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355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docx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中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研究

学号:

20131714310060

姓名:

孟宪齐

年级:

2013级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系别:

金融系

专业:

金融学

指导教师:

王勇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8日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作用也做来越大,不但与人们备受关注的“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还能有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文通过运用金融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了解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现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在诸多矛盾交织、金融剪刀差、股本金构成、内部人员控制等多方面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和实际分别进行探索和分析,最终提出了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进行创新的有效对策,还提出了多元复合、单元金字塔、上官下民组合、协同组合等多种创新管理模式。

希望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全面推动我国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经营创新;有效对策

 

目录

1绪论……………………………………………………………………………(6)

1.1研究背景……………………………………………………………………(6)

1.2研究目的及意义……………………………………………………………(6)

1.2.1研究目的…………………………………………………………………(6)

1.2.2研究意义…………………………………………………………………(7)

1.3国内研究现状………………………………………………………………(7)

1.3.1控制型……………………………………………………………………(7)

1.3.2联营型……………………………………………………………………(7)

1.3.3脱钩型……………………………………………………………………(8)

1.3.4分解型……………………………………………………………………(8)

1.4理论依据……………………………………………………………………(8)

1.4.1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8)

1.4.2农业市场理论……………………………………………………………(9)

2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及问题分析…………………………………………(9)

2.1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分析………………………………………………(9)

2.2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10)

2.2.1诸多矛盾交织…………………………………………………………(10)

2.2.2金融剪刀差……………………………………………………………(12)

2.2.3股本金构成存在问题…………………………………………………(12)

2.2.4内部人控制……………………………………………………………(13)

3农村行用社经营创新对策…………………………………………………(14)

3.3.1联系实际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14)

3.3.2实行技术创新主导型的经营机制………………………………………(14)

3.3.3加强信用社内部财务管理,完善财务机制……………………………(15)

3.3.4完善信贷管理机制………………………………………………………(15)

3.3.5制定新型的业务发展机制………………………………………………(16)

4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及创新………………………………………………(16)

4.1多元复合管理模式………………………………………………………(16)

4.2单元金字塔管理模式……………………………………………………(16)

4.3上官下民组合管理模式…………………………………………………(17)

4.4协同组合管理模式………………………………………………………(17)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农村信用社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更是占有主导地位[1]。

首先,就信用社网点的数量而言,任何一个金融组织都无法比拟。

信用社是与农村基层联系最为紧密的,营业网点基本上是遍布全国的各个地方,而独立进行核算的农村信用社有5万多个,没有进行独立核算的信用分社和储蓄所有近6万个,另外还有20多万个农村信用站。

共拥有正式职工约为65万人,大概每一千个农民中就有一名信用社职员[2]。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金融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我国很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还有一部分出现了亏损的情况,支付困难的信用社数量越来越多,金融风险也不断加大。

大多数的农村信用社如今正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这给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3]-[10]。

农村信用社的规模较小,且又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具有经营风险难以转移和消化的明显劣势[11]。

近几年来有一部分乡镇出现了挤兑信用社存款的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影响。

因此,对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创新研究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有助于保证社会发展的和谐、健康、稳定。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

而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突显,已经成为了当今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2]。

对我国的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使其成为既能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金融机构,又能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户创业的有效资金需要的现代化农村金融机构,而商业可持续发展是在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的[13]。

农村信用社在扶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政策性银行的职能,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金融的领导者和与广大农民沟通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一定要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本身具有的优势,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全面服务于"三农”的各项业务。

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选择将会影响到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理念,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会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更加高效,能够充分发挥出支农作用,更好的完成改革目标[14]。

经营模式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选择的而是应该根据客观实际进行选择的[15]。

从目前的经营模式所处的经济环境来进行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能够解决当前资金短缺、业务品种少、历史遗留问题度、产权制度不够明确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让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提供更好的服务,有效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2、研究意义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但能够保证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快速发展,还能巩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协调的大局[16]。

研究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的根本目的是要完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

要通过深化改革,重点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对于"三农”业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全面解决农民创业贷款困难的问题,从而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支持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7]。

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经营模式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后盾。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信用社的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18]。

在前几年农村信用社机构调整的具体实践中,已经实行或正在执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控制型

管延春提出了控制型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反映了多年来国家银行和信用社的基本关系,在改革后仍带着巨大的惯性顽强地运行[19]。

其特征是:

国家银行对信用社实行多方面的控制,一是下达转存款任务,以不等价形式占有信用社资金;二是必须严格控制信用社的贷款审批权和利率浮动权,使信用社缺少投资对象而只能将资金转存入农业银行。

这种模式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行不愿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在信用社改革进展不大的地区能时常发现它的“影子”。

2、联营型

彭侠茹提出了联营型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把信用社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组织改为行社紧密联营,初步承认信用社的合作属性和经营自主权,再由紧密联营改为松散联营[20]。

实际上,农行主要是靠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有效的经济手段来对信用社进行领导管理,并渐渐减少行政方面的干预;信用社与营业所进行统一的规划,在业务上进行分工合作,信用社以办理乡下的金融业务为主,而营业所以办理乡级以上的金融业务为主;在费用方面,主要是按照双方实际的盈亏状况进行分摊。

3、脱钩型

罗然然提出了脱钩型经营管理模式,这是近年来政府倡导和各界关注的一种经营模式,基本设想是从不同所有制出发,认为农行和信用社都应各自独立,相互竞争,分别办成企业化经营的专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性质的信用社[21]。

4、分解型

王新建提出了分解型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信用社仍由农业银行领导,但在业务上有相当大的自由度[22]。

基层信用社主张多存多贷的政策,有着比较完整的民主权,而资金运用率通常会高于控制型的信用社,农行与信用社不仅在联行加以往来,在现金供应方面还保持着较统一的形式,同时,双方在业务开展、政策推行及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是独立的。

(四)理论依据

1、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都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因为其资本极为匮乏。

在众所周知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积累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以提出"二元经济结构论”而闻名的刘易斯也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资本形成率[23]。

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就要通过提高储蓄率和引进外资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的供给,破解资本匮乏的困境。

可是问题在于,这些经济学界权威的理论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具体实践的时候又会表现得力不从心。

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量研究,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关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

该理论表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落后,不只是由于资本的匮乏,最重要的是由于金融市场的扭曲导致了资本利用率太低,从而阻碍了经济增长,应该通过金融深化来消除这种金融抑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竞争来提高资本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2、农业市场理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1980年以后,农村金融市场论在农村金融理论领域广泛发展[24]。

农村金融市场论提倡完全仰赖市场机制,否定政策性金融体系对市场的引导作用[25]。

农村金融市场论认为农村居民是有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依赖外部资金的注入,出现储蓄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储蓄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

同时,农村金融市场论提倡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贷款利率是市场供求所决定的,不正规金融的高利率是由于正规金融市场的信贷资金供不应求所造成的,属于市场供求机制的合理体现,而政府针对某些特定利益团体或群体的低息政策反而不利于储蓄动员,进而抑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长时间以来已经深深植根在农村这片土壤上,在坚持服务于"三农”的同时,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更是占有主导地位[26]。

特别是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在进行商业化改革的过程中,把利润作为改革的核心目标,逐步减少了贫困地区的机构网点数量,使得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长,如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领导者。

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村信用社建立之初就选择在农村,服务于农村,是处在我国最基层的金融机构,这也为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占据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2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减少贫困地区的机构网点,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农村处于垄断性低位[28]。

另外,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对农民来说,存款时虽然可以选择农村信用社和其他的金融机构,而贷款的话只能选择在农村信用社。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民对农村信用社已经十分依赖,也就形成了当今的垄断地位。

就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而言,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农村信用社将一直处于垄断低位,在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将发挥这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规模比较小,资金匮乏。

从宏观角度来讲,很多地区的农村资金供需矛盾还很突出[29]。

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主要是本地农民的存款,且其中的一部分还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导致可用的资金严重稀少[30]。

另外就是其经营成本高,可利润较低且不够稳定。

农村信用社的本身特性决定了其资金来源与资金利用的极为不匹配,资金聚集成本高,利润率低,极容易受到利率政策的影响。

农村信用社中的资金主要来自当地农民的储蓄存款,而储蓄存款中大多是定期存款,这种存款结构使得农村信用社比其他银行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

而在贷款结构中,短期贷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是近几年利率有所下调,使得其收益也降低很多。

然而,近几年在我国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对农村信用社整个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改革只是重形式轻内容,农村信用社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却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都希望能够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本质上的改革,让农村信用社能够彻底走出当前的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农村金融领导者的职能。

(二)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种矛盾并存

(1)贷款供给渠道单一与农村经济多样性的矛盾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加以深化,而各个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始渐渐远离农村的金融市场[31]。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农行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向了储备棉粮,并大大减少了信贷业务,这就导致信贷支农完全成为了农村信用社的责任。

实际上,我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的特殊时期,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这种多样化发展需求。

(2)农业贷款额度小与农业贷款需求量大的矛盾

为了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进度,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由分散式经营向集中型经营模式的转变,我国不断提高了农业信贷资金的需求量[32]。

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农村信用社主要推行一些最高额度为5000元的小额度信用贷款产品,而这种产品很难满足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

而事实上,若要真正解决农民的大额度信贷需求则要面临很大的困难。

同时,因为农村信用社均为独立的法人机构,资金与股本金的规模都比较小,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对部分种养大户及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就很容易造成单户及最大十户贷款比例失调,而这也与我国的某些相关的资金管理要求不符,进而很难避免信贷危机。

(3)农业贷款期限较短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的矛盾

现在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期限一般为3-12个月,而农村很多养殖和园林开发项目的整个周期一般为2-3年,还可能会更长。

这样贷款期限远远不够,一方面很可能导致农业开发项目的半途而废;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人为造成的贷款逾期、停止不前的尴尬局面。

(4)农业贷款利率较高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

根据当前的我国出台的利率政策,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可以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增加10-50%,而一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经营目标考核压力的影响,通常对农业贷款的利率上调40%-50%,使得农业贷款的实际利率超过商业银行普通贷款利率将近20%[33]。

另外,最近几年,国内的农副产品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的趋势,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缓慢。

所以当前的农业贷款利率政策并不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严重降低了很多农民生产创业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同时也与我国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定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

(5)农业贷款安全性要求高和农业生产风险性大的矛盾

在一系列的农业贷款安全保障体系和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扶持农业贷款的安全性与农业生产风险性之间存在很多的矛盾[34]。

首先,农村信用社对于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低的农业开发项目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扶持力度较小;其次,根据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相关规定,农民和农村企业在申请大额贷款时,一定要提供相应的有效担保或抵押物,可是大多数的农民和农业中小企业均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这样就导致了"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社贷款申请难”等一系列的问题。

(6)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高的矛盾

自1996年行社脱钩开始,农村信用社职工的上级主管部门实行"负增长”的政策,使得农村信用社职工人数不断缩减。

为了规避金融风险,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不断的完成撤并工作。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局面,就是服务的范围一直在扩大,服务对象的适量也不断增加,可是信贷员人数却在不断减少。

农村信用社信贷员数量不断减少、素质较低与农村地域广阔、服务对象数量较多的矛盾已经成为现在信贷管理效率低、违约贷款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金融剪刀差

"剪刀差”是近几十年来农村改革一直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通过降低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来完成重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

目前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该问题。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很多金融资源由于长期的低利率而不断被其他金融机构组织所吸收,特别是邮政储蓄吸收了一大部分的农村金融资源。

另一方面,农村的中小企业却又必须按照超过基准利率100%的限度获取资金支持,而即使是这样,所选择城市地区的资金按照不超过基准利率上浮50%的价格贷给农村中小企业。

而农民作为农村资金的来源却不能得到任何分红,导致这种差额大幅度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本上。

农村信用社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形成了大量的金融资本剩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农民存款剩余

经调查发现,农民在农村信用社存款数目不断增长,而在农村信用社获取贷款的数目却不断减少,也就造成了农民储蓄剩余。

需要注意的是农民存款的20-40%是其以劳动的方式在农村或城镇获取的。

(2)银行存差剩余

近几年所有农村信用社的存货差额呈现出加快扩张的趋势,尤其是在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后越来越明显。

然而农村快速扩张的存货差和储蓄剩余,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没有任何的有利之处,反而因为最近几年来,为了坚持服务于三农问题,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大了对农业贷款的资金投入,造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严重匮乏。

3、股本金构成存在问题

(1)股本金构成过于单一,且在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太小。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股本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吸收个体社员的股金的方式,个体社员数量多、集体社员数量少,且单股股金所设置的金额又很小。

虽然农村信用社的个体社员入股人数非常多,但每个社员的入股金额却很小,股数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职工每个人都会入股,职工股通常按照个体社员的标准实行,虽然有一部分信用社会适当放宽标准,但入股金额最多不能超过300元。

(2)入股退股随意性大

一直以来,受到农村信用社产权性质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影响,使得社员入股严重缺少积极性。

根据研究表明,大部分社员入股的主要是为了获取贷款和享受利率优惠,极少一部分是为了得到利润分红,而入股为了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情况更是没有。

(3)忽视资本充足率作用

资本充足率是用来衡量农村信用社抵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依据,而股本金是增加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

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对资本充足率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只要存款数量不断增加,信贷资金就会足够的保障,资本金的增加与否没有任何影响;还有的把资本金增加与存款增混淆在一起。

由于缺乏充分的风险意识,对资本充足性在资金经营中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严重缺乏增资扩股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一直无法达到要求的指标。

4、内部人控制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缺少一个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这也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实际上,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严格按照《农村信用社合作章程》制定的。

其中,社员代表作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最高的权利机构,实施三年换届的轮换机制,主要会进行选举监事会及理事会,并完成重大决策等工作[35]。

其中,监事会及理事会的全部成员都是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主要负责社员代表大会的相关工作,但实际上社员代表大会是由理事会主持的,所以这个流程是有问题的。

而农村信用社主任是由理事会提名的,其在信用社业务管理过程当中处于领导的地位,同时还可以兼任理事会的理事长,这样就会导致信用社主任与理事会理事长都在一人的控制之内。

事实上,社员代表大会作为最高的权利机构,应与理事会这个社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有所不同。

另外,因为没有一个常设机构,监事会没有权利对信用社主任与理事会成员进行弹劾,缺少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流程与保障机制,这就导致监事会没有真正的监管权。

另外,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较多,且没有完善的内控机制,就导致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

信用社干部的权利很大,而内部员工没有奖惩机制,经营状况也没有人会关注。

而社主任在农村信用社当中的地位也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即信用社经营得如何主要取决去佘主任的道德水平和能力水平。

同时,不合理的管理机制进一步降低了信用社的经济效益,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经营风险,进而导致信用社的病态发展。

三、农村信用社经营创新对策

(1)联系实际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

农村信用社一定要联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深化改革,在现有合理的制度框架内,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

第一,要更新理念,准确定位农村信用社的职能,农村信用社只有更好的服务于三农,才是获取向收益唯一的途径。

二是增资扩股,从股权结构调整开始着手,全面实行增资扩股,把社员与信用社之间通过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增强社员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意识,从而增强农村信用社抵抗风险能力。

三是改革农民劳工和分配制度,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采取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把职工的工资与信用社的经营效益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健全三会制度,农村信用社主任应该同董事会签订委托代理协议,这样能够对代理人进行约束,让代理人处在自身效益最大化的约束下,也能实现委托人的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双赢。

建立经理人约束机制时需要保证经理人具有实际的经营权,经理人在完成经营任务后能够得到合同中规定的分红,而没有完成就依照合同规定的进行惩罚。

董事会可以按照制度规定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聘任,解雇,提拔,从而实现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和约束,从而全面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五是对违规贷款进行单独核算,不但要控制新增违规贷款,还要保证符合规定的信贷资金投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行技术创新主导型的经营机制

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股份制改革的方式进行体制创新,也就是将信用社转为总社控股,成立一个财政与法人共同参股的股份制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确定产权的归属问题。

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应实行一套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并行的创新体制,例如储蓄准备与风险应对要求等管理原则,将其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创新工作重点。

而在组织机构创新方面,我国应积极促进其向外向型模式发展。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中引进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从而促进农村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