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752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docx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4.1规划编制第一阶段

包括现场踏勘、调研分析阶段

4.1.1编制要点

中小城市规模较小,产业结构比较简单,产业链条稳固系数低,城市发展的风险低,城市受区域的影响大,所以,中小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应本着向大环境借力的原则,采用区域分析——区域定位——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

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并依此搭建城市发展的平台,确定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

因此,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一阶段,是将中小城市纳入区域层面分析,主要包括2个方面:

1.区域概况

1)分析区域范围内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资源的特色构成

(便于掌握自然特征和历史成因)

(1)自然环境

影响城市规划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有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地形、土壤、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生态环境要素。

a地质地貌分析

地质分析用来做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根据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震等,一般将用地划分为3类:

1.适宜建设用地

2.较适宜建设用地

3.不适宜建设用地

地貌分析通常对较大地理单元的地貌综合分析,如水域、山脉等,根据大自然的地貌结构,明确城市发展方向、路网结构和城市布局,有助于城市布局形成的微气候与地貌特征结合,实现合理的通风、采光、调节小气候的城市自然功能。

b微生态单元

c气候条件

影响城市规划的气候条件主要有太阳辐射、风向、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对城市用地布局,道路选型,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方向等提供重要依据。

自然环境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程地质:

分析要素:

地质构造、地基承载力、冲沟、滑坡、地震、矿藏。

对规划影响:

城市布局、城市规模、用地指标、建筑层数、工程地基、抗震设施标准、工程造价、工业性质、农业等。

水文及水文地质:

分析要素:

江河流量、流速、含沙量、枯水位、洪水位、地下水水位、水量、流向、水温、水质。

对规划影响:

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用地选择、工业项目设置、给排水工程、防洪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农业用水。

气象

分析要素:

太阳辐射、风向、降水量、蒸发量、湿度、气温、冻土深度、地温。

对规划影响:

城市工业分布、居住环境、绿地分布、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与施工、郊区农业。

地形

分析要素:

形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景观。

对规划影响:

城市布局与结构、用地选择、道路系统、排水工程、用地标高、城市景观、水土保持。

生物

分析要素:

生物资源、植被、生物生态

对规划影响:

用地选择、环境保护、绿化、风景规划、郊区农业。

(2)人文环境

a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各种统计数据,测算各项社会经济指标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以此评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及城市在区域中的社会经济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及自然环境的利用。

b历史沿革

包括城市建设历史、行政建制历史演化、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沿革。

c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分3个层次:

保护城市文物古迹;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2)研究区域发展的整体形象特色

(1)经济结构

(2)文化传统

3)研究市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内容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2.区域定位

1)区域发展目标和战略

区域发展目标即区域一体化目标。

区域发展战略包括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战略。

空间发展战略:

城镇布局、城镇空间结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衔接与选址、区域城镇职能分工和定位。

在掌握了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明确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目标预测、产业调整与布局、空间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基础设施等。

2)区域发展机遇和前景分析(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4.1.2规划重点

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应该放在区域领域中的个方面考虑。

1.与区域基础设施的衔接

与区域空间交通网络的衔接:

民航、铁路、公路、航运。

与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的衔接

2.与区域规划成果的衔接城市规模上的衔接

城市定位上的衔接

城市结构和城市发展方向上的衔接

 

4.2规划编制第二阶段

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二个阶段是市域城镇体系编制和中心城区初步方案构思阶段,即根据城市地理地质特征、历史文脉、布局现状、城建现状综合分析设计城市空间结构。

4.2.1编制要点

该阶段是整个规划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也是技术投入最多的核心阶段。

1.初步提出城镇体系规划思路

1)确定城镇发展战略

分析中心城区在市域的地位作用,人口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基础设施状况等,总结区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律,确定均衡发展战略或非均衡发展战略。

2)测算各项指标

预测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用地规模。

城镇体系规划中人口规模结构规划的任务,是在确定的城镇化目标下对市域城镇人口的空间安排,是对不同等级城镇人口规模进行量化。

3)明确城镇等级规模

根据城镇在市域中的地位高低和发挥作用的大小,通常用指标对比说明,确定其在市域城镇体系中的等级。

梳理城镇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确定城镇发展轴;确定分工、职责。

2.提出城市问题

1)城市结构问题

综合审视现状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良目标。

通过城建史分析城市结构的必然性和成因。

城市结构不合理不仅制约城市经济发展,还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

2)历版城市规划实施问题

对比历版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特定的编制背景,把握历次实施情况和成因。

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要做局部调整,而这种局部调整强调的是局部利益,布局调整会影响全局,最终却归结为规划失误。

城市各类用地布局问题系统总结各类用地的不合理配置,包括自身位置、规模、功能、数量以及各类用地相互干扰。

3)城市环境问题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分析自然环境总结城市生态问题,分析民俗习惯、历史文化等总结城市形象,提炼城市特色。

3.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2)社会发展目标

3)环境保护目标

4.探讨城市性质

1)历版总体规划明确的城市性质分析

2)新版城市规划中城市性质的调整

城市的准确定位是城市的头等大事,是引导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首先,分析城市自身条件,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教育、经济、产业结构等。

城市定位和产业是分不开的,成功的城市定位所依托的核心产业必须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其附加值和拉动力一定要高。

其次,分析城市内外环境因素。

5.初算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的规模扩张具有惯性,人口规模变化趋势对城市经济功能适应性有滞后现象。

如果这种滞后现象不加干预,那么经过一定石器,可能会相应出现事业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

测算人口规模要研究城市人口容量,城市人口容量不同于城市人口规模,它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支持多大的人口规模得以生存的潜力。

采取适宜的手段使城市人口规模与其容量相适应,是使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2)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了以后,参照《城市规划编制规范》用地标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殊要求,确定规划期内及不同时段的城市用地规模。

4.2.2规划重点

该阶段的规划手段宜粗不宜细、宜宏观不宜微观、宜整体不宜局部,规划重点应该放在宏观问题的把握上。

1.明确城市发展方向

1)城市向不同方向发展的成本分析

按用地可行性提出2-5个城市发展蓝图,对每个城市空间扩展方向上的成本投入进行比较分析。

道路

桥梁

其他基础设施

企业搬迁改造

居住改造

成本评定指数

西南

5

西

4

6

3

7

2)筛选不同发展方向

结合城市特点总结城市发展成本,从经济基础、城市特色、城市结构、发展轴带、开发门槛等几个方面论证。

既要考虑开发成本又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构造空间结构

1)功能分区和城市结构设计

中小城市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和城市发展轴两侧,以点状或带状分布。

工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下风向,接近对外交通便利的区域。

居住时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中小城市一般为单核心形态,在城市结构设计中应体现城市核心位置、城市发展轴、城市景观轴,以及各个二级或三级中心,如区中心、组团中心,从而增强中小城市的凝聚力和合力。

2)大框架用地布局

模拟城市的规划布局,主要考虑城市道路、对外交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公建用地、居住用地和绿化用地等。

根据各个单项用地的布局原则,以互不影响、利益互动的目标进行城市用地粗线条布局。

3)大框架专项规划

拟定主要发展轴和重要节点,构建结构性景观系统,设计结构式综合交通体系等。

 

4.3规划编制第三阶段

进入总体规划的纲要方案汇总阶段,编制内容出现转型,既要达到一定的深度也要达到一定的广度。

编制要点

该阶段的编制要点从整体转向细部,从宏观落实到微观。

1.深化推荐方案

通过多方案对比,以开发成本最小,综合效益最大,可操作性最强,最可持续等为原则,推荐最佳用地布局方案。

1)完善城市结构

按照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进行城市结构调整,按构成分组团结构、分区结构、分区结合组团结构。

例如江都城市结构为“一四三”,即一个城市中心、四个小片区和三个居住组团,由两条发展轴和一条联系轴连接为一个具备强大内聚力的发展实体。

宣城城市结构调整为两区四组团,以两区形成城市的主题框架和核心,以四组团引导城市不同用地的发展方向。

2)细化用地布局分工

3)提供对比方案

2.深化专项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对外交通:

理顺中小城市与区域交通往来的衔接

城市道路:

路网结构、线形、性质、交叉口及断面形式

居住用地规划

3.工业仓储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公共设施在总体规划中是指那些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服务、满足物质方面要求的各类功能实体,根据国家《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标准》,可将公共设施用地分为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及包括社会福利在内的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4.城市郊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远景规划

5.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市政设施规划

6.规划重点

1.最佳方案的选择

方法:

优缺点叙述比较法;主要因素权重点评法;成本分析比较法。

2.各类专项用地规划的协调

4.4规划编制第四阶段

4.4.1规划重点

1.整理报批文件

需要向省建设厅提交的规划成果包括: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附件和基础资料汇编。

其中附件包括:

说明书、图集和人口用地规模专题。

2.提出规划实施措施建议

4.4.2规划重点

1.更新最新数据

2.编辑文本

3.编辑基础资料汇编

4.整理图集

 

五案例

3.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年-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

规划2020年尘世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包括工业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被用地。

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16km2,5年来已建成约1.5km2,另有约已投入基础设施)。

该总体规划方案(图3)经评审认为: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路网骨架基本合理。

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卫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你认为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并提出相应的主要调整措施。

 

图3

答案:

1)人均用地指标。

人均用地指标和工业用地指标和工业用地比例。

压缩城市工业用地。

2)50万人口的城市,商业中心分布不合理,可适当增加副中心。

三类工业与商业中心太近,有影响。

可迁出工业。

3)沿河布置三类工业不合理,应迁出。

城市南部缺乏大面积的绿地。

图4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心。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图4

优点: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案例

5.图5为一组团式布局的港口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该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60万人,港口所在组团为西区(省道以南为新发展区),东北两个组团为新建区。

有两条省道与该市联系,其中一条为过境高速公路,另一条省道以该市为起点的一级公路,通往省内其他地区。

试就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评析其铁路、公路以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问题。

图5

答案:

1)编组站位置不当

2)铁路穿越西组团不合理

3)高速公路和省道穿越城市北、东组团不合理

4)客运码头与火车站、公路客运站布局分散、不利于换乘;各组团交通联系道路不足

某市是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拟规划发展人口规模为25万左右的一座新城。

图6为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经专家评审基本同意方案的框架,但对部门工业用地、部门居住用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用地等方面提出了应予以改进的意见。

试具体分析这些方面的主要问题。

(提示:

方案中其他不足之处不评论)

答案:

1)布置在沿河两岸既影响生活岸线,也不利于城市的景观

2)城市东北部的两块居住用地布置在工业用地中间是不当的,严重影响居住环境

3)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不当,与居住区和风景区防护距离不够,对居住区环境和风景区均有不利影响。

6.图为某市25万人口的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图1.21)

该市的东、南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设有客货兼营火车站一座,西边为一湖泊,东南方向离某特大城市约70,西北方向离某地级市约50,该市确定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以河流。

绿地为轴,贯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区、南城区、东组团三区片。

北城区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区,南城区为工业区。

仓储区,东组团为新规划的居住区,沿湖风景优美,规划两座度假村。

请指出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及理由。

答案:

1)在南北城区尚有空闲建设用地的情况,不宜跨越高速公路和铁路发展东组团

2)南北城区功能划分不尽合理,会产生上下班的交通问题

3)规划布局没有充分考虑火车站的客运功能,主要居住用地远离火车站

4)南北城区之间联系的道路偏少

5)度假村不应该安排在行洪区内

 

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是确定用地功能的组织,制定各项规划控制条件,第二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是进行建筑与设施的具体布局。

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规划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直接对建设项目和周围环境进行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主要确定各类建筑、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配置,并根据建筑和绿化的空间布局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为各项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衔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宏观要求与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承上启下的编制层次,它既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指导性文件,又是城乡规划管理、土地开发的重要技术依据。

它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性指标,道路和管线控制性位置和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以土地利用控制为重点,其规划设计考虑了规划管理的要求,房地产开发的衔接,有利于规划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1)承上启下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连接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编制层次,是规划管理、规划与实施衔接的重要环境,是规划管理的依据,是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

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必须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是一种粗线条的框架规划,需要下一层次的规划将其深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对小范围内城市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总平面布局和空间立体组织,需要上一层次的规划对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进行控制,对开发模式和城市景观进行引导,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两者之间有效的过度与衔接,起到深化前者和控制后者的作用,确保规划体系的完善和链接。

2)规划管理的依据和城市开发的引导

2006年4月1日建设部正式施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内容。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是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

在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关键主要视其能否按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意图,对城市每块土地的使用及其对城市总体环境景观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和引导房地产开发的健康发展。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与传统的详细规划,均难以满足规划管理既要宏观又要微观,既要整体又要局部,既要对规划设计又要对开发建设的管理工作的需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将规划控制要点,用简练、明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控制土地批租、出让的依据,正确引导开发行为,实现规划目标,并且通过对开发建设的控制,使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这样有利于规划管理条例化、规范化、法制化,规划和管理以及开发建设三者的有机衔接。

因此,它是规划管理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

3)城市政策的载体

作为城市政策的载体,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传达城市政策方面的信息引导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