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278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

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2018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这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早晨,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

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chàn抖,通体透亮,像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xuànyào在枝头。

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只只恭听教

huì的耳朵。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一个印度观众惊讶不已,说:

“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你经常接触新闻,注意过常见的新闻题材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吗?

D.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

为了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

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B.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敌阵,令对岸的敌军惊恐不已,纷纷逃窜。

C.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处心积虑,废寝忘食。

D.不可否认,当今许多富翁都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愿意坚持,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B.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客观。

消息是不可以体现作者的主观倾向的。

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D.《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语言简洁、幽默,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①两岸连山,。

②,隐天蔽日。

③自非亭午夜分,。

④,良多趣味。

⑤,哀转久绝。

⑥悬泉瀑布,。

⑦故渔者歌曰:

“,。

6.名著阅读,(6分)

(1)(国籍)记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3分)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

A.“(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这里介绍的“他”是杨昌济,毛泽东的老师,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

B.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有一点较为显著,就是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

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

C.“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

”这段话是毛泽东回忆时的叙述,他体现了毛的叛逆性格,对知识的渴求。

D.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

E.“他从来没有出过国,不会说也不会读任何外语,但是他不到三十岁就博得了红军内外人士的尊重。

他以“短促突击战”创始者著称,在中国红军的军事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受到南京方面的研究和评论。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红军将领彭德怀。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学校召开体育节,你积极参与其中。

(1)【文稿拟写】你班小雨同学正在参加800米长跑,请你拟写一则简短的广播稿(不超过100字),为他加油、点赞。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2)【病文修改】初二

(1)班的小明在学校篮球场捡到了一个黑色折叠式钱包,他拟写了一则失物招领。

请指出其中的三处不当之处并修改。

(3分)

招领启示

本人在学校体育场篮球场地捡到一只钱包,里面有饭卡一张,人民币53元,请失主前来认领。

                           2018年9月27日

    

(3)【委婉劝说】小王同学体育基础扎实,因为担心影响学习,他不想报名参加本次体育节有关竞赛项目,请你对他进行劝说。

(3分)

    

二、阅读理解(共58分)

(一)阅读李清照的《菩萨蛮》①一词,完成第8题。

(6分)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

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8.

(1)请简要赏析上阙中的“微寒”一词。

(2分)

     

(2)全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11题。

(14分)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

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

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

谷中多大石,岌嶪①相倚。

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②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

故其桥曰三峡。

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

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

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③相纠。

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

问之习庐山者,曰: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注释]①岌嶪[yè]:

危急的样子。

②震掉:

惊恐。

③葱蒨[qiàn]: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余得罪迁高安()②穷水之变()

③问之习庐山者()④涉其山之阳(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虚词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其胜而不敢留 康肃笑而遣之    B.其声如雷霆 其间千二百里

C.涉其山之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其一犬坐于前 尝射于家圃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虽 三 峡 之 险 不 过 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⑴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12.本文与《三峡》都突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

两文情感上的相同之处又是什么?

(2分)

    

(三)阅读《藤野先生》(节选)一文,完成13-15题。

(8分)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过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①夹在里面: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

”他们②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③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3.根据上下文推断,选文中加横线的①“中国人”包括  种人。

两个“他们”有不同的指代对象,②指    ,③指    。

(3分)

14.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15.请结合课文内容和鲁迅的生平经历,简述“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句话的含义。

(3分)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6-18题。

(10分)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

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

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

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

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

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6.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

(2分)

    

17.请按照作者论述的思路依次概括写出阅读有哪些好处。

(3分)

    

18.阅读第④段划线句,回答问题:

(1)这一句运用了    论证的方法,生动地论证了       的观点。

(3分)

(2)仿写:

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      ,       。

(2分)

(五)阅读《父亲的长笛》,完成19-22题。

(20分)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都说:

“来来,吹一段儿!

”“吹一段儿?

”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

“唉呀!

别吹了好不好!

烦死人了!

”笛声  (A偃旗息鼓B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

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

“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

”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    (A无地自容B自惭形秽),趴在桌上哭了。

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

“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

“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

“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

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

”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

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

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

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

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

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

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

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

她吞吞吐吐,说:

“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

”父亲一笑:

“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

“还是闺女疼你呀!

你这条腿没白断!

委屈没白受啊!

”“腿?

没白断?

”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

跟孩子提这些干啥!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一段!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

赵文静。

有删改)

19.以“女儿”为主体,概括选文所写的父女间的四件事。

(4分)

    

20.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第⑩段划线句中,两处“笑”内涵有着怎样的不同?

(4分)

    

(2)选词填空:

第③段划线处选  ,第④段选  。

(2分)

21.选文多次写到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这一形象的作用。

(6分)

    

22.阅读本文第②段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4分)

  两段文字都用了    描写的方法。

选文表现了            ,“链接材料”表现了           。

三、作文(60分)

23.请以“那一次,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4分)

请注意:

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