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102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docx

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

2019年江西水利科技项目需求建议

(水生态水环境)

 

2019年3月

重大项目:

1.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对策

2.鄱阳湖氮源负荷、迁移转化模拟及控制关键技术

3.湖泊型水源地水质水生态协同监测、预警与管控技术研发

4.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优化布局及可视化平台构建

5.东江源综合科学考察及其资源价值评估

6.生态循环农业水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7.鄱阳湖异常水文情势下江豚的生态适应及保护对策研究(鄱阳湖江豚栖息地区域尺度特征的研究)

8.南方丘陵区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以三黄鸡养殖为例

9.鄱阳湖湖区底栖动物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10.湖长制背景下湖泊分级保护策略研究

11.鄱阳湖水体和湿地生态环境评价关键参数的立体观测与遥感反演

12.赣江尾闾分汊河段水污染物迁移扩散特性研究

一般项目:

1.重金属污染对抗生素的迁移转化及毒理影响研究

2.基于生物炭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鄱阳湖流域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及其微生物机制研究

3.鄱阳湖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

4.不同富营养程度水体中水生植物与浮游植物群落相互作用研究

5.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中沉水植物功能多样性及群落演替影响机制研究

6.水动力条件下生态种养稻田土壤氮磷释放特征研究

7.鄱阳湖湖泊稳态转换模拟研究

8.动水条件下鄱阳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迁移规律研究

9.鄱阳湖水华蓝藻种类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10.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系连通特征关系研究

1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湿地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12.赣抚平原灌区生态需水量研究

13.赣抚尾闾水系综合整治对水沙过程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4.鄱阳湖底泥中微塑料的分离技术及分布特征研究

15.东江源区河流生态系统评价

16.农村沟渠底泥氮素赋存形态、迁移路径及其资源化研究

17.江西农村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体系研究

18.城市湖泊内源污染释放规律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推广项目:

1.岸坡雨污分离净化技术在鄱阳湖滨湖区水质提升中的应用

2.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鄱阳湖区采砂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3.ISSAPGPR技术在河湖生态修复中的推广应用

标准规范:

1.江西省河湖长制工作标准化研究

2.江西省河湖健康评价标准

3.江西省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年报编制规范研究

4.江西省生态河道评价标准研究

5.鄱阳湖生态流量技术标准研究

重大项目

1.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对策

研究目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下,研究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富营养化变化的影响,将有助于增进有关大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趋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研究结果对指导鄱阳湖生态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保证流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研究内容

通过文献调研和资料搜集,掌握鄱阳湖气候变化和水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分析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掌握其对鄱阳湖富营养化变化趋势的影响;结合野外监测和模拟试验,分析光照、气温、降雨等气候因子对鄱阳湖典型蓝藻的影响机制,掌握蓝藻生消规律;模拟预测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未来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与对策措施。

预期成果

(1)掌握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预测其对鄱阳湖未来富营养化的影响;

(2)提出鄱阳湖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与对策措施;

(3)发表论文3篇。

2.鄱阳湖氮源负荷、迁移转化模拟及控制关键技术

研究目的

通过对鄱阳湖氮源负荷定量分析、评估及模拟,甄别鄱阳湖氮源污染关键过程及要素,系统提出鄱阳湖氮源污染控制技术,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研究内容

以鄱阳湖为对象,从大气沉降和流域入河污染物等方面分析鄱阳湖氮源外源污染负荷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依托水文、地貌、植被等自然要素,模拟氮源污染在鄱阳湖的迁移转化规律,甄别鄱阳湖氮源污染的关键过程,系统提出鄱阳湖氮源污染控制技术,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预期成果

(1)鄱阳湖氮源外源污染负荷定量评估。

(2)一个鄱阳湖氮源污染迁移转化模拟数学模型。

(3)系统构建鄱阳湖氮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

(4)项目预期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发表论文3篇以上。

3.湖泊型水源地水质水生态协同监测、预警与管控技术研发

研究目的

通过对鄱阳湖都昌沿岸水量、水质、水生态分析,构建水生态监测、水源地水动力、水环境生态预测预警平台,为鄱阳湖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治和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理提供支撑。

研究内容

以鄱阳湖典型饮用水源地——鄱阳湖都昌沿岸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质水生态协同监测体系、开发饮用水源地水动力、水质与藻类预警模型,识别污染物来源并厘清饮用水源地采砂活动、洪枯水位变化对研究区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状况变化的响应特征,实现动态预测与预警,在此基础上研发可视化平台,为行业部门在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治、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方面提出防治措施与管理建议。

预期成果

(1)一套水质与水生态关键要素的时空数据集一套。

(2)一套水源地保护数据与模型管理可视化平台。

(3)提供面向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的生态化治理措施与建议。

(4)项目预期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

发表论文3篇以上,其中SCI论文1篇以上。

4.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优化布局及可视化平台构建

研究目的

通过对现有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分析,提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发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可视化平台,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预警提供支撑。

以鄱阳湖为对象,梳理已有水生态环境监测点位置、监测指标、监测技术、监测方式,科学优化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布局,系统提出规范化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点布置、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技术、监测方式,构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开发鄱阳湖水生态监测可视化平台,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预警提供支撑。

预期成果

(1)提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优化布局方案。

(2)构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

(3)开发鄱阳湖水生态监测可视化平台。

(4)项目预期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3篇以上。

5.东江源综合科学考察及其资源价值评估

全面对东江源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基本摸清东江源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自源现状;掌握东江源水资源水生态分布及变化情况;查清影响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威胁因素;了解各类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及演替情况;充实东江源多样性数据库和科研监测数据,寻找水资源、森林资源、动物资源、旅游资源、遗传资源等资源的动态消长规律并进行价值评估,为开展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保护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与决策依据。

6.生态循环农业水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目的

通过生态循环农业污染物循环利用与水环境生态净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减少农业污染负荷输出,提升农村水环境安全与健康水平。

研究内容

以“鱼-稻-虾”生态种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态循环农业中稻田种植、小龙虾和鱼类饲养过程中营养物质输出及其在水环境中的转移路径,研究鱼粪、残饵、秸秆等残留物的循环利用潜力与方法,研发与生态种养模式相适应的水环境多级复合生态净化技术并应用示范。

预期成果

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水环境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立1处高效截污减排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提交研究报告1份,发表文章2~3篇,申请专利1~2项。

7.鄱阳湖异常水文情势下江豚的生态适应及保护对策研究(鄱阳湖江豚栖息地区域尺度特征的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对鄱阳湖不同水位波动情势下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主要人类活动威胁和栖息地环境特征监测,建模分析江豚对异常水文波动的生态适应及栖息地利用格局,评估不同时期的威胁因素,为探讨干旱等异常水文条件对鄱阳湖江豚的影响及研发相关保护对策提供科学支撑。

研究内容

以鄱阳湖及主要支流尾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文监测平台,系统的监测不同水位波动下江豚的分布,并连续采集江豚主要分布区的人类活动及环境特征,通过空间建模,分析江豚对水位波动的生态适应机制,并评价不同地理区域江豚的主要威胁,探讨水文波动驱动江豚在鄱阳湖扩散的规律和主要栖息地利用格局,阐明干旱异常等水文情势对江豚生存的威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研究采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实地调查相结合,在对江豚活动范围的自然景观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通行的湿地分类系统,确定研究江豚栖息地区域尺度的景观分类系统。

应用图像分析处理技术,进行景观资源计算机分类研究,结合图像处理和景观资源TM影像判读标志研究,确定景观资源卫星遥感调查的景观综合分析判读方法,依据近10年内丰平枯水期成像的LandsatETM+影像完成研究区1:

10万比例尺的遥感景观资源分布调查。

然后对分类系统进行合并,采用同样的判读方法对其他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叠加、计算,在空间上明晰地显示景观资源演替的动态特征;整体分析江豚栖息地区域尺度特征及其与江豚种群动态的及关系。

预期成果

(1)提出极端干旱水文情势下鄱阳湖长江江豚的栖息地利用格局;

(2)提交1份鄱阳湖异常水文情势下江豚的保护管理建议;

(3)构建基于水文监测平台的鄱阳湖江豚监测系统;

(4)项目预期发表论文4篇以上。

8.南方丘陵区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以三黄鸡养殖为例

研究目的

通过对南方丘陵地区三黄鸡分散养殖分析,构建三黄鸡分散养殖控制技术体系,并建立示范工程,为南方丘陵地区分散畜禽养殖提供支撑和借鉴。

研究内容

以南方丘陵地区三黄鸡分散养殖为研究对象,从养殖饲料用量管理、养殖排放污染、地表径流污染等过程,定量分析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特征;结合污染产生、排放过程,结合地形地貌,系统构建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体系;结合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选择典型区建立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并定量评估该示范工程对污染排放量的削减量以及对下游河流水质的影响,为区域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和借鉴。

预期成果

(1)定量分析典型区分散畜禽养殖污染产生和排放特征。

(2)构建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3)建立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示范工程。

(4)定量评估示范工程污染排放削减效果。

(5)发表文章2篇。

9.鄱阳湖湖区底栖动物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重要初级消费者,在食物网能量流动中起着枢纽作用,并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

以鄱阳湖湖区及赣、抚、信、饶和修五大子流域入湖口为研究对象,对底栖动物资源开展系统性调查,探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建立关键物种的种质资源库;同步开展水质—栖息—湖岸带土地利用综合调查,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和分级标准,诊断鄱阳湖湖区健康状况和面临的关键问题,识别影响水生态健康的关键因子;建立底栖动物完整性与水质等关键因子的定量响应关系,探索面向底栖动物资源和湖泊健康保护的水质基准。

10.湖长制背景下湖泊分级保护策略研究

研究目的

以湖长制为依托,科学分析不同类型湖泊存在水生态环境和服务功能存在问题,科学提出江西省湖泊分级保护策略,为江西省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研究内容

以江西省为对象,根据地貌地形选择不同区域的重点湖泊,结合水生态环境、富营养化状况、湖泊功能等调查,甄别不同类型湖泊存在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确定湖泊保护分级,优先治理型、保护型、预防型,并根据湖泊分级制定江西省湖泊分级保护策略。

预期成果

(1)一套鄱阳湖流域典型湖泊水生态数据库。

(2)鄱阳湖流域湖泊分级保护策略。

(3)论文2篇以上。

11.鄱阳湖水体和湿地生态环境评价关键参数的立体观测与遥感反演

研究内容:

建立融合多源遥感数据(航天、航空、雷达)的鄱阳湖水体(包括主湖体、蝶形湖和鄱阳湖滨湖区的养殖池塘等)、湿地(包括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及鄱阳湖滨湖区稻田等各种广义的湿地类型)的生态环境评价关键参数的遥感反演算法。

其中,对历史生态环境评价,关键参数含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温度、显热与潜热、温度、蒸散发、叶面积指数、植被初级生产力等;对近期和今后生态环境评价,评价参数增加有关水质参数、地形、碳储量、水文情势、植物多样性、入侵物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等。

考核指标:

鄱阳湖生态环境评价关键指标能覆盖建立多空间尺度(优于5m、优于30m、250~1000m)、时间尺度(年际、年内)、功能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社会教育、游憩与保健、提供农产品等)需求,研发基于国内外常用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遥感平台和国产卫星平台数据的鄱阳湖生态环境评价关键参数的反演模型和基础数据处理技术方法,生成软件系统;研发湿地植物物候期特征参数连续提取技术,获取鄱阳湖湿地群落优势物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连续的光谱特征参数(至少4种湿地植被类型、每种类型至少2个优势种,观测频率≤15天、观测时长≥2年,波段数≥7(含可见光、近红外、红外等));新研发的参数反演成果能适用于该区域生态环境模拟,通过观测数据验证能明显提高鄱阳湖生态环境模拟能力。

以上算法、模型和数据产品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公开发表或在线免费共享。

12.赣江尾闾分汊河段水污染物迁移扩散特性研究

以赣江尾闾河段为研究范围,即赣江外洲站至入湖口。

以发生典型水污染事件时水污染物在复杂分汊河段内迁移扩散情况为对象。

河工物理模型为主、辅以数值计算以及现场调查,选取洪水、中水、枯水三种水文工况,并分成瞬时点源污染和连续点源污染作为研究事件,研究尾闾分汊河段内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分布特征及造成的影响。

预期成果:

提交《赣江尾闾分汊河段水污染物迁移扩散特性研究》报告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篇。

 

一般项目

1.重金属污染对抗生素的迁移转化及毒理影响研究

研究目的:

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其污染往往伴随着其他的污染情况一同出现,鄱阳湖区抗生素污染源畜禽养殖废水和底泥中Cu、Pb含量较高,且鄱阳湖入湖区也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出现,鄱阳湖区重金属污染背景下的抗生素的环境归趋及毒理变化值得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

选取典型抗生素污染物,结合鄱阳湖流域常见的重金属污染

物,通过控制实验,研究重金属的存在对抗生素污染的物理迁移和化学降解的影响效应;并结合毒理学实验方法,研究抗生素与重金属对藻类的联合毒性效应。

预期成果:

(1)重金属污染背景下,抗生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2)重金属与抗生素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3)发表文章2-3篇。

2.基于生物炭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鄱阳湖流域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及其微生物机制研究

人工湿地在我省农村生活污水的实战运用中扔面临着污染物

去除效能低、实际运维成本较高等问题。

本研究拟针对鄱阳湖流域典型农村生活污水特征对湿地工艺进行新型生物炭填料等工艺改进,重点研究其微生物特征响应,为廉价高效处理分散型污水提供技术指导。

以鄱阳湖流域典型农村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针对污染物特征,构建生物炭+陶粒+高分子有机挂膜填料为基质的间歇曝气式人工湿地系统,通过系列控制实验考察其处理效果。

研究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内微生物种群和群落特征响应,解吸该响应与污染物去除效能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微生物作用机制。

预期成果:

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

申报专利1项以上;

获得处理农村典型生活污水的高效复合人工湿地工艺。

3.鄱阳湖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

研究目的

鄱阳湖湿地植物每年产生了大量的生物量释放到环境中,了解其分解过程及养分释放动态,探讨鄱阳湖湿地植物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分解过程对鄱阳湖环境的影响。

研究内容

选取鄱阳湖常见湿地植物枯落物,采用原位分解床的方法研究其在鄱阳湖独特水文情势下的分解过程及养分释放动态。

预期成果

(1)鄱阳湖常见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速率及分解过程及养分释放规律;

(2)鄱阳湖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对环境的影响。

(3)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4.不同富营养程度水体中水生植物与浮游植物群落相互作用研究

研究目的

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是沉水植物获取竞争优势和维持清水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充分了解水生植物、浮游植物与其他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及耦合关系,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

通过模拟实验设置不同富营养程度水体、不同沉水植物群落与目标藻类的共存系统,分析不同富营养化水体中水生植物与浮游植物分布关系,研究水生植物、与藻类和环境因子之间作用机制,揭示了影响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驱动机制,并提出了针对富营养化水体重建沉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方法。

期成果

(1)鄱阳湖区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沉水植物、藻类分布情况;

(2)不同富营养化条件下沉水植物与藻类共生关系;

(3)构建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方法;

(4)发表论文1-2篇。

5.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中沉水植物功能多样性及群落演替影响机制研

研究目的

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中沉水植被多样性恢复是当前热点研究问题,研究环境胁迫下水生植物生长、群落多样性及演替机制,为富营养化污染水体水生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研究内容

本项目拟通过一系列控制实验(控制营养和光照条件),研究沉水植物中耐污种在污染水体中的生长阈值;通过不同沉水植物配置,筛选出对富营养化污染水体具有最优协同效应组合的沉水植物群落斑块,并揭示沉水植物个体及群落水平应对富营养化的响应机制。

预期成果

(1)水生植物耐污种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阈值;

(2)对富营养化污染水体具有最优协同效应组合的沉水植物群落斑块;

(3)提出沉水植物个体及群落水平应对富营养化的响应机制;

(4)发表论文1-2篇。

6.水动力条件下生态种养稻田土壤氮磷释放特征研究

项目意义

生态种养稻田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放养鱼、虾、蟹、鸭等水产动物。

由于养殖过程中投放的一些饲料,水产动物所产生的排泄物等,导致N、P等营养物进入到水体及土壤而产生面源污染。

本研究中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更系统和全面地揭示生态种养稻田土壤的污染现状及水动力影响氮磷释放的影响机理,提出土壤氮磷释放的最佳释放条件,及在外源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提出科学合理的内源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稻田生态种养中污染较严重N、P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再悬浮装置(PES)模拟生态种养稻田土壤在受到扰动后的再悬浮过程。

对不同水动力条件下N、P在土壤中的释放效应开展定量研究。

以揭示不同水动力条件对N、P释放的行为影响机制,对于生态种养稻田中所产生的富营养化及面源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期成果

(1)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得出不同阶段生态种养稻田水体及土壤中氮磷污染现状。

(2)通过再悬浮装置研究不同水动力作用条件下生态种养稻田土壤中氮磷的释放规律。

(3)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篇以上。

7.鄱阳湖湖泊稳态转换模拟研究

研究目的

开展鄱阳湖湖泊稳态转换模拟研究,提出鄱阳湖湖泊稳态转换的氮磷临界浓度,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研究内容

通过文献调研和已有研究基础,选择鄱阳湖典型沉水植物,结合鄱阳湖的实际情况,设计模拟实验,模拟贫、中、富营养三种状况下设置不同氮磷浓度组合的水环境条件下,沉水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株高、生物量、茎厚、叶面积、丙二醛等)及附着藻类的种类、数量,水下光照强度变化等变化特征,分析不同氮磷浓度对鄱阳湖沉水植被群落结构变化影响,甄别鄱阳湖稳态转换的氮磷浓度临界范围,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预期成果

(1)不同氮磷浓度对鄱阳湖沉水植物影响。

(2)甄别鄱阳湖湖泊稳态转换氮磷浓度。

(3)发表文章2篇,软件著作权1项。

8.动水条件下鄱阳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迁移规律研究

多环芳烃易被生物富集,并不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网)传递,最终进入人体,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本研究拟探讨动水条件下鄱阳湖底泥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环境过程的迁移规律,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揭示鄱阳湖中持久性污染物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9.鄱阳湖水华蓝藻种类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研究目的:

为掌握鄱阳湖水华蓝藻的暴发特性和潜在危害,阐明湖区水华蓝藻生长规律,有必要系统的研究鄱阳湖水华蓝藻的种类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研究内容:

1、调查鄱阳湖蓝藻水华暴发区域;2、分析鄱阳湖蓝藻暴发区域水华蓝藻的种类并分离得到藻种;3、研究水华蓝藻藻种的生理生化特性,包括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藻胆蛋白含量、电子传递效率和产毒能力等。

预期成果:

(1)获得鄱阳湖蓝藻水华暴发分布图,掌握鄱阳湖水华蓝藻的种类;

(2)分离水华蓝藻藻种5种20株以上并获得藻种的生理生化特性;

(3)发表论文2篇。

10.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系连通特征关系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不同水系连通特征湖泊富营养化研究,定量分析水系连通特征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程度,为科学开展湖泊水系连通提供支撑。

研究内容

以环鄱阳湖区湖泊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水系连通特征的湖泊进行水生态环境监测,包括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分析湖泊富营养化特征与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方差分析和单因子分析方法重点研究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系连通特征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水系连通特征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贡献,进而为湖泊水系连通提供支撑。

预期成果

(1)不同水系连通特征下湖泊富营养化特征。

(2)水系连通对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贡献。

(3)发表文章2篇。

1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湿地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目的

为开展江西省湿地保护区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

拟利用地物光谱仪、无人机、遥感数据、站点数据等多种数据源,通过宏观监测(多源遥感)和典型湖泊湿地定位监测相结合的多尺度湖泊湿地保护区监测方法,以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集区域水体光谱、植被光谱、水质参数等多种指标,结合站点不同水位的水体信息等指标,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高分辨率数据采集,构建基于多源遥感的湿地保护区动态监测模型,开发一套湿地保护区三维展示系统,为今后开展江西省其他湿地保护区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12.赣抚平原灌区生态需水量研究

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需水量概念。

本研究通过对赣抚平原灌区内的环境、生态、植被、作物等进行调查分析,识别出对灌区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并科学核算出本灌区的生态需水量,为实现赣抚平原灌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重要帮助。

13.赣抚尾闾水系综合整治对水沙过程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拟从水文水沙情势、水环境承载力、水生态等方面展开,综合系统分析赣抚下游尾闾地区水系整治工程对赣抚尾闾流域河湖健康的影响。

(1)分析赣抚尾闾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规律,揭示水利水保工程对区域内河流的水沙情势作用机制。

(2)阐明赣抚尾闾地区河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计算主要河湖水环境承载力,模拟区域水系连通补水情景,辨识了工程实施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累积影响。

(3)建立河流水文-泥沙-水质-生态多过程耦合模型,评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对区域河湖健康的影响程度,提出河湖健康保护对策。

14.鄱阳湖底泥中微塑料的分离技术及分布特征研究

微塑料(粒径<5mm)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风险,近年来被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对于微塑料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本项目以鄱阳湖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室内分析,采集沉积物样品,分离提取底泥沉积物中的微塑料,进行微观、半能谱和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