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176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docx

煤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认证书

贞丰县挽澜绿荫塘煤矿

煤炭建设工程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

二0一一年一月六日

目录……………………………………………………1

第一章矿井概况………………………………………2

第一节井田概况…………………………………2

第二节矿井安全条件……………………………12

第三节矿井设计情况……………………………22

第四节矿井井巷工程量及移交标准……………28

第二章单项工程工程质量评定依据…………………30

第三章工程质量验收情况……………………………31

附件:

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小组组织机构

开工建设批复文件

联合试运转批复文件

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

安全专篇批复文件

开采设计批复文件

采掘工程平面图(1:

5000)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及地理位置

(一)、矿井交通

贞丰县挽澜绿荫塘煤矿位于贵州省贞丰县挽澜乡,在贞丰县城西南平距8.5km,行政区划隶属贞丰县挽澜乡管辖。

距贞丰县城约14公里,距白层码头约34公里,距南昆铁路安龙站91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二)、地理坐标

矿区地理坐标:

东经105°32′17″-105°33′41″,北纬25°22′24″-25°23′19″。

二、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矿区为脊状山地貌,属中高山地形。

总体为南高北低,矿区北部较低,地层走向北西至南东,倾向南或南西,倾角4~10°,最高点位于矿区北东部的杜家沟,海拔高程为1504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坝木河,海拔高程为598m,最大高差546m。

矿区内地形为煤系地层形成的顺向坡,地势险峻,多呈悬崖峭壁。

相对高差在200—400m左右;地面植被较发育,灌木、杂草丛生。

矿区内小冲沟亦较多,并呈树枝状展布。

(二)、气候条件

区内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据贞丰县气象局资料:

区内5~9月为雨季,常有暴雨、冰雹等灾害发生;枯季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平均气温17.2℃,最大降雨量1336毫米,最小降雨量1180毫米,平均1300毫米。

(三)、地震

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VI度,区域稳定性好。

三、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矿区范围

根据2008年11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831041)规定,贞丰县挽澜绿荫塘煤矿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2.2472km2,开采深度由+1200米至+800米标高。

贞丰县挽澜乡环旦煤矿井田境界拐点坐标为:

拐点

X

Y

拐点

X

Y

1

2807299

35555775

8

2807975

35556525

2

2807451

35555467

9

2807855

35556515

3

2807620

35555466

10

2807695

35556060

4

2807575

35554152

11

2807455

35555935

5

2808526

35554830

6

2809290

35555070

7

2808598

35555983

井田走向长约1.65km,倾斜宽平均约1.35km,井田面积2.2472km2。

可采量144.62万吨,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11.48年。

(二)、地质资源量及可采储量

1、总资源量

根据贵州金杉土地资源勘察开发有限公司207年10月提交的《贞丰县挽澜绿荫塘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至209年3月30日,矿区K2、K3煤层保有总资源量为449万吨,其中:

332资源量为17万吨,333资源量为236万吨,334资源量为196万吨。

2、矿井工业资源量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32+333×k

=17+236×0.8

=205.8万t

式中k-----可靠性系数,取0.7~0.9,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较稳定的矿井,K值取0.8。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边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

=205.8-3.0-40.82×0.8=170.14万t

(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工业场地和主要巷道煤柱的煤量)×采区回采率

=(170.14-0)×85%=144.62万t

(三)、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年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

=144.62÷(9×1.4)≈11.48(a)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矿井服务年限为11.48年。

四、煤层赋存情况

(一)、地质构造及特征

1、地层

矿区位于龙头山向斜东端南冀,地层为三叠系火把冲组、二桥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1)、火把冲组(T3h):

为海陆交互相和冲积相含煤沉积组合,由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线)组成多个沉积旋回,与下伏地层把南组为整合接触,厚687—810m。

本组按岩性划分为三个段,各段之间为连续沉积。

矿区内仅出露第三段中上部。

第三段(T3h3):

由浅灰、灰、黄灰绿色等色厚层至块状粗至细粒石英砂岩、细砂岩、粘土岩组成不等厚韵律层,砂岩中具斜层理。

在中部含可采煤层(矿区主采)二层,自下而上编号为K2、K3。

K2煤层厚1.2-1.35m,煤层在区内展布稳定;K3煤层厚0.95-1.15m,展布稳定。

除可采煤层之外,本段含煤线9—13层,单层厚0.01-0.20m。

本段产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厚340-412m。

(2)、二桥组(T3e)

岩性为中厚-厚层状细至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砂岩、粘土岩,夹少量细粒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及劣煤层,厚>100m,底部以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出现与火把冲组分界。

3、第四系(Q)

为黄褐色砂质粘土及亚粘土夹岩石碎块沿缓坡地带或沟谷平缓处堆积,厚0-10m。

2、构造

矿区内构造比较简单,开采区位于龙头山向斜东端南冀,岩层为单斜构造,断裂不发育,岩层倾向为190°→240°,倾角5°-10°,平均为7°。

矿区内岩层中节理较发育,主要发育于细砂岩及粉砂岩层中,计有NE、NW及SN向三组,其中NE向与NW向节理常形成“X”型,一般走向延伸十余米。

矿区内发育2条断层,其中F1断裂为NE向逆断层倾向SE,倾角70°,断距28M左右,断层破碎带一般6-10M,F2断裂为NNE向正断层,倾向SE,倾角65-70°,断距15-22M,破碎带58M。

(二)、煤层

1、含煤地层

龙山煤矿区(田)含煤岩系为上三叠统火把冲组,厚度1000m左右,该组岩层为河流相沉积,主要由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线)等多次韵律组成。

含煤层(线)80余层,煤层总厚度15.63M,最大含煤系数1.4﹪,但达可采和局部可采(≥0.7M)并能在全区对比者,自下而上仅有K1、K2、K3、K4四层煤,煤层顺层产出,煤层厚度稳定,分布整个龙山煤矿区(田)。

2、可采煤层

区内可采(≥0.7m)煤层为K2、K3。

现将主要煤层分述如下:

K2煤层:

俗称五层荒。

产于中煤组上部,上距K3煤层50—55m,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倾角5°-10°,平均倾角7°。

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黑色粘土岩。

据地表及生产坑道实测,煤层厚度1.2-1.35m,平均厚1.27m,沿走向两端均延伸出矿区区内走向大于400m,斜深控制>750m。

煤层展布稳定,属结构简单煤层。

K3煤层:

俗称“高煤”。

产于上煤组中靠下部,上距二桥组底界120—130m,煤层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倾角5-10°平均倾角7°。

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黑色粘土岩。

煤层厚0.95-1.05m,平均厚1.06m。

煤层沿走向两端均延伸出矿区区内走向长500余米,斜深控制>400m。

煤层稳定,属结构简单煤层。

煤层特征表

含煤地层

煤层

编号

煤层

厚度(m)

煤层

结构

煤层

稳定性

煤层

倾角(º)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火把冲组

K2

1.2-1.35

简单

稳定

7

泥质粉砂岩

灰黑粘土岩

火把冲组

K3

0.95-1.15

简单

稳定

7

泥质粉砂岩

灰黑粘土岩

(三)、煤质

1、物理性质

矿区内煤岩呈玻璃或金刚光泽,条带状构造,阶梯状断口,节理发育,常见黄铁矿结核及细脉。

岩矿鉴定结果表照煤岩属丝炭亮煤及角质亮煤类型的陆植烟煤,具条带状显微结构,显微组份中凝胶化基质83-85%,丝质化基质8-12%,黄铁矿(粒度30-120μ)约1.5%,粘土矿物(粒度5μ)约15%,充填于裂隙之中,石英0.5-2%。

2、化学成份

据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对该矿区内生产原煤(K2、K3)的化验结果及矿山提供的资料,其煤质指标见表1。

表1可采煤层主要煤质表

煤层

编号

原煤工业分析(%)

发热量(Qnet,ar)(MJ/kg)

Mad

Ad

Vdaf

St,d

分分析值

平均值

分析值

平均值

分析值

平均值

分分析值

平均值

分析值

平均值

Kk2

0.98

1.03

17.23

16.79

36.10

35.68

6.14

5.95

30.68

29.72

Kk2

1.08

16.71

35.27

5.77

29.98

Kk3

0.98

1.06

14.66

15.11

33.79

33.79

6.25

5.34

30.86

29.84

Kk3

1.14

15.56

33.79

4.43

31.47

(1).灰分(Ad):

K2煤为高灰分煤,原煤灰分为16.71—19.67%,平均为17.87%;K3煤为高灰分煤,原煤灰分为14.66—15.56%,平均为15.11%。

(2).挥发分(Vdaf):

K2、K3煤层挥发分均大于27%,属中高挥发分煤。

(3).发热量(Qnet,ar):

K2、K3煤层发热量均高,其中K2煤层发热量(MJ/kg)为28.44—29.83,平均为29.23,K3煤层发热量(MJ/kg)为29.69—29.98,平均为29.84。

皆属高热值煤。

(4).硫分(St,d):

K2煤2.28—3.28%,平均为3%,属高硫分煤,K3煤为2.51—2.81,平均为2.66%,属高硫分煤。

(5).磷(P):

磷含量极低,一般小于0.01%。

3、煤的工艺性能

(1).比重、容重:

煤层容重均为1.30t/m3。

(2).灰熔点:

据区域资料,软化温度(T2)1250~1360℃,平均1310℃,矿区内煤层可能属高熔灰分煤。

(3).抗碎强度(落下法):

未作。

(4).固定碳含量:

据邻区资料,矿区内煤层应属高固定碳煤层。

(5).焦渣特征:

K2、K3煤层均为6。

4、煤类

贞丰县挽澜绿荫塘煤矿矿区分布的K2、K3二层煤层,变貭程中低灰、高硫、高热值烟度为原煤属中等。

本矿煤。

五、水文地质情况

(一)、水文地质概况

贞丰县挽澜绿荫塘煤矿所在区域水系为珠江流域北盘江干流大田河水系,大田河支流坝木河从矿区北部外围由西向东径流,坝木河河谷标高950m左右,即为该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内次级水系较发育,但无大的地表水存在,地表仅在雨季有一定沟溪水,其余季节基本上处于半干枯状态。

矿区外坝木河为当地最低蚀基准面,海拔高950m,本矿区内K2、K3煤层最低标高为+875M和+925M,部分地段低于本地侵蚀基准面,区内纵横交错的沟谷使岩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裸露于地表,显示出交替强烈、循环浅、逐流短、受季节性气候条件影响、局部集中排泄等特点。

(1)、岩溶发育特征

矿区内地层为三叠系火把冲组、二桥组碎屑岩,岩溶不发育。

(2)、岩层的含水性

矿区内无主要含水层,含水层位于矿区北部约1.60km以外,矿区范围内含煤地层火把冲组及上覆地层二桥组中仅含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矿区范围内侵蚀基准面之上岩石的导水性、含水性能均较弱。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为为珠江流域北盘江干流大田河水系。

1、地表水

矿区内次级水系为由西向东流经的坝木河,矿区内溪流走向由南西向北东,落差为25—30m/100m,矿区内地表无储水地段。

2、地下水(地层含隔水性)

(1)地层含水性

①三叠系上统火把冲组(T3h)弱含水层。

该组地层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数层煤,地层厚度>500m。

该组地层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弱含水层。

②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弱含水层

该组地层呈层状出露于矿区,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数层煤线,地层厚度>120m。

该组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弱含水层。

③、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内老窑较多,以平硐为主,开采深度一般200~300m。

平硐开采的老窑多数无水,部分地段为斜井开采,有老窑积水,一般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容易造成突水的危害。

(三)、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

大气降水及火把冲组、二桥组裂隙水为井田及未来矿井开采主要充水水源,受季节性制约,每年6~9月份为主要降水时段,同时存在年降水量的不均衡性和暴雨的突发性,在雨季和暴雨突发时将对矿井充水产生重要影响。

(2)老窑及生产小矿

经对区内小煤矿、老窑调查,除在近地表风化裂隙发育带见浸(滴)水现象外,矿井内均比较干燥,未发现其它形式的涌水现象,另外,矿区外沿煤层露头线老窑较多,在今后的矿山设计及煤层开采过程中应加以重视,防止老硐积水对矿井生产安全的影响。

(四)、矿井涌水量预计

根据本矿及矿山周边矿井涌水量的调查,预计矿井生产期间正常涌水量一般为11-15m3/h,最大涌水量在25m3/h。

第二节矿井安全条件

一、矿井水灾害情况: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贞丰县挽澜绿荫塘煤矿所在区域水系为珠江流域北盘江干流大田河水系,大田河支流坝木河从矿区北部外围由西向东径流,坝木河河谷标高950m左右,即为该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矿区内水系不发育,无大的地表水存在,地表仅在雨季有一定沟溪水,其余季节基本上处于半干枯状态。

矿区外坝木河为当地最低蚀基准面,海拔高950m,本矿区内K2、K3煤层最低标高为875m925M,部分地段低于侵蚀基准面,区内纵横交错的沟谷使岩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裸露于地表,显示出交替强烈、循环浅、逐流短、受季节性气候条件影响、局部集中排泄等特点。

(1)、岩溶发育特征

矿区内地层为三叠系火把冲组、二桥组碎屑岩,岩溶不发育。

(2)、岩层的含水性

矿区内无主要含水层,含水层位于矿区北部约1.6KM以外,矿区范围内含煤地层火把冲组及上覆地层二桥组中仅含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矿区范围内侵蚀基准面之上岩石的导水性、含水性能均较弱。

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为为珠江流域北盘江干流大田河水系。

1)地表水

矿区内次级水系为由西向东流经的坝木河,矿区内溪流走向由南西向北东,落差为25—30m/100m,矿区内地表无储水地段。

2)地下水(地层含、隔水性)

(1)地层含水性

①三叠系上统火把冲组(T3h)弱含水层。

该组地层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数层煤,地层厚度>500m。

该组地层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弱含水层。

②三叠系上统二桥组(T3e)弱含水层

该组地层呈层状出露于矿区,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数层煤线,地层厚度>120m。

该组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弱含水层。

③、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内老窑较多,以平硐为主,开采深度一般200~300m。

平硐开采的老窑多数无水,部分地段为上下山开采,有老窑积水,一般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容易造成突水的危害。

3、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

大气降水为井田及未来矿井开采主要充水水源,受季节性制约,每年6~9月份为主要降水时段,同时存在年降水量的不均衡性和暴雨的突发性,在雨季和暴雨突发时将对矿井充水产生重要影响。

(2)老窑及生产小矿

经对区内小煤矿、老硐调查,除在近地表风化裂隙发育带见浸(滴)水现象外,矿井内均比较干燥,未发现其它形式的涌水现象,另外,矿区外沿煤层露头线老硐较多,已设置隔离煤柱,并采区了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等安全措施。

4、矿井涌水量

根据实测矿井涌水量为11m3/h---15m3/h。

现在只有我矿#田内的K3煤层,有原仙人石煤矿、黑岩脚煤矿及挽澜联营煤矿所开采的采空区,但距我矿现开采的K2煤层间距达近60米,对K2煤层没有威胁。

矿#北西部边界的挽澜联营煤矿采空区为巷采,自#口往下开拓约400米左右,现煤矿开采东翼采区。

没有影响,本矿在技改施工前,已对老窑位置及其采空范围进行详细的调查,矿井主井、副井和风#口均高于历年洪水水位,且风#与副#均已设置防洪挡墙;矿井工作面的布置已避开采空区,并与采空区间留设了足够的防水煤柱,以保证生产安全。

只要在开采过程中对老窑积水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认真落实“防、堵、疏、截、排”等措施,即可防止发生老窑透水、突水等事故。

因此,只要我矿加强对井上下水害的防治,严格执行探放水等安全措施,即可避免水患的发生。

二、矿井火灾自然情况

(一)、煤炭自燃倾向性

煤炭自燃:

K2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进行等级鉴定为二类:

为自燃煤层,鉴定结果如下表2:

表2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表

项目

煤层编号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真相对

密度

TRDd

全硫

 

St,d%

煤吸氧量

cm3/g

干煤

自燃

倾向

分类

K2煤

1.09

35.15

41.28

7

1.61

4.19

0.64

二类

K3煤层暂未揭露开采。

(二)、煤炭自燃发火期

矿井煤层虽然鉴定为二类:

自燃煤层,但根据本矿和经对生产已开采区的调查,至今未发现K3、K2煤层出现发火。

我矿在开采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安全生产。

1、在井下设消防防尘洒水管路系统,水源来自地面高位消防水池。

1、在巷道中设置阀门及三通,供灭火和冲洗巷道用。

2、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保证反风设施的完好和按期维修。

3、对废巷、采空区及时密闭,保证密闭质量,加强对密闭的管理。

4、井下硐室不准存放汽油、柴油、煤油、和变压器油,擦拭机械用的棉纱、布头等,要放在铁桶里内封闭,并定期送到地面井行处理。

5、爆破材料的运送、保管,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6、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U型通风,不丢浮煤和顶煤;在开采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带、残留煤柱等地方时,根据开采和地质条件在作业规程中规定开采方式及期限。

7、加强通风管理,使通风系统简单、合理;减少漏风,本矿采取的通风方式有利于控制煤层的自燃。

8、加强井口检身,杜绝外部火源入井,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杜绝电气失爆及电火花的出现;加强放炮管理,预防放炮出现火花。

9、设置阻化喷雾系统,对采空区进行阻化喷雾。

10、设置CO监测监控设备,加强监测监控。

三、瓦斯自然灾害情况

根据贵州省动能煤炭动手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2009年9月提交的《贞丰县挽澜绿荫塘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报告书》,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5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06m3/T,CO2绝对涌出量为0.29m3/min,CO2相对涌出量为4.02m3/T,本矿的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根据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绿荫塘煤矿矿区没有在国家或省划定的突出矿区。

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现象,且矿井及邻近矿井历年的瓦斯等级鉴定均为低瓦斯。

低瓦斯矿井应该避免麻痹思想,生产中必须重视矿井通风及瓦斯管理工作,尤其是开采远处煤层时,瓦斯相对涌出量会相应增大,且风路长,风阻大,更应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工作,保证通风设施、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及时安装或拆除,保证通风系统可靠、有效。

加强矿井瓦斯含量的测定工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本设计暂按低瓦斯矿井进行设计,矿井投产后每年应进行矿井瓦斯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修改相关内容,同时,建议加强矿井通风瓦斯管理,杜绝瓦斯超限和无风、微风作业,严防瓦斯和火灾事故发生。

四、煤尘自然灾害情况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9年5月8日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所作煤尘爆炸性鉴定试验报告K2煤层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85%,煤尘有爆炸性。

其余煤层暂未揭露,暂无鉴定报告,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本矿未揭露鉴定的煤层在以后揭露后及时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采区相应的的管理措施。

矿区K2煤层脆度大,在开采中易形成煤尘,对人体危害性较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井下通风工作及除尘工作,防止煤尘造成的危害。

矿井生产中严格执行湿式打眼、使用水泡泥、放炮喷雾、装煤岩洒水、冲洗井壁巷帮、设置隔爆水棚、撒布岩粉、等除尘、降尘措施。

五、顶板及其它自然灾害情况

1、影响矿山压力显现基本因素分析

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顶板条件中等,顶板以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细砂岩、石英砂岩等为主,属中等岩石,容易冒落,顶板易于管理,但对局部破碎带及节理发育处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底板为粘土岩,可塑性及膨胀性强,风化或滴水浸泡后易于坍塌及造成底鼓。

K2煤层顶板岩性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较稳定。

但煤层底板为灰黑粘土岩,易发生彭胀,据此本矿制定针对性措施加强管理,对半煤巷道采取工字钢棚或锚网支护,开拓巷道采用锚网喷或砌碹支护。

底板岩性为粉砂岩,局部有一层粘土岩0.3m厚,粘土岩其抗压强度差,可塑性及膨胀性强,风化或被水浸泡后易于坍塌及造成底鼓,本层较薄,对采矿构不成影响。

2.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地质及生产技术因素分析

(1)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地质因素

1)断层

断层破坏了煤层和顶板的完整性,而且在断层两侧形成破碎带,容易发生局部冒顶或垮面,致使初步来压与周期来压步距改变,增加顶板管理的复杂性。

工作面遇断层时顶板冒顶的危险程度与断层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