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
《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于1989年开始试行,1996年正式颁布实施。
2.幼儿园教育应以( )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B.上课C.玩耍D.游戏
【解析】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3.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
【解析】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倡导“活教育”。
4.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
A.成熟B.生长C.遗传D.发育
【解析】遗传因素是先天因素的最重要内容。
5.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教育者的主导性B.受教育者的主动性”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
【解析】教育目的直接影响教育的全过程。
6.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
A.蒙台梭利B.柏拉图C.洛克D.福禄贝尔
【解析】福禄贝尔是最早命名幼儿园、提出完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人。
7.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观看电视卡通节日而发展的
【解析】儿童的发展包括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
8.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基础教育B.启蒙教育C.属于义务教育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解析】义务教育只包括初中和小学共九年。
9.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
A.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
【解析】教师在保教结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0.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
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德可乐利D.凯米.
【解析】1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平民区创办了“儿童之家”,从事教育实验。
11.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 B【解析1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12.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是( )。
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儿童权利公约》D.《幼儿园工作规程》
【解析】1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用法律保护儿童的权利。
13.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解析】儿童经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14.“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这用来说明( )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A.颜色B.环境C.遗传D.物质
【解析】题干所述是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15.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条件下,教育者的(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权威性B.知识性C.主导性D.艺术性
【解析】在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师的主导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的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
狭义的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
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2.间接教学:
指教师对幼儿教学指导的一种形式。
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这种方式中的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合作者、游戏伙伴、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教育影响力不直接由教师而是通过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幼儿。
3.幼儿园课程:
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4.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5.幼儿体育:
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增强幼儿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三、判断题(每题1分。
共8分)
1.教育与幼儿的沟通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
(√ )
【解析】略。
2.幼儿园中必须给幼儿教授大量的读、写、算知识,否则影响幼儿智力的开发。
( ×)
【解析】幼儿园以活动为主要内容,只涉及简单的读、写、算,大量的文化知识学习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的需要。
3.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幼儿发展的真实需要。
(√ )
【解析】略。
4.幼儿园的环境就是指幼儿园的校舍布置、幼儿生活的社区环境及家庭空间设计。
( ×)
【解析】幼儿园的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这里指的是物质环境的一部分。
5.教师在用语言指导游戏时,口气应十分肯定。
( ×)
【解析】对游戏的指导应有启发性,不能盲目地干涉。
6.保教结合就是教师要与保育员沟通、相互帮助。
(× )
【解析】保教结合又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7.幼儿与成人有同样的权利。
(×)
【解析】幼儿和成人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是在特殊领域权利上有差异。
8.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幼儿园没有必要进行教学。
( ×)
【解析】游戏是幼儿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并不矛盾。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要叙述并评价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
【答案要点】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
(1)有吸收力的心灵:
蒙台梭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发展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特定经验的吸收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驱动的情况下进行的。
(2)专门为小组设计的情境能提供恰当刺激。
(3)恰当的环境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变化。
(4)儿童有内部动机;儿童的学习、操作受内部动机的驱动,特别是当他们处于这种能力的边缘时。
(5)强调感觉和儿童的经验,不强调测验。
(6)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环境、短期的个体或小组教学;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活动。
评价:
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偏重智能而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
2.谈谈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案要点】
(1)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
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
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2)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是: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
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3.简述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答案要点】幼儿园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
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
(2) 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必须精心选择,以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
②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问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
而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
【答案要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
①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③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2)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保证。
①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
②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五、论述题(共10分)
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
(1)幼儿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
这就要求教师:
首先,必须正确、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并将这种“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促进幼儿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这种努力,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2)教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要受到外来的干扰或影响。
例如,来自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园训练孩子某种技能,或要求教小学才学习的读、写、算技能。
又如,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幼儿技能大赛的宣传、偏重学历、追求升学率的风潮等,都可能干扰教师按教育目标组织教育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偏离教育目标。
因此,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六、案例分析题(共17分)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
”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A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案要点】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问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伺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
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
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
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属于比较好的,20世纪末统计3~6岁幼儿入园率约为(C)。
A.25%B.30%C.35%D.40%
【解析】略。
2._________C_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A.文化传递B.文化传播C.文化选择D.文化变迁
【解析】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
3._______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C【解析】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有关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词汇量为1730个,4~5岁为28532个,5~6岁为3562个。
由此结果可看出,4~5岁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4.认为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这种作用模式是()。
A.诱导B.维持C.递进D.促进
A【解析】略。
5.儿童经常通过模仿游戏学习和掌握实际劳动知识技能。
()A.氏族社会时期B.母系氏族社会时期C.父系氏族社会时期D.军事民主时期
C【解析】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每一个儿童在妇女们的哺育和熏陶下,逐渐了解家庭的贯例、氏族的礼法、历史传说、风俗禁忌和图腾信仰等。
此外他们还要从旁边观察成人们的生产劳动情景,并在游戏中模仿他们的动作行为,如制作劳动器具、射箭、播种、收割等。
这种模仿游戏为儿童学习和掌握实际劳动知识技能提供了机会。
6.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
()A.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B.古埃及的幼儿教育C.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D.古希腊的幼儿教育
C【解析】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
因此,古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7.__________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同时还强调指出一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福禄贝尔
B【解析】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因此卢梭强调指出,幼儿教育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
8.__________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A.杜威B.蒙台梭利C.维果茨基D.皮亚杰
C【解析】略
9.《幼教无际论》、《从孩提到青年》、《我的童年》等专著的作者是()。
A.陶行知B.陈鹤琴C.鲁迅D.张雪门
D【解析】张雪门是中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
他先后出版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教无际论》、《实习三年》、《儿童创作集》、《我的童年》、《从孩提到青年》等专著,为我国幼儿教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产。
10.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强调()。
A.儿童全面和谐发展B.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C.智力开发D.培养创造力
A【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经历了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以及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才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本身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11.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A.良好的品德修养B.良好的身心素质C.良好的审美能力D.良好的智力水平
B【解析】学前儿童处于身体柔弱,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都较弱的时期,因此坚持以学前儿童身体为重,保护、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12.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求大班幼儿学会的结构知识是()。
A.会识别左右B.会识别材料的形体、大小、颜色C.会识别高低、宽窄、厚薄D.会识别轻重、长短、前后
A【解析】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注意,幼儿园大班儿童应学会的结构知识和技能有:
会识别左右;在建造技能上,要求他们建造的物体比中、小班幼儿更加精确、整齐、匀称,物体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富有创造性。
同时,会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造物体,能够合作建造物体。
13.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__________原则。
()”A.活动性B.综合性C.发展适宜性D.独立自主性
B【解析】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14.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关注环境的基本内容。
()A.学习“安静”B.学习开门C.学习叠被子D.学习浇花
D【解析】独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
其中关注环境的基本内容有:
儿童在团体生活中,必须清扫教室、清洗桌椅、擦拭器皿、浇花、除草、饲养小动物等。
15.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这种方法是()。
A.示范法B.范例法C.观察法D.演示法.
A【解析】略。
16.是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A.游戏化方法B.环境体验法C.行动操练法D.语言法
D【解析】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17.发泄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A.语言的发泄,动作的发泄B.生理的发泄,心理的发泄C.肢体的发泄,情绪的发泄D.外在的发泄,内在的发泄
B【解析】发泄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泄,二是心理的发泄。
它们都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重要方法。
18.__________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严令禁止的,是根本不允许在幼儿园以及各级教育机构使用的。
()A.自然后果的惩罚B.剥夺性惩罚C.社会性惩罚D.生理性惩罚
D【解析】生理性惩罚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这种强烈刺激儿童身体的方法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严令禁止的,是根本不允许在幼儿园以及各级教育机构使用的。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本书中指出:
“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这句话强调()。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B.家园配合C.因材施教D.保教结合 D【解析】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婴儿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中都有保健与教育两重任务。
近年来世界各国幼教都强调保教合一。
20.对于1岁半以后的儿童,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A.不倒翁,拨浪鼓B.手工、绘画材料C.色彩鲜明的小球D.用手穿的大木珠
B 【解析】1岁半以后的儿童可提供操作游戏材料(如积木、套盒、拼图等),手工绘画材料(大画纸、彩色笔、旧画报等),沙、水等游戏材料(小铲、木桶、杯、漂浮玩具等),发展婴儿智力的塑料插
片,拼图积木,配对画片,几何形体盒等。
21.“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属于分离焦虑的()。
A.反抗阶段B.失望阶段C.超脱阶段D.平复阶段
C【解析】约翰•鲍尔比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22.___幼儿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学乐问,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关注。
()A.学前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D【解析】大班幼儿身心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儿童观察力和理解力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盛,爱说,好动,而且逐渐变得有情感,有意志要求和独立个性,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发展,喜欢自由活动,渴望参加成人活动,盼望自己快点长大。
23.教师每天邀请一名幼儿的家长来校参加整个半天的活动,这是__________的做法。
()A.美国保育学校B.法国保育学校C.德国保育学校D.英国保育学校
24.__________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
()A.咨询活动B.家长委员会C.家长学校D.电话联系
B【解析】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
其成员由各个年龄班选出的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参与幼儿园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会也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的合作,体现幼儿园和家长的伙伴关系
25.__________创建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的草原牧区。
()A.流动幼儿园B.巡回辅导班C.游戏点D.儿童游戏场
A【解析】流动幼儿园创建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的草原牧区。
该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1•8平方千米只有1人)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全年无霜期短(只有90~120天),因此推进学前教育不宜采用幼儿园、学前班、幼儿班等形式。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是指否认遗传素质的作用,强调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至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由环境决定的学说。
27.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指依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