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520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迈进“十一五”这一新的重要发展时期的时候,市教育局党委、局长室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一致认为,我市基础教育经历了“十五”期间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之后,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品味,提高办学质量上来,努力铸就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实力,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此,市教育局决定,从今年起连续用3年时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

作为这一活动的前期工作,我们于今年初下发了《关于四星级高中率先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同时决定召开这次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推进这一工程的开展。

今天的研讨会召开的很成功,各四星级高中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措施、保障条件及今后的规划交流的都很透彻,分组讨论也很到位,对所有与会同志以很大的启发。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也算我个人的一个研讨发言,供大家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五”前期和中期,各地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通过易地新建或原地扩建等方式推进星级高中建设,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这对有效缓解入学压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硬件建设虽然是一流的,但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相对薄弱,极大地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各地各学校从“十五”后期已开始关注学校的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表现在:

一是调整发展思路,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地位。

各地各学校已经认识到,发展不能没有硬件,但就教育规律来讲,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硬件的改善上,更取决于内涵的丰富上。

许多学校认为,如果说过去学校还有可能借助政策的倾斜、地域的优势、传统的惯性来谋求发展的话,那么随着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校际竞争将主要取决于学校整体文化的较量,“文化立校”是时代的选择、社会的选择、素质教育的选择。

XX市一中明确提出“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原创材料,尽在知音网络.网。

这些重视文化建设的理念对促进教育发展、学校建设,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是明确思路,向文化建设要教学质量。

亭湖区教育局和东台市教育局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东台中学、大丰中学、射阳中学、响水中学、上冈中学在对学校文化充分思考的基础上,都梳理出符合本校的实际的工作思路。

他们认为,总体上思路要放在四个方面:

一为长远规划,分步分期实施。

二为系统整合,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合力。

三为强化个性,建立自己校园的文化品质。

四为强化领导,以文化提升教学质量。

无疑,这些思路都是正确而且行之有效的。

三是起点不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人文的文化建设风貌。

现在无论是四星级还是三星级高中,总体上学校环境优美,气氛和谐,文化风气浓厚。

其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空间,打造校园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管理行为,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学校都能够加强校园环境和人文风貌的建设,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和法律意识的强化,把校园变成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场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最终建立起和谐、融洽、民主、合作、友好的人际关系和客观公正、相互理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师生精神面貌。

阜宁中学坚持将新课程实施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实施“感恩系列教育”,由校长亲自编写淮剧《无字碑》,师生很受教育。

射阳中学将学校文化建设放在“七个着力点”,即着力于诚信校园的创建,着力于学生激情活力的引发,着力于生态校园的架构,着力于校本课程的研发,着力于信息校园的搭建,着力于办学品位的提升,着力于品牌学校的打造,进而“塑有大爱的名师,育有个性的英才,办有特色的名校。

”所有这些举措,都将文化建设引向文化的本质和内核,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看到,取得的这些成效仅仅是初步的和表层的,从面上来看,“文化立校”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确立,或者说这种思想还不根深蒂固,思考层面上也还比较肤浅,会前要求各地上报的规划方案准备不够充分,有3所四星级高中干脆就没有报,有的学校即使上报的也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大同小异,有应付之感。

我们有的同志真实的思想是:

学校文化是虚的,有钱就有硬的、教学质量是硬的;学校文化是悬的,文化是什么,现在什么都是文化,泛化了;学校文化是高的,我们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学校文化是远的,我们还在为经费为还债为升学率而忙碌,顾不上;学校文化是洋的,我们现在还只是靠土办法穷办法办学校;学校文化是长的,长期自然形成,不是靠建设起来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学校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一所学校的发展有诸多因素,如原有的基础条件,生存的社区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等等,这些都属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在自身,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校本发展。

在校本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对学校师生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有极大的影响,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成为激励全体成员的重要精神力量,引导全体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就需要建立在新型的文化基础上,需要丰厚的学校文化作为支撑和依托。

新课程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就包含在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学校文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极大地促进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实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迫切需要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为支撑,而课程改革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表明,学校仅靠传统的资源优势未必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胜出。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

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特别是目前我市窗口学校在经过大建设、大发展之后,加强以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内涵建设尤为迫切,只有物质和文化协调同步发展,才能改变学校粗放型、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之路,也使得硬件和软件建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形成学校的整体优势,才能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使各个学校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一张无形的手在洗牌,这张手就是学校文化。

因此重建学校文化是新时期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

  学校文化是维系学校成员的牢固凝聚力。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无产者,无论命运把他抛弃到世界上任何地方,他都可以凭着国际歌的旋律找到自己的同志。

这就是文化的凝聚作用。

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文化通过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反映学校群体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是维系、团结学校群体团队的精神力量。

学校文化就如同一个强大的电磁场,将全体成员牢固地吸引到一起,使师生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在学校形成相互信赖、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持久推动力。

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和史密斯指出:

一个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具有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之中。

毛泽东同志过去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

同样,一个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也是不能打胜仗的,不能持续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大家还记得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曾经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创造过辉煌,被称之为某某现象,可是有不少昙花一现,风光不在。

究其原因是那种所谓的高质量缺少文化的支撑,难以持久。

对这个问题,南通的同志认识得比较深刻,拼茶中学等南通地区的学校已牢固确立起“文化立校”的指导思想,让丰厚的独特的学校文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持久的推动力。

而我们有不少学校的同志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或者说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许多学校在办学中都存在着趋同流俗现象,缺乏个性,难以识别、认同与向往,自然也就难以高位发展,难以有较高的办学品位。

不少学校谈到办学目标就是“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提起校风就是“勤奋”、“严谨”、“团结”、“创新”,或热衷于将大大小小的铜牌都悬挂在校门口以彰显办学实绩。

虽说这些提法和做法本身并无不好,但试想,在这种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的品牌特征如何能体现呢。

我们所说的有品位办学,或者说创建“名学校”,是指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办学效益的学校。

这些都要从文化建设切入,发挥文化的震撼和激励效应,挖掘文化的巨大潜能,才能真正使学校办学有特色,有品位。

  学校文化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幅射力。

文化是有力量的,而且在当今形势下,这种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和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如果说19世纪主要靠生产力,20世纪主要靠制度的话,那么21世纪将主要依靠“文化的力量”。

文化竞争正逐渐取代生产竞争、管理竞争,继第三次浪潮之后,形成第四次浪潮,成为明天的经济动力。

我们必须看到,学校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要基础。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不能游离于社会文化建设之外,而且还要做社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从教育系统来看,可以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甄别雅俗,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从社会系统来看,通过学校文化可以辐射社会、示范家庭,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

可以说,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文化建设赋予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把握指导思想,不断充实和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水平。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

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大力发展先进的学校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促进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各地各有关学校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是做优做美学校物质文化,赋予物质文化丰富的生命力。

从各地各有关学校上报的规划和今天的讨论看,大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已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总体上它分为三个层面,就是大家所说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我们要高度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

这里我想引用一句国外教育界的格言来说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英国剑桥大学60多项诺贝尔奖的傲人记录,其实来自于校园的自然环境-----剑河、奇石、树木花草的完美结合”。

这足以说明物质环境育人的重要。

作为学校文化的层面物质文化,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区域特点和时代特点,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尽量吸纳各类文化的精华,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各功能区既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又要形成相互辉映的整体;人文景观方面的雕塑、标语、画廊、展厅都要每一景、每一物寓于深意,使师生在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接受知识的教育、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人格的升华。

  二是精磨细炼学校制度文化,赋予制度文化以人本的内涵。

学校各项制度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但从目前我市学校制度建设的情况来看,学校制度建设本身还不够科学、不全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另外,有了制度也没有很好的落实,缺乏督促检查。

各地各有关学校一定要靠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靠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制度建设上要体现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民主管理,提倡自我约束。

制度建设要有利于管理的高效快捷,有利于教学资源能量的充分释放,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过程性管理。

当前,根据XX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要重点加强以下几项制度建设:

一是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制度;二是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述廉制度;四是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五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有关规定制度。

要通过制度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在科学完善的制度约束下高效运行,努力形成既有规范约束作用,又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是努力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增强师生对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

学校精神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

各校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要通过校微、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和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

最近,市教育局将在全市开展各学校校史、校歌、校训、校名、校徽、校旗征集评比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彰显办学风格,努力形成团结、民主、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严谨、扎实、负责、爱生的教风和积极向上的学风,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有独具特色的标识或精神支柱。

关于开展校歌评比活动的通知已经下发,希望三星以上高中重视这项工作。

  四是积极构建现代课程文化,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些学者认为,学校课程属于观念性文化,所以在学校文化的分类时将其划归为精神文化的范畴。

但是在实施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很多行为性因素,比如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课程的开发等等,都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特征,所以在杨九俊同志主编的《走向校本发展》一书中,把课程文化单独列出,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并列为学校文化现象的表现形态。

我这里将构建现代课程文化问题单独提出,是有感于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出现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学校文化的差异,办学理念的差异,所以有必要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把课程文化问题单独提出来,以促进新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

构建现代课程文化,当前首先要做好三项基础性的工作,一是要确保课程计划执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就是要切实开齐开足各种必修课程,真正不打折扣;二是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的转变,保证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三是要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改的难点、关键点上有所突破。

最近省教育厅在淮安金湖召开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对五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求。

这次会议的精神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分别对我市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

希望各地各学校在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认真实施课程改革,构建现代课程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

  五是积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打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校文化,直接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因此,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同学关系。

要有目的地引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根据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要教育和引导教师要以一个平等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与学生相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而且是学生的益友。

教师要以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让受教育者产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自律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学生的需要,促进教育者主动、全面地发展。

要教育和引导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学生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学习基础如何,学生在人格上不仅在学生间而且在师生间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

  三、抓住重点环节,不断开创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坚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重视建设本土特色的学校文化。

各地各学校要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通过实施新课程计划来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

要注重开发学校的课程文化资源,尤其是通过校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劳动实验课程等加强本土资源的开发。

本土资源的挖掘出来,就能充分体现出你这个学校文化的特色。

大丰中学“区域文明之光”就是具有本土特色的的学校文化表现形式,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称赞,各地各有关学校特别是四星级高中要积极借鉴,充分发掘老区特有的人文底蕴,在弘扬老区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振兴淮剧艺术、开发滩涂文化等不同方面注重收集整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以开发利用,形成主题系列,形成区域文化建设基地,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层次。

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营造生机勃勃的有个性的校园景象,让学生在各种特色文化中接触、感受先进的鲜活的文化滋润,抑制和抵制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注重开发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既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手段,同时也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挑战、新问题、新矛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目前我市已全部实现“校校通”工程,各地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实现学生由单一的接受知识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变革,建立自主式、开放式、生活式、创造式等学习方式。

当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的虚拟和纷杂,又会给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对生命、自然,对价值观、道德观甚至对真实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方面我们要主动地去占领网络阵地,运用网络平台,开发积极健康学校网络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抓好载体建设,丰富师生的学校文化生活。

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

要学习南通中学,通过难忘的教育达到教育的难忘。

上岗中学的特色系列化活动很有特色。

各种活动要精心设计,体现出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做到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

活动要突出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现,使学生的才华得以施展,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和特色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推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保证每个活动都能震憾学生心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达到提升学校文化水准的目的。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一要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把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争取在规划、投入、活动等方面予以保证,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建立学校文化建设责任制,争取地方把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地方创建文化先进县、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认真制订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明确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规划中要体现整体性和个性化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使校园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相辅相成,又各有特征,以发挥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

这次会议以后,三星以上高中都要认真制定或修订本校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最好经过校代会讨论通过。

四星高中由市局统一过堂,三星高中由各县教育局过堂报市教育局备案,今后要把规划执行情况作为视导的内容之一进行检查。

  二要大力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

这次研讨会开了一个头。

学校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各地各学校要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长期性,在传承学校多年办学传统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丰富性,尤其要在校园景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网络运用以及制度建设和校本管理等多领域有所构建;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激励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层次性,发挥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养性怡情的作用。

通过调查、参观、研究、思考、试点、总结,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文化建设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建设途径有较为系统的探索,并进而在办学实践中有较为细致的落实。

这次会议后,我们将出台《XX市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学校的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三要不断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舍得加大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文化建设。

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它建设结合起来,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正在实施的“四配套”工程实施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四要坚持分层推进、有序实施。

首先,要加强校园表层显性的文化建设,在校容校貌、建筑景致、教室布置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上打上文化的印记,发散着文化的光泽。

在此基础上,由表层向里层推进,由显性向隐性推进,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学校精神。

  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

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校外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来校对学校文化队伍进行教育培训。

要吸引本校校友和社会文化骨干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学校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学校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同志们,高雅的学校文化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累,并且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体现与时俱进。

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各学校文化底蕴的聚积,有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我市学校文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就,一定会为我市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