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583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docx

正文部分社区戒毒模式相关问题思考

毒品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即行政手段开展禁毒工作,然而涉毒行为依然猖獗,吸毒人数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有不断上升之势。

吸毒不仅对当事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而造成了深刻的负而影响,而且越来越多地从个人问题上升到了社会问题之上,随着政府、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以及居民需求的多样化,社区已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大居民群体组织活动、交流信息、提供服务的平台,也成为城市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

就禁毒治理来讲,社区是发现涉毒人员的主要场所,也是吸毒人员戒断的后续场所。

可以说社区是营造禁毒氛围的主阵地,占据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的“前沿”地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原有行政手段低效甚至失效的的情况之下,《禁毒法》颁布确立了社区戒毒模式,改变了以往吸毒必须强制戒毒的模式,这种更加人性化的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禁毒事业的进步。

一、我国毒品问题的现状以及戒毒手段。

(一)我国毒品问题现状。

毒品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毒品泛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灾难。

而毒品的肆虐不受地理边界的限制,现如今全球已很难找到一块净土。

对于毒品的危害,我过有着沉痛的教训,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饱受鸦片的迫害因此而被称为“东亚病夫”。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凭借对社会有效地控制和廉洁的干部队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利用三年的时间彻底清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毒瘤”,使2000万烟民摆脱烟瘾,〔1〕新生。

于1953年庄严的向世界宣布我国成为无毒国,让世界为之惊叹。

在享受了30年无毒国的美誉之后,在全球毒品蔓延的情况之下,伴随着改革开放,毒品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又卷土重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社会由1978年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尤其是经过近10年来已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洗礼,中国经济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

于此同时经济转轨带来了社会结构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然而社会主义化的价值观却蔓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蔓延完全的建立起来,出现了所谓的“文化堕落”现象。

西方多元化模式的涌入使人们产生了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西方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不断的冲击现代社会,城市社会文化的世俗化、商业化也给市民带来了巨大冲击,导致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准,给毒品的发展和蔓延提供了条件。

加上国际环境中,全球毒品产地有两个——“金三角”“金新月”都与我国相邻,此外世界毒品在国际上的转运中心主要有香港、菲律宾、新加坡、曼谷以及黎巴嫩等均与我国相邻,这使得毒品问题再我国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我国吸毒人数迅速增加,1988年我国首次公布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5万人,〔2〕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统计,1990年底有7万人,1991年为14.8万,1995年为52万,1999年为68.1万,2002年突破了100万,而2005年底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经飙升到了116万〔3〕,由于吸毒人员的隐蔽性和特殊性,很多国家的专家认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往往为实际吸毒人员的1/5—1/10〔4〕,照此方法类推,我国大约有吸毒人员580万到1160万人,令人心悸的是,吸毒群体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比例的69.3%,且有低龄化的趋势。

众所周知青少年肩负着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重任,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国家青少年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而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一起来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这是加强戒毒工作的现实之需。

(二)对吸毒人员的现实界定。

传统对于吸毒人员的看法更多地是立足于道德批判,这是一种非常片而、非常简单化、甚至非常错误的观点,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大众对于吸毒人员的谴责、扣斥、歧视、否定和隔离。

目前,对于吸毒人员比较科学的认知是从法律、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出发而做出的系统裁定。

从法律上来说,吸毒构成了违法,但并不构成犯罪;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吸毒导致了大脑内部的改变,吸毒成瘾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医学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吸毒本身对吸毒人员构成了明显的伤害,此外,社会本身也在吸毒过程,扮演了不良的角色。

因此,结合上述种种观点,我国目前对于吸毒人员主要的社会认知可以概括为三种角色:

违法者、受害者、病人。

应该说,这三种界定是可以令人接受的,这构成了我们开展戒毒社会工作的首要前提。

(三)目前采取的戒毒方法。

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对待吸毒行为的态度不一(有的认为是犯罪,有的认为是违法)但是有一点却为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同:

强制对毒瘾的戒除〔5〕。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公安机关主管的强制戒毒、司法行政机关主导的劳教戒毒和卫生医疗机构开办的自愿戒毒三种模式,尽管这三种模式各有特点,但现实生活却又各自为政。

此外,这三种戒毒方式分别存在有明显的误区,要么注重司法强制,要么强调医学介入,这种过于简单化的思路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吸毒成瘾的内在复杂性,影响了戒毒的实际效果,并且进一步涉及到了司法合理性以及人权神圣性等潜在问题。

在我国过去的戒毒模式中过分强调对吸毒者生理毒瘾的戒除,社会帮教帮教措施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吸毒者在与社会隔绝的场所里戒除了生理上的毒瘾,然而在回归社会之后缺乏专业人员的帮教措施,完全暴露于给吸毒者贴上耻辱标签的社会氛围之下,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使许多吸毒者重回到吸毒的亚文化当中去,陷入“吸毒——戒毒——再吸毒——再戒毒”的恶性循环当中。

结合国外以及国内的实际情形,多种模式、多个层次、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应该是我国目前戒毒工作的现实选择,社会工作的介入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国内以及国外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顾名思义,戒毒社会工作就是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支持下,依靠专业社会工作者,借助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干顶,从而促使他们戒毒成功,并且回归社会。

戒毒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在戒毒领域的具体应用。

针对以往的戒毒工作经验,我国对以往的戒毒戒毒模式做了很大的修正和改变,2007年12月9日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首部专门的禁毒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该法于2008年6月1日在我国正式施行。

《禁毒法》规定,戒毒工作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采取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等多种戒毒措施,建立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功能兼备的救助体系。

其中以社区戒毒为首选的戒毒方式,社区禁毒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以社区为依托和平台,把禁毒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消除了对吸毒人员的人身限制,戒毒人员可以在家庭社区中接受治疗,这体现了我党对吸毒人员的人文关怀,也是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更加有助于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了“真爱生命,拒绝毒品”的良好的守法氛围,维护小至一个家庭,大致社区以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局面。

二、社区戒毒的含义。

社区戒毒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戒毒战略思想指导下,优化配置社区矫治工作机构与司法资源,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运作,针对吸毒成瘾者建立的一种科学的矫治工作系统。

正确理解社区戒毒的含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社区戒毒是一个规范的系统工程。

社区戒毒的基本内容包括:

社区戒毒管理机构的设置;社区戒毒的运作模式;社区戒毒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矫正工作者及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社区戒毒的各项保障工作等方面。

社区戒毒并不是简单的戒毒方式、方法的改变,而是对传统强制性戒毒理念的变革。

它是建立在系统论或整体论的模式下,从系统观点出发,从宏观层面的工作指导思想到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方式的综合考虑,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完成。

因此,社区戒毒的建立,涉及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医疗卫生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等职能单位,涉及社区戒毒机构之间的协调运作,矫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社会资源的利用及各方社会力量的参与等。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社区戒毒的相关部门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运作互动机制,实现吸毒成瘾者社会康复的目标。

(二)社区戒毒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建立社区戒毒必须服务于禁毒工程的总体战略,要逐步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戒毒理念,形成以社区戒毒机构为核心,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提高吸毒成瘾者的社会适用能力,实现社会康复的目标。

开展社区戒毒工作应当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戒毒相关部门职能的同时,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慈善组织、社会志愿者、私营组织等介入到社区戒毒的工作之中。

在社区中,专业的社工帮助吸毒者重新社会化并提升自我。

戒毒者一般离群索居,远离社会被主流群体所歧视、排斥,社会认同度和自我认同度较低,不被社会所接纳。

主流社会普遍将吸毒人员贴上“罪人”的标签,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持,他们普遍觉得不被尊重、理解,心理脆弱,自卑心很强,社工、志愿者和帮教人员帮助他们恢复原有的自我,发掘自身潜力,尊重吸毒者的价值和尊严,通过帮教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能力得以发挥。

同时通过帮教改变社区居民对吸毒人员的排斥和鼓励,帮助戒毒者接受社会的主导价值和行为规范,重新回归社会。

积极建立社区戒毒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区戒毒工作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通过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社区戒毒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吸毒成瘾者社会康复的目标,把戒毒工作真正地纳入到社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来。

在社区中,家庭是社会细胞也是最重要的再社会化的之一,家庭是爱的温馨港湾,家庭成员之间充满亲情的面对面的接触和互动,家庭的爱护、关心和教育往往能激发吸毒人员最大的潜力,使其鼓起勇气重新做人。

(三)社区戒毒的实际意义。

社区戒毒不仅仅是戒除吸毒人员生理上的毒瘾,是在广泛运用社会各资源的前提之下实现的对吸毒人员的人文关怀,促使其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戒除毒瘾,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帮助,尤其促使其再家庭社区的帮教过程中认识到吸毒的危害并且有充分的戒毒信心,有更大的决心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以简阳市为例,为配合《禁毒法》实施,2009年,简阳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简阳市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全市共设立30个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先期以中心镇为依托,设立14个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再逐步全面铺开。

简阳市政府充分运用社区戒毒模式理论,实现帮教、治疗、巩固一体的运作模式,不断推动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吸毒人员在社区戒毒后复吸率已明显下降,并且在回归社会之后充分认识到了吸毒对自己、家人和社会的危害,开始积极工作,充分的回归到了社会的怀抱。

简阳市被四川省禁毒办授予“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省级示范点”荣誉称号。

〔6〕

三、社区戒毒运作流程。

社区戒毒的具体运作是以吸毒成瘾者为中心,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等外在因素和调动吸毒成瘾者的戒毒自觉性,依法进行的一系列戒断矫治工作。

社区戒毒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一)收集与分析吸毒成瘾者资料。

根据“人在情景中”的观点,矫治工作者对吸毒成瘾者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不仅要根据社区戒毒人员呈现的问题,更要探索吸毒成瘾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社区戒毒的资料收集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吸毒成瘾者资料收集的内容主要包括成瘾者个人资料及其所在环境的基本状况,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资料。

(1)个人因素:

个人的基本资料:

如年龄、个人生活简历(家庭关系、居住情况、家庭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违法犯罪情况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生活经历及重要事件、社会经济地位、周围重要的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吸毒情况:

如吸毒的原因(初次吸毒的原因)、吸毒的时间(有多长的吸毒历史)、吸毒的种类(吸食的毒品种类是单一还是复合的)、吸毒的方式(烫吸、口服还是注射)等。

(2)环境因素:

吸毒成瘾者生活中的重要社会系统及可以得到的各种资源系统。

社会系统主要包括吸毒成瘾者的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单位等。

社会系统中重要人物帮助吸毒成瘾者进行治疗和矫治的能力,对其持有的希望和支持,都是矫治工作者必须了解和认识的内容。

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如邻里关怀,社工及社区志愿者,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可能提供的服务等等。

(3)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

主要包括吸毒成瘾者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人物的关系;吸毒成瘾者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各种社会系统对吸毒成瘾者求助的反应等。

吸毒成瘾者资料分析是在广泛收集成瘾者个人资料、环境资料、成瘾者与环境互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使收集的资料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的过程。

通过对成瘾者有关药物依赖程度、性格、心理、社会关系、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分析,对成瘾者有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使戒毒工作者能够抓住成瘾者问题的实质,从而准确把握成瘾者的根本问题,制定正确的戒毒方案。

(二)建立社区戒毒专业关系。

社区戒毒专业关系是戒毒工作者与社区戒毒人员互动过程中,双方通过平等的、伙伴式的交往形成的关系,是建立在戒毒工作者和社区戒毒人员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关系。

〔7〕建立专业关系是开展社区戒毒工作的基础。

社区戒毒过程是戒毒工作者与成瘾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

如果双方信任关系确立,戒毒工作者就能增强对吸毒成瘾者的影响,帮助吸毒成瘾者参与自助过程;否则,吸毒成瘾者可能中途退出或破坏改变的进程。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戒毒工作者与成瘾者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双方相互信任,能够为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共同采取治疗与矫治行动,通常会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而戒毒工作者未能与成瘾者建立专业助人关系,双方的关系仍停留在管制与被管制、服从与被服从的矫治关系中,双方缺乏信任感,这种关系虽然也能使成瘾者处于被控制的状态之中,但无法调动成瘾者自身的积极性,矫治过程也缺乏针对成瘾者需要的有目标的介入,因此,其矫治效果并不会理想。

要较好的完成专业关系的建立,戒毒工作者必须充分实践真诚原则,力求做到与成瘾者的沟通充满亲切感和关怀感,尽量做到与成瘾者建立信任,使自己和对象都看重各自的责任。

专业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戒毒工作者适当运用感同身受、制造氛围和积极主动等工作技巧,更好地维护双方的信任关系。

(三)制定社区戒毒计划。

计划阶段是在吸毒成瘾者资料收集、分析以及双方专业关系建立基础上工作的延续,戒毒计划包括了戒毒工作者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

戒毒计划的制定过程是戒毒工作者与社区戒毒人员共同合作的过程。

戒毒工作者根据吸毒成瘾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矫治计划。

戒毒计划不是随意制定的,要考虑为成瘾者实际情况,社区戒毒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帮助,戒毒工作者的能力以及对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

社区戒毒计划书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成瘾者的基本情况、简要准确描述并列出成瘾者的主要问题及相关问题、社区戒毒的目标、基本阶段和方法,以及每个阶段需要采用的方法和需要动用的资源、联系方式。

在社区戒毒过程中,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

社区戒毒协议是社区戒毒机构与吸毒成瘾人员共同承诺合作实现所同意的目标和计划,是促进双方关系具有承诺和责任要素的重要途径。

签订社区戒毒协议对戒毒工作人员和成瘾者双方都具有约束作用。

对戒毒工作人员来说,协议是提供了成瘾者参与矫治的保证;对成瘾者来说,它可以明确戒毒工作人员提供矫治、服务的内容及期望。

社区戒毒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吸毒成瘾的基本情况、吸毒成瘾者应当遵守的规定、社区戒毒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协议双方违反协议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相关人员签名及联系电话。

(四)实施社区戒毒计划。

戒毒计划的实施阶段是戒毒工作者和吸毒成瘾者根据戒毒计划及协议书开展工作和采取行动的时期,是社区戒毒开展最重要的阶段。

实施戒毒计划的过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戒毒工作者整合社区资源,协助吸毒成瘾者解决实际问题。

戒毒工作者在与吸毒成瘾者建立起基本信任关系之后,就要着手帮助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关系紧张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就医问题、子女入学等问题。

在帮助成瘾者解决实际问题时,矫治机构不能充当“慈善机构”的角色,不能单纯地强调服务,虽然这些工作是必要的,但不是社区戒毒工作的主题和重点,一味强调“服务”,势必会影响社区戒毒的严肃性。

其次,戒毒工作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吸毒成瘾者运用不同专业工作模式。

虽然吸毒成瘾者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如人生空虚,追求享受、刺激;缺乏诚信与羞耻感,惯于说谎、欺骗;自暴自弃,反复性强,容易诱发犯罪等,但他们又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及社会经历。

因此,戒毒工作者在普遍教育矫治的情况下,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成瘾者运用不同的专业工作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此外,戒毒工作者要认真负责吸毒成瘾者的定期尿检。

戒毒工作者应当带领吸毒成瘾者到所在地区指定的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的尿样检测。

在定期尿样检测过程中,戒毒工作者要监督其留取尿液样本,防止其作弊。

四、社区戒毒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尊崇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

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实行群防群治。

对社区禁毒来讲,就是依托社区这个由基本群众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实体单元,走组织发动和依靠群众这一根本途径,把蕴藏在社区中的各种禁毒资源有机整合、调动起来,依靠各种社区组织和力量解决毒品问题。

多年的禁毒斗争实践,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毒品问题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症,仅仅依靠专门力量开展禁毒工作远远不能适应斗争形势需要。

特别是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在短期内行政力量投入状况(包括人、财、物等)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善。

因此,治理毒品问题,势必要动员全体民众参与。

禁毒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发动起来,全民禁毒意识是否真正提高。

开展社区禁毒,就是为了把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社区党政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使禁毒工作由单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为转变为全社会的行为,实现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形成由党委、政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禁毒斗争格局,促进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

推行禁毒工作社会化,向社会民间领域发掘新的禁毒力量资源,建立禁毒工作新的“增长点”,可谓大势所趋。

同时,创建“无毒社区”的活动,顺民心合民意,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和愿望,符合在和谐的氛围中求发展的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禁毒工作社会化是禁毒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根本性转变。

要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树立人民群众是禁毒工作的主体和力量源泉的观念,确信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由过去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开展禁毒转变为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更充分地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禁毒;其次是加强调查研究,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禁毒战略,完善、引导和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入禁毒工作的相关政策,转变对禁毒工作的领导方式,形成禁毒工作运行的新机制。

(二)健全工作机构,实现社区禁毒组织体制的优化整合。

第一,建立健全社区党团组织。

确立社区基层党团组织的先锋领导地位,将离退休老人、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团员组织起来,成立“党团员义务禁毒工作队”,开展日常的学习、教育和社区公益活动,发挥党团员在社区禁毒宣传及社区公益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建立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

对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涉及心理矫治、戒毒后续治疗、管理控制等各方面专业知识,因此有必要引进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机制,组建由社会工作者、教育、医疗以及社区服务人员参加的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社区禁毒指导、咨询机构,展开禁毒宣传、计划项目、监察毒品问题态势等项工作。

第三,建立社区禁毒工作小组。

在各社区、居(村)委会建立社区民警、居委会干部、志愿者禁毒帮教小组,对易染人群或禁毒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有效的帮教。

第四,组建群众禁毒自治组织。

社区禁毒工作只依靠禁毒工作小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动员、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工作,吸收社区内热心禁毒工作的社会帮教志愿者、禁毒社会工作者、治安积极分子及吸毒人员家属等组成群众自治组织,如社区里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居民。

第五,扩大组建禁毒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凝聚禁毒力量。

通过社区禁毒联络专员与社区禁毒委员会及政府性禁毒组织协同作战。

(三)社区戒毒的评估与跟进。

社区戒毒评估是社区戒毒机构在戒毒计划实施后,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对吸毒成瘾者的心理、认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测量和评价,是衡量社区戒毒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准之一。

社区戒毒的效果评估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适时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

戒毒效果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毒瘾依赖程度的诊断性评估、戒毒期间戒毒效果的检验性评估、复吸倾向预测性评估等方面。

戒毒效果评估体系可量化为下列指标:

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知法守法、就业能力。

上述是戒毒效果评估的基本内容,不同类型的评估所包含的考核内容应有所差异,在具体内容的评估中可以选择有关的内容,构成具体的评估指标。

社区戒毒的跟进是指戒毒工作者与吸毒成瘾者的矫治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成瘾者进行一段时期的随访,并对出现的新情况作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

对吸毒成瘾者解除社区戒毒后的跟进,有利于维持和巩固社区戒毒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有利于帮助成瘾者得到更合适和更有效的矫治监管和服务;有利于吸毒成瘾者实现社会康复的目标、真正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姚建龙:

《关于我国现行戒毒体制的反思》,《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一期,第48—51页。

[2]杨凤瑞:

《200年禁毒论坛——戒毒康复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年版,第38页。

〔3〕袁忠民:

《对毒品问题屡禁不止的经济学分析》,《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46—50页。

〔4〕姚建龙:

《关于我国现行戒毒体制的反思》,《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一期,第48—51页。

〔5〕姚建龙:

《关于我国现行戒毒体制的反思》,《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一期,第48—51页。

〔6〕公安网——简阳市公安局回报材料。

〔7〕中国知网——任建通,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对我国社区戒毒制度的探析》

 

致谢

这篇论文是在刘建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激励我、引导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都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刘老师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好老师,他包容我的缺点和不足,一次又一次的给我指导直到最后定稿。

在此,感谢刘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在资料收集、论文写作过程中,许多老师、同学和朋友,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