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529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docx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

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比较研究

  [摘要]讲会教学是书院盛行时独有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提倡交流与论辩的重要平台;论辩教学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提倡学术交流,主张论辩争鸣。

文章意在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当代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关键词]书院讲会论辩教学比较启示

  

  书院是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

它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一种独特的讲会制度,强调自由讲学,注重学术交流,这无论是对学术的研究与发展,还是良好学风的形成,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西欧中世纪萌发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娇艳之花――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通行的教学方法是讲演和论辩,后者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西欧教育的发展,甚至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中国书院的讲会教学和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论辩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既各有其鲜明的教育特点,又存在一些共性,这些都对当代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书院讲会教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共性

  

  1.教学特点

  

(1)提倡精思善疑

  中国许多书院大师都提倡精思与善疑,注重培养学生的博学与专精、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创新精神。

朱熹就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他指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只有穷尽万物之理,才能达到“天理通明”,并主张“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

[1]而集中体现这一教学特点的就是书院讲会。

另外,西欧中世纪大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中世纪早期,欧洲还处于宗教蒙昧主义的黑暗时期,基督教垄断了整个教育,此时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神学,宗教色彩浓厚,经院哲学盛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它们必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此,社会更加需要一些具有先进思想和反抗精神的知识分子,论辩教学也随之应运而生,其重要特点正是精思善疑。

  

(2)注重学术交流,提倡论辩争鸣

  所谓讲会,既指书院内部的学术交流,也指不同书院之间或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讨论会、论辩会。

讲会的学术性很强,争论非常激烈,它无论是对学术的研究与发展,还是良好学风的形成与专门人才的培养,都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许多著名书院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蓄”,允许不同学术流派、学术观点的发展、论争;有的书院还不断聘请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前来讲学;另外,还有些大师主张在异中求同,在同中见轻重、明长短。

如朱熹在主持白鹿洞书院时,特意邀请与他学术观点相左的陆九渊登台讲学。

此外,有些大师不仅自己登台讲学,还带领弟子到其它书院参加学术讨论会,在讨论中双方师生商榷争辩,活跃异常。

这种自由讲学、各抒自见、互相辩难、共同探讨的精神,在书院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为学生创造了有益的学习环境或学术气氛,而学生也在学术交流中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交流。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论辩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自由的学术交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切磋交流,它通过辩论的方式,使双方更深入地了解并吸收各自观点。

  2.教学方式

  

(1)讲授辩论

  宋代书院采取升堂讲说的讲会式教学方法,即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授课。

讲说者结合儒家文化和社会人生实际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允许学生提各种问题;此外一些大师还带领弟子到其它书院参加讨论。

总之,在教学上,书院结合了讲授和论辩两种方式。

而西欧中世纪大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辩论,通常由两名学生或两组学生进行对辩;也可由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并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论据,进行自辩。

  

(2)自由听课

  由于崇尚孔子“有教无类”的优良传统,宋代书院的教育对象大大扩大,生徒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择师而学,自由听课,不抱门户之见。

一些有大师执教的书院,更是吸引了四方游学之士闻风负芨而至。

这种自由听课的学风,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术的传播,还进一步推动了讲会教学的实行。

与此类似,自由听课在西欧中世纪大学也逐渐普及。

中世纪大学是由各地区和种族的师生组成的教育群体,如巴黎大学的学生就来自法国、意大利、东欧等国家。

大学在争取自治的过程中,教师取得了“无须得到任何人许可”就能在欧洲各地进行教学的权利。

因而,随着教师的自由流动,慕名而来的学生就要追随导师周游欧洲各地;同时,由于各所大学之间在学科与专业方面的差异,又促使那些希望得到全面教育的学生往来于不同大学之间接受相应的课程教育,这促成了大学之间的发展与交流。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书院不仅是教学的地方,也是大师进行学术研究的中心或基地。

在讲会教学中,他们一方面通过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促进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术人才,扩大学派影响,从而使学派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并成为该书院继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大师们在讲会教学之余,结合自己的讲学,纷纷著书立说,许多重要学术著作的雏形就来自于书院的讲学。

中世纪大学虽然深受宗教的影响,但已开始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

罗杰?

培根(RogerBacon,1214~1292)是第一个使用“实验科学”概念的人,他认为实验科学是最有用、最重要的科学,并认为推理和经验是两种获得知识的途径。

[2]中世纪大学为学者们从事学术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保证。

作为反权威的庇护所,它怀疑基督教教义,尊重理性,重视思考。

可见,中世纪大学和宋代书院一样,也是学术流派与思潮孕育、产生的温床。

  3.作用和影响

  

(1)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创新精神

  在书院讲会教学中,教师重在启发诱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学习兴趣;学生则以自学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慎独修身。

另外,书院讲会教学强调质疑问难、相互切磋。

总之,师生之间的相互质询和交流,极大促进了学生精思、涵泳、体察等学习方式的养成。

西欧中世纪大学也提倡以学生钻研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质疑精神和科研能力。

而在强调学生自学的同时,中世纪大学的教师也会和学生互相辩难、共同探讨,这些都很好地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2)促进学术交流,提倡论辩争鸣,成为学术流派和思潮的发源地

  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都是学术流派与思潮的发源地。

其中,盛行学术交流、提倡百家争鸣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书院讲会制度中。

中国书院宽松的文化氛围是孕育学术思潮的摇篮,如在理学思潮的发展方面,宋明理学家周敦颐、张、程颐、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大师学术思想的形成、著作的出版、理学派别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书院的教学活动;而在实学思潮方面,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著名学者也都是以私学书院为活动基地。

[3]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古代书院与学术流派、思潮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同样,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孕育并发展学术流派与思潮的温床。

如牛津大学注重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等著作的研究,进而推动了自然哲学和经验科学的发展[4];巴黎大学则成为当时欧洲思想界的领导者以及神学与哲学的中心。

  

  二、中国书院讲会教学

  

  与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之差异

  1.定义不同

  讲会是指不同书院或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讨论会,它讲求平等论学,旨在论证或阐发一学派之精义,辨析不同学派主张之异同,论辩学派观点之真伪,或交流学术研究之新意,其学术性很强,因而对学术研究的发展、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专门人才的培养,有巨大促进作用。

在西欧中世纪大学,与教师讲授相辅相成的是学生的论辩,主要包括问题辩论和自由辩论,两种论辩都采用拉丁语。

问题辩论是在课堂上进行,先由教师提出一个论点,然后由他本人或学生提供一个否定性答案,再由助教对这一论点进行全面论证并答复反驳意见;自由论辩则在公共场合举行,不局限于学术问题,参加的人包括学生、教师及其它访问学者。

[5]

  2.组织形式各异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书院形成了完整的讲会制度。

讲会一般分为年会、月会两种,它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组织形式上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是宣讲式讲会,这类讲会既非定期开展,也没有固定场所,大多数是依据著名学者的行踪而临时组织。

第二是会馆式讲会,这类讲会有固定的场所,称为会馆,一般设在乡邑中;还有一定数量的赡田作为活动经费。

第三是书院讲会,这是明代讲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它附设于书院内部,只作为书院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在第三类组织形式中,院内生徒平日以研习经书、克己力行为要务,待到讲会之日,不仅院内师生甚至许多院外人士都会参加。

而书院内不仅设有学规,严格规定了入院生徒的言行;还设有会规、会约,明确规定了讲会的宗旨、日程、以及与会者身份等。

  相比之下,西欧中世纪大学论辩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辩论。

它通常由两名学生或两组学生进行对辩,或者由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并从正反两面阐述论据进行自辩。

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敏锐的逻辑思辨能力。

  3.发展现状不同

  西欧中世纪大学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成为学者自由研究学术的场所和反权威的庇护所。

而它倡导的论辩教学法也得以流传至今,并对后来西欧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造、质疑和自主性的培养。

另外,它反对传统的学风和繁琐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大学成为学者自由研究学问的场所,也成为培养近代知识分子和科学精神的摇篮。

  相较而言,中国的书院未能像西欧中世纪大学一样顺利发展。

中国古代书院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并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受到传统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封建专制的干涉和压迫,未能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转型中产生积极影响,因而最终走向了历史的终端,讲会制度也未能在中国教育中发挥进一步的作用。

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讲会制度在很多方面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所倡导的学术交流、自由讲学和论辩争鸣等诸多教学理念,对于我们当代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三、启示

  

  综上所述,书院的讲会制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论辩教学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要在对比分析中发现二者对于当今教育的意义,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首先,讲会和论辩都强调精思善疑,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针对填鸭式教育中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弊端,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精思,善于质疑,不断地发展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一点对于当今的研究生教育尤其重要。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功利主义思想渗透并腐蚀了科研领域,许多研究生不愿动脑,静不下心钻研学问,学术氛围淡薄,学术道德滑坡。

更有甚者,学术研究领域赫然盛行一种“拿来主义”,学术论文抄袭情形严重,学术成果质量下降,创新意识被日益忽略。

而古代书院讲会制度和论辩教学都注重学术创新,鼓励学术交流的为学之道,这一点即便放在当今,也不失现代教育意义,它启示我们当代的研究生教育要立足于学术创新,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书院讲会与论辩教学注重学术交流、提倡论辩争鸣的特点,也对当代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启示。

鼓励学术交流与学术争辩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减轻由于门派划分严密造成的各门派之间学术交流的贫乏。

由于中国教育现行的导师制严格限定学生自始至终师从同一名导师,因而受门派所限,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地接触到其他学派的学术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学术思想的拓展。

而书院讲会及论辩教学则启示我们,当代研究生教育要立足于学术交流,积极吸收各种学术思想,切实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并在加强与不同专业、不同门派的交流中,真正实现学术的交流、吸收与拓展。

  总之,中国书院的讲会制度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论辩教学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都在各自的历史范围内体现出许多重要性,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但都在很多方面留下了宝贵遗产,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顾树森.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C].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176.

  [2]赵春娟.中国早期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1

(1):

2.

  [3][4]沈瑞英.略论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0(6):

12.

  [5]邹自平.中国两宋时期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8.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