)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这首诗当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任职第二年的早春所作。

杭州本是他幼时立志去做官的地方。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2分)

(2)请简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4分)

(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一句。

(4分)

四、10.名句名篇默写(8分)

(1)             ,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逍遥游》)

(2)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3)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4)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             。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故乡草

刘翠婵

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

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

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

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

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

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

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

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

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

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

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

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

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

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

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

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4年第1期,有删节)

11.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分) 

12.在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概括说明。

(4分) 

13.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14.请根据全文探究本文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关于艺术家

冯骥才

①人类艺术史的进程中,两次迈出巨人的脚步:

一次是从自发的艺术到自觉的艺术,一次是从自觉的艺术到艺术的自觉,后一次的缘故是艺术家的出现。

自此,艺术就变得无比艰难。

②艺术家的工作是把艺术个性化。

创造的含义就变为独创。

艺术中没有超越,只有区别,成功者都是在千差万别中显露自己。

艺术家的个性魅力成了他艺术的灵魂。

于是,平庸与浅薄被视为垃圾,因袭模仿被看做偷窃,都是艺术的淘汰物。

但是如何把个性魅力变成个性艺术?

艺术家们各有各的秘密。

③凭借着他们的努力,创造一个世界。

这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

智慧到处发光,才华到处流溢:

所有颜色都是语言,所有声音都有灵性,所有空间都充满想象。

这世界的一切,都是由无到有,每个人物都是虚构而成,还要同活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性格有心灵,可是这些人物的生命却从不依循活人的生死常规;不成功的人物生来就死,成功的人物却能永恒。

有时,他们在书中戏中电影中死去,但在每一次艺术欣赏中重新再活一次,艺术有它神秘的规律。

由于艺术的本质是生命,它一如人的生命本身,是个古老又永远不解的谜。

④艺术家生存在自己的艺术中,艺术一旦完结,艺术家虽生犹死。

长命的办法唯有不断区别别人,也区别自己。

这苛刻的法则便逼迫艺术家必须倾注全部身心,宁肯在人间死掉,也要在艺术中永生。

难怪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七颠八倒,在虚构的世界里却不会弄错任何一根纤细的神经。

反常的人创造正常的人物。

人们往往能宽恕艺术中的人物,却不能宽恕生活中的艺术家。

他们照旧默默吃苦受罪,把用心血锻造出的金银绯紫贡献给陌生的人们。

一旦失败,有如死去,无人理睬;一旦成功,自己却来不及享受。

因为只要不再超越这成功,同样意味着告终。

⑤但真正的艺术又常常不被理解。

在明天认可之前,今天受尽嘲笑:

成功不一定在它的诞生之日。

不被理解的艺术与失败的艺术,同样受冷落,一样的境遇,一样的感觉。

艺术家最大的敌人是寂寞,伴随艺术家一生的是忽冷忽热的观众、读者,和一种深刻的孤独。

⑥这便是我心中的艺术家,天生的苦行僧,拿生命祭奠美的圣徒,一群常人眼中的疯子、傻子或上帝。

但如果没有他们,人类的才智便沉没于平庸,生活化为一片枯索的沙漠,好比没山,地球只是一个光秃秃黯淡的球体。

选自《当代人》(2014第9期)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路。

(6分)

16.为什么说艺术的本质是生命,它一如人的生命本身,是个古老又永远不解的谜?

(6分) 

17.关于艺术家,对他们持怎样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七、作文(70分)

18.按照要求作文。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阅读上面的短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选择合适的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作文纸另附。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附加卷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王国维《人间词话》

20.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              ,《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骚》外,还有                  。

(2分)

21.王国维认为“一切文体”“始盛终衰”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首判词是说林黛玉虽有贤妻良母的品德,却最终落入冷落寂寞的境地。

B.《女神》中的“炉中煤”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其黑色外表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

C.《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中国妇女忍让、谦和的美德。

D.《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抗者,其思想历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是小说中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她所遭遇的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的虚伪、丑陋就越突出。

23.简答题(10分)

(1)简析《茶馆》中常四爷这一人物形象。

(5分)

(2)请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

网络的最大功绩是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在上世纪,想发表作品常需要有一麻袋的底稿作基础。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结束了抽屉文学和油印刊物的历史,通过网络,发表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当今有大量的写在网上放飞他们的文学梦想,这些被称为网络写手的写来自不同的行业,那些有才华的写得到粉丝们的追捧,潜在的写作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慢慢成为作家。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网民已近4亿,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写过亿,互联网阅读已超过了图书阅读,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

网络未出现之前,中国当代文学已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的边缘化倾向日渐突出。

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

网络文学是丰富而芜杂的,不同身份的网民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阵营,文学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

当然,网络上也不乏纯文学作家的身影。

网络上有以写作字数计算稿酬的签约作家,他们是完全的商业写作,其中不乏日码字过万的“写手”,他们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

网络上还有大量的非职业写,许多小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博客写作已成为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

网络文学因发表的宽松,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审美取向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写作趋向,其中表现出来的新鲜活力是很多传统职业作家所无法提供的。

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言蔽之的“垃圾论”问题,而是在鱼龙混杂之中,如何筛选,如何引导,如何评判,如何经典化的问题。

这既需要作协等文学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认真阅读参与,毕竟网络文学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其发展的巨大空间将由时间来证明。

     

24.网络文学有哪些重要特点?

(6分)

25.网络对文学有哪些影响?

(4分)

26.怎样引导网络文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5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参考答案

1.B。

B项分别读jiē/jié,yàn/yīng,lǒu/lóu。

A项分别读jiǎo,jiàn/zhàn,liǎn/liàn;C项分别读shāo,zhuàn/huì,lì;D项分别qiáo/jiāo,lì/shuò,kuàng。

2.D。

A 项缺主语,可去掉“抱怨”;B“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C不合逻辑,“将”与“了”时态矛盾。

3.利息是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除到期货款外所获得的费用。

4.示例:

没有“异想天开”就不可能激发创造的激情;没有“异想天开”,就会阻碍民族的兴旺和发展;没有“异想天开”,人类社会就会止步不前。

5.C(按:

考察)    6.A    7.D   8.

(1)所以常常窥探孔明用兵的间隙和疏漏,胡乱地说大话来欺骗他的部下。

(2)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而调动军队与对方作战,即使一时能够战胜对方,以后又如何继续呢?

(3)我为孔明的不幸而义愤,所以详细地议论此事,希望让世上用成败来评论人物的人或许稍稍引以为戒。

参考译文:

孔明是伊尹、周公一类的人物。

但是议论他的人多持不同的意见,认为他遭遇了时代的艰难,而身处一个英雄所遇到的不幸。

众人都出仕,而他独自退隐,在简陋的房子里从容不迫地生活着,直到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走上仕途。

他挺身而出,担负起刘备的临终托孤重任,既不放纵也不过分控制,而他人没有说什么离间的话。

孔明的权力逼近皇上,但皇上却不怀疑他,孔明的权势超过了群臣,但下面的人却不忌恨。

振奋精神治理蜀国,使国家的风气良好,秩序井然。

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为,都不分大小,这是帝王处理政事的原则。

用使百姓安乐之道来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劳苦却也不生怨言;用使民生存之道来杀掉犯法的百姓,百姓即使死去也没有怨恨杀掉他的人,这是帝王做事的原则。

(在这些方面)孔明都很好地处理了它们,他确实是伊尹、周公一类的人物啊。

但是,议论他的人竟然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这怎么能够与孔子在鲁国做官而相提并论,又怎么能够自比为老聃、彭祖呢?

更有甚者,竟然认为孔明不是仲达的对手,这跟儿童的见识没有什么两样了。

那岂不是拿仲达的话来相信它吗?

他们却不知道仲达的话都是欺诈的话。

仲达不能对孔明施展他的诡诈,所以常常窥探孔明用兵的间隙和疏漏,胡乱地说大话来欺骗他的部下。

只是议论的人没有觉察他的话罢了。

当初,孔明从祁山出兵,仲达出兵抵御他,他听说孔明将收割上邽的麦子,就卷起了甲胄快速行军,日夜兼程赶往那里。

孔明粮食缺乏,部队已经退回了,仲达就欺骗部下说:

“我们日夜兼程赶路,十分疲倦,这是懂兵法的人所贪求的。

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他啦。

”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而调动军队与对方作战,即使一时能够战胜对方,以后又如何继续呢?

这是稍稍能够辨别作战计谋的人所一定不愿意做的事。

仲达心里懂得这个道理,对外却用说大话来欺骗他的下属。

不久,孔明从斜谷出兵,仲达又率兵抵御他。

仲达知晓孔明的军队还没有逼近渭水,就率领军队过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孔明转移军队将要到达,仲达欺骗说:

“诸葛亮如果是勇敢的人,应当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布阵。

如果向西上五丈原,我军各路军马就没事了。

”敌人的军队已经处于死亡之地,却率领军队径直前进,来与对方交战,这也是稍稍能够辨别作战计谋的人一定不愿意做的事。

仲达知晓孔明一定不会如此做,姑且虚诳地说这些话来胡乱地表现孔明的怯弱,以此来显示自己能够预料战情,并且用此稍稍安抚三军的人心。

所以孔明掌控严整有纪律的军队,不用权谋欺诈,不贪小利,仲达就说:

“诸葛亮志向虽大却看不到机会,计谋虽多但缺少决断,喜欢用兵却没有足够的权力。

”所有这些话,都是窥探孔明用兵的间隙和疏漏,胡乱地说大话来欺骗他的属下的,这哪里是他的真实的情感呢!

善于观察人的实际情况的人,不在对手活着的时候,而在敌手死亡之后。

孔明在世的时候,仲达的话就是这样。

等到孔明去世以后,仲达考察孔明的军营和四周的围墙、防御建筑物等设施,整理衣襟,恭敬地感叹道:

“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他看到诸葛亮制定的规矩法度,超出了他所不能做到的程度,恍然若失,不自觉地他的话就说了出来。

这可以看出仲达的真实情感。

议论者不相信这样的话,却相信他的欺诈之言,难道不是又被仲达所欺骗了吗!

唐朝李靖,是个善于谈论军事的杰出人物。

我曾经读过他的答对一类的书籍,见到他论述孔明军事制度的精妙,详细而周到,对仲达却不曾挂齿。

那些知晓兵法的,当然可以窥察孔明的高妙了。

那些书生的议论,为什么就不这样呢?

孔明距离今天将近千年了,还没有能够推想他心志思想的人。

我为孔明的不幸而义愤,所以全面地议论此事,希望让世上以成败来评论人物的人稍稍引以为戒。

9.

(1)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

(1分)小狗贪睡在台阶上感受到大地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早春美好天气的到来。

(1分)诗人借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的反应,传神地透露出早春气息,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2分)(3)“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

诗人选取“新脱冬衣”这一生活细节,抒发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10.

(1)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2)犹抱琵琶半遮面(3)渺沧海之一粟(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1.运用了比喻(1分)、比拟(1分)等修辞,运用了对比(1分)的手法,描绘了春天村庄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