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402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docx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

2001年初,中国三峡总公司提出“零质量事故”管理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各参建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提高质量管理的预见性,加强现场质量工艺过程控制,抓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三峡工程2001年度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质量意识教育

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三峡工程的质量十分关注,朱镕基总理针对三峡工程的质量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全体三峡建设者通过学习和领会“讲话”精神,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

(二)学习领会质量检查专家组的指示和意见

参建各方对照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钱正英副主席的讲话及专家组成员的发言和质量检查报告,提出具体的整改内容,部署了落实措施及工作安排。

(三)完善质量标准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实际需要,在已编制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标准”系列基础上,颁布实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启闭机设备制造安装质量检测及等级评定标准》等标准,为三峡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四)制定统一的施工工艺要求

中国三峡总公司质量总监办牵头,与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设计代表局一起组织参建各方共同制定一系列工艺要求,并将执行情况作为质量奖罚考评依据。

这些施工工艺细则的制定,对提高工艺水平,改进工艺作风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加强对监理的检查监督

中国三峡总公司与各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工作年度工作协议和考核奖励协议,从质量、进度、安全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强化对监理的监督考核。

为提高监理人员素质,中国三峡总公司和水电建设监理协会联合在工地举办了水电监理工程师培训班和总监培训班。

(六)发挥专业质量总监的监督作用

在保留原有2名混凝土专业质量总监的基础上,相继聘请4名机电专业质量总监和1名金结专业质量总监,进一步充实专业质量总监的力量,更好地实现对机电安装和金结方面的质量监督。

专业质量总监每周将现场发现的施工问题发送到项目部及监理单位并要求整改。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总监工作例会调整为质量检查及缺陷处理工作例会,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缺陷处理日报和周报制度,保证缺陷处理的质量和进度。

(七)对混凝土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和缺陷处理

中国三峡总公司组织各标段按具体部位及工作面成立质量检查与缺陷处理四方工作小组,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保证质量检查和缺陷处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制定《三峡二期土建与安装工程项目工程质量检查与施工质量缺陷处理费用补偿实施办法》(试行),从经济上保障质量检查和缺陷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全面检查三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在合同项目参建各方自检的基础上,中国三峡总公司选定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终检钻孔取芯检查,严格按制定的检查标准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定,对不合格钻孔严格按要求处理并进行扩大检查,消除一切混凝土质量缺陷。

(八)完善机电安装项目管理

根据三峡枢纽质量检查专家组的建议,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机电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一位副总经理担任组长,每周召开会议,及时解决有关金结和机电设备从采购、制造到现场安装调试的全过程协调,并加强对中国三峡总公司招标公司、设备部、机电工程部、工程建设部的机电安装项目部等部门之间的协调。

同时,中国三峡总公司将机电安装项目管理与机电安装监理两部门合并,成立三峡左岸电站机电安装项目监理部,以加大对金结机电的监督和协调力度。

(九)加强金结设备和机组埋件制安质量控制

中国三峡总公司提出“关于加强金属结构设备和机组埋件安装质量控制的几点意见”。

严格控制安装精度,抓测量控制以及加强施工现场工艺过程检查,对现场安装监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面提高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中国三峡总公司设备部会同质量总监办、金结检测中心及各设备制造监理共同制定《三峡工程金属结构及启闭机设备制造质量问题分类暂行规定》,严格重要部件和产品的出厂检查验收。

二、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采用高质量模板

为确保大坝过流面及坝体上、下游长期外露面的混凝土质量,泄洪坝段表孔侧墙过流面使用芬兰模板,非过流面使用大型平面悬臂钢模板或芬兰板;在转角、止水片、拦污栅、坝后背管部位采用定型钢模板;每个坝段模板缺口部位采用相应尺寸的定型钢模板,不得采用散装钢模板和木模板补齐;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模板,使模板表面平整度满足合同要求。

研制专用的连接角模,解决转角部位跑模、漏浆问题。

设计并加工制作底口带止浆橡皮和压浆板的模板,以解决层面结合处因浆液流失导致的架空、麻面问题。

(二)提高止水安装质量

采用定型模板、止水支架、定型接头、沥青麻丝填料在厂内加工预制成型,对止水周边混凝土实施专人把边振捣等措施,保证止水片正确固定。

(三)在高流速部位采用纤维混凝土

为提高过流面高标号混凝土的早期抗裂和抗冲、耐磨性能,在左导墙部位进行纤维混凝土现场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混凝土比普通抗冲磨混凝土劈拉强度增长10%~20%,抗冲耐磨性能提高1.4~2.0倍。

已在泄洪坝段深孔和导流底孔跨缝板部位使用。

(四)全面使用节安螺栓

从2001年7月开始,混凝土永久外露面的模板拉筋的安装全部采用节安螺栓或套筒螺栓,避免切割钢筋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损伤及钢筋的表面锈蚀。

同时研制成功新型套筒螺栓及施工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专门工具进行螺栓孔的修补。

(五)提高过流面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为提高大坝过流面混凝土浇筑抹面质量和抹面工效,研制桥式抹面振捣机,经过试验,各项性能良好,已在泄洪深孔和表孔底板中使用。

 

(六)优化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调整减水剂的掺量,解决混凝土含气量偏大的问题。

优化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调整塌落度和引气剂掺量,采取适当降低砂率等措施,解决混凝土表面砂浆过多的问题。

(七)停止使用砂浆垫块

双线五级船闸地下输水隧洞使用砂浆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存在许多质量隐患,已发现母体混凝土与垫块结合缝面拉开、部分仓号砂浆垫块密集、强度随意性大、抗冲磨强度低等。

2001年停止使用砂浆垫块。

(八)优化帷幕灌浆设计

提高帷幕灌浆孔首段压力。

对已完成主帷幕施工的坝段增加一排8m深的帷幕灌浆孔,压力采用3.5~4.0MPa;其他坝段均将接触段灌浆压力提高到3.5~4.0MPa,确保帷幕第一段灌浆压力达到2倍坝前水头;同时将主帷幕检查孔压水压力提高到2.5~2.6MPa。

加深主帷幕底线。

在帷幕灌浆单耗量较大的部位增加一排孔补灌;对终孔段未达合格标准的部位加深钻灌至满足基岩透水率≤1Lu;深槽段主帷幕加深至-120m高程。

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增加23个检查孔,并加大水压力。

初步压水检查资料表明,合格坝段与原资料一致。

船闸左岸山体防渗线路按透水率≤1Lu的顶板线布置。

委托长江科学院进行基础三维渗流场计算。

初步成果显示,由于实际钻孔压水资料统计的帷幕透水率远小于1996年计算采用值,计算成果比1996年有所改善。

(九)加强对金结及机组埋件制造与安装质量的抽检

中国三峡总公司金结检测中心加大对金结及机组埋件制造与安装质量的抽检,对压力钢管制造安装、机组埋件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制造与安装和金属结构防腐质量进行巡检及委托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有关部门督促处理。

三、主要质量问题的处理

(一)泄洪坝段上下游坝面混凝土裂缝

2001年11月,检查发现上游坝面共出现40条裂缝,每个坝段有1~2条裂缝,裂缝宽度0.1~0.3mm,裂缝长度25~30m,裂缝深度1~2m。

下游坝面出现38条裂缝,每个坝段至少有一条裂缝,裂缝宽度0.51~0.99mm,裂缝长度合计为695.2m,裂缝深度一般不超过3m。

上游面裂缝的处理措施。

泄洪坝段上游坝面的裂缝处理采用LPL环氧材料灌浆充填,再凿槽用SR2塑性止水材料封堵,然后在表面粘贴厚3mm、宽40~60cm氯丁橡胶片,再覆盖宽8m的SR防渗盖片,外部用钢筋混凝土薄板(或6mm厚PVC板)保护。

下游面裂缝处理措施。

清理缝面,沿缝面贴咀布孔,采用LPL进行灌浆;灌后沿缝面凿槽,尺寸为宽×深=5cm×8cm;槽内先填5cm深的SR2塑性止水材料,然后嵌补3cm的903砂浆;表面喷涂KT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此方案是经过专家咨询会审定,采用国内外研制成熟的防渗材料。

处理后,大坝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二)混凝土初凝异常的处理

2001年5月,先后在泄洪坝段23个浇筑仓面出现部分混凝土凝结异常。

通过调查分析、试验论证、微观分析及混凝土性能试验认为,水泥中石膏掺量的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影响正常的冲毛、拆模及其他作业,耽误工期,若对混凝土产生扰动,则会影响混凝土质量。

严重缓凝的混凝土早期无强度,都作了挖除处理。

(三)左厂6#机蜗壳Ⅱ7-2二期混凝土质量缺陷

左厂6#机组段蜗壳Ⅱ7-2二期混凝土拆模后,混凝土专业质量总监发现该部位存在严重的表面质量缺陷。

位于Ⅱ7-2块的内侧立面、定子基础螺栓三期坑底部及壁面等部位有规模不等、深浅不一的蜂窝、麻面、挂帘、错台。

经现场凿开检查,并校对浇筑记录,认为属于表面缺陷,主要是浇筑设备少、浇筑历时长,且边角振捣不足等原因所致。

该缺陷已按设计要求全部处理完毕,修补质量满足混凝土缺陷处理标准及设计要求。

(四)六闸首公路桥支承牛腿裂缝

六闸首公路桥支承牛腿在检查中发现有局部裂纹和裂缝,长江委设计院复核后认为:

六闸首公路桥的设计是安全的,可以满足运行要求;牛腿出现的裂纹和裂缝不会影响桥梁的整体安全;考虑到结构的耐久性和转轮运输的重要性,建议采取化灌和碳纤维或其它稳妥可靠措施进行补强处理。

 

    经荷载复核试验,牛腿裂缝变形与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为增加今后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设计提出了预应力锚杆加固与裂缝灌浆的措施。

(五)左岸电站4#机压力钢管合拢焊缝安装间隙超差问题

2001年11月13日,对4#机压力钢管合拢焊缝组装情况进行测量,发现组装间隙超标,最大间隙达12mm(设计要求安装间隙2~3mm,错牙≤4mm)。

处理措施:

4#机合拢焊缝大间隙采用堆焊方式,堆焊长度约为焊缝总长度的80%~90%,堆焊最大宽度约9mm,最终使焊缝间隙达到≤3mm的标准要求。

经处理后的监测结果显示应力状态良好,外观符合设计要求。

(六)左岸电站7#机座环固定导叶制造尺寸超差问题

6月2日对左岸电站7#机座环固定导叶制造尺寸进行测量后发现:

7#机座环导叶中心、座环上环及座环底环面的三项指标不能同时达到要求;0#固定导叶高度较设计值小8mm。

处理措施:

在保证导叶中心水平和导叶中心高程的前提下调整处理座环底环和上环的水平。

根据测量成果将导叶中心水平调整在标准要求的3mm以内,座环底环的水平为8~10mm,上环水平为9mm,再将0#导叶相对应的底环部位打磨8mm左右,对应的上环部位堆焊8mm左右,满足以后的加工余量。

四、混凝土质量全面检查

为做到不留工程隐患,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需对坝体混凝土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出评价。

其中密实性钻孔检查是一项最直观、最重要的检查,检查分自检和终检两步进行。

自检主要采用钻孔检查,部分结合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终检基本采用钻孔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压水试验(自检还有抽水试验)、抗压强度试验等。

二期上游围堰进水前检查的重点部位为高程90m以下的坝体混凝土及航建项目的大体积混凝土。

(一)自检孔检查成果总体评价

施工完的568个总进尺6401m的自检孔统计资料表明,三峡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总体质量良好,极少量混凝土局部存在少量架空和压水试验超标现象,均已做扩大检查处理。

(二)终检孔检查总体评价

已施工完的250个4254m的终检孔资料统计表明,三峡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总体质量良好,右纵坝身段混凝土局部存在少量架空和压水试验超标部位,已安排扩大检查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