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说课稿最新.docx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位置与方向》说课稿最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最新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6篇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向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xx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xx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
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
数学书本,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在班级内的位置;介绍完自己后,再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介绍一下?
;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
让学生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而引出新课,用东南西北来描述。
教师板书:
东南西北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
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
看太阳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这两种方法在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等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第二层次:
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教师提问:
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
我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活动内容:
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一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
学生依据个人的不同经验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有的先找到了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西方,那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北方,那是北极星的方向。
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等,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
此时,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
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些什么?
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
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东南西北分别坐着谁?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方向的认识。
接着我让讲台前的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变换方向进行介绍,学生可能会受前后左右相对性的影响,认为方向也会因为转个方向,而使自己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白,方向是固定的,不会因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区别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层次:
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一说校园中的建筑物在学校的大体位置。
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好方格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设计,反馈。
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教师板书: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
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
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
周海军和王小娟同学上学可以怎样走?
(练习一第3题)
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
【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
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教学中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
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谢谢!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北(上)
(左)西—|—东(右)
南(下)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讲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7、18页《位置与方向》中的例1。
二、学情分析:
本课“确定位置”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新发展阶段。
三、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理念,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上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应用意识,体现“人人学数学、用数学,人人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四、教学流程: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其一般模式为:
情境——问题——探索——交流——结论。
围绕这根主线,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此环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情境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了解公园定向运动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公园定向运动图”,从图上发现问题————如何确定1号点的位置?
这样设计,就充分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2、探究1号点的位置。
学生通过思考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就能找到初步的确定方法,即找到观测点,建立方向标,接着学生会从实践中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方位,不能描述1号点的位置,怎么办呢?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出不能只用方向或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认知冲突,也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接着引导学生探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其中,探究1号点的方向,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此处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找到了确定物体方向的方法,再加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示范,突破了难点,学生学会了用偏角度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容易探究出了起点到1号点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多次描述1号点的位置,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掌握了新知。
(三)、实践运用、内化提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运用当中,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获得不同层次的能力提升。
(四)、课堂小结、整理提升。
在小结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学生通过感悟内化、合作交流,自己总结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学到的方法,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
(五)、布置作业。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板书的设计,我力求语言完整,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渗透要完整思维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反思:
从课堂整体效果来看,学生的课堂生成比我预设的要好,能借助情境图找准本课的重点问题,通过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自主解决了难点问题,加上有效的讲练结合,呈现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同学学习识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规范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同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培养同学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战略
1、学情分析
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同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防止让同学死记枯燥的概念。
这节课从同学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同学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议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同学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身的学习体验,用自身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发明”新知识。
4、说学法位置与方向
课程规范指出必需转变同学旧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在同学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同学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胜利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
CAI课件,每组同学一张学校平面设计图,同学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soft/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让同学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
不只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同学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区分方向
步骤1:
同学介绍区分方向的方法:
看太阳区分方向,同学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区分方向;在深山看树叶区分方向;看积雪区分方向;看北极星区分方向(同学说后,师生边说边做)。
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动身,让同学充沛汇报,交流生活中区分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
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让同学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同学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
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
(1):
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
(2):
同学协助老师叫口令:
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
同学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活动(4):
同学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同学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只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同学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
引导同学归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
让同学去发现,有利于同学掌握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同学归纳概括能力。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
由于三年级的同学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笼统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笼统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因此,借助师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同学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学校平面图:
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同学感受到学校建筑布局合理、美观,又让同学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通过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
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么走?
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么走?
判断胡老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摸拟走风景点。
让同学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同学获得充沛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同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沛体现了课程规范中数学的生活性,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需以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同学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同学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整理与复习。
说教材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向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设计了本堂整理与复习课。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
数学课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认为,整理与复习课应该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为此,整堂复习课我都只做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成学习的主人,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从这三个部分向大家介绍我本堂课的设计思路:
(课件显示)
一、课前调查,搜集问题,明确复习重点。
为了使学生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找到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首先提问:
“同学们,你的方向感怎么样?
”有的学生说很好,有的说一般,也有的说不怎么样。
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平面图上的方向很容易确定,而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仍然有些问题。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了自己本单元的学习现状,产生了复习的需要,也明确了这节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
二、回忆整理,唤醒旧知,形成知识系统。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比较少,为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渗透整理知识的方法,我引导性的提问:
“同学们,你知道了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
”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最先想到的就是本期认识了这八个方向(课件);接着有学生补充道:
“老师,我知道平面图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这些方向的。
”还有学生想到了一些生活辨认方向的常识。
我将学生的发言有序的进行了板书,通过他们的回忆整理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知识主要分为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课件)两大知识系统。
三、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培养应用能力。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首先是复习平面方向。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我出示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湖南地区图(课件),让他们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在湖南的位置。
这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交流当中,有的学生还自告奋勇的要当讲解员,为全班介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二个层次是复习生活中的方向。
这是学生知识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本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我平时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生活中主要采用顺时针定位和“身体定向器”来辨认方向(课件)。
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说:
“老师,我觉得顺时针定位很方便,只要我记住了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就不会搞错了。
”而对于左右区分得很好的学生,则比较喜欢用“身体定向器”来辨认方向。
学生只要记住了生活中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再转动自己的身体,就能很轻松的辨认方向了。
这里我想将“身体定向器”作一个示范,比如:
当你面向东时,首先确定相对的一面是西。
怎样确定南和北呢?
这时我们利用“身体定向器”,右边是东,就转动身体将自己的右侧对着东,现在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
针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我重点复习了“身体定向器”的应用,在教室里模拟进行辨认方向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习课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第三层是综合运用。
复习课不应该是单纯的“技能操练”,而应该是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会了辨认方向,就要加强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此,我先让学生争做“最佳小导游”:
介绍从学校到烈士公园怎么走。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方向,对行走线路进行描述,使方向的知识由具体转化为抽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米老鼠走迷宫”的游戏,请学生按照米老鼠的要求:
用1厘米代表实际长度100米,根据提示在在纸上画线路(出示课件),使方向的知识又由抽象转化为具体。
学生画好以后发现:
老师,这条迷宫线路原来象个数字5!
”大家都兴致勃勃的举起来展示,并且意犹未尽的要求继续画。
这时我改变游戏方式,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想,这次不能动笔,只能听米老鼠的提示在脑海里把这条线路画下来(出示课件):
先向东走200米,然后向西南走300米,最后再向东走200米。
学生睁开眼睛不约而同的说:
“是个英文字母Z!
”这既满足了学生继续游戏的要求,又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使方向的知识最后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我继续追问:
“刚才这条是米老鼠上学时候的路线,如果它放学后要沿原路回家应该怎么走呢?
”一个学生抢先答道:
“老师我知道,那这条线路正好和刚才的相反,是先向西,然后向东北,最后再向西!
”学生的回答让我不得不为他们喝彩,同时我补充道:
“刚才我们用1厘米代表实际长度100米,其实就是用到了以后的数学课中要学到的比例尺的知识。
”
总之,整堂复习课,我都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从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出发,产生复习的愿望,让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材分析:
(一)、内容及地位:
《方向与位置》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并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以及初步知道平面图上的方向。
2、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想一想”“走一走”“贴一贴”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以上目标认识的基础上,我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初步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法:
这节课,我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合作探索,活动操作的方式方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