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363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

《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随法师《观经》大义.docx

智随法师《观经》大义

《观经》大义

《观经》内容虽广,宗旨唯一,即〈流通文〉所标「持无量寿佛名」。

其大义于「要弘二门」判中,已略有所述。

观二门判,即知此经有「从假入真」、「开权显实」之意,此是释尊为引导圣道行者进入净土门的施设,而于下下品中,别以五逆十恶最下之机,突显称名极善最胜之法,以此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可谓慈悲至极。

其广开净土之要门,只是善巧地引导众机悉顺佛愿,归易行易往之称名一行;即导归第十八愿,一向念佛。

故和尚于流通分结释一经要旨言:

「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内容虽多,大义在此。

《观经》既宗念佛,何不纯说念佛,而杂定散耶?

古德案此有三意:

一、为兼摄定散机入念佛故。

念佛机外,众生机有多类,就凡夫而言,不出定散二机。

如《观经疏》云:

「众生机有二种:

一者定,二者散,若依定行,摄生不尽。

是以如来方便显开三福,以应散动根机。

」《观经》如是应定散之机,初开定散二门,最后却闭之,付嘱念佛一行,此即释迦善巧,欲摄定散机入念佛门也。

二、为示本愿选择分齐故。

弥陀「选舍万行,选取念佛」为往生业。

若不示其所舍,众生情执深重,或疑:

纵舍世善,岂舍出世善?

或疑:

纵舍小乘善,岂舍大乘善?

或疑:

纵舍散善,岂舍定善?

欲遣众惑,故说定散;至流通文,则废定散二善,偏劝念佛。

此废立要义,即示弥陀本愿选择分齐。

此即「为废诸行归于念佛而说诸行也」。

三、为显念佛胜过定散故。

定善殊胜莫如佛观,说此观成者,见弥陀光明唯摄念佛人,显念佛胜过定善。

佛观既尔,余观亦然。

于散善文中,初于上中六品中,示诸散善;至下三品极重恶机,诸散善力,无一能救,方说念佛灭罪得生,显念佛超诸散善。

故《选择集》云:

「说定散,为显念佛超过余善,若无定散,何显念佛特秀」,此即「为助成念佛而说诸行也」。

《观经》是一部奇特的经典,统顿渐于两门,摄善恶于弘愿。

诚是释尊大悲之极唱,弥陀别意之玄宗,义最幽玄。

古来疏此者多,因不明开要门显弘愿善巧,故多迷失宗旨。

藉和尚开显,此经宗要方得大显。

净土宗以《大经》为本典,善导大师弘化正意,亦唯在《大经》弘愿念佛,似宜释《大经》以宣素志,何以专释《观经》弘化者也?

《观经四帖疏讲录》对此有详论,略取其要,以明大师睿智悲心。

案弘通《观经》,有十一由:

一、为对破诸谬误故。

如《疏》言:

「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

」大师以前,《观经》有净影疏、天台疏、嘉祥疏,大师所破,多为净影疏,兼及后二疏。

二、有缘经故。

大师入藏,信手探卷,得此《观经》;并由修《观经》,发得三昧。

有缘如斯,故弘通此经。

三、相传经故。

菩提流支以《观经》授与昙鸾大师,道绰大师私淑鸾祖,著《安乐集》弘《观经》义。

和尚依止道绰大师,承师所弘,则是相承经,故制疏弘之。

四、为明圣净二门废立故。

《大经》直说愿生净土,未显圣净二门废立,《观经》明此。

其文云:

「韦提希白世尊言:

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二门废立,于此而分。

故于「序题门」中,辨此废立要义。

又《般舟赞》亦明此义言:

「或渐或顿明空有,人法二障遣双除。

根性利者皆蒙益,钝根无智难开悟。

」乃至「若待娑婆证法忍,六道恒沙劫未期。

验此贪嗔火烧苦,不如走入弥陀国。

」欲明此圣净废立要义,故弘通《观经》。

五、为示净土通别废立故。

九方净土名通,西方安乐称别。

《大经》直说愿生西方,未显通别废立分齐,《观经》说之。

于「欣净缘」中,佛于光台,现十方净国,令舍通取别。

韦提白佛言:

「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通别废立于此而分。

何故废通?

《法事赞》释云:

「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

」何故取别?

《往生礼赞》释云: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

」欲示此通别废立,故弘通《观经》。

六、为引众多机类故。

若大论之,机有二类:

一念佛机,二诸行机。

然《大经》专说弘愿,以摄念佛往生一机三辈文中举说诸行,而一一言一向专念,则是专摄念佛,《观经》通说诸行、念佛,以遍摄众多机类。

故「序题门」言:

「回斯二行,求愿往生」,此明引摄诸行机。

又言: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此明引摄念佛机。

欲引众多机故,弘通《观经》。

七、为明正杂二行优劣故。

凡明二行优劣,无如《观经》,如「下品上生」章言:

闻十二部经首题名字,除千劫极重恶业;称佛名故,除灭五十亿劫重罪。

又佛来迎时,不赞闻经,唯叹称名,言:

「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优劣如斯。

故释云:

「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为此义故,弘通《观经》。

八、为明助正二业优劣故。

助业胜者,无如观察;观中胜者,无过佛观。

此观成者,但见佛光明不摄观佛者,唯摄念佛人,意显佛观劣于念佛。

佛观尚劣于念佛行,况读诵、礼拜、赞叹供养!

是以疏判二业优劣,专劝称名念佛。

为此义故,弘通《观经》。

九、为明净教正所被机故。

《大经》初说十方众生愿文、诸有众生成就文,未显何机为正,最后举娑婆世界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十方世界无量众生,乘愿往生者,似显善机为正。

《观经》则显示为烦恼贼所害,临临欲入地狱之苦机为正所被。

故「玄义分」引经十文,证明凡夫为正机。

言:

「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

」为此义故,弘通《观经》。

十、为明本愿摄抑分齐故。

愿言:

「唯除逆谤」。

此就未造,为抑止义,未明摄取已造苦机。

是暂除?

还是永除?

此事至要,非金口说,谁肯决信!

《观经》显此义,藉五逆十恶机,示已造逆谤者,回心念佛,灭罪得生。

是以今疏,殷勤料简已造未造摄抑分齐。

为此义故,弘通《观经》。

十一、为明二尊悲化正意故。

释迦广开要门,正意唯在弘愿。

《观经》所说定散,有教门、行门之别。

为令权机随分修习,则所说定散名为「行门」,如释言:

「但以遇缘不同,致令九品差别。

」以定散语赞扬念佛功德,超过定散诸善,则为「教门」,如释云:

「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定散是一,义分教、行。

就被权机,名为行门;为显念佛,名为教门。

教门定散则是能诠,弘愿念佛是其所诠。

所以施设定散,旨在摄归念佛。

至流通分显此义言: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持名二字,即是此经肝要,显示第十八愿骨髓。

若言持身,则滥定善观佛,故别言持名,明称名念佛。

二尊悲化正意,以此而显。

故废行门定散,专劝称名号。

释言: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此即取弘愿念佛以释持名。

大师著眼既示正意唯在念佛,将此正意还照经旨,像观、佛观、流通念佛,皆指称名念佛,其理必矣。

岂止三文,一部《观经》,文文皆诠弘愿念佛,故云:

「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欲明此义,故弘通《观经》。

圣意幽深,凡心难测,窃以如是十一义门,略显和尚造疏弘通《观经》之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